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中作文 >中考作文 >

2016年中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注意事項

2016年中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注意事項

  審題,就是深入思考和反覆推敲作文話題(包括材料)以及考試後檢查,以求理解其含義,弄清寫作的具體要求,確立寫作中心,確定寫作範圍和重點,確定下筆的角度及感情抒發的基調,明確寫作方式和方法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16年中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注意事項

【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注意事項】

1、話題正確不等於中心思想正確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除夕夜、元宵節,一對兄弟沒有燈籠,他們的父親省吃儉用買了一個燈籠,但是卻沒有蠟燭。父親説:“自己的光明就在自己眼前。”他找來了兩個舊的墨水瓶,清洗乾淨,倒進去煤油。又找到母親縫補衣物廢棄的線頭,用來做燈芯。

這一個除夕之夜,我們兄弟兩個提着燈籠出去的時候,成為了夥伴們的焦點。夥伴們就都讓他們的父親來向我們的父親請教,父親也只是笑了笑,又説:“自己的光明就在自己的眼前啊……”

上面的材料,引發你怎樣的感悟和聯想?請就此寫一篇不少於800 字的議論文或記敍文。

要求:(1)必須符合文體要求;(2)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

(3)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解析:

作文之關鍵應落在那句話上:“自己的光明就在自己的眼前。”

①“光明”,這個“光明”指“幸福”“快樂”“美好生活”等話題(話題正確不等於中心思想不離題,如果就談“什麼是幸福”顯然不符合整句話的意思)。

②“在自己面前”,猶言就在自己身邊,(要靠自己去創造)。

綜合①②:美好的事物(可以是“幸福”“快樂”“美好生活”“追求的目標”等等)就在我們身邊,要我們去發現,去創造。

為什麼話題正確不等於中心思想不離題?

答:主要原因是:

1、話題是議論的中心問題,話題不等於中心思想,或説不等於中心論點。中心論點是對話題的看法、態度、觀點等。一般説話題不是中心論點。

2、話題是有範圍的,在一定的語境中是有限制的、有界限的。所以説,一個話題,在一定的材料(語境)中,其含意是一定的。離開了材料,泛泛的討論話題,是擴大了議論的範圍,或者縮小了議論的範圍,這樣都是跑題的。

3、作文要求中有“不要脱離材料的內容及含意範圍作文”。這是“符合題意”的基本要求。脱離了就是跑題。所以説,審題時,找到了話題,還不夠,還要研究此話題在材料中的內容及含意範圍,特別是含意範圍。

4、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話題放在材料中理解。不光是話題,包括材料中的關鍵詞語、關鍵句子,都要放在材料中理解,從材料中找到它們的含意。所謂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必須建立整體閲讀意識。審題能力就是閲讀能力。

2.話題“氣量”的字典義與語境義

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輛汽車,哪兒都好,就是跑不快。看着別的汽車一輛輛超過自己,這輛車很不服氣,但卻不明白自己為何跑不快。車是好車,人見人愛,為啥就跑不過人家呢?其實事情非常簡單。只是因為輪胎的氣量不足,征途之上多了磨擦。沒有足夠的氣量,叫車如何跑得快!

行遠路者,一定不能缺了氣量。 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選擇角度,明確立意,自擬題目。②不得脱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作文。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審題的基本經驗是一個詞反覆出現,一般説這個詞就是關鍵詞。本題的“氣量”就是這樣的詞。

它是話題,但要注意話題不等於中心論點。話題只是議論的中心,中心論點是對話題的看法、態度。

什麼是“氣量”?字典的意義是:1、指能容納不同意見的度量:這個人很有氣量,從不計較別人説他什麼。2、指容忍謙讓的限度:氣量大的人對這點兒小事是不會介意的。

生活中我們常説,某某人有氣量,意思是這人很能包容、能謙讓人。

知道字典的意義,和知道生活中的我們自己理解的意義還不夠,或者説還不一定準確,主要還要看材料中的意義。

為什麼?作文“符合題意”的基本要求是:“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就是説字典義不等於語境義。材料中的含意就是語境義。許多人抓住材料中的話題就作文,不考慮其語境義,這樣作文不是縮小了材料中的含意的範圍就是擴大了範圍,這樣都是跑題的。

材料中關於“氣量”的主要語句有:“輪胎的氣量不足,征途之上多了摩擦,”所以跑不快。“行遠路者,一定不能缺了氣量。”

