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三字經 >

讀《三字經》有感(合集10篇)

讀《三字經》有感(合集10篇)

讀《三字經》有感1

《三字經》是一部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了我們從小就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勤奮好學,今天,我也認真地回顧了這本書。

讀《三字經》有感(合集10篇)

這本書出自南宋宋元的王應麟,它概括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及中國傳統文化。主要用三字詞簡練、生動的寫出了一些為人處事和歷史故事,教育我們、培養我們。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這些故事使我學到了不少東西,領悟了不少道理。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當我讀到這裏時,感到十分羞愧,對於已經上六年級的我竟還不能專心致志地學習,正所謂“一心不可二用”。現在仔細回想,對於平常的學習生活,我是否做到在課餘時間也花心思學習了,我是否做到對學習專心到志,一絲不苟了呢?想到這裏我深表慚愧,決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做到在課餘時間也專心致志地學習。

當然,作為一名六年級的學習,我們也不能只注重學習成績,更重要的在於孝敬父母,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在書中有一句話更是深深打動了我:“香九齡,能温席,孝子親,所當執”。我記得在小時候,父母經常講這個故事我聽,説得是黃香在幾歲的時候,母親離世,他和父親相依為命,他待父親十分孝順。酷夏時,他為父親扇涼枕蓆;寒冬時,他為父親温暖被褥。回想起這篇故事時,我不禁淚如泉湧,對於長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我不僅沒為他們端過一次水,盛過一碗飯,洗過一次腳,相反,我還總是埋怨他們不回來照顧我,現在正是我們回報父母,報效祖國之時,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做祖國的棟樑之才,報效祖國,回報父母!

這本書不僅講述了許多生動的故事,更是告訴了我許多道理,它讓我明白了: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奮好學,誠實守信,能夠讀到如此好的名著,何樂而不為?

讀《三字經》有感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書房中傳出我朗朗的讀書聲。我正在讀一本中華經典書籍——《三字經》呢。

這個學期,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教師向我們推薦了好多古今經典詩文,而我最喜歡讀的就是《三字經》。它是我國明清時期的兒童啟蒙課本,作者是宋代的王應麟。這本書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感,令我百讀不厭。

我的這本《三字經》不僅僅有它的原文,並且還有註釋和相關的故事,圖文並茂,使我讀起來興趣盎然。

讀《三字經》,讓我懂得謙讓、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是講孔融四歲就明白把大梨讓給哥哥;“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是講黃香九歲就明白用身體把被窩焐暖讓父親休息;“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是説人應當首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才是增長見識,學習知識。

讀着這些資料,我不禁感到一陣陣臉紅。我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只要我開口,要什麼就有什麼,真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一向以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當的,從來沒有想到為他們做些什麼。每當學習不順心的時候,甚至還會向父母亂髮脾氣呢。和孔融、黃香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呀。今後,我要改變自我,多體諒爸爸媽媽,多為他們着想,儘量讓他們少為我操心。

讀《三字經》,我還懂得了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幼不學,老何為”警示我小時候要用功讀書;“玉不琢,不成器”告誡我人不經過鍛鍊是不會成才的;“勤有功,戲無益”告訴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的人是必須會後悔的;“頭懸樑,錐刺股”提醒我學習時必須要全神貫注;“昔仲尼,師項橐”告訴我學習應當不恥下問……

《三字經》的資料包羅萬象,為我們講道德,論古今,有名人英雄,有歷史戰爭,有學習方法,有自然規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

徜徉在這樣的經典詩文中,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洗滌。在這些精練短小的語句中,藴含着人生的哲理,讓我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閲讀者,收穫着,我樂此不疲。

讀《三字經》有感3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他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近我專心的讀了一本書。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三遷”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孟軻,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家裏十分貧窮,但他的母親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他的教育。他們最初住在墳地旁邊,見多了出殯的,孟軻就模仿着做喪事,孟母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孟軻的學習,就搬到集市上,於一家屠夫為鄰,可孟軻又模仿起殺牛宰羊來。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學校附近。從此,孟軻就跟着私塾中的先生學習禮儀,學業不斷長進。孟母認為這裏的環境對兒子的成長有利,便長期定居下來。這説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這些小學生,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立鴻鵠之志,刻苦學習,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是讓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懂得了許多知識。你如果還沒有讀過這本三字經,我建議你去讀一讀,它一定會給你帶來無窮的收穫。

