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1

我最早接觸魯迅的時候,總感覺他的文章很高大,感覺令人肅然,無法與其接近。起初我只是被這個名字所感染,可能是也有一些好奇把,於是我便踏上了對這本的閲讀之路。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作者説,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這本書充滿的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對社會的批判。全書由《小引》《貓狗鼠》《阿長與山海經》。

狗,貓。鼠這篇文章表現了魯迅小時候對貓的憎恨,以及對隱鼠的喜愛。原因是由於魯迅最喜歡的隱鼠被貓吃掉,於是心中充滿了報仇的惡念,對貓的追殺,襲擊。但是最後得知是長媽媽一腳踏死的,對貓的感情有所緩解。表現了兒童天真,可愛的性格。阿長與山海經,介紹了阿長-我的保姆向我灌輸一些封建思想,表示了反感,但是阿長卻有偉大的神力,忍着常人不能忍受的幫我買書,最終還奇蹟般給我買了回來。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對百草園自由歡樂生活的描寫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學習生活的記述,表現了兒童熱愛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父親的病一文表現了舊社會醫生的貪婪和不負責任。藤野先生一文寫了魯迅去日本留學見到了恩師也是改變他一生的人,藤野先生。表現了藤野先生對中國的友好以及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精神。

當讀完最後一頁時,最能令我深思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文章通過對比的手法,一是樂園,一個最嚴厲的私塾。從魯迅的兩種不同的態度中,否定了封建教育對兒童發展的侷限,同時我想到了我自己本身,我的童年彷彿就是三味書屋,沒有限制,無悠無慮,任我在自由的天空飛翔。但是到了中學,各種壓力,家長,老師,同學的競爭,兩極分化。在題海中迷茫,一次次如此,老師嚴厲的面孔。用煎熬來説中學生活一點也不過分。但是我們也要努力尋找其中的樂趣,就象在百草園一樣。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決不能有厭學的態度。

這本書拾的是苦也是甜,我們把甜當作回憶,把苦同自己的經歷對比,激勵自己前行。

魯迅在那個封建的年代,為了國家,義無反顧的棄醫從文,他是那個年代的最具代表的人物,他讓人在當時的黑暗時期看到了一絲曙光,而他的《朝花夕拾》便是他捍衞自己的最好武器。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2

生命生活如花,奼紫嫣紅;生活如歌,美妙動聽;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詩,意境深遠,絢麗多彩。生命如小詩,清新流暢,意藴悠長;生命是優美的樂曲,音律和諧,宛轉悠揚;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滾滾向前。

我唯愛魯迅先生的話語,因為他的話總是那麼讓人悽心,那麼委婉,就像幽幽的深谷顯的駭人的清靜和陰冷,卻不失一份熱議,就像周圍的大山的一幅五顏六色的花布。我愛他的作品,他的作品獨一無二,不用遮遮掩掩,又不是追滿華麗語言的語言

曾何時起,朝花夕拾成了我駛向遠帆的風帆,帶着對童年的留戀駛向帶滿憧憬的未來,品味着從字裏行間透露出少年時的童真,聯想到屬於自己的童年,流連忘返……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是寫下的回憶。我想,在那時回想起童年的點點滴滴一定別有一番滋味吧!《朝花夕拾》就像夕陽,顯示出它一天的結束點,滿天紅雲,滿海金波,像一爐沸騰的鋼水,噴薄而出,還是那麼金光耀眼。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雖然是鄉下的人,卻可以像城裏孩子一樣可以讀書,少了鄉下的粗野,多了城裏的知書達理,卻又少了那一份嬌氣,與鄉下孩子一起捉蛐蛐,與蚱蜢同友,和小蟲子為伍。知了在這裏低唱,蟋蟀在這裏伴奏,那生活就像一曲圓舞曲,無憂無慮。然而,這種每個孩子都向往的生活在魯迅的周圍徘徊了只在沒幾年。之後的三味書齋的生活只能用枯燥、乏味來形容,沒有了自由,沒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但所有的人還是應該感謝這段歷史,讓他開始瞭解中國的腐敗,為中國的今天也敍述了一段輝煌的歷史。