“摩擦”是計較、介意,甚至是困難、打擊、諷刺、挖苦------,因為有摩擦,所以要有氣量;“行遠路者”是有遠大目標、理想的人。“氣量不足、缺了氣量”是容納、容忍、謙讓之心不夠。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材料中的“氣量”的含意:有遠大理想的人,在實現理想的征途上,難免有摩擦,所以一定要有容納、容忍、謙讓之心。

這個語境義與字典含義進行比較,你會發現:它是字典義與語境義的結合。字典義是基礎、核心;語境義增加了一些限制,豐富了內涵。

這是這則材料作文給我們的審題啟示。

3、材料作文寫作內容選擇策略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這是一位年老的父親與昆蟲學家的兒子的一次對話.父親説:“你小的時候,生活很苦,爸爸就拼命地工作掙錢養家,所幸是你並沒有被凍着、着,”

兒子説:“對小時候生活的甘苦我沒有多少印象,不過,有一次,您陪我在微風細雨中舞着掃把捉蜻蜓,我倒是清楚地記得,也許您還不知道,

正是那次美好的經歷,引領我日後走進昆蟲學的研究領域.”

生活往往是這樣:一些看似平常的小的經歷,可以讓人終身難忘,甚至於影響和改變人的一生.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立意提示:看似平常的小事、小的經歷可以影響人的一生。美好的經歷可以讓人終身難忘。

材料的中心句是“一些看似平常的小的經歷,可以讓人終身難忘,甚至於影響和改變人的一生.”

我以為它就是中心論點,緊緊抓住這句話作文即可。

我們知道記敍文寫什麼,就是寫人記事寫景狀物。那麼,議論文寫什麼?簡單説就是寫“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會怎樣”。

那麼,具體到一篇文章寫什麼?是寫是什麼,還是寫為什麼、怎麼樣、會怎樣?

選擇寫什麼?這是一個策略問題。

不是所有的題,上面這四點都可以寫。要找到可以寫的適合寫作意圖的點。要寫自己特長的點。要寫人們不常寫的點。

比如,“拿來主義”這個題目就適合寫是什麼,為什麼?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自己創造的概念,人們不熟悉、人們不明白,所以,他就必須闡明什麼是拿來主義,為了説明什麼是拿來主義,他先説明拿來主義不是閉關主義、送去主義,同時説明了拿來主義提出的背景、意義。

人們不熟悉不明白,易混淆,認識上模糊的話題,都應寫“是什麼”。

是什麼,對於寫作者來説,是寫好作文的基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難矣!

比如東北三校題寫“敬業”,這個題就是適合寫怎麼樣。為什麼?人們認為敬業是必須的,其中的道理可以説無需再講了,人們都比較明白。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我們怎麼樣去敬業,做到什麼樣、達到什麼標準才是敬業。可以分類闡述,教師怎麼做是敬業,學生怎麼做是敬業,公務員怎麼做是敬業等等。

現在寫為什麼的作文太多了,簡直是氾濫了。最好作文不寫“為什麼”。

但是有的作文題就是適合寫為什麼。比如上邊這個父子對話材料就適合寫為什麼。其實,光寫為什麼是不夠的,必須在此基礎上寫“會怎樣”。 “一些看似平常的小的經歷,可以讓人終身難忘”,為什麼?“終身難忘”了會怎樣?會“影響和改變人的一生”。“影響和改變人的一生”又會怎麼樣?那就要從對個人、國家的意義、作用等方面去談了。

不斷的追問,作文內容就會不斷深入,層層推進。不愁作文內容不豐富。

材料中説“正是那次美好的經歷,引領我日後走進昆蟲學的研究領域”,提示語中説“生活往往是這樣:一些看似平常的小經歷,可以讓人終身難忘,甚至於影響和改變人的一生”。材料説的小經歷是美好的,而提示語中沒有説小經歷是好的壞的,顯然擴大了其範圍,那麼,我們就可以寫好的經歷,也可以寫不好的經歷。事實表明,有些小的壞的經歷,也可以影響和改變人的一生。比如一個老師不經意的一句看不起學生的話,會讓學生記一輩子,甚至影響了他一輩子。

根據材料的含意,我們可以大膽的逆向思維。豐富作文內容,大膽創新。

既然小經歷,讓人終身難忘,影響和改變人的一生。小的經歷,往往是不經意的,因此,也就具有複雜性。那麼,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注意什麼呢?我們應該努力傳遞正能量;學會欣賞他人-------

