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金剛經 >

《金剛經》法語

《金剛經》法語

《金剛經》如佛,多念獲佛菩薩加持護佑,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中化生,面見阿彌陀佛。下面是《金剛經》法語,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是所有宗教之共同教誨,唯獨佛教,還加上“自淨其意”。佛教的重點在於自淨其意,可從《金剛經》的經文獲得驗證。

——心不清淨,就看不到真相;只有明心,才能見性。

———因為知見不正確,而產生迷惑,導致墮落;培養正確的知見非常重要,可以讓我們遠離苦難和墮落。

———廁所雖然骯髒,貪嗔痴比廁所更骯髒。放下貪嗔痴,才能讓我們往上提升,不再六道輪迴。

———世間的知識教育,有其侷限,比不上佛陀的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才是根本,才是最究竟圓滿的。

———佛法是從“佈施”和“放下”開始,沒有“舍”,是不可能有“得”的。

———凡夫心量小,做任何事,都想到報酬,不像佛菩薩,不計報酬,就會不覺疲厭,所以成果能夠究竟圓滿。因此,心量不大的人,不可能有大智慧。

———彌勒菩薩笑臉迎人,是教我們生平等心,現歡喜相。

———福報從服務眾生而來,因此不能自私自利,要為對方考慮,大家是一體的,般若裏面是沒有對立的。真心本性裏面,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大家都是一體的。

———學佛是把心量打開,般若智慧就自然生起。

———學佛之後,不是永遠跟着釋迦牟尼佛的後面走,而是要和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把自性的金剛般若波羅蜜拿出來,我們和佛沒有兩樣,佛所講的,我們都有,因為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學佛是關心自己的生生世世,這才是真“關心”。

———學佛是要把我們的傲慢心放下,否則容易為魔所侵,成為魔弟子 。 佛弟子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着魔。

———學佛之後,如果變成傲慢,所學只是知識,而非智慧。普賢菩薩教導佛弟子要“禮敬諸佛”,而非“貢高我慢”,因此,佛弟子一定不能有傲慢心,否則,我們便是“常隨魔學”,而非“常隨佛學”。

———學佛要從“經典”入手,佛不住世的末法時期,佛弟子要依“法寶”。馬六甲能有《經教教育學會》之設立,非常難得,這是馬六甲,甚至是馬來西亞的福報。因此,“經教教育學會”一定要繼續走下去,推動佛陀所説的經典,以續佛慧命。

———推動經教,是了不起的事情,現在讀誦大乘經典的人少了,所以我們要推動。有些人學佛會生退轉心,是因為不讀經典所致。比如不讀《華嚴經》,就不知道佛家的富貴。

———有很多人學佛,還是落在迷信,是因為沒有接受經典教育,所以,馬六甲能有《經教教育學會》非常殊勝,通過推動經教,助人開智慧。

———經雲: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經教教育學會》把佛陀的經典介紹給大家,非常殊勝。

———聽經聞法,是在培養我們的願力,有了願力,我們就能在生死的關頭,由自己做主,不需要看閻羅王的臉色。倘若業力過重,就要看閻王的臉色。目前雖然醫藥發達,卻只能幫助別人健康,減少痛苦,不能延長壽命。如果醫生能夠延長人的壽命,閻王就要看醫生的臉色了。

———學佛就是要把業力轉為願力,平日可以小事隨緣,但是,面對生死關頭,我們要自己做主。臨終時手忙腳亂,一定去到三惡道。

———唸佛而成就的祖師大德,包括蓮池大師,在年輕時,都學習經教,過後才唸佛。如果只需要一句佛號,佛陀何必説法四十九年,講這麼多經典。瞭解這一點,我們就知道,只有多研究經典,才能老實唸佛,因此,我們不要錯聽大善知識的話。

———我們應當學習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隨喜別人所學的法門,而不要落入謗佛謗法謗僧。不學其他法門可以,但是不要排斥,以免造業。有人因此造業也不知道,真是冤枉。

———狹隘的心,與菩提心不能相應。念阿彌陀佛,如果心量不大,不能包容其他法門,唸佛也不能往生。我們要隨喜讚歎佛陀所説的每一部經典和每一個法門,而不要排斥其他經典和法門,這是因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論那部經典,都是導歸極樂,我們不要斷章取義。

———心量狹隘,有能力而不去幫助人,唸佛也不能往生。

———曾在馬國的五六十個道場講經弘法,發現馬國佛教團體的理事都能互相謙讓,不去爭奪職位的高低,這是非常值得讚歎的。

———沒有遇到佛法,我們也和其他人一樣,搞名聞利養,搞貪嗔痴,在六道輪迴。

———每天忙忙碌碌,車來車往,其中所為,只是名和利而已。瞭解了真相,我們就會知道,學佛修行,才是最好的。

———佛教道場一定要常常舉辦講經弘法活動,以及常常舉辦“佛七”,這些活動是在培養和熏習正知正見。如果聽聞正知正見的時間少,肯定敵不過邪知邪見。

———所謂“多一間寺院,就少一間監獄”,一位高僧能保一方平安,一個道場若能推動正法,災難也就自然免除。

———世間法是會變的,而佛法卻永遠不變,因為真理與智慧是永恆的。出世間的第一大福報是明心見性,而讀誦大乘經典,就是為此打基礎。

———世間法和知識,不時要更新和淘汰,因此學得很累,而佛法卻是永恆不變的,因此學佛很快樂

———世間法是用腦過度,而佛法則是用心不用腦,因此能生歡喜心,所以學佛不要做非心的奴隸。

———平常心是道,平平常常才是真;可惜我們的心,卻常常處於不平常。

———心清淨、善良,災難就會減少。由於我們的心充滿貪嗔痴,不停地向地球發出不良的訊息,地球發出來的回報,一定是不好的。

———心不平靜,就容易被境界所轉。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眼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裏要如如不動。