讀《三字經》有感4

"人之初,性本善······"相信所有人都耳熟能詳吧。這就是《三字經》。這本書讓我對中華民族上千年的燦爛文化有了嶄新的認識,為作者如此精湛的才藝而佩服;也信服於古代教師獨特得道的教育方法。

中華民族自古就被稱作"禮儀之邦".古代人民一直就有知書達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每個人都應具有這樣的美德,這是最基本的。這些美德在孔融、黃香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我們都應該去學習。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是能反映出一個的人品德是否高尚,修養是否得體。時代在發展,社會也在隨之發展着,但是腳步卻變得越來越快,絲毫不會停下來休息一會或者放慢腳步,在這快節奏的生活中,便會忽略很多,例如友情甚至親情。尋找那丟失已久的親情是任何一個遺失親情的人所應該做的,這起因便是源於人們內心對親情的渴望。一個完整的大家庭,我們做子女就應該孝敬長輩,不僅僅是孝敬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都應該孝敬。這樣一來,這個大家庭便充滿孝敬與感恩,為這個家庭增添了許多樂趣與温暖。但是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有麼?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是又能有多少呢?!估計扳着手都能點的清。現在許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子女,父母大都數是很寵愛子女的,是的子女都養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讓他們懂得孝敬是十分重要的。

《三字經》中也講到讀書。讀書使人明智,有一句話説得好"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許多人多讀書後不都成功了嗎?像歐陽修枕上讀書,馬上讀書,甚至是廁上讀書,使得他成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僅僅喜歡讀書也是不夠的,還要讀好書。作者在書中就提到了許多好書。好書能引領你走向光明;反之,壞書則會讓你陷入黑暗。讀好書還是壞書最終取決於自己。

中華民子是個強大而繁榮的民族,我們身為炎黃子孫,就應該對中國的歷史有一定的瞭解!《三字經》僅用簡短的語言講述了各個朝代的'興衰。以史為鑑,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錯誤,因為有時一個小錯誤可能會帶來一生的遺憾。

這本書交給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們要擁有良書,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用自己最真實的內心去了解與理解別人,更加親近這個世界。

讀《三字經》有感5

最近,我讀了一本很有名的書——《三字經》。《三字經》大家並不陌生,都會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等名句。

為什麼我要給大家介紹這一本書呢?其實是有原因的。

這本書裏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有講解,而且還會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每個例子都是一個富有教育意義的生動的故事。我認為對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是很有幫助的,能讓我們明白不少做人處事的道理。這本書淺顯易懂,裏面有很多插圖,就算你看不懂故事,你看了題目和插圖,也能知道里面講的是什麼。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觸很深,它以古人的事例,教育下一代,而且還非常具有説服力,比如説:孟母為了讓兒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竟然三次搬家。可想而知,母親為了孟子付出了多少,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孟母的付出最終得到了回報——孟子成了一名著名的思想家。

再想想我們,生活條件優越,學習條件和生活環境一流,受到良好的教育,可是有的人就是不珍惜,非要把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打水漂”,他才高興,就讓我們自己好好反省一下吧,大好的光陰不能虛度啊!要以古人為例,時刻勉勵自己。

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三字經》吧!

讀《三字經》有感6

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學校就開展讀背《三字經》課程。據説《三字經》已經流傳千年之久,這本書聚集了千年的文明和傳統的文化。

《三字經》裏有歷史典故、故事,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一精一華。例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説明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如果年輕時不刻苦學習的話,到老能有什麼大的作為呢?我深深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小的時候就要認真學習,長大才能有所作為。還有一句讓我銘記在心:“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老師告訴我們:一個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其次是見多識廣,學會計算,懂的道理。以前,我只知道向父母撒嬌,現在我知道要孝敬父母和尊敬老師及年長的人。

學習《三字經》後,不僅教會我們怎樣作人,還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各方面的知識,讓我們陶冶情一操一,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美德,激發我們學習興趣,使我們可以健康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

讀《三字經》有感7

在暑假裏,我做了一件錯事,媽媽就讓我看《三字經》,讓我懂得多一些道理,不再做這些愚蠢的事情。一開始,我就想:“看這本書有什麼用呀?”看了之後,我真的學到的了許多道理。比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話。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從那以後,我就發奮起來,對自己説:“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做個沒用的人。”還有這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意思是: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所以,我就又對自己説:“一定要勤勞,讓自己活得更加真實。不要浪費時間,否則,就會後悔,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吃的。”