全面深刻分析材料,是寫好作文的基礎。由此才能不斷的開掘寫作新角度,豐富作文內容。

4.有的材料作文規定了必須寫什麼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世界知名辦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發佈最新調查結果: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壓力最大的國家。在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的1.6萬名職場人士中,認為壓力高於去年的,中國內地佔75%,排名第一,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其中,上海、北京分別以80%、67%排在城市的前列。人口龐大、社會轉型、慾望膨脹,我們這個不折不扣的“壓力之國”,亟需有人為它診診脈,開出合適的藥方。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立意分析:

議論文主要寫“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會怎樣”。當然不可面面俱到。

有的材料作文沒有規定寫什麼,有的則規定必須寫什麼。

本題規定了什麼?

本題規定了寫作的話題。必須寫“壓力”。什麼是壓力?壓力即承受的負擔。材料中三次提到“壓力”這個詞。

本題規定了必須寫“為什麼”和“怎麼樣”。且寫為什麼是為寫怎麼樣服務的。找到原因,在此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要是寫“是什麼、會怎樣”,那就跑題了,沒有弄清出題的意圖。

材料中告訴你了為什麼有壓力:“人口龐大、社會轉型、慾望膨脹”。這只是一個提示,細分析起來原因有許多。比如還有生存環境、社會競爭,等等。

材料中規定了必須寫怎麼樣:“亟需有人為它診診脈,開出合適的藥方。”就是説必須寫怎麼樣減輕、緩解壓力,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

只有知道為什麼產生壓力,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等。

寫為什麼的時候,必須從根本上去分析,抓住產生壓力的根本原因,這樣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的辦法。

所以,應該從文化、歷史、體制、精神、理念等方面,分析造成壓力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找到破解的辦法。

這是本次作文,對學生認識水平的一個較大的考驗,也是作文分數高低的分水嶺。

俗話説,沒有壓力不出油。壓力也有好處,可辯證分析壓力巨大帶來的積極影響。

此題為社會評論類文題,評論平時寫的少,如何把握好文體特點,還需練習。按照一般議論文那麼寫是不行的。

這種作文思路屬於因果思維。看看下面的例子:

因果思維的對象有四個點:原因、背景、功能(影響)、措施。

例如:科學家竺可楨號召人們《向沙漠進軍》,首先介紹了沙漠的危害,這裏是對其影響(功能)進行分析與綜合;接着介紹了征服的辦法,這是運用措施分析與綜合;征服的前提條件,包括已有成績、大有可為,有制度保證,這些其實是講向沙漠進軍的背景。全文是典型的因果思維。

例如:毛澤東同志號召人們《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首先提出“鞏固勝利,需要很久的時間和要花很大的氣力”,這就是為什麼要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是談其原因,接着分別介紹了當前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談了革命的艱鉅性和長期性,這是談其背景,最後提出務必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務必艱苦奮鬥,這兩個務必,是談其措施。

因果思維是邏輯思維的靈魂。因此,議論文的主體主要是運用因果思維。

5、不是所有的角度都是立意點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日本有個諧星叫北原武,少年時就獨自到東京打拼,經過一番奮鬥後,憑自己的實力獲得了肯定的掌聲。

北原武和母親關係一直不好。自從他離開鄉下,他的母親就開始不斷地跟他要錢,即使在他潦倒的時候,也不例外。所以除了寄錢回家,他根本就不想回來。

母親去世後,他回家奔喪。大哥拿出母親留給他的遺物,裏面有一本存摺和一封信,存摺上的數字高達數千萬日元。信上是這樣寫的:

“所有的孩子之中,我最擔心的就是你。我擔心你不會存錢,將來會沒有錢養老,所以才一直催你寄錢給我。其實你大哥給我的已經夠用了。你給我的錢,我都幫你存起來了。現在我走了,把所有的錢還給你。”

看完信,他哭倒在地。

這個故事很快在網上載播開來,人們對它的評論也不一而足,目前還在繼續中……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導引:

1、“這個故事很快在網上載播開來,人們對它的評論也不一而足,目前還在繼續中……”

