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五年級上冊作文 >

讀後感的作文彙總9篇

讀後感的作文彙總9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讀後感的作文彙總9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悲劇的誕生》是尼采的處女作,書中的觀點是:人生真正的悲劇來源於意志的悲劇性,而意志的悲劇正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這兩種本能永無休止的鬥爭。日神的光輝使萬物呈現出美的外觀,製造一種幻覺,酒神象徵着情緒的放縱,它的一種狀態是一種痛苦與狂喜交織的顛狂狀態。

尼采認為,看悲劇時,"一種形而上的慰藉使我們暫時逃脱世態變遷的紛擾",通過個性的毀滅,我們反而感覺到世界生命意志的豐盈和不可毀滅,於是生出快感。現實的苦難化作了審美的快樂,人生的悲劇化作了世界的喜劇,肯定生命,連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與毀滅,與痛苦相嬉戲,從人生的悲劇性中獲得審美快感。這就是酒神精神的要義。

世間怎麼會將悲劇定義為悲劇呢?悲劇是什麼?悲劇就是指主體遭遇到苦難、毀滅時所表現出來的求生慾望、旺盛的生命力的最後迸發以及自我保護能力的最大發揮,也就是説所顯示出的超常的抗爭意識和堅毅的行動意志。像尼采所説的,悲劇的來源是:意志的悲劇性。而意志怎麼就具有悲劇性了?

意志是決定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狀態,是人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調節和支配自己行為的心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所謂的理性與感性就一直在大腦中糾結、掙扎、打架。在這個的世界中,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可以從他們之間的聯繫中得到合理的解釋,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若個人承受的來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自我就會幫助啟動防禦機制。

人為什麼會感到痛苦呢,就是因為“欲”的存在,你的超我我本我想要,而自我本着原則反對,這樣的額人生也就不可能幸福美滿。尼采認為,只有在美的藝術中,我們才能不關注物與我的厲害關係。而藝術之所以能讓我們超越物我厲害關係是因為它是“夢”。我們要忘記生存之痛就要通過“做夢”,把現實夢幻化,將痛苦用快樂的外形遮蓋。這也是我們喜歡音樂的原因,那些音樂作品處於意志之外,超脱我們的思維。

日神精神就像是理性一樣沉湎於外觀的幻覺,反對追究本體,酒神精神卻感性的要破除外觀的幻覺,與本體溝通融合。酒神狄俄尼索斯象徵着生命之流,尼采用“醉”的狀態來比喻酒神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人們忘記一切清規戒律,今朝有酒今朝醉,通過發泄、狂歡和縱情來獲得解脱。

日神用美麗的面紗遮蓋人生的悲劇面目,後者揭開面紗,直視人生悲劇。前者教人不放棄人生的歡樂,後者教人不迴避人生的痛苦。日神精神告訴我們:就算人生是場夢,我們也要有滋有味地做這個夢,不要失掉夢的情志和樂趣。酒神精神啟示我們:就算人生是幕悲劇,我們要有聲有色地演這幕悲劇,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這就是尼采所提倡的審美人生態度的真實含義。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多姿多彩的。《飛翔的教室》就講述了五個地地道道的住校“瘋小子”童年的故事。 這本書,生動的描寫了他們:馬丁,一個懂事,有能力而令人敬佩的孩子;約尼,沒有父母關愛而寫作平極高的孩子;馬蒂亞斯,一個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而仗義的孩子;烏利,一個膽小而又有勇氣的孩子;塞巴斯蒂安,一個機智而愛鑽研的孩子。還有伯克博士和不抽煙的人……無不令人耐人尋味,使人回味無窮。 在這些生動的人物中,我最喜歡馬丁。馬丁在學習與繪畫方面都卓藝超羣,並且特別懂事。聖誕節前幾天,別人都快快樂樂的準備回家過聖誕節,馬丁卻無法回家過聖誕節,他實在沒錢!他強行對自己説:“不許哭,不許哭……”多虧好心的伯克博士給他錢,他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過聖誕節,馬丁回到家馬上給伯克博士寄了明信片,表達自己對伯克博士深深的謝意。 每當我讀到馬丁、約尼在期盼着父母時,我就忍不住會哭出來。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一家人多麼快樂呀!可馬丁回不了家,約尼根本沒有父母……每當我看到烏利生病了有朋友去看望他;不抽煙的人與伯克博士之間的友誼時;我多麼羨慕他們呀,這友情是多麼珍貴呀! 這個故事,讓我刻骨銘心……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黑格爾的美學(即藝術哲學)是他的哲學體系圓圈上的一段弧,它就是一個以“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為中心的美學體系。正是這個“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的中心命題,在客觀唯心主義的絕對理念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把理性與感性,內容與形式,主體與客體,理想與現實統一起來了。黑格爾充分地吸收前人的美學研究成果,並以他豐厚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為基礎,經過嚴密而辯證的論述,最後精闢地總結出他的美學定義:“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簡明又完整的概括,證明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德國古典美學深化了對於美的本質的理解,達到了一個時代的高峯,具有科學的里程碑意義。儘管黑格爾的美學體系同他的哲學體系一樣,屬於客觀唯心主義,可是他在論證美的本質問題時,卻能堅持以人為核心的理論界定,深刻地揭示出人與對象、主體與客體、理性與感性、內容與形式等等之間辯證而統一的關係,為我們認識什麼是美、怎樣去創造美,提供了巨大的啟示空間。

