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日記 >日記作文 >

清明節放風箏日記

清明節放風箏日記

清明時節,人們有一項最喜愛的活動,那就是放風箏。以下是小編搜索整理一篇清明節放風箏日記,歡迎大家閲讀!

清明節放風箏日記

篇一:清明節放風箏

今天是清明節,早上起來外面細雨綿綿,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可沒想到,下午雨就停了,微風輕輕的吹着,我和媽媽準備去放風箏。

到了大堤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我們開始放風箏了,風箏一會兒就被媽媽放到了天空,風箏越飛越高,我看着風箏在空中有力的扇動着翅膀,好像要掙脱媽媽手中的線,想要自由自在的飛翔。風箏的周圍有幾隻小鳥在嘰嘰喳喳的叫着,好像在和風箏説着什麼?

放風箏真有意思,它讓我的心情格外放鬆。

篇二:清明節放風箏

清明節那天,我和媽媽還有姐姐在小區放風箏。在那天下起了小雨,這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奪魂。

開始時我很緊張,我帶着風箏到處亂跑,可風箏就是不飛,終於老天不負有心人,我把風箏放飛了。那一刻我真的是彷彿飄到了白雲上。

放風箏可真開心。

篇三:清明放風箏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媽媽,姐姐去放風箏。

我們到了大堤拿出風箏,我一抬頭向天空望看見天上有很多風箏,我對媽媽説今天有這麼多人來放風箏。媽媽説,清明節,人們都要去踏青的。

我跑到人多的地方放,看釋放風箏了,我拿着下面的把,姐姐牽着線,我們把風箏 放的很高。

今天玩的真開心。

篇四:清明節放風箏

今天是清明節。吃了中午飯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哥哥一起來到了康店橋的河堤上,哇這裏人好多呀!有的在放風箏有的在看風景。我們把我們的風箏拿出來開始放,我們跑呀跑。跑到了一個很大的地方我們在那兒開始放風箏,我們的風箏上的圖案是喜羊羊美羊羊。今天的風很大,我們的風箏放的很高,美羊羊和喜羊羊在高空中對我們微笑,大風把我們的風箏刮的呼呼作響,我們玩得正開心呢,突然我手一鬆風箏飛走了,啊!風箏被刮到了樹上,我們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弄下來,可是風箏壞了。

今天雖然風箏壞了,但是我們玩的很開心。

篇五:清明節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前人們最愛玩的遊戲。風箏,在我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説,在春秋時期,有位公輸般,即神話中的“魯班”,會做木鳶,削竹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南北朝時期,樑正武帝在台城被侯景叛軍圍困,大臣羊侃曾用風箏繫上詔書,招來援軍救駕。風箏最初的作用只是軍事上載遞消息的'工具,以後逐漸演變為一種娛樂玩具。

放風箏,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唐代詩人高駢寫有《風箏》一詩:“夜靜絃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入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風箏真正的命名,《詢芻錄》記載: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五代時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採風為對,後於鳶首以竹為笛,風入笛管發出悦耳之聲,好似“箏”鳴,俗稱風箏。

起初只限於皇宮貴族中的公子佳人玩賞,到了宋代以後,才成為民間羣眾喜愛的一種活動了。風箏既是一種美麗的民間工藝品,又是大眾娛樂品,歷來愛到文學家的傳唱。《北京竹枝詞》也對風箏有生動的描繪:“風鳶放出萬人看,千丈麻繩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樣巧,一行習上碧雲端。”早在清朝時,風箏已在扎、糊、繪、放四藝上發展到相當精緻的程度。曹雪芹在北京西山“窮居著書”時,細究風箏扎糊之法,還寫了《南鷂北鳶考工志》一書。書中詳細介紹了翼燕、雙鯉、彩蝶、螃蟹、寵妃、雙童等四五十種風箏的扎、糊、繪、放等技法和工藝。此外,古代放風箏又是與放晦氣聯繫在一起的。《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林黛玉不妨將製作精巧的風箏放掉。李紉勸她:“放風箏圖的就是這一樂,所以叫放晦氣,你該多放些,把病根兒帶去就好了。”而當紫鵑要去拾斷了線的無主風箏時,探春又勸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個忌諱?”可見古時放風箏是人們消災祛難的手段,不能去拾別人的風箏,以免沾上別人的晦氣。也有人在放風箏時,把所有的煩惱寫在紙上,讓它隨風箏飛上藍天,認為一切煩惱都會隨風而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iji/rijizuowen/oddnn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