這句話表明了文體,此次作文,要寫一篇評論。注意評論性作文與引申性作文的區別。

2、“所有的孩子之中,我最擔心的就是你。我擔心你不會存錢,將來會沒有錢養老,所以才一直催你寄錢給我。其實你大哥給我的已經夠用了。你給我的錢,我都幫你存起來了。現在我走了,把所有的錢還給你。”

這句話是材料的核心句。是立意的關鍵所在。

這句話有這樣幾個意思:

媽媽最擔心你不會存錢,將來會沒錢養老;

交代了催你寄錢給我的原因:幫你存起來將來養老;

現在把錢還給你。

3、媽媽是材料的主人公,北原武是次要人物。立意必須從媽媽的角度。次要人物立意往往偏題。

4、既然如此,那麼,我們想一想,人們的評論,主要集中在哪裏呢?

一定媽媽的這樣做法:催你寄錢,幫你存錢,將來養老。

5、具體分析一下媽媽的做法:

媽媽為什麼催他寄錢呢?因為擔心他不會存錢。“擔心”就是愛!不會存錢是兒子的通病,生活中媽媽幫兒子存錢常見。如何教會兒子自己學會存錢,為自己的將來做好打算。家庭教育問題。提示我們用什麼方式或者怎麼樣愛自己的孩子?

媽媽索錢的目的:幫他存錢養老。這沒有錯。為了兒子好。媽媽愛自己的兒子,可謂愛的長遠(養老),説明愛的深。

媽媽的做法造成了怎樣的結果呢?“北原武和媽媽的關係一直不好;除了寄錢回家,他根本就不想回來。”兒子對媽媽不理解。為什麼不理解,因為媽媽這樣做事先沒有與兒子溝通。愛是需要溝通的。

兒子看到媽媽的信之後(真相大白)的反應:“他哭倒在地。”兒子理解媽媽了,知道媽媽是愛自己的。如果媽媽事先説明了呢?還會有“關係不好”嗎?我們究竟怎麼樣愛自己的孩子?

6、立意:

“擔心”是一種愛;

愛要講究方式方法;學會愛;

愛需要良好的溝通;愛要大聲説出來;

教育孩子學會生活;

7、不是立意點有二:

北原武獨立到東京奮鬥。人生就要奮鬥?不是立意點,是下面故事發生的背景交代;

媽媽即使在他潦倒的時候也催他寄錢。道是無情卻有情?媽媽也許不知道他潦倒,也許知道。材料沒有交代。不是立意點,只是強調無論是什麼情形下都要寄錢,不是故事的主體。

6、多種觀點,辯證看:文化融合問題

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近些年來,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洋節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而端午、清明、中秋等傳統節日則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高校學者主張應該把洋節趕出中國,呼籲青年人應當自尊自信,應當重視中華民族自己的傳統節日。

從事西方歷史研究的專家認為,我國年青人過西方節日,既感受到快樂,又從中瞭解並體悟西方文明,大有裨益。

從事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的學者認為,隨着世界文化融合步伐的加快,那些從未到過中國的外國人,也在他們的國土上歡度中國最為傳統的佳節。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

這是一個很好的題目,涉及文化融合問題。正是當下的熱點焦點問題。值得重視!

材料共有四句話。第一句話擺出了當前的現實情況:對洋節的重視與對我們傳統節日的不重視。

第二句話説了第一種觀點:把洋節趕出中國,重視自己的傳統節日。

第三句話説了第二種觀點:過洋節的好處。

第四句話説了第三種觀點:外國人喜歡過中國傳統節日。

一般説來,像這樣的材料,有幾種觀點,就有幾種立意的角度,或者説,可以抓住其中一個觀點作文了。

但是,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第一種觀點,顯然有些右傾了,思想太保守了,且“趕出”是做不到的。重視中華民族自己的傳統節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自尊自信的主張是正確的。

第二種觀點,説過洋節的好處是對的,但是沒有説過我們傳統節日的意義。觀點有些不全面。

第三種觀點,注意兩點:“世界文化融合、也在-----歡度-----”。

“世界文化融合”,這是潮流、趨勢,勢不可擋,任何想阻撓其前進步伐的想法,都是徒勞的。想“趕出”洋節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可笑的。

“也在------歡度------”説明他們不但在過自己的節日,也在過中國的節日。

經驗告訴我們:在有幾個觀點的時候,往往最後一個觀點是命題人的觀點,是讓考生寫的觀點。或者説命題意圖往往在材料的最後有所體現。

這裏,還有一個問題不能忽視,那就是第三種觀點裏,告訴我們一個問題:過不過什麼節,只是表面問題,實質是“文化”問題。所以討論過節問題時,必須把它提到“文化融合”的高度來認識。

