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內經 >

黃帝內經白話文:逆調論

黃帝內經白話文:逆調論

四肢發熱,一遇到風寒,便覺得身如熱火薰炙一樣,這是什麼原因呢?皮肉麻木沉重,雖穿上棉衣,仍然如故,這是什麼病呢?

黃帝道:有的病人,四肢發熱,遇到風寒,熱得更加厲害,如同炙於火上一般,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回答説:這是由於陰氣少而陽氣勝,所以發熱而煩悶。黃帝説:有的人穿的衣服並不單薄,也沒有為寒邪所中,卻總覺得寒氣從內而生,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説:是由於這種人多痺氣,陽氣少而陰氣多,所以經常感覺身體發冷,象從冷水中出來一樣。

黃帝説:有的人四肢發熱,一遇到風寒,便覺得身如熱火薰炙一樣,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説:這種人多因素體陰虛而陽氣勝。四肢屬陽,風邪也屬陽,屬陽的四肢感受屬陽的風邪,是兩陽相併,則陽氣更加亢盛,陽氣益盛則陰氣日益虛少,至衰少的`陰氣不能熄滅旺盛的陽火,形成了陽氣獨旺的局面。現洋氣獨旺,便不能生長,因陽氣獨生而生機停止。所以這種四肢熱逢風而熱的如炙如火的,其人必然肌肉逐漸消瘦。

黃帝説:有的人身體寒涼,雖進湯火不能使之熱,多穿衣服也不能使之温,但卻不惡寒戰慄,這是什麼病呢?岐伯説:這種人平素即腎水之氣盛,又經常接近水濕,致水寒之氣偏盛,而太陽之陽氣偏衰,太陽之陽氣衰則腎之枯竭不長。腎是水髒,主生長骨髓,腎脂不生則骨髓不能充滿,故寒冷至骨。其所以不能戰慄,是因為肝是一陽,心是二陽,一個獨陰的腎水,勝不過心肝二陽之火,所以雖寒冷,但不戰慄,這種病叫“骨痺”,病人必骨節拘攣。

黃帝説:有的人皮肉麻木沉重,雖穿上棉衣,仍然如故,這是什麼病呢?岐伯説:這是由於營氣虛而衞氣實所致。營氣虛弱則皮肉麻木不仁,又不能舉動,所以皮肉更加麻木沉重。若人的形體與內臟的神志不能相互為用,就要死亡。

黃帝説:人病氣逆,有的不能安卧而呼吸有聲;有的不能安卧而呼吸無聲;有的起居如常而呼吸有聲;有的能夠安卧,行動則氣喘;有的不能安卧,也不能行動而氣喘;有的不能安卧,卧則氣喘。是哪些臟腑發病,使之這樣呢?我想知道是什麼緣故。岐伯説:不能安卧而呼吸有聲的,是陽明經脈之氣上逆。足三陽的經脈,從頭到足,都是下行的,現在足陽明經脈之氣上逆而行,所以呼吸不利而有聲。陽明是胃脈,胃是六腑之海,胃氣亦以下行為順,若陽明經脈之氣逆,胃氣便不得循常道而下行,所以不能平卧。《下經》曾説:“胃不和則卧不安。”就是這個意思。若起居如常而呼吸有聲的,這是由於肺之脈絡不順,絡脈不能隨着經脈之氣上下,故其氣留置於經脈而不行於絡脈。但絡脈生病是比較輕微的,所以雖呼吸不利有聲,但起居如常。若不能安卧,卧則氣喘的,是由於水氣侵犯所致。水氣是循着津液流行的道路而流動的。腎是水髒,主持津液,如腎病不能主水,水氣上逆而犯肺,則人即不能平卧而氣喘。黃帝説:好。

附原文:

黃帝問曰:人身常温也,非常熱也,為之熱而煩滿者,何也?岐伯曰:陰氣少而陽氣勝,故熱而煩滿也。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岐伯曰:是人多痺氣也,陽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

帝曰:人有四支熱,逢風寒如炙如火者,何也?岐伯曰:是人者,陰氣虛,陽氣盛。四支者,陽也。兩陽相得,而陰氣虛少,少水不能滅盛火,而陽獨治。獨治者,不能生長也,獨勝而止耳。逢風而如炙如火者,是人當肉爍也。

帝曰: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温,然不凍慄,是為何病?岐伯曰: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凍慄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藏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慄,病名曰骨痺,是人當攣節也。

帝曰:人之肉苛者,雖近衣絮,猶尚苛也,是謂何疾?財伯曰:榮氣虛,衞氣實也。榮氣虛則不仁,衞氣虛則不用,榮衞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

帝曰:人有逆氣,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無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藏使然?願聞其故。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經》曰:胃不和則卧不安。此之謂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也,絡脈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得。絡脈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腎者,水髒,主津液,主卧與喘也。帝曰: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neijing/p9mq2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