———應當讓心轉境,而非任由外面的境界,牽轉我們的心。

———要用智慧,而非用情緒或情感解決問題。學智慧,要有清淨心,而學知識,卻不需要清淨心。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而知識卻有其侷限性。

———智慧能斷煩惱,而知識卻不能,所以我們要轉“識”成“智”。

———我們現在所處的娑婆世界是“火宅”,不值得留戀,但是,我們因為麻木了,不知道火宅的痛苦。因為生生世世都把“假”的看成“真”,把“真”的迷失了,所以才會在六道輪迴。

———世道越來越壞,越來越讓我們感受到佛陀所説的“五濁惡世”。之前只聽到肉類中毒,如今,空氣污染,蔬菜也中毒,因此,這個世間不值得留戀。

———六道輪迴從“我執”中來,放下我執,六道也就沒有了。學佛就是要年年淡化我相,因此,學佛就是放下自己。

———學佛不論多久,都要保持初發心,永遠都要“佛在眼前”,而非“佛化雲煙”。因此,對於佛陀所説的,堅信不疑非常重要,深信佛陀所説的真相,就不會生起退轉心。

———要有恭敬心,真誠心和好學心,如此學佛,才能得利。學佛修行一定要老實,不能求快,否則很容易被魔與怨親債主抓住把柄,沒法成就。

———學佛的人,這一生只是盡義務,不享受權利;我們要看來生,來生得大利,成佛成道,那才是最重要的。

———佛本是轉輪聖王,轉輪聖王的福報最大,佛都不眷戀,而要選擇出家修行成佛。我們何必還要做轉輪聖王呢?

———學佛要背塵合覺,而非背覺合塵,如果跟着感覺走,肯定六道輪迴。

———除了業障重,因為恭敬心和真誠心不夠,所以我們聽法也不能開悟。我們比不上古人,古人聽了就信,而我們,聽了還有懷疑,所以難有成就。倘若沒有恭敬心,學佛只是學佛學常識而已,無法了脱生死。

———佛學是內學,修行是修自己,打敗自己,而不是管別人,打敗別人。整個佛法,也是在消業障,消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學佛之後,凡夫只有我一個,別人都是佛菩薩,就如普賢菩薩的教誨,我們要“禮敬諸佛”。

———佛菩薩所到之處,令眾生生歡喜心,因為佛菩薩沒有搞對立,沒有自己絲毫的意思,而凡夫的意見則很多,包括我貪我見我慢我痴。

———學佛是從減少慾望開始,慾望是永遠不會滿足的,鈔票永遠少一張,屋子永遠少一間。學佛也是從知足開始,當下就知足,不是等到有了一百萬才知足。

———學佛,要先發出離心,再發菩提心。如果對於娑婆世界還有眷戀和抱怨,不僅無法生起出離心,更難發出菩提心。

———發菩提心,需要長遠心和長時間。世間人獲博士學位,至少需要廿年,而學佛得道,需要更長的時間薰修,不是短時間就能得道的。

———學佛一定要端正態度,如果學佛沒有受用,一定是心態出問題,就如經上説,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學佛之後,我相淡薄一點,人相對立少一點,為眾生服務,而眾生也包括我在內。集體好,個體肯定跟着好。

———學佛是“解”難“行”易,“解”有力量,“行”就自然有力量。我們要先“信”,接着求“解”,然後去“行”,如此學佛才能受用和得利。如果只是“解”而不“信”,是不能幫助我們了脱生死的。

———佛度有緣人,所謂“有緣”,就是一定要相信佛陀所説的都是“真實語”;如果不信佛所説的,佛就很難度化。

———學佛是真瞭解自己,若不學佛,所謂的“瞭解自己”,都是扭曲的。

———學佛要能讓別人見到你有好的轉變,不能只是嘴上説而已,遇事要能如如不動,不生煩惱,不容易生氣,平時要能看破放下。

———學佛之後,如果“能説不能行”,國之師也,如果“能説又能行”,乃國之寶也。

———學佛一定要修六度波羅蜜,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學佛不得利,一定是沒修好六度波羅蜜。