於是,我們聯想到“文化融合”的許多例子:

1、 遣唐使問題。

2、 昭君出塞。

3、 美國大片《阿凡達》

4、 韓劇。

5、 孔子學院。

6、 絲綢之路、“一路一帶”、亞投行。

補:

一、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2、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於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先進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 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世界範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鬥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鬥爭的重要內容。

3、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4、文化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5、文化對人的影響

⑴來源: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⑵表現:①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②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⑶特點:①潛移默化②深遠持久

⑷作用:文化塑造人生。優秀的文化可以①豐富精神世界。②增強精神力量。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因(文化交流的依據)

1、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2、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4、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5、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樣性對於維持生態平衡那樣必不可少。

附: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誌,從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中,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民族節日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②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世界上的文化遺產,不僅對於我們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

三、如何對待外來文化(或如何對待文化多樣性)

1、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2、尊重文化多樣性原則: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3、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同時,要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4、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

四、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對內--中華文化:①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維護民族文化。②將中國先進文化推向世界,有利於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③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④有利於我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

對外--世界文化:①有利於吸收和借鑑,取長補短,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②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③有利於加強交流國家人民之間的友誼和相互瞭解,發展友好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建設和諧世界。

五、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1、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2、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3、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4、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同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5、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

六、文化創新的原因、意義及途徑

(一)原因:

1、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2、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3、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4、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二)意義

1、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3、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4、文化創新有利於增強我國的文化競爭力,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

5、文化創新有利於增強各國的文化交流,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6、文化創新有利於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利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三)途徑

1、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同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4、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

★ 七、中華文化的特點及原因

(一)特點: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二)原因: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

7、 不是材料作文都可以多角度立意的

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這幾乎是材料作文的一大優勢,且人人皆知。課程標準也説"儘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以便於"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於是乎,有人就覺得,只要抓住一個角度作文即可。事實是這樣的嗎?

作文題的"要求"中説"選好角度",言外之意,就是立意、作文的角度有很多,但是它是有層級之分的,有好壞之別的。切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

有人説:材料中有幾個人物就有幾個角度,有幾個情節就有幾個角度,有幾個看法就有幾個角度,等等。這種説法,廣義上説沒有什麼錯,但是不明就裏的學生就以為抓住一個作文就可以。其實不是這樣的。

現在各個學校也實行網上閲卷了,有好處,弊端也不少,學生不知自己作文為什麼是這個分,一點評語也沒有,糊里糊塗。學生打哪進步,打哪提高,不知道,茫然。其實,精心批改最能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最近看到東莞中學江勇老師舉的一個例子,結合這個例子説説吧。

材料:

1898年英國與蘇丹開戰,一名即將新婚的貴族軍官哈利在接到開赴北非的命令後,懷着莫名的恐懼在出徵前的一晚決定退役。這一舉動在民族主義高漲的英國上流社會掀起巨大波瀾。他的未婚妻和三位朋友一道,扔給他代表着恥辱和藐視的四根羽毛。四根羽毛分別象徵着"自由、祖國、榮譽和激情"四種價值被臨陣退逃着拋棄。哈利四處流浪之後決定獨自前往北非。他化裝成阿拉伯人,在沙漠戰役中歷經磨難,克服恐懼,最終將淪陷敵手的朋友一一救出。

一般來説,材料中的事件有幾個部分,就有幾個立意的角度。

這個材料可以分成三個部分:1、 哈利出征前退役,2、未婚妻和三個朋友仍給他四根羽毛,被哈利拋棄了,3、哈利在北非救出朋友。

如果以事件1為對象立意,那麼得出的結論是人生應該克服恐懼。但是,僅從這一部分看,哈利是反面人物,這就會在運用材料分析論證時出現偏差。

如果以事件2為對象立意,那麼得出的結論是人要有"自由、祖國、榮譽和激情"這樣的價值觀。這顯然不是材料的主旨,也不是命題的意圖。

如果以事件3為對象立意,那麼得出的結論是唯有克服對未知的恐懼,才能突破自我,作出一番事業。這是材料的主旨、命題意圖。

可見,材料作文的立意,必須從主要人物出發,必須從材料整體出發,必須從材料最終的結果出發。

材料的主要人物顯然是哈利,他的行為是剛開始退役,後來去北非,救出了淪陷的朋友。原因是剛開始恐懼,後來歷經磨難,克服了恐懼。

"恐懼"是材料的核心詞,觀點句中必須含有它。

江勇説:"這個例子説明我們在分析事件型材料時,要從全局出發,從整個事件出發,不宜抓住其中一節,從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審題偏題。"