從書卷裏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感染了我,他的書總是有魔力,總是有磁性,深深吸引着我,他用天真的筆法,折射了一個孩子的心,讓我們不禁慢慢愛上《朝花夕拾》,魯迅的伏筆不得不讓我們佩服,用簡單的話語勾勒出孩子的生活,炙熱的語言卻展露無疑,他真正的希望是也大自然擁抱在一起憧憬在春雨洗浴後的青山;流連在小蟲子的世界中,和它們打成一片。讀着讀着,覺得年邁的老人瞬間變成了童年時小魯迅,散發着活力四射的光芒。

我們的童年漸漸離開,留下的只有回憶,留下的只有留戀。朋友們,去《朝花夕拾》的世界中尋找我們遺失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不一樣的時代,不一樣事情,不一樣的童年,啊,我的童年!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3

兩年前,我帶着求知的渴望與好奇輕輕地翻開這本書,本以為我將再次得到新的知識來充實自己,可沒想到,這書中的許多言語段子我竟無法理解。我沮喪的合上這本書並約定兩年後再來拿下它。如今的我已是一名初二的中學生了,相比以前,理解能力自然增長不少,這個寒假,我終於翻開這本書——《朝花夕拾》。

我喜歡的中國作家,除去冰心常新港,應該就是魯迅先生了。這本書的原名是《舊事重提》,至於現在為什麼會叫《朝花夕拾》,我想大概是魯迅先生嫌它太直白吧。書中魯迅先生回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與青少年時代,讚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也批判了封建舊俗、文化。還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長媽媽、衍四太太、五猖會上的無常、百草園中的美女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在家中的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甚至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會讓人感到異常親切,也沒有什麼距離感。文章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作者兒時的那份純真,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自由的嚮往。還時不時能勾起我對兒時的回憶。

兒時的我,也曾像魯迅先生一樣有許多五彩繽紛的往事。小時候,我會在課堂上因為老師的一個小錯誤而舉手指出,如今,即使老師一連報錯好幾個字我也不會有什麼動作;小時候,我會因為在無意間撿到一枚硬幣而欣喜若狂,並得到表揚;如今,看到地上的硬幣也只是一笑而過;小時候,我會因為晚上爸媽不在身邊感到恐懼而哭鬧,如今,晚上獨自一人躺在牀上,在一片漆黑中也沒有感到一絲恐懼。

童年是一朵花,一朵芳香四溢的花;童年是一個盒子,一個裝着許多祕密的盒子;童年是一個葡萄架,一個長滿了數不清葡萄的葡萄架;童年是一棵大樹,一棵掛滿回憶的大樹;童年是一本日記,一本寫滿喜憂的日記;童年是一杯濃茶,一杯讓人回味的濃茶。

如今,在喧鬧紛擾且容易迷失自我的生活裏,若你能靜下心來仔細讀完這本書,你的心情會變得比以前平靜,釋然。正如書名《朝花夕拾》,等長大以後,再把自己小時候的零碎瑣事一點點拼湊起來,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感受。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4

