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中作文 >初中生作文 >

童心童趣初一作文

童心童趣初一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童心童趣初一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童心童趣初一作文

聽説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叫捃兒的學生造了一個句子——“早晨的陽光很活潑”,被老師判為錯句,理由是搭配不當。捃兒的父親是一個畫家。早晨作畫時,他忽然發現美妙的光點在枝葉上變幻着,彷彿斜泛着的妖冶的'眼波,很靈動,很——活潑!爸爸忽然間懂得了兒子的句子,“陽光很活潑”,多生動,比什麼“小狗、小貓很活潑”之類要高明多了!這樣充滿想象力的意境,再進一步就是詩了!面對父親的解釋,那位年輕的女教師覺得委屈:“這麼説是我把你那大詩人的兒子扼殺掉了?還不是為你兒子好,這樣的句子考試能過關嗎?”畢竟兒子還要參加大考,畢竟老師監督着學生,而上頭還有監督老師的人……爸爸違心地關照兒子,以後不要再造這樣的句子了。

行文至此,讓我想起一篇來自美國的小學生作文:“幾個小男孩兒在野外的蘆葦叢撿到一個蛋,有的説是蛇蛋,有的説是鳥蛋,大家為此爭執不休,決定把蛋帶回去在烘箱中孵化,蛋殼快破了,大家緊張地盯着看,沒想到,蛋殼裏孵出來的居然是里根總統!”這篇作文,是美國老師讚賞的經典之作,不光獲獎,還廣為傳頌。

同樣的童真童趣,同樣富有想象力的作文語言,卻是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其中,除了社會背景、教育制度的原因外,我們的教師是否也應該有所反思?試想,如果美國孩子在寫作文時沒有極舒展、極自由的心態,而是擔心這也不能寫、那也不能寫,能寫出如此童真童趣嗎?那麼,在中國,這個叫捃兒的孩子受到老師這樣的冷遇,他的童真童趣是否依舊?當然不會。可以肯定,若干年後,他的作文,就如流水線上生產的作品,規規矩矩,毫無個性可言。

這就是教育扼殺童心的典型事例。如果説教師這是為考試所累而不得已而為之,那麼,有些登在報刊雜誌,署名低年級小朋友的文章,卻文筆老練,思想深邃,宛如成人手筆,這又是為什麼?如果這是教師越庖代俎的作品,那就是教學觀念的問題了。不論出於哪種需要,如果教師不厭其煩、肆意修改學生作文,把學生的習作改的童趣盡失,那就是對童真的扼殺。這種做法,不光使孩子對作文信心全無,一種“您看着辦”的心態;還使這種弄虛作假的行為嚴重影響下一代的“誠信”觀念,使他們過早的學會虛榮或欺騙。而那些讀到如此佳作的同年齡的孩子,還敢捧着自己的童心作文,沾沾自喜,踴躍投稿嗎?

孩子的世界是純潔的,孩子的天空是純藍的,孩子的生活,率直、天真,毫無矯飾,如同他們的作文語言,充滿靈氣。還孩子童心一片,讓童心寫出孩子的天空,教師就要摒棄世俗,帶着童心,充滿寬容和民主,鼓勵孩子書寫真情,引導孩子展現個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zhongzuowen/chuzhongyingyu/rkm4v2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