事件類材料最有效的審題方法就是"因果聯繫法"。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果"必須是整個事件最終的結局,從此"果",分析出的"因",推出的觀點,才是正確的。

另外,作文時,還需注意"恐懼"的內涵(這裏恐懼的內容主要是恐懼死亡,懼怕未知的磨難),否則,論述、選材,都可能偏題,即脱離了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了。

8、材料的內容及含意範圍的含義

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每個人必經歷免疫預防接種和伴隨而來的短痛,有些人還因此在身體留下疤痕。這疤痕看起來並不美麗,但卻是身體健康和具有免疫功能的證明。

不少人缺乏預防和預警意識,往往在身體留下這樣或那樣的疤痕。有些人往往採取整容的辦法祛除疤痕,證明健康、美麗和沒有受傷。

要求:

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②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

③不少於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文題解析】:

本題延續了2012年以來廣東高考作文“材料引„„”的命題模式,題目形式上與2014年的廣東高考作文題接近,為材料引出寫作範圍的新材料作文。

本次材料作文屬於新材料作文中理論觀點型的材料。材料由兩段話構成,分別就“預防意識”、“疤痕”和“健康”三者的關係展開闡述,為考生留下辯證思考的空間。

(一)關於材料的範圍

材料的範圍可以理解為“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一箇中心”即材料中的“疤痕”,兩個“基本點”即材料中的“預防”和“健康(或美麗)”。考生需圍繞“疤痕”與“預防”或“健康”的關係展開。

(二)關於材料的內容

“內容”指材料的表層信息,主要是針對三個關鍵詞語的表層理解。

(1)關於“疤痕”:主要指瘡口或傷口癒合後留下的痕跡,即人在經歷某種創傷後留下的痕跡。考生也可將“疤痕”轉義為“傷痕”、“傷疤”等,但應注意將“疤痕”與“足跡”、“痕跡”區別開來,如考生將其理解為成長路上走過的痕跡(無經歷痛苦失敗),則應視為對關鍵詞的理解不正確。對於“疤痕”這一關鍵詞,必須在文中予以明釦。

(2)關於“健康(美麗)”:主要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此處的“健康(美麗)”在文中既可明釦,也可暗釦。

(3)關於“預防”,指事先防備,在材料中指為了健康(美麗)而提前做出的防備措施。若考生將“預防意識”理解為“防患意識”,也屬於對材料關鍵詞的正確理解。

(三)關於材料的含意

“含意”指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在這裏主要是針對“疤痕”和“健康”做出的深層理解。

(1)關於“疤痕”的含意和範圍:

材料中的“疤痕”可從比喻義和象徵義兩個方面進行外延,如將“疤痕”理解為精神上的“疤痕”,心靈的創傷,歷史的疤痕、國家的疤痕,民族的疤痕等等。

(2)關於“健康(美麗)”的含意和範圍:

材料中的“健康”既指人的一切生理機能正常,沒有疾病或缺陷,它也可以因“疤痕”含意的延伸為“人在成長過程中的收穫”,如教訓、啟發等,它還可以指事物的正常情況,如國家、民族的正常發展等。

9、 立意的重心常在材料的後幾句

禮儀課上的禮儀問題(材料作文立意簡析)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禮儀專家在禮儀課上,搞了一次模擬禮儀表演。他讓一位學員扮作送水工,自己扮作客户.