再捧起魯迅先生的這部《朝花夕拾》,得到的又與以往不大一樣了。幾篇故事都是回憶中的篩選,所傳達出來的情感卻是迥然有異的。既有童年的温情,又有身處異國他鄉的境遇。

作者開篇就傾訴道:“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沉於對往事的回憶中,又不能忘記當下的現實。本應有一個美麗温馨的童年、青年階段,卻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黑暗的社會,錯過了許多本該擁有的。翻過一頁頁文章,字面上都是些温和的句子。深入探究卻發現,他把批判與怒火藏得更深,犀利地諷刺並批判了當時的封建的教育道德、社會等。在我看來,這往往勝於血口噴人。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歷許多人事,可我們是否真正留心他們,去發現其真正的特點與性格品質,加以內心深處的看法?魯迅先生筆下呈現出的,就是一個個栩栩如生、宛在目前,形象極其鮮明的人物。並不是將人盡誇讚到底,也從不掩飾一些好人的瑕疵,而是寫出人們最真實的一面。這樣樸實求真的筆法,更加貼切了生活,使得打開書本就好似進入一個世界。我結識了心地誠懇、樸實無華的阿長,魯迅先生的嚴厲又慈愛的父親,方正博學的壽鏡吾老先生,平等待人、態度認真的藤野先生……太多,太多了。就是這樣細膩的心思與精彩的文筆,造就了許多頗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這樣一來,就不得不感歎他擁有着多麼精彩的人生

生在一個和平年代,我們無法設身處地地感受魯迅先生當時所處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做不到感同身受本人所想。好比未來世界的人們,盡能通過史料探究到豐富的事件變化,卻不能夠走進我們內心深處。所以只能盡力結合社會背景,發掘書中文字深處的意義。書中絕妙的是,對於在批判庸醫、妨害白話者、封建教育思想一類人事上,魯迅先生不吐一個髒字,話語卻極具諷刺和針對性,被評為當之無愧的“温馨回憶和理性批判”,可謂是一個出色的文學家。

回憶像一本書,時刻記載着人生中的故事。而魯迅先生所經歷的一切,經有心的加工就構成了雜色的篇章。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獨特的人?答案是有的,並且太多了。遺憾的是,我沒能及時留心身邊的他們。無論好壞與否,能無一例外地帶來不盡的感悟,值得去深思。當日後身陷困境與平庸,兒時美好的回憶便能帶來慰藉。那麼我們何嘗不去留心發掘身邊的人事呢?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5

初讀《朝花夕拾》不覺得這像一本名著,反而覺得像是一個朋友在與你閒聊家常,原來這才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

我正在讀“無常”這一篇章時,也正好是全書的一半,這“無常”與之前“五猖會”上的塘報、高照、高蹺、抬閣、馬頭等,一定是魯迅愛看的,不然怎麼會寫得這樣細呢!從此看來魯迅小時一定也很貪玩,不過這裏主要還是反映了魯迅思想中戀鄉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圖》還真讓人摸不着頭腦,只是覺得這篇文章一定還有深層含意,看來我還得慢慢的滲透一下,才能得出結論。

説起《狗、貓、鼠》和《阿長與〈山海經〉》可是我在這半本書最感興趣的文章了。

一開始,看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聽故事一樣。文中的魯迅可是把他仇貓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説了一遍,説實在的我也挺討厭貓的,也是因為它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我最愛的紅燒魚。不過,如果當時的我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的話,就能和魯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題目就叫做《我貓老鼠》。雖然我平時不太喜歡老鼠,但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其實有隻“隱鼠”也不錯啊!可當我看到阿長踩死“隱鼠”的那一段時,感覺真有點氣憤,同時也為魯迅失去“隱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覺阿長真壞,不僅踩死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禍強加在了貓的身上,使魯迅錯怪了貓。

從看了《阿長與<山海經>》開始,如今我已不記恨她了。在《阿長與<山海經>》中的她,雖然多嘴,禮節多,但是她爽直、淳樸、又能幫魯迅買《山海經》,人品也是不錯的。

《朝花夕拾》的內容簡短但不缺乏經典,看來我想讀透這前半本書,還得好好體會、體會!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6

坐在樹蔭下靜靜地乘涼,手裏捧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思緒似乎也隨着清風回想起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快樂童年。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卻是魯迅先生在年邁的歲月裏寫下的。我想,如果老了,再回想起幼時的點點滴滴,是否會感到一絲絲當初的味道呢。讀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似乎在品嚐一道美味佳餚,細細品嚐,幼時的天真爛漫在心間盪漾起來。

魯迅的作品可以説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詞藻華麗。雖然文字間透露着平淡樸實,但是從文字間流露出的感情卻能吸引讀者,讓讀者體會到美好的童年,體會到幼時的年少無知的,體會到幼時的天真爛漫。而且魯迅是不管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看法,都會毫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特別喜歡他的文章!

