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稿件 >

語文評課稿參考範文

語文評課稿參考範文

一、 充分發揮課件的優勢,利用音、圖、像的感染作用與形象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並且超越了文本的侷限性。例如:分析課文中的七種大自然的語言時,都配以形象的圖片,從而使學生更易於把握文中所描述的現象。在講解“三葉蟲”化石時,配上圖片,讓學生對其有一定的感觀認識。因為“三葉蟲”並不是學生所熟知的。如果只是用大量文字解釋,則不利於學生把握。在拓展知識的環節中,所展示的大量圖像,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從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想像與創作。

語文評課稿參考範文

二、 以多種方式的“讀”來引導學生融入課文,從而引發其情感體驗。這篇文章就知識來説,其實並不難。但是,作為這種抒情性較強的文章來説,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體驗其中的情感,如何使學生融入文章,則顯得更重要。於是,這位老師則發揮了朗讀體會的作用來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課件的泛讀,強調了字詞音韻的把握與情感的渲染。老師對感情基調、重輕音、讀音的細化指導,則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學生自由讀與默讀,就是要讓學生進行自主的體會,強調學生的自我體驗。還有開火車讀,男女比賽讀,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準確地把握到了學生好勝的心理特點。這些形式多樣的朗讀方式,都有助於學生對文本的進一步體味,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發現的品質。

三、 建立“大語文”觀念,側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語文作為一種人文學科,它必然藴涵了各方面的知識。自古以來,文、中、哲也是不分家的。而且語文特有的人文性與工具性,也要求我們必須建立“大語文”觀念。因此,這位老師很好地拓展了三葉蟲、地殼運動等知識,拓展了大自然的各種語言,引導學生要熱愛大自然。而且,讓學生做做小科學找出大自然的語言,從而培養學生的`瀏覽課文的能力;讓學生做做小詩人、小作家,從而培養他們的轉化能力與體驗力。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神話傳説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今天有幸聽到但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是這樣,聽課也如此.咱們每個人聽完課後也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觀點,我覺得,但老師這堂課,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讀中悟,悟中導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讀"在語文課堂上也越來越"熱".這比以前的閲讀教學多分析,少朗讀的情形,實在是一大進步,但也不難發現"重視讀"這一理念在有些課堂實踐中產生了一些偏差.如:為讀而讀,朗讀無目的;讀悟分家,朗讀少思考等.可但老師的這節課"讀"貫穿始終,但不是沒有目的的讀,每次讀都有具體的目的.如:女媧為什麼要補天帶着問題自由輕聲地讀,避免了學生漫無目的,又能使學生更快地圍繞問題,解決問題;又如:看到這山崩地裂的一幕,能説説你的感受,能讀出那種可怕嗎 這是感悟邊讀;

老師對學生讀課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體讀,個別讀,老師讀,學生讀,大聲讀,默讀……等等.不同形式的讀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讀有利於對文字的揣摩;出聲朗讀能加強感受,增強記憶;指名朗讀可以給對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學生施展個性的空間;自由朗讀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語言.集體朗讀有增強氣勢,激發共鳴的功能;教師範讀對學生不僅有示範作用,而且有激勵作用……但老師對每種讀法的作用掌握很清楚,什麼時候該用什麼形式用得非常準確:如,體會女媧補天真辛苦,真偉大時,讓學生在默讀中找出具體的詞句,學生通過細心揣摩都能找到有關句子,產生體驗;再比如,"女媧決定冒着生命危險,把天補上"這句,老師採用了集體讀,在氣勢中學生再一次體驗了一把女媧當時補天的的勇敢和堅定.

為了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老師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指導朗讀,使學生在課堂上積累了更多的語言文字,學生也在細節中獲得情感,昇華情感,比如,學生從"找啊找啊,終於"看出了女媧補天多辛苦;從"五天五夜"中體驗到了女媧補天過程的辛苦與偉大;但是有一點小遺憾就是,老師沒有將這些重點詞作為朗讀指導的重要道具來使用,如果能將這幾個詞語再進行朗讀上的重點推敲,是否效果會更好些呢

朱熹曾説:"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老師很得巧用了"讀"的藝術,無論從讀的形式還是讀的次數,該什麼時候讀該怎樣讀都把握得當,行雲流水.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參與到讀中,實現讀和思考的有機結合,使學生親近文本,走入文本,進而對文本產生富有"個人意義"的理解感悟,自然地達到"一個文本,多種聲音"的個性化朗讀的境界.

如果説讀是走進語言文字的基本途徑,那麼這堂課的語言文字的訓練更能體現語文課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這也是我要説的這堂課的第二個特點:

二,語言文字的訓練紮實,到位

課堂中,有多處讓學生進行文字訓練的活動.如:用"首先 接着 然後 最後"的句式來説説女媧是怎樣補天的.這樣的訓練,能使學生學會如何有條理的把一件事説清楚,訓練了思維,同時也為學生能複述故事內容奠定了基礎.再比如:這些描寫動作的詞語可以打亂順序嗎 由此引導學生了解寫作時也要有條理的敍述.這樣的訓練,對於三年級正開始學習習作的學生來説是很有必要的.第三處訓練點:女媧用盡全力把天補好了,你能用一句話或者一個詞來讚美女媧嗎這樣的訓練,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也給學生提供了一次與文本對話,與人物對話的平台,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也使情感得以昇華.

另外,我們看到教師的板書設計精美,書寫漂亮,體現了她個人紮實的功底.課後作業的佈置,讓學生選做作業,也獨具匠心,學生也很感興趣.

我的一點建議:課文後小夥伴吐了一個泡泡:"女媧真了不起."這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感悟故事的神奇.的確,課文寫得夠神的了!那麼學生有沒有體會到故事的神奇,由此喜歡上神話故事.如描寫天塌的情景,通過一連串疊詞的運用(轟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逼真傳達出人間的慘狀;還有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的運用(找—挖—放—煉—化—裝—端—潑等)十分生動傳神;又如課文結尾段,"現在,人們常常看見天邊五彩的雲霞,傳説那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看似寫得隨意,實則非常抒情,流暢,餘味深長,值得好好朗讀和積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gaojian/dx30jw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