送水工敲了三下門,進門,把水搬到屋子裏。專家指出了送水工禮儀方面的三個細節問題:敲門太重;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沒有自帶鞋套。於是,送水工和專家又來一次表演,一切按照專家指點的那樣做。

所有的動作結束後,送水工仍然站着看着專家。專家説:“這位同學,你可以下去了。”

學員説:“如果有人給我送水,我常常不好意思讓人家換鞋,寧可自己拖一下地板。還有,送水工離開的時候我都會説一聲謝謝。”

專家呆在那裏。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是一個事例材料,它的審題不同於事理材料。一般説,事例材料的審題方法有:抓住關鍵詞法、因果分析法、矛盾分析法、角度分析法,其實真正審好題,常常是這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

材料中有兩個人物,一是專家,一是送水工。

可以説在禮儀課上的表演,他們都是不成功的。專家給送水工指出了三個細節上有問題,送水工給專家提出了兩個問題。

説明什麼?我們這個社會普遍缺乏禮儀,人人都要加強禮儀修養。

材料的含意重點是在“專家”這裏。(經驗告訴我們,事例型材料作文的立意重點往往在最後幾句話上。)

“專家呆在那裏”,説明什麼?送水工的委婉的批評,專家意識到了,有所領悟。即使是專家在上禮儀課的時候,也在禮儀上出現了問題。禮儀時時刻刻都得講究啊。

為什麼專家犯錯了呢?可能是平時修煉不夠;可能是平等、尊重的意識不強。

專家的問題更令人深思!

從這則材料透露出一個信息,作為一個禮儀之邦的中國,許多人已不那麼講禮儀了。否則就不必上禮儀課了;禮儀課上也就不會出現禮儀問題了。

怎麼辦?禮儀看似表面的舉止言行,其實是道德、修養問題,正所謂禮由心生,沒有仁愛思想,如何上課訓練也是做不到的。所以加強道德教育、加強修養教育、加強仁愛教育,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0、 從研究句間關係入手審題

材料作文的材料,一般是由句羣組成的。這個句羣都有一個明確的中心,它是句羣的靈魂。

有些材料,我們可以從研究句羣入手,研究出材料的含意、寫作意圖,從而確立中心論點,完成審題的任務。

研究句羣就是研究句子之間的關係,即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揭示出來。 這一靠關聯詞語,一靠分析語意。

句羣類型與複句相似。

主要有:並列關係、轉折關係、總分關係、解説關係、因果關係、條件關係、遞進關係、選擇關係……

好了,下面我們舉些例子來看看吧。

例1、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惟我輩既以擔當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雖石爛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敗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難而縮步。精神貫注,猛力向前,應乎世界進步之潮流,合乎善長惡消之天理,則終有最後成功之一日。

——孫中山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徵鮮明。

提示:這個句羣共有三句話,第一句話是説擔當之心不死,第二句話是説在擔當中,若遇失敗、困難不退縮,第三句話是説要全力以赴實現理想,定能成功。顯然,後兩句話是圍繞第一句話説的,告訴人們怎麼樣擔當。因此,第一句話是總説,後兩句話是分説。中心含意是"擔當"。

研究關係,確定意圖。

例2、

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醉心於古文化研究的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曾經説過,如果可以選擇出生的時代與地點,他願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紀的中國新疆,因為當時那裏處於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國文化等多種文化的交匯地帶。

居里夫人在寫給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説:“你寫信對我説,你願意生在一世紀以前……伊雷娜則對我肯定地説過,她寧可生得晚些,生在未來的世紀裏。我以為,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自定文體。②不少於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提示:這則材料的話題十分明顯就是"想生活在什麼時代"。湯因比和居里夫人等都作了明確的回答,句羣關係是並列的,因此,作文的角度有兩個或三個。從其中一個角度立意作文就可以了,主要是寫出自己的感悟,回答為什麼。

研究關係,明確角度。

例3、

閲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孟郊)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

在這些神聖的心靈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強烈的愛,像激流一般飛湧出來。甚至無須傾聽他們的聲音,就在他們的眼裏,他們的事蹟裏,即可看到生命從沒像處於憂患時那麼偉大,那麼豐滿,那麼幸福。(羅曼·羅蘭)

請以“憂與愛”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選;③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提示:給了題目,作文的難度降低了許多。

三則材料形成遞進關係。第一句是表達親子之情,屬人性層面的憂與愛;第二句是表達家國之情,屬悲憫層面的憂與愛;第三句是表達更廣泛意義上的愛,屬憂患層面的憂與愛。

選擇哪一種來寫,體現考生的積累、底藴與視野。我想作文的得分當然應該不一樣。

研究關係,選好立意。

例4、

閲讀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這是一個發生在肉類加工廠的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進入一座冷庫檢查,冷庫門突然關上,他被困在了裏面,並在死亡邊緣掙扎了5個小時。