魯迅先生雖然是一個大作家,但是他的童年卻並不乏味。雖然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一魯,卻多了一分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生慣養,卻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以前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與小蟲子玩耍,似乎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當魯迅在大人們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溜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給油蛉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從文字間裏透露出來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有人説: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一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彷彿已經年過花甲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是一個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味兒吧!童年中那些瑣碎的記憶將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不一樣的生活,卻是一樣的快樂,童年,真是惹人懷念啊!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7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很多讓我們記住的人,他們都是為人民造過福,也有一些人是因為他們造下的災難來讓人們記住他。但是他們與歷史的車輪相比,多麼不據有説服力。

我記住了一個人,相必大家都認識,他就是我國的大文豪家——魯迅,我十分喜歡看他寫的《朝花夕拾》,裏面有許多生動的故事,有十分疼愛我的長媽媽,有三味書屋的樂趣……

第一篇《狗。貓。鼠》,這是《朝花夕拾》的頭篇美文。文章開篇聯繫現實,引出"我"對貓的仇恨,接着用西方童話做諷刺"現代評論派之流星"是"沒眼力的狗".之後才開始對往事的回憶,夏夜祖母在桂樹下給我講貓的故事。隱鼠之死;到了北京,貓傷害了兔的兒女們,夜間時常嚷嚷擾人。可見,自始至終,我仇恨貓的理由都是"光明正大"的。

第二篇《阿長與山海經》是一篇寫人的散文。文章起始,簡略説明長媽媽姓名的來歷和家人對她不同的稱呼,從中便可以瞭解她身份的卑微和地位低下。隨後通過"切切察察""睡覺像個大字,"等細節表現她的饒舌、粗俗、不拘小節;又通過她懂得許多"道理""規矩"表現長媽媽的迷信、善良;長媽媽給我們講長毛的故事,讓我覺得她有種神力。

第三篇《五猖會》是舊時酬神曰賽,也化指節日娛樂歷史。文章雖名為五猖會,實是以小見大,揭露封建家庭教育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壓制。文中始終沒有正面敍述五猖會的場景,而是用了很大篇來説明迎神賽會對兒童的吸引力,孩子們所盼望的過年外,大概要數迎神賽會的到來了。

第四篇《無常》承繼《五猖會》而來,細緻刻畫了迎神賽會上的"活無常"的形象,若將這兩篇散文和小説《社戲》集中來讀,我們可以發現紹興節日迎神賽會的民俗的真實景象。

魯迅一生所寫的著作不計其數,但是朝花夕拾的魅力和

文才我覺得是最為突出的一部作品。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8

高爾基曾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了一本好書就好似交了一位益友。好書能給你指引方向,讓你從迷霧中走出來;好書好似你的老師,能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而我在假期中就讀了一本好書:魯迅寫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主要講了魯迅他青年時代的往事。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思念,又真實的書寫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所經歷的種種生活。

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讓我讀來十分的感動,也讓我懂得了知識是沒有國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學醫時的老師,對作者非常的關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講究,但為人卻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苟。他一一糾正作者筆記上的錯誤,不但減少了許多遺漏,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糾正。這樣一直持續到他教完了他所擔的一切功課為止。在知道中國人很敬重鬼時,還擔心作者不肯解剖屍體。藤野先生真摯的愛給了在異國的魯迅極大的鼓舞。他是十分無私和偉大的。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在中國抗日戰爭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來到了中國。他兢兢業業的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對即將爆發的戰爭時,他也毫不退縮,絲毫沒有回國的意願,堅持留在了中國。最終在為病人手術時不幸被感染,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醫生,他們都為了自己的使命拼搏着、奮鬥着,而且有着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這不僅使我感動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們現在作為一名學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利用這青春的大好時光好好學習,努力讀書嗎?就像作者説的那樣:"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一定要好好學習,孜孜不倦的讀書。做到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表見解······

