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中作文 >初二作文 >

感謝那個為我提燈的人中考滿分作文

感謝那個為我提燈的人中考滿分作文

感謝人生路上每一個為我們提燈的人,我們的青春因為他們的存在而更加靚麗動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謝那個為我提燈的人作文,歡迎閲讀。

感謝那個為我提燈的人中考滿分作文

第一篇:感謝那個為我提燈的人

匆匆那年,回眸深處,夢短春深。

憶初見,相視,笑魘如花。我們相遇在香樟樹開花的季節。寢室裏,我們帶着青澀的笑容互相嬉鬧,拍拍打打,親密無間。教官走過,半秒鐘內我們迅速躲進被窩,屏住呼吸,只有那孤零零的垃圾桶還在原地打轉,我知道那時我們心裏都在偷笑。從此,彼此生命有了交集,感謝那個為我提燈的人。

風,吹過如花般的碎落年華,而我們的笑容搖搖晃晃,成了時光中最美的點綴。

那些年,風吹過藻綠的樹葉,我們曾笑得無邪。

憶比賽,相望,鬥志昂揚。香樟樹在窗外安靜的晃動着一樹的温柔,遮得住的是一片炎熱,遮不住的是一陣笑聲。紅色塑膠跑道上,我們使勁揮動雙手,即使雙腳像灌了鉛一樣重,仍然咬緊牙關奮勇向前。我們攜手共進,明亮的眸間流露出團結的目光,互相鼓勵着踏起整齊的步伐。半空中迴盪着一聲聲的口號。我們盡情揮灑着青春的汗水,只為贏得那一刻的勝利,只為留住那時的美好。

香樟樹不動聲色的注視着我們。時光,從樹葉間飄飄揚揚的灑落,讓一地的剪影變得斑駁,而我們的笑容兜兜轉轉,成了時光中最美的音譜。

那些年,風拂去臉頰的汗水,我們曾攜手走過風雨。

憶畢業,相擁,淚濕眼眶。窗外的香樟樹依然微微晃動着一樹的温柔,彷彿這三年一直停滯在美好的時光裏,但時間卻是真的從我們的身邊靜靜流淌而過了,如今它無情的給我們下達最後的通牒。最後一節班會課上,同學們編排了一個小品,許是希望我們的離別也是喜劇吧!他走進門,想和大家打招呼,卻不料摔了一跤,臉上還誇張的表現着驚慌。“怕心思流落人情長,總説笑語化彷徨。”這本不是好笑的情節,可我們卻笑得像個孩子,無憂無慮。

朝陽的光芒照在鱗次櫛比的教學樓上,勾勒着金色的邊框。暖風吹皺了豔陽,盪漾在我們的臉龐,照得透亮。

那些年,風穿越無盡的荒野,來不及説再見,只有我們的笑容深深的刻在時光中。

我們的頭髮長了短了,衣服新了舊了,我們在大地上哭了笑了,那個高大的香樟樹依舊站在那裏,訴説着他的花語。

歲月靜好,唯有我們一起度過的時光裏,風景獨好。

第二篇:感謝那個為我提燈的人

如果一隻小船行駛在漫漫黑夜中,搖搖擺擺,失去方向;

如果一朵向日葵失去陽光的照耀,垂頭喪氣,了無生機;

如果一個人走在黢黑一片的山路上,磕磕絆絆,鼻青臉腫;

光的到來,顯得如此重要。恰如,重重迷霧中透過一絲微弱的燈塔的光芒,指引正確的.方向;亦或是,陽光透過黑壓壓的雲層,普照大地,用詩的語言喚醒沉睡着的生命;可能,一個過客,順路,為你提一盞燈。

為我提燈的人,感謝你,為我指明方向。

依稀記得,那還是五年級的時候,我剛轉到成都來讀書。剛來的時候,很不適應。課後,前排男生聊得前仰後合,惟獨我默然地坐在窗台旁,享受這份被集體忘卻的孤獨。有幾次,我真想插上前去,和他們説上幾句,並因此熟悉,成為日後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但我始終沒有那樣的勇氣,他們顫抖的後背,像一面結實的牆,把我阻隔在了冰冷的世界。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難堪,在數學課上嚶嚶地啜泣。數學老師發現了異常。他靜靜地走到我桌邊,小聲對我説:“你別哭了,現在還在上方程新課呢。有什麼事下來解決。”他頓了頓,又嘟噥到:“下課到我辦公室來一趟。”課後,我懷着極度惴惴不安的心情走進了數學辦公室,老師沒説什麼,只是平靜地幫我補完了落下的新課。

為我提燈的人,感謝你,為我擎起太陽。

這個人我並不認識,他是李尚龍。我只看過他的書《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李尚龍何許人也?他曾經以優異成績考上重點軍校,榮獲CCTV“希望英語”英語演講風采大賽全國季軍,榮獲全軍二等功,縱是萬般阻礙也毅然退學,後加入“街道網”。 當時我升入初二,正直低迷期,讀到一句話很受用:既然抱怨沒用,為何不收拾行囊繼續啟程;既然積極向上也是一天,自暴自棄也是一天,為何不充滿希望地活着;既然無可避免地到了晚上,為什麼不用自己的手把燈打開。大概或許,我明白了,是這樣的其實並不是每件事都能慢慢來,並不是每個人上天都會給最好的安排,並不是每個傻傻努力的人都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為什麼,我們不能為自己提一盞燈呢?

曾經聽説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去拜寺院千手觀音,看見滿牆壁雕刻的都是千手觀音的手,不禁心生疑惑:千手觀音真正有一千隻手嗎?他於是數了一遍,只有998隻手;他又數了一遍,還是隻有998隻手。他不禁疑惑地去問他的禪師朋友,這千手觀音怎麼只有998隻手呢?禪師笑着説,還有一雙你自己的手啊!

所以,感謝那些為我提燈的人,讓我看到了光明,同時,也感謝你們讓我學會了如何自己提燈。況且,一個人有兩隻手,可以提兩盞燈,不是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zhongzuowen/chuer/xrng9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