突然,門被打開了。工廠保安走進來救了他。

事後有人問保安:“你為什麼會想起打開這道門?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説:“我在這家企業工作了35年。每天數以百計的工人從我面前進進出出,他是唯一一個每天早上向我問好並且下午跟我道別的人。”

“今天,他進門時跟我説過‘你好’,但一直沒有聽到他跟我説‘明天見’。”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見’。我知道他還沒有跟我道別,我想他應該還在這棟建築的某個地方,所以我開始尋找並找到了他。”

要求:①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含意,選準角度,明確立意;②自擬標題,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提示:這是一則具有因果關係的材料。世界上的事情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由果溯因,由因尋果,抓住這一條理,審題就會準確無誤,保安的感恩思想就會很快抓到。

研究關係,快速立意。

例5、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來,素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雜誌開設專欄,為當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錯,發現其中確有一些語言文字和文史知識差錯。對此,這些作家紛紛表示理解,並積極迴應。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誠懇地感謝讀者對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後,也表達了自己的謝意,他表示,請別人挑錯,可能是消除謬誤的好辦法。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徵鮮明;④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

提示:材料共有三句話,第一句提出話題"挑錯",第二、三句話説的是人們對"挑錯"的態度。材料形成總分關係。關鍵詞:挑錯。主題:挑錯與被挑錯。中心語:莫言的話(請別人挑錯,可能是消除謬誤的好辦法)。題意十分明顯。

研究關係,明確話題、中心。

例6、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問:“為什麼會這樣?”

我卻夢想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然後追問:“為什麼不能這樣?”

——蕭伯納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範,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提示:材料是蕭伯納的兩句話,其內在聯繫是因為有第一句話的"問",才有了第二句話對"夢想"的渴求及追問。"卻"就告訴我們它們之間是轉折關係。所以,寫作的重點是"夢想",而不是"現實與夢想"平均使用筆墨。

研究關係,發現寫作重點。

例7、

夜晚,祖孫二人倚窗遠眺。

"瞧萬家燈火,大街通明,霓虹閃耀,真美。男孩説,要是沒有電,沒有現代科技,沒有高樓林立,上哪兒看去?"

老人頷首,又沉思搖頭:“可惜漫天繁星沒有了,滄海桑田轉眼之間啊!當年那些祖先山洞邊點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漢燦爛,他們欣賞的也許才是美景。"

請根據材料寫一篇作文。

提示:這則材料以祖孫對話的方式,揭示了代與代之間對社會發展的不同認識。祖孫的看法雖不同,但沒有孰是孰非。顯然其關係是並列對比的。所以作文時,只從孫子或只從爺爺的角度作文都不是最佳的,只有綜合角度最好的,用辯證的思想,思辨的眼光看問題。

研究關係,理性思考。

例8、

黑白膠片的時代,照片很少,只記錄下人生的幾個瞬間,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但照片漸漸泛黃,日益模糊。

數碼科技的時代,照片很多,記錄着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隨時上載到網絡與人分享。它從不泛黃,永不模糊,但在快速瀏覽與頻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點滴”也可能被稀釋。

要求:

1.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2.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

3.不少於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

提示:與上題遼寧題相似,此題內容上也有對比性。所以,我們可以從黑白照片與數碼照片展開多角度的對比寫作,比如保存時間的長短、色調搭配上的逼真直觀、傳輸方式是否快捷等等。這樣寫作範圍更廣泛,內容更豐富。有一點要説的,就是無論哪個角度寫,都必須緊緊扣住"照片、科技",寫人的記憶、情感,寫人的生活方式、態度。

研究關係,明確寫法。

例9、

門與路,永遠相連。門是路的終點,也是路的起點。它可以擋住你的腳步,也可以讓你走向世界。

大學的門,一邊連接已知,一邊通往未知,學習、探索、創造,是它的通行證;大學的路,從過去到未來,無數腳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淺,有的很深。

綜合上述材料,結合你的所思所感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不得脱離材料的內容和含義的範圍作文。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得抄襲、套作。

提示:這是一個總分關係的材料。總説提出話題,即"門與路",關係型作文;分説點明話題的含意及寫作內容的限制。

此題大前提限制較死,寫作切入角度只能探討大學範圍的門與路,角度較為單一。

用"學習、探索、創造",打開新的門,開闢新的路。

研究關係,明確含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zhongzuowen/zhongkaozuowen/070x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