同學們,就讓我們好好讀書,讀讀好書,愛讀書。讓讀書伴我成長,讓讀書伴我們大家成長。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9

坐在藤椅上,杯中的茉莉散發着沁人心脾的馨香,輕輕地瀰漫在身邊,手捧着那本淡綠色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散發出獨特的童真,隨着那一片片思念的雲彩飛向那曾屬於我們久違的世界。

晨曦中的鮮花故然綻放着嬌嫩的花瓣,喚發着淡淡的清香,頂着殘陽採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嬌嫩與芳菲,卻平添了一種遲來的成熟、風韻。這是魯迅先生的童年,一個沾滿碎屑的青葱時光。魯迅先生是一個幸運兒,但同時也是不幸的兒,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地遊玩,他可以靜靜地聽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飄飄的冬天捉鳥。但同時他卻承擔着超越年齡的負擔,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着放棄,抑制自己的渴望去背那些所謂的經典《鑑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忍着失去雙親的痛苦,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會着承擔一個家的重任。

或許,這就是那個沾滿碎屑的青葱時光。在這個時光中魯迅學會了長大,學會了承擔,學會了思索,而我隨魯迅也懂得了成長。有人説一篇好的文章不在於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而魯迅先生做到了,他用他平淡樸實的語言喚發了多少人的思考,喚起了多少人的回憶和曾經擁有的幸福時光。

小時候我喜歡坐在藤椅上,依偎在外婆的懷裏望着滿天的星星,在寧靜的月光下,數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着那份濃濃的親情與温馨。如今的我,離開了過去,不再擁有過去那些時光了。這,或許是一種遺憾,但同時卻多了一份充實。現在的我擁有着許多許多的書。每天在書中遨遊着,努力地學習,拼命地爭取明天。或許這很累很累,但我卻在一天天地長大,一天天地成熟。這或許是在過去那些美景中體會不到的吧!

童年,在隨着你我的長大漸行漸遠,或許它會消失在人生的盡頭,但它卻留在了那一片片瑣碎的記憶,閃耀在星空中,雖然只是點點微光卻足以照亮你我前行的路。在如今的時代中,不如讀一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

合上《朝花夕拾》,品嚐着那杯尚留餘温淡雅的茉莉,時光又將我帶回了那那一個輪迴。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10

魯迅是個時代的領導者,他棄醫從文,不失高尚的名族節操,在那個混沌不堪的時代,給予了國家一絲絲曙光。

《朝花夕拾》是魯迅對舊事的回憶,但卻同時夾雜着其他情感,他用尖鋭的筆觸去抗擊封建社會的一些現象,特別是《二十四孝圖》一文,它本為古代人民宣傳“孝心”的故事集,但是其內容卻又透露出封建時代人民思想的無知,愚昧以及對兒童的壓迫和殘害。魯迅幼年時期也是抱着“百善孝為先”思想,但是成年之後的魯迅也明白的“孝順”太難以達成,也慢慢接觸到了封建社會愚孝的虛偽和殘酷。

魯迅在寫“郭巨埋兒”時給我的觸動很大,孝是中國千百年的文化思想,生為子女,回報父母本是理所當然,但是郭巨埋兒卻顯得及其無知。就算是出於對母親的孝順,他對兒子的所作所為也是慘絕人睹,他的妻與母也沒有阻止他的所作所為,試問這是孝心的表現嗎?顯然不是,相反,這更像是一種自欺欺人,甚至説不定郭巨以後買能埋掉妻子與母親。

