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一作文 >

清明節放風箏高一作文(通用5篇)

清明節放風箏高一作文(通用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放風箏高一作文(通用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放風箏高一作文(通用5篇)

清明節放風箏高一作文1

一提起放風箏,同學們都會很興奮吧?

是的,我也很喜歡放風箏。每年的清明左右,是放風箏的最佳時節,爸爸都會帶我去放風箏。

今天,爸爸就要帶我到世紀廣場去放風箏了,我急切地等待這一時刻的到來,恨不得像風箏一樣一下子飛到世紀廣場。

世紀廣場終於到了,爸爸拿出我們的“長龍風箏”,我幫爸爸將風箏一節一節仔細地理順好。爸爸把粗粗的呢絨線上的鈎子掛在“龍頭”的掛鈎上鎖定。我便拿着“龍尾”,向後面一步一步地移動,爸爸拿着“龍頭”也向他的後面移動,待將“龍身”拉直後,我們默契地等待着稍大一點的好風的到來,因為“長龍”需要較大一點的風力才能起飛。

好風來了,爸爸迅急地把“龍頭”向上一拋。手拉着呢絨線,緊盯着它的起伏,倒着身子後退着小跑起來。就在爸爸拋“龍頭”的瞬間,我將“龍尾”平穩地向上一託,風箏便隨着爸爸的掌控,稍微有些沉重地飄了起來,漸漸地升高,漸漸地輕穎,它一直攀升,進而由大變小,越來越高,越來越遠,越來越瀟灑了。

我們的“長龍”在天上隨風起伏,上下舞動,左右地搖首擺尾。爸爸緊握着線拐,努力地壓線、鬆線、收線、放線,動作嫻熟優美,灑脱自然。

爸爸看我怔怔的樣子,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笑哈哈地對我説:“兒子,不要急,你長大了,肯定會比我會放風箏的!”我轉過神來,堅定的説道:“我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將風箏放的又好又高。”

我望着天上的“長龍”,自豪於我是龍的傳人,中華是龍的故鄉,中國人自古就有龍的精神。是龍,就要凌霄九天,是龍,就要有凌雲的壯志,是龍,就要自強不息。

清明放風箏,使我明白了,龍要翱翔雲天,就必須有一個湛藍的天空。我是一隻有待騰飛的雛龍,我的天空就是浩瀚的知識空域。

清明節放風箏高一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正如這古詩所説,清明時節總是飄着毛毛細雨,這次的清明節總算不下雨了,我們一家三口趁着好天氣出門踏青、放風箏。

記得老人總説清明節是一個莊重、嚴肅的節日,可我覺得過清明節非常高興、快樂。清明節是一個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的日子,這段時間出門遊玩最好了。清明節有掃墓、踏青、吃青團的習俗,可我還是最愛在清明節放風箏。去年清明節時,爸爸帶我去朱涇買了一隻我心儀的蝴蝶風箏,今年我們帶上蝴蝶風箏一起去踏青,放飛心情。

爸爸開車帶我們來到了江蘇常州公園。公園很開闊,草地多,風也很大。我們在一片長約50~60平方米的草地上放風箏。爸爸一手舉着風箏,一手拿着風箏線,等風一吹來,他就小心翼翼地把線放長。爸爸注視着風箏,等風箏慢慢飛上天,爸爸便逆着風跑了起來,風箏飛得更高了。

我看着飛上天的風箏心裏別提有多高興,多興奮了,心想:如果我也會放風箏,讓風箏在我手上飛起來,那該多好哇!想到這裏,我迫不急待地對爸爸説道:“爸爸,爸爸,我也要放風箏,我也要放風箏!”我迫切地想感受一下風箏在自己的手裏飛上天的感覺。爸爸把風箏線遞到我的手裏,在草地上坐了下來。我接過風箏線,學着爸爸的樣子放了起來,我小心地拉着線,放着線,風箏雖然有些搖晃不定,卻依舊在空中飛着。

正當我為風箏飛起來而高興時,只聽見“啪”的一聲,風箏一下子落了下來,我有些難過:我放風箏,風箏怎麼會掉下來了呢?是我方法不對,還是……算了,我還是請教一下爸爸吧!

“爸爸,爸爸,你教我放風箏吧!我放不好風箏。”爸爸聽了我的話,從草地上站起來,耐心地給我講解:“放風箏時,要拉好線,線要處於繃緊狀態,但不能太緊,風箏如果繃得很緊就放線,鬆了就要收線。”爸爸一邊説一邊示範,我聽了後明白了該怎麼做。

我再一次接過線,按爸爸説的,小心地放着風箏。風箏在空中平穩地飛着,伴着草地,真是太美了!我高興地蹦了起來,“風箏飛了,風箏飛了。”……銀鈴般清脆的笑聲伴着美麗的景色在空中迴盪着。

我家過清明歡快而輕鬆。我愛清明,我愛春天。

清明節放風箏高一作文3

放風箏就是清明前人們最愛玩的遊戲。風箏,在我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説,在春秋時期,有位公輸般,即神話中的“魯班”,會做木鳶,削竹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南北朝時期,樑正武帝在台城被侯景叛軍圍困,大臣羊侃曾用風箏繫上詔書,招來援軍救駕。風箏最初的作用只就是軍事上載遞消息的工具,以後逐漸演變為一種娛樂玩具。

放風箏,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唐代詩人高駢寫有《風箏》一詩:“夜靜絃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入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風箏真正的命名,《詢芻錄》記載: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五代時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採風為對,後於鳶首以竹為笛,風入笛管發出悦耳之聲,好似“箏”鳴,俗稱風箏。