黑格爾濃縮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定義,雖説看似簡單的一個判斷,可是它裏面卻包含着極其豐富的具有很高價值的思想和智慧,同時又顯示了它的內容根基特別深厚。認清

這一問題首先應對黑格爾的理念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黑格爾指出:“一般説來,理念不是別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實在,以及這二者的統一。”黑格爾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先於它而存在的概念生髮出來的,事物的存在是概念顯現 自身於事物的活動,是概念的自我實現。當概念出現於實在裏並且與實在結成統一體時概念就成為了理念。黑格爾的理念是具體的概念與實在的統一,是主觀理解的',同時也是客觀存在的。黑格爾這一定義的三個來源首先,這一定義來自於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黑格爾認為由概念生髮出外在的自然界,而自然界是概念的異化。理念才是概念與實在的統一。理念是絕對精神,絕對精神的初級階段就是藝術,就是美。因此,黑格爾的美其實就是他哲學體系的一個發展階段。其次,這一定義來自於黑格爾對於藝術的研究,是他 經驗的積累。雖然黑格爾不是一個藝術家,沒有直接從事藝術實踐活動,但他對於藝術問題進行了哲學思考、研究,把藝術的特點歸納以後總結出美的定義。第三,這一定義也來源於黑格爾以前的或同時代的德國古典美學。黑格爾的理論受到了康德、席勒、謝林的很大影響。

黑格爾美的概念的全部含義,概言之就是理念的感性 化,感性形式的心靈化。(藝術)美是多種矛盾對立面的統 一體,具有十分豐富的辯證法內容。第一,美是理性與感性的統一。“美的本質只是在感性形態下作為一個事物而出現的簡單的理性的理念,這個美的事物除了理念外沒有別的內容”。而“藝術的內容就是理念,藝術的形式就是訴諸感官的形象。藝術要把這兩個方面調合成為一種自由的統一的整體”。黑格爾認為,美的本質,藝術美的本質,就是理性與感性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同時,他還要求“在美的對象裏,無論是它的概念以及它的目的和靈魂,還是它的外在的定性,豐富複雜性和實在性,都顯得是從它本身生髮出來,而不是由外力造成的”。在這裏他提出一個重要思想,藝術美的理性與感性的統一,要自然完成,任何外力的束縛和人工的雕琢,都會損害理性與感性的融貫,降低藝術的審美價值。第二,美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黑格爾發展了席勒、謝林的客觀論立場,批判了美在主觀説,肯定了美的客觀性。他反對那種把美看成“是一種純然主觀的快感,一種完全偶然的感覺”的觀點,而認為美的理念是“自在自為地必然地”存在着的客觀對象。“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觀存在裏與它本身的這種協調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質。”美不是個人主觀感情和臆想的結果,而是客觀的理念、概念的必然結晶。但是黑格爾並不是機械的客觀論者。他的理念、概念不是抽象、靜止、孤立的客體,而是一個能動的創造萬物的主體。它的內部差異、矛盾導致自身的分裂和外化,使自己的本質在感性對象中實現、發揮出來。因此,“感性顯現”又是作為主體的理念的創造物或對象化。在這個意義上,美是主體的創造,是

