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三作文 >

朝花夕拾讀後感高中作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高中作文

從《朝花夕拾》中,我看到了魯迅的童年與少年,他始終穿梭在封建的教育與生活中,被迷信所左右,致力於推翻封建思想。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高中作文,歡迎閲讀。

朝花夕拾讀後感高中作文

篇一:朝花夕拾讀後感

夕陽西下,一位衣着樸素的青年人走在滿是鮮花芳草的小路上,落英繽紛,煞是好看。蹲下身來,仔細採拾。不覺,衣襟拂過花兒,帶着香氣,隨風飄起,整條小路上,便都是芬芳……由一朵朵花瓣,一縷縷香氣,組成了一座花園,她的名字叫做《朝花夕拾》。

魯迅便是那採花人。想必在採花時必定有些疏忽,不然為什麼有的花瓣都遺落在了小路上呢?

“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為什麼呢?剛初生的花兒,還沾着晶瑩的露水,聞起來很香,但卻多了一分幼稚,少了一分成熟。倘若能經受住時光的變遷,色香自然差了,卻多了一分悠遠。這樣獨特的香味,若釀成花酒,該是多麼美妙呢!翻開書本,似乎真有一絲香氣撲鼻而來。

從《狗·貓·鼠》中,我知道了魯迅“仇貓”的原因,通過對這三種動物的描寫,表現了當時中國的情況;從《二十四孝圖》中,我讀出了古代某些地方的黑暗,所謂的“孝”,只因為郭巨的兒子被埋,挖出黃金?如果這就是“孝”,我想在現在看來,也太離譜了吧。不過是空話罷了,《二十四孝》的記載,並沒有給後人做榜樣,而是讓後人更加詳細地瞭解了古代孝道的虛偽;從《無常》中,我悟出了作者對於“正人君子”的諷刺,無常才是最公正的。但是無常終究是假的,這篇文章也表明了希望世間公正起來的心願;從《五猖會》中,我看到了一個孩子最童真的呼喊,呼籲封建制度不要再對可憐的孩子進行鎮壓,讓世間多一些笑臉吧;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遊遍了魯迅的童年,看到了他的快樂,也看到了他的迷茫與痛苦;從《父親的病》,我看見了兩個只會勒索錢財的庸醫,正是因為中醫的腐敗,讓魯迅承受了亡父之痛;從《瑣記》,我看到了一個學子的求學路;從《藤野先生》,我看到了一個勤奮樸實的日本老師;從《範愛農》,我看到了魯迅的好朋友,為國家鞠躬盡瘁。

在本書中,始終都有着一些令人啟迪的道理。

原來回憶,也是一種傾訴的方法。從《朝花夕拾》中,我看到了魯迅的童年與少年,他始終穿梭在封建的教育與生活中,被迷信所左右,致力於推翻封建思想。讀罷全書,我感覺自己立足於一座花園裏。我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禮。

風中飄來淡淡的,悠遠的清香……

篇二:朝花夕拾讀後感

初讀這本書,講實話,我也不是很讀得懂。就連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也是學得似懂非懂的。我甚至覺得:魯迅的這些文章,看起來簡直就是象在跟你聊天似的,哪算得上什麼名着?

後來多讀了幾遍,我懂得了,不要把這樣的名着當作美文,其實,這本書的文章看似“聊天”也正是魯迅的文字魅力所在。它看上去很樸實,甚至比較口語化,但為什麼卻能夠深深地吸引人呢?就是因為這樣的樸實,讓人感覺很親切,就象他站在你面前跟你訴説着什麼似的,“説”到興奮處,文字又會變得非常熱烈,這就讓人能夠從中品味和感受魯迅的點點滴滴。

郁達夫是這樣形容魯迅的文字的:“魯迅的文體簡練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鐵殺人,一刀見血,重要之點,抓住之後,只消三言兩語就可以把主題道破。”是的,這個特點在《二十四孝圖》這篇文章中表現得一覽無遺。一開頭,便以“尋咒”從側面點出中心,接下來便訴説了一段他童年的一段故事。其實,魯迅先生是話中有話啊,他藉着説童年看《二十四孝圖》的事情,其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即對兒童的不重視。兒童都讀不到他們應該讀的書,而人們卻熟視無睹,這難道不該引起我們的反思嗎?然而我又想到了現在,現在的孩子們別説愛讀書,他們連根本不想讀書,不思學習。再看看那時侯的孩子們,他們渴望讀書卻沒有書讀,而現在我們有書讀卻不願讀,這難道不是一個令人悲哀的現象嗎?