起初只限於皇宮貴族中的公子佳人玩賞,到了宋代以後,才成為民間羣眾喜愛的一種活動了。風箏既就是一種美麗的民間工藝品,又就是大眾娛樂品,歷來愛到文學家的傳唱。《北京竹枝詞》也對風箏有生動的描繪:“風鳶放出萬人看,千丈麻繩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樣巧,一行習上碧雲端。”早在清朝時,風箏已在扎、糊、繪、放四藝上發展到相當精緻的程度。曹雪芹在北京西山“窮居著書”時,細究風箏扎糊之法,還寫了《南鷂北鳶考工志》一書。書中詳細介紹了翼燕、雙鯉、彩蝶、螃蟹、寵妃、雙童等四五十種風箏的扎、糊、繪、放等技法和工藝。此外,古代放風箏又就是與放晦氣聯繫在一起的。《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林黛玉不妨將製作精巧的風箏放掉。李紉勸她:“放風箏圖的就就是這一樂,所以叫放晦氣,你該多放些,把病根兒帶去就好了。”而當紫鵑要去拾斷了線的無主風箏時,探春又勸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個忌諱?”可見古時放風箏就是人們消災祛難的手段,不能去拾別人的風箏,以免沾上別人的晦氣。也有人在放風箏時,把所有的煩惱寫在紙上,讓它隨風箏飛上藍天,認為一切煩惱都會隨風而去。

清明節放風箏高一作文4

飛吧,風箏!

“去放風箏嘍!”到了公園,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風箏,興致勃勃。可卻沒人迴應。我望着他們卸了口氣。“一個人放呀?好吧,這怕誰呀!”想着,我拿起買來的大風箏。

我跑了幾步,感覺風力大了點,便把手上的風箏放了,我繼續跑可是風箏卻有點不聽使喚。一開始還向上,後來風小了,便直線下降。再加上我對風箏線具不太熟悉,風箏一頭再進沙堆裏。

我一頭霧水:“怎麼會這樣?”我望了望四周,“一定是那邊靠海的地方地面往上有”堤壩“把風擋住了。”我正往壩上走,看着那高高在上的幾隻風箏不免顧慮:“如果我風箏飛不上豈不笑話?”我吸了口氣,回到組內:“誰同我一起放風箏?”只有董浩晨迴應,“那我們去海邊。”我 告訴他説。

他拿了風箏很快不見了人影,而我則以烏龜的速度走着,順路觀賞風光無限。等我到達“終點”風箏已在空中翩翩起舞了。我接過線,看着還有一縷牽掛的風箏真開心。“飛高點,再高點……”我巴不得風箏飛得比所有人的都高。我邊祈禱邊放線,線是越來越長,風正確也來越低。我想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別掉海里呀!別呀,來陣風吧!”我無意間看到兩隻栽在泥裏的風箏大驚失色。“我不能讓這隻風箏也參與到他們的隊伍中去。”説罷,我跑了起來,越跑越快!風箏也越飛越高,像一架剛起飛不久的飛機向高空衝刺。風箏穩定下來後,我不跑也不跳,線不收也不放,儘管我費盡心機,甚至成了木頭人,風箏有時還會往下降。有意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秧。我不小心,拉了拉風箏線,風箏就又往上飛了。

這下我不時拉線,不時跑一跑,風箏就高枕無憂了。

扭頭看看周欣怡、胡夢婷、舒凱宇還不能飛的風箏我沾沾自喜,我們班大概只有這會飛了!

飛吧,風箏!帶着理想,帶着快樂去飛。

清明節放風箏高一作文5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百花盛開,到處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一陣陣春風吹來,帶着甜甜的花香。這正是放風箏的好時間,我和夥伴兒們相約新世紀廣場放風箏。

新世紀廣場放風箏的人可真多呀!我們有説有笑,舉着自己的風箏誇耀。有的.説自己的“蝴蝶”最美麗;有的説自己的“老鷹”會在天空翱翔;有的説自己的“小燕子”是春天的使者……説着笑着,我們也加入了放風箏的人羣。我們兩個人一組,迫不及待地想一顯身手。我和小菲一組,小菲把風箏舉得高高的,我扯着線快速地跑了起來,一邊跑一邊放線。小菲手一鬆,風箏隨着風慢慢地升上天空,我高興地大叫:“飛起來了!飛起來了!”風箏越飛越高,小菲也高興地叫:“小燕子越飛越高了!”我們高興地在廣場上跑呀,叫呀。這時,一隻“金魚”飛快地“遊”了過來,和我們的“小燕子”撞在一起了。“啊!糟糕!”我一聲驚叫,眼看着風箏像鉛球般地下墜,狠狠地摔在了地上。首戰失敗,我們耷拉着腦袋,失望極了。可是我們不灰心,接好斷了的線,又一次把風箏送上了天空。看看旁邊的一組小夥伴就更有趣的了。之前的話他們的風箏非常順利地飛上了天空。但是好景不長,突然,一陣大風吹來,他們的風箏搖搖擺擺地掛在了樹上。他們焦急地看着自己的風箏,不知所措。這時,一位管理員叔叔走過來,幫他們取下了風箏。他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不在樹多的地方放了。天空中的風箏越來越多,蔚藍的天空中飛舞着一隻又一隻快樂的風箏,簡直成了風箏的世界。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我們高興地唱着歌,然後看着風箏在天上飛舞,我和小夥伴們玩得真高興。看啊!天空中小鳥也飛來助威,雲朵姐姐也飄來觀看,彷彿是也在誇我們風箏放得好呢!時間過得真快,夜幕降臨,我們要回家裏。但那飛舞的風箏會永遠留在我的記憶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yi/r0nql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