荒唐的鬧劇在郭巨得到了上天的賞賜後結束了,不得不感慨,郭巨是何等的迂腐,縱然自己貧窮,但他扼殺的確實祖國的花朵,換句話説,他自己生為一個男人,不能養家餬口,反而以這麼極端的手段,這不是他卑鄙,陰暗的一面嗎?不會去努力,依靠上天的賞賜去生活,他這一生還有什麼可以被人傳誦的呢?説不定,等到他的兒子長大以後,回憶起當年父親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很難否定他不會實行一些極端的手段,而其後果難以想象。

再説到當時的孩童,魯迅也為他們充滿了憐惜和擔憂,生活在動亂的年代,沒有精美的書本可以閲讀。和歐美的孩子相比確實很可憐,但是不得不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愚孝沒有了,代替的確是無孝,孩子的困頓感沒有了,但是過於豐富的物質生活,卻使得他們開始空洞,如果《二十四孝圖》所反映的孝是一種過分的孝,那麼現在的這種思想讓其一去不復返,因為追名逐利的人忘記了孝的存在,這又是古今思想的矛盾。

作為21世紀的人,我認為我們既不要做一個無孝的人,也不能做一個一味模仿《二十四孝圖》的人,理智的去對待孝,相比才會最自然的表達出來。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11

在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名著,叫《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集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片文章。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敍咋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面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節;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訊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12

炎炎夏日,讀一本好書讓煩躁的心得以清涼,讓一切變得明朗。——題記

幼時記憶,今宵來憶。趣味橫生,但不免幾絲悲痛。想來,魯迅正是因為了對幼時的懷念和對自己幼時及青年時所經歷的種種黑暗社會環境才在自己的晚年追憶這段逝去的記憶,為的只是喚醒那昏暗年代人們的良知,譴責那些封建迷信,讓當今人們銘記那個時代,讓人們不再受封建制度的腐蝕。細細解剖這本文學名著,我所能體會的便是這些,也許還不止這些,仔仔細細的看,雖也因書中的情節心中憤憤不平,但又時不時的受魯迅先生所描述的百草園景象之夢幻?這些事物感染。

《父親的病》中,我因為父親的病而四處尋找名醫,尋到的名醫雖都有過人之處,像是有特別的藥引或極少聽説過的的藥,但先後請來的兩名所謂的名醫,出診費雖多,卻是虛晃一招,對付應事,到最後花錢花了不少,但父親的病卻未能治好,最後還是死了。由此可見這些所謂的名醫,全都是庸醫,他們招搖撞騙,昏庸無度,不學無術只顧賺錢不管人命,但因為有了舊社會封建制度那層黑暗的外衣的包裹竟能闊綽的生活,讓人心中不平。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從一個躲在斷牆邊守候着捉鳥的頑皮小童,轉變為在最嚴的先生所辦的私塾那兒讀書的刻苦努力的學子。先生雖然也幽默,但舊社會的影響無處不有,更何況是德高望重的先生。學生問問題本是好事,但我問了先生怪哉蟲的事,先生卻不予回答。大概是我的問題超出了當時作為一個學生應知道得的範圍了吧。由此又可見封建科舉制度,和教學制度對孩子們的毒害。

《藤野先生》中初到日本的我受其他日本人的冷眼,但同為日本人的藤野先生,卻對我很照顧,他為學生們講課,課後為我評改上課時做的筆記,細心的用紅色筆圈畫出重點和錯誤。但正因為在日本的一切,讓魯迅先生明白救中國,需要改變人民的舊思想,才由此踏上了革命之路。

通過《朝花夕拾》。我懂得了許多,也認識到許多,我將銘記這一切。魯迅先生所塑造的種種形象,那樣生動,讓人印象深刻。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鉅著,是中國近代歷史的座標。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13

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説: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説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説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14

《狗貓鼠》是一篇由這三種動物之間的關係而引出對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的批判。文章中對於他們的譏諷與嘲笑,説明了在看見某些人在一些問題上屈服於比自己強的人,並且隨身附和,自己會不自禁的流露出心中對那些人的憎惡。接下來的救養可愛的隱鼠和隱鼠被貓吃更體現出了他的憐憫之心。如此之小的年紀便懂得了做人之道,的確很了不得。