主體的客觀化,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第三,美是一般和特殊的統一。從“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的中心定義出發,黑格爾大體上強調一般,認為美和藝術應該從一般的概念出發,將一般轉化為個別的形象。但由於辯證法的運用,在他看來,並不存在離開特殊的一般或者離開個別的普遍。“只有在個性和普遍性的統一與交融中才有真正的獨立自足性,因為正如普遍性只有通過個別事物才能獲得具體的實在,個別的特殊的事物也只有在普遍性裏才能找到它的現實存在的堅固基礎和真正內容(意藴)。”因此他既反對古典主義把人物寫成抽象概念的化身,也反對浪漫主義離開普遍性而一味地突出人物的個性,而主張寫出“這一個”,“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整體,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完滿有生氣的人。”

黑格爾對於美的定義總結的重大意義在於開創了內容美學的新思路,使黑格爾美學成為內容美學。美只能在形象中現出,美必須有意藴。這對於整個美學的發展有着巨大的意義。以往“經驗派美學從經驗出發,着重個別感性現象而忽視普遍概念;理性派美學從邏輯或概念分析出發,着重普遍概念而忽視個別感性現象。”黑格爾把這兩種方法統一起來,因為按他的理念的看法,普遍概念必然體現於個別感性現象,個別感性現象也必然包含普遍觀念。同時,黑格爾把實踐引入美學的研究之中,他的美學是實踐美學,是內容美學。

迄今為止,沒有哪一位哲人的美學理論能夠像黑格爾的美學那樣引起人們如此廣泛的注意和重視,黑格爾的《美學》是公認的最優秀的美學經典著作。當然,作為一個偉大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家,他的思想一定的侷限性,但在黑格爾的理論中有些永恆的閃光的東西,我們應善於發現、善於總結,尤其是對那些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觀點和理論。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追蹤小綠人》讀後感陽光灑進我的書房,我剛剛讀完《追蹤小綠人》,合上書本,細細品味,感覺從容舒緩,逼真感人。閲讀時所受到的心靈衝擊由遠而近,由隱約而強烈。精靈般的小曉,天真善良的“我”,神祕的小綠人,給我的寒假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和瑕想。

故事圍繞“我”和小曉尋找小綠人展開,他們經過了充滿希望的七座橋、神祕莫測的植物園等等,人物和情節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讓我們彷彿看見小綠人在花叢中散步,看到“我”和小曉在找小綠人的途中收穫着快樂,然而一切都稍縱即逝,小綠人、小曉和“我”分別了……這本書足以證明文字是感情的火花,及時捕捉,猶如信手拈來;文字也是靈魂的啟開,是心靈的律動,是思想的聚焦,是進層意思的閃耀。《追蹤小綠人》以期盼、純真、奮進作為此書的主旋律,讓我們讀起來輕快、昂揚。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自己在田野上自由的奔走,是一個還沒長大的孩子,追逐在風的氣息裏,尋找着一朵叫“童話”的蒲公英。我期望用我流動的筆尖,記錄着一個個瞬間的永恆。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先説説我是怎麼看這本書的吧!剛開始拿到這本書,我以為我會用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三個月的空閒時間來看完它。可是沒想到,234頁的實質內容,第一天我就看了129頁,內心一種特別的動力,在讓自己看這本書,我想從書中找到答案,"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兩項沒有發現。這本書前半部分用生活來分析,後半部分用經濟學來分析,裏面大量的數據和艱澀難懂的術語,看得讓人頭疼。

看完這本書,仔細想想,這本書表達了我們的行為和心理決定着我們的"貧窮"。例如:人腦會以不同的方式對現在和未來進行處理,本質上,我們似乎可以預見自己的將來的行動,但這常常與我們今天的行為方式不一致,這種時間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我們在花錢的同時,也計劃着將來省錢。換句話説:我們希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耐心。你認為這可能嗎?也不是説完全不可能,這也就引出後半部分的觀點:改變自己。這本書研究的都是發展中國家,這也包含中國。生活分析裏的結論好像和高曉鬆贊同的"地理環境決定論"很相似。人生來無差,只是後天環境的改變了。首先生活在同一個環境裏,做事受到同樣的思維、風俗影響,更主要的是你生活在其中,你的習慣思維已經決定了你的一切。另一方面就是心理環境,對於人們自己能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最終常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改變人們的期望不容易,卻並不是不可能,因為人們常常放棄。身處環境的漸強,對於一件事不可能,人們自身被潛移默化的認為不可能,當你自己的內心認為不可能的時候,潛意識的不可能變成真的,這種情況常常受到一種心理過程的強化。失去希望,感到沒有出路,這會大大降低人們渡過難關所需的自控力。面對風險,會使我們為此擔憂,而擔憂會給我們帶來壓力產生抑鬱情緒。我們感到壓力時更難集中注意力,這可能降低我們的效率。書中的實驗表明:身體所分泌的皮質醇水平標誌着壓力大小。將實驗對象置於實驗室的壓力環境下,面對不同的選擇時,我們不太可能會做出理智的決定,充分認識自己潛力的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有時候,人們獲得更多的資助時,不是先購買與生產力和生產資料相關的物品,而是購買他們認為"重要的"奢侈品。逃出"貧窮陷阱"的"提子"是存在的,但並非總是放在正確的地方,而是人們不知道怎樣踏上"梯子",或者他們根本不想那樣做。這時候是你需要改變自己,無法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強大。人拖延的習慣會把事情搞砸。很多情況"時間矛盾"會阻礙我們將目的轉化為行動。當你想要的一切看上去很遙遠時,你很難感受到動力,將目標設置得更近一些,或許是我們實現這些目標的有效方式。但是更多時候,我們不願承擔風險,或者説逃避風險。有時當我們需要選擇時,往往都是認為這個失敗了,還可以保留另一個,沒有真正的全力以赴去做一個選擇,去做一件事。在啟動一個良性循環時,人不應害怕必要的付出。