《朝花夕拾》中那幾篇描寫人的文章,我是比較喜歡的。首先,這些文章的內容比較吸引我——因為我喜歡看到各色各樣的人,再加上魯迅那種輕鬆而生動的語言,讀着讀着,你彷彿就可以看到那個人似乎站在你面前一樣。比如《阿長與山海經》,描寫的是魯迅家的保姆阿長。文章生動地塑造了一個非常典型的舊時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形象。

有人比喻這篇文章是魯迅從記憶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異常鮮美的“朝花”。的確,對於這個婦女,魯迅不但沒有避諱寫出她的美與醜,反而是懷着真摯的感情懷念她的`一切。不論魯迅對她是佩服、厭煩、喜歡或是討厭,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還發現,這個“長媽媽”跟我們學過的課文中的“孔已己”很相似,同是舊中國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們的名字,都是已經被人遺忘了的,而外號也是隨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直到寫完了這篇朝花夕拾讀後感,“感”到了這麼多,我覺得我才算是真正地讀懂了《朝花夕拾》。

篇三:朝花夕拾讀後感

毛澤東認為,魯迅先生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林語堂説:“魯迅,與其稱為文人,不如稱為戰士。”蔡元培在先生逝世後,萬分悲痛,評價他:“著作最嚴謹。”

許多大家都解讀過先生,讚美過先生。的確,若把歷代著作比作星空,那麼先生的作品就是最大、最閃亮的星。我不敢妄加評論,只是透過《朝花夕拾》,從一箇中學生的視角,隙中窺月讀魯迅。

最令我震撼的,是先生的幽默俏皮和不動聲色卻又尖刻的諷刺。

《無常》一文最可以體現。先生似是無意,極為自然地引出,在舊中國,“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這是對封建制度的諷刺。但是陰間也有比陽間好的地方:“無所謂‘紳士’,也沒有‘流言’。”雖説頌揚了陰間,但“沒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貼。”這裏筆鋒犀利,“順手”給了反動派們沉重的一擊,諷刺他們污衊革命者被蘇聯收買。《藤野先生》中,對於頭頂上盤着大辮子的留學生,先生這樣寫道:“頂得學生的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把那些尋找升官發財終南捷徑而出洋鍍金的清朝留學生的醜態刻畫得惟妙惟肖。先生的語言令人回味,發人深思,諷刺不合時宜、退步的人和事,讀來真是快哉,快哉。

最觸動我的,是先生對童年時代的温情回憶和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反思。

全書有近一半的文章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看待社會,與我們熟識的“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截然不同。對保姆長媽媽的佩服,因二十四孝圖的故事而對老祖母產生的心理上的對立,還有對百草園的動植物朋友們的依戀。一個成年人能將孩子的心理如此準確地呈現出來,我認為得益於他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然而魯迅先生的立意又絕不止於此,字裏行間是“救救孩子”的呼聲,是對弱小者的同情,還有對封建孝道的譴責。這或許才是最為出彩,最令人稱道的地方。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先生嚴密的分析和嚴謹的態度。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文後的《後記》中。對《二十四孝圖》故事的考證,對“無常”的形象進行討論,包括對於自己用錯了幾個字的糾正。還附有插圖,足可見先生耗費了不少時間、精力,也足以體現他的嚴謹。忽然想起前些日子由故宮博物院送出的一面錦旗上寫道:“撼京都泰安”。“撼”(實為“捍”)字用錯。若為先生所知,先生一定首先站出來嚴辭質問的。

以上只是略微表達一些自己淺薄的看法。相信以後,我會讀到更多先生的作品,會更深刻地理解先生。也相信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們會更深入地實踐先生的教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san/3pd8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