《藤野先生》寫的是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敍述了在仙台學醫受到了日本學生的歧視與侮辱,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通讀全文可以看出作為日本老師的藤野先生有着嚴謹、正直、熱誠,沒有一絲的名族偏見的高尚品格。文中有一句話説:“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人所知道。”可以説這是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但這也是作者對於藤野先生崇高品格的讚揚。我的心中又不免產生了一個疑惑:這是否對魯迅的成就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呢?可能吧!記得魯迅曾説過:“他對我的熱心的希望,小而言,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這先説出了藤野先生對科學持着嚴謹求是的態度,一絲不苟的精神,同是也讓我堅定了之前我所説的給魯迅帶來的一定的影響,讓魯迅有着嚴謹求是,一絲不苟的品質。

名師點評:

引用或概括不當,感受不深刻

還有強烈批判封建道德觀念的《二十四孝圖》;表現了封建制度家長教育手段的《五猖會》;描寫迷信中存在的專門把別人的魂勾來的《無常》?包括上面,這十篇比較完整的記述了魯迅早年的故事,實在令人回味。

他對這往事的回憶,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着真摯的情懷,有着無奈的感傷,有着心酸的感觸?在他回憶的時候,也許會感到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也許會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也許會感到些許的酸楚湧上心頭。如此之大的感觸在我們看來沒有必要,但在那個年齡來説人生的風雨早已落在了背後。看來只有在我們的“夕”時,才能在“拾朝花”的時候體會那種奇妙的感覺啊!

讀《朝花夕拾》有感_讀後感15

清晨盛開的嬌嫩花朵,到了夕陽西下的黃昏時分才去拾,花朵雖失去了最初的那般鮮潤,但那霞光的照射使它又多了一分別樣的韻味。。

就在這富有獨特含義題目的吸引下,我閲讀了《朝花夕拾》一書。讀魯迅先生在老年時期回憶那些過去的點點滴滴,回憶了他那簡單而無憂的幼年,回憶了他那獨特自然的童年,回憶他那激情慷慨的青年。

讀着,彷彿看到了小魯迅在百草園與昆蟲為伴,看到了他在先生的後院偷偷玩耍的歡樂;隱約看到了“迅哥”四處求醫,為父治病的焦急;好像看到了魯迅先生留學的點滴。在書中,魯迅用簡單又富有內涵的語言尖鋭而又形象諷刺社會的黑暗,讓我們見識了封建社會的虛偽和殘酷,讓我對當時社會的窮苦人民和兒童充滿了同情與憐惜,也表現出了魯迅先生強烈的失望的心情。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章節記敍了魯迅到日本留學的生活,講述了他自己在仙台學醫,飽受日本學生的歧視、欺凌,侮辱的學習生活,並決心棄醫從文的經歷。這些經歷中無不透露出魯迅對藤野先生嚴謹、正直、沒有民族偏見、熱誠的高尚人格與教學品質的敬佩,也表達出作者的懷念之情。

是啊,正直的人受人尊敬、受人敬仰。就像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郝建,即使那個奶奶那樣誤會他,他也要扶人起來,他説得好:“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但這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來了。”他受到了被幫助人的尊敬,也受到了所有見證者的尊重,這就是正直的人,他們有着一顆樂於助人的熱誠的心,他們不會因為別人的閒言碎語就放棄自己做的正確的事。而我們呢,也要學習他們的品質,不能因為同學的“獨特”就對他們有偏見,也不能通過別人的認知去認識一個人,我們要做一個受人尊敬的好少年。只有我們強盛了,國家才可以強大,才可以變成一個文明的、受人尊敬的大國!魯迅先生用文章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這也是因為,偉大的魯迅先生,也正是這樣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

我的內心在這一刻澎湃了,我敬佩魯迅先生,敬佩他那富有內涵的文章,敬佩他那堅毅熱枕的為人。我要向先生學習。

向先生致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4mq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