它雖然短小的篇幅,卻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讀《三字經》有感8

有一本書,它深深影響了我,讓我從一個懵懂的小孩轉變成一名有知識、有思想的小學生。那本書就是——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別看這就短短的幾句話,卻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的意思是:人剛生下來都很善良,天賦也相近,只是後來個人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才會使習性的差距變大,如果對孩子不嚴加管教,孩子就會不再善良了。媽媽就曾經給我講過與這個有關的故事。

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個孩子,長得很可愛,媽媽總喜歡把他抱到鄰居家去玩。而有一次,他無意中把鄰居家的一根繡花針帶回了自家,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媽媽看了,説: "孩子,你真聰明,還知道把這個拿回來"孩子聽了,很高興。於是,他就養成了拿別人東西的習慣。長大後他成了一個小偷,還犯了大案,就要被處死。而在執行的前一天,小偷要求再見母親一面,母親淚流滿面地跑過來,小偷説要親一下母親,母親同意了。小偷湊上去,然後一口把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母親罵她不孝,他卻説:"媽媽,當我第一次拿別人家裏繡花針的時候,你能告訴我那樣做是不對的,今天,我就不會走到這個地步。媽媽,我恨你!"

我們小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接受家長和老師好的引導,就有可能走上歪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害的人。這就是三字經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同學們要謹記啊!

讀《三字經》有感9

去年寒假期間,老師要我讀。背《三字經》,我當時想:讀《三字經》幹什麼?又不好看。在媽媽的説服下,我極不情願地來到書店,隨手拿起一本《三字經》認真地看了起來,誰知這本書的內容豐富多彩,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容易記背。於是我便一口氣看了兩個小時,直到肚子唱起了空城計,我才回家吃飯。從此以後,我放學回家看的書不再是漫畫。故事書。也不是作文,而是《三字經》。每天拿起它就津津有味的看起來。

最近,我讀了《三字經》裏的: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的故事。主人公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女孩叫黃香,她9歲時母親去世了,於是黃香就開始幫爸爸做家務活,而且還很孝順。她為了照顧好父親,在炎熱的夏天,小黃香拿着扇子站在爸爸的牀邊,先把枕頭。席子。扇的涼涼的,

把蚊子轟得遠遠的,然後再請父親上牀休息。在寒冷的冬天,黃香就每天把牀鋪好,然後就自己鑽進去用體温温暖冰涼的被窩,再請父親上牀睡覺。你看她是多麼的董事啊!而我呢,這麼大了,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我和黃香比起來真是慚愧呀!

讀了《三字經》這本書以後,讓我明白了:不僅要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好的學校來報答父母,還要做個董事。孝順的好孩子。《三字經》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它藴藏着中國數千年的文明歷史和傳統倫理文化,塑造了華夏兒女獨特的民族精神;它讓我們受益匪淺,值得我們學習。

讀《三字經》有感10

女兒一歲半了,聽朋友説從小就應該給孩子國學知識的啟蒙教育,於是購買了一本兒童版的三字經,開始和女兒一起誦讀。

説起《三字經》,我以前上小學時沒有學過,只是常常聽人説“人之初,性本善……”才知是《三字經》,也不懂得什麼意思。當了媽媽以後,就很注重孩子的啟蒙教育,不知不覺中迷戀上了讀《三字經》,這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説,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句句精闢,句句簡練,句句哲理,再細心領會琢磨,才感到《三字經》確實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而成的。它承載着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記載着千千萬萬個尊師愛友、孝順父母等令人敬佩的故事。

《三字經》雖然短小,讀來卻意義重大。“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三字經》裏有一句:“能温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我們現在的許多孩子家境優越,整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卻不知知恩圖報,孝敬父母,有的還對父母大吵大鬧,整天這個不滿意,那個不順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學習,而是好逸惡勞,學習不努力,喜歡趕時髦,比吃穿。可以説,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所以我們從小就應該教育孩子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將來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教育孩子力所能及的幫助父母做些家務活,聽父母的話,長大後不僅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滿足父母的物質生活,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時間多陪父母聊聊天、説説心裏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

標籤: 有感 三字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sanzijing/zr8d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