後半部分的經濟學知識,貸款利率、存款利率、保險算法,這些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其實我們應該關注一下身邊的經濟發展,利益=收入-成本,這是顛不破的真理,至於總體利益,邊際利益的具體關係,則要更多考慮市場經濟。這些數字相關函數圖形,只能淺解,深解需要更多的時間。書中所提的成功者,從零到無窮大,也算是是一種指引方法,敢於承擔風險,勇於拼搏努力,有時我們害怕失敗。

想説,不要過於消極,你的消極思考並不是這個世界的真實寫照,嘗試從積極的方面思考問題,你會發現你看問題的角度,是如此深刻地影響着你所得到的成果。我們並不是真正的貧窮,貧窮的是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做行動者。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我不知閲讀了多少回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的大作《魯濱遜漂流記》,那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讓我一次又一次地體驗了魯濱遜豐富多彩的冒險生涯,每一次的閲讀,都讓我受益匪淺。

本書主人公魯濱遜自幼喜愛冒險,在後來的一次航海中,船不幸觸礁,船身破裂,造成全船人都葬身於海,除魯濱遜一人生還,魯濱遜飄流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靠自己的機智和勇敢生活了28年,學會做各種各樣的農活,還救了一個野人“星期五”作為自己的僕人和朋友。這漫長的28年,魯濱遜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生活得井井有條,那種面對困難永不畏懼,樂觀頑強的精神深深的令我折服!

本書最令我欣賞的一句話便是魯濱遜得救後説的一句話“在那麼多的日子裏,儘管我遭遇了很多危險和困難,但我的收穫也是無法計算的。”他得救後,並沒有抱怨那28年中遇到那麼多的危險,抱怨老天對他是多麼的不公,而是覺得,那28年,讓他學會了做麪包,做陶瓷,捕獵等等,讓他收穫了許多許多,是“無法計算”的。我還覺得書中在魯濱遜遇險後,有一段描寫得很精彩。就是魯濱遜把他流落荒島後所遇到的福與禍整個列了起來,從篇幅上來看,福居多,而且還在後面寫到“上帝神奇地把船送到這個海岸附近,又使我可以從船上取下許多東西,讓我終生受用不盡。”從以上可以看出,魯賓遜是一個勇敢無畏的人,但更是一個從不抱怨命運,樂觀頑強的人。正是他這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這本書在給我帶來收穫的同時,也使我深深得反思。如果命運也讓我流落荒島我會怎麼樣呢?我是在城市裏嬌生慣養的子女,在荒島上我一樣事情也不會做,包括燒飯洗衣等,我只會在那兒怨天尤人,或者是懷着僥倖心理等着人來救我。可我在荒島上的命運還是隻有一種,要不是餓死,就是冷死。這些立馬提醒我這個嬌生慣養的城市女孩,要學會生存,學會獨立,不要去抱怨生活,去抱怨老天,在平時生活中也應該學習一些生存的基本。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就有許多像魯濱遜一樣面對困難用不畏懼的人,比如説這次汶川大地震中,教師譚千秋在危險來臨時,並沒有逃走,而是護住了自己的學生,最後自己死了了,學生活了,面對困難不畏懼的他,就是一名如魯濱遜一樣的英雄。