———不學佛,因為不瞭解 事實真相,就一定會繼續造業,沒完沒了地搞生生滅滅,在六道輪迴。

———不學佛的人,以為“名聞利養”都是正常的,而學佛修行的人,放下“名聞利養”,卻被視為不正常,真是顛倒真相。

———學佛才知道世間是虛妄的,才知道人生真的是一場夢。

———學佛之後,知道如何用清淨心,過日常的生活,心無所求,隨緣去做,就會自然減少“求不得苦”。

———學佛可以得到人天福報,但是,我們千萬不要滿足於人天福報,要往上提升,求生西方淨土,那才是最究竟圓滿的。

———學佛之後要明白,不能帶走的(包括名聞利養),我們一定要放下,能帶走(佛法),我們一定要用功精進。

———來到佛堂學佛,不是為了求平安求健康,而是為了學佛做佛,就像六祖慧能一樣。如果要求健康和平安,世間的醫生和善知識,都可以教我們,我們不必麻煩佛菩薩。

———學佛之後,明白人道與天道都還不夠好,還有更好的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去,就像我們不要做這個國家的公民,要移居到其他國家的道理是一樣的。

———學佛不清淨到極處,唸佛也不能成就,以輪迴心學佛,得到的只是人天福報而已。

———現在是末法時代,法弱魔起,我們能來學佛,真的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對自己的善根福德有信心。

———佛法可比喻為太陽,太陽出來時,一定先照高山,接着平原,之後才是低谷。所謂的高山,就是善根福德深厚者。

———初學佛者,不要先介紹他們讀《金剛經》,以免他們以為佛法只講“ 空性”。

———學佛要有成就,就要老實依教奉行,要放下。學佛還有煩惱,是因為還有分別執著的心,分別執著減少,煩惱也跟着減輕。

———別人送煩惱給我們,我們可以選擇不接受,如此煩惱肯定減輕。

———我們還是凡夫,還沒開悟,一定要對佛陀所説的,依教奉行,就像一兩歲的孩子,一定會相信父母所説的一樣。

———釋迦牟尼佛講經説法四十九年,只盡義務,不享受權利;佛弟子也應向佛陀看齊,只盡義務,不享受權利。做事要歡歡喜喜,不計報酬,如此修行是不會吃虧的。

———佛説八萬四千法門,每個法門每部經典,都能幫助眾生成就,因此都是第一。作為佛弟子,我們就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和經典,絕對不能自贊毀他,落得謗佛謗法謗僧的下場;因此,我們要學會隨喜讚歎別人所學的法門和經典,千萬不要有門户之見。

———佛所講的,不是世間一般絕頂聰明的人所能講的。

———佛教被一些人誤會,佛是不吃虧的,吃虧的是誤會和誹謗佛的人,真理永遠是真理。

———經雲:一切法得成於忍,佛法的忍,是看破放下,和世間的忍,是不同的,並非所謂的“小不忍則亂大謀”。

———所謂“一門深入”,是指“行”門,“解”要多門。讀了《金剛經》,不讀其他經,並非“一門深入”。

———我們還是凡夫,學佛是要用佛法對治世間法,放下世間法;成佛之後,連佛法也要放下,因為那是本性自有的。

———有首歌叫“跟着感覺走”,其實就是跟着“貪嗔痴”走,肯定會墮落三惡道。因為我們還未證得阿羅漢的果位,還沒有正確的知見,那些感覺都是“貪嗔痴”。

———世間的一切,包括貪嗔痴,其實都是在勾引我們,誘惑我們,如果我們不能停止這些誘惑,一定墮落三惡道。

———要敢吃虧,吃虧是福;不吃虧,愛佔便宜的,現在都已經蹲監獄了。

———做了好事,不要居功,連“做好事”的念頭,也不能有;佛菩薩幫助眾生,因不着相,所以不生疲厭,這就是所謂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菩薩修行不着相,因此所得福德比我們凡夫多。凡夫是着相佈施,因此福德不如菩薩。

———着相一定不能見性,所以不要迷在生生滅滅的心。我們所要找的真心,其實就在我們每天所用的心裏面,不生不滅的心,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

———“心”善,“行”就自然跟着善。倘若所作所為,讓別人受苦,比如吃眾生肉,就不是善了。造了惡,又要吉祥如意,怎麼可能呢?

———心善,能讓我們相貌莊嚴,因此,我們要多行善,心就自然清淨,相貌也跟着莊嚴,而不需要去花錢整容與美容,美容與整容都是靠不住的。

———捐款做善事,還不如在佛門作義工,做慈善還是會在六道輪迴,但是,我們可以隨喜讚歎;幫助眾生出六道,這種事情沒人做,佛在做,我們也跟着佛做。

———自私絕對不能自利,如果自私能自利,因果就沒有了。如果某人自私,還能榮華富貴,那是他前世修來的福報還沒享完。

———不斷惡修善,哪能開悟?要做很多善事,把業障消掉,才能開悟。了凡四訓教導我們,要做一萬件善事,才能改變命運,而學佛開悟,則要做更多善事。功夫到了,水到渠成,佛菩薩一定會加持。 下手處在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斷惡修善,福至心靈,看佛經,就容易明白理解。

———我們的心是散亂的,所以是“散男子,散女人”,而非經典所説的.“善男子,善女人”。

———所謂“不生不滅”,是指自性裏面,惡法不生,善法不滅。

標籤: 金剛經 法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jingangjing/godo8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