讀完此書,種種思考過後,我覺得魯賓遜是一個不抱怨命運,樂觀、勇敢、頑強的人,而懂得此番道理的背後,帶給我的則是警示,作為一個女孩子,是不是應該去學會生存,學會堅強,學會獨立,學會不抱怨命運,做一個“現代的魯濱遜”呢?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或許你聽説過中國著名淘氣包馬小跳,但是你不一定知道瑞典著名的淘氣包埃米爾吧?埃米爾可比淘氣包淘氣上千倍,甚至是上萬倍!他曾經把妹妹當國旗升起來;把豬血扣在爸爸頭上;騎着馬闖進市長的生日會,點燃煙花嚇壞了所有人……埃米爾一年到頭闖禍的次數比一年的天數還多。

但無論埃米爾如何淘氣,他的媽媽永遠都認為埃米爾是善良的,沒有惡意。他的母親總是有自己的看法,從來都不去在乎別人所謂善意的“勸告”,也不去理會別人的嘲笑,有時會悄悄地把埃米爾所做的淘氣“罪行”掩蓋掉,偶爾也會和不喜歡埃米爾的爸爸起衝突!(埃米爾爸爸是死也不相信埃米爾能成為社區主席)“埃米爾,快快!快到木工房去,否則你又要捱打了!”

在所有人看來,埃米爾的媽媽就是“護犢”情深!可實際上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懂得“護犢”的母親,埃米爾長大後才成了倫納貝亞村最有出息的男人!

真希望天底下的父母都能像埃米爾媽媽那樣寬容與智慧,能理解並相信自己的孩子!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假期裏,伴隨着感動與敬佩,我讀完了《無翼的飛翔》這本書。這本書講的是,作者尹小星曲折而又傳奇的人生經歷。雖然他自幼殘疾,但他從不自卑,長大後用雙臂,憑着驚人的毅力登上了華山、泰山等五嶽在內的20多座名山。創造了手搖輪椅穿越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翻越了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的世界奇蹟!並且是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創造者。他的一生可以説是: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憑着不向命運屈服的堅毅性格,他活得偉大而精彩!正像他説的那樣:只有殘疾的肢體,沒有殘疾的生命。

讀了這本書,我被尹小星這種身殘志堅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沒有雙腿的他是那麼勇於奮鬥、不怕挫折。小時候,當看到弟弟妹妹能輕易拿到放在高處的東西,而自己卻不能,他傷心過;當看到弟弟妹妹能在大街上跑來跑去,而自己卻不能,他又是多麼的難過呀!那時他就想,為什麼自己偏偏失去了雙腿?長大以後,慢慢的,他學會了用驚人的潛力挑戰自己,他寫下了:心靈上有翅膀,就一定能飛翔。於是,他靠着這種堅強的意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實現了無翼的飛翔!

看看尹小星,再想想我,我感到很羞愧。他雖然是殘疾人,但是比我們健全人都要強。而我,在生活上,一碰到困難就喊媽媽幫忙,甚至是放棄掉,不想做了。媽媽常常教導我,自己能解決的事情要自己解決,可我就是改不了依賴媽媽的壞毛病。學習上,有時我也是這樣。在家裏寫作業碰到難題了就喊:媽媽,你給我講講吧?媽媽告訴我,她最怕聽見我説這句話了。很多次媽媽説她也不會做,沒辦法時我只有自己使勁想才把題做出來。我知道媽媽是故意不告訴我,可我任然改不了遇到難題懶得動腦的壞習慣。尹小星這種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讓我明白了,勇於挑戰、充滿自信才能成為強者。所以,以後我要以他為榜樣,不怕困難、頑強不屈,遇到困難儘量自己解決。

尹小星,在天涯裏發着微光,是那麼孤獨,孤獨的在角落裏唱着無奈。但他走過的路,是有軌跡的,搖曳遠去的身影,卻留下生命的感動!他的人生,真值得我們去讀!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讀完文章,我突然對林海音感到好奇。為什麼她可以時隔多年還清楚記得自己的童年,甚至是每一段對話?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連發生的事情的大概都記不清了,只記得幾件最近提起過,比較大的事情,而且也只能記住大概。比如我知道大概在20xx年的時候去雲南西雙版納遊玩過,但是遊玩了什麼、怎麼遊玩的早就忘記了。可見林海音的心細。我們現在記住童年瑣事的唯一辦法就是靠寫日記了。我們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童年,也許幾十年後,我們童年居住、曾經去過的地方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也找不回最初的感覺了,也就只能靠照片、日記懷念過去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wushangce/2m77j7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