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時事論據 >

五四運動的精神是什麼

五四運動的精神是什麼

五四運動的精神,即五四精神,為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五四運動的精神是什麼,歡迎閲讀

五四運動的精神是什麼

五四運動的精神是什麼 篇1

——在中國公學第二次演講上的講演(1940年4月22日)

如若有人問五四運動的精神是什麼?大概的答詞必然是愛國救國。我以為五四運動的發生,是受了日本和本國政府的兩種壓逼而成的,自然不能説不是愛國運動。但是我們的愛國運動,遠史不必説,即以近代而論,前清末年,也曾發生過愛國運動,而且上海有愛國學社和愛國女學校。十年前就有標榜愛國主義的根據運動。何以社會上對於五四運動無論是讚美、反對或不滿足,都有一種新的和前者愛國運動不同的感想呢?他們所以感想不同的緣故,是五四運動的精神,確比前此愛國運動有不同的地方。這不同的地方,就是五四運動特有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一)直接行動;(二)犧牲精神。

直接行動,就是人民對於社會國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動,加以制裁,不訴諸法律,不利用特殊勢力,不依賴代表。因為法律是強權的護持,特殊勢力是民權的仇敵,代議員是欺騙者,決不能代表公眾的意見。清末革命的時候,人人都以為從此安寧了,不料袁世凱秉政結果,反而不好。袁世凱死的時候,人人又以為從此可以安寧了,不料現在的段祺瑞、徐世昌執政,國事更加不好。這個時候,中國人因為對於各方面的失望,大有坐以待斃的現象。自從德國大敗俄國革命以後,世界上的人思想多一變。於是,中國人也受了兩個教訓:一是無論南北,凡軍閥都不應當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動的希望。五四運動遂應運而生。一般工商界所以信仰學生,所以對於五四運動有新的和前次愛國運動不同的感想,就是因為學生運動是直接行動,不是依賴特殊勢力和代議員的卑劣運動呵!

中國人最大的病根,是人人都想用很小的努力犧牲,得很大的效果。這病不改,中國永遠沒有希望。社會上對於五四運動,與以前的愛國運動的感想不同,也是因為有無犧牲的精神的緣故。然而我以為五四運動的結果,還不甚好。為什麼呢?因為犧牲大而得結果小,才是好現象。此時學生犧牲的精神,若不如去年,而希望效果,卻還要比去年的大,那更不是好的.現象了。以上這兩種精神,就是五四運動重要的精神。我希望諸君努力發揮這兩種精神,不但特殊勢力和代議員不是好東西,就是工商界也不可依賴。不但工商界不可依賴,就是學界的份子好朋友,都不可依賴。最後只有自己可靠,只好依賴自己! 

五四運動的精神是什麼 篇2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我們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積極進取,勤奮工作。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鬥。

總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統一體。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昇華了的愛國精神。

歸結起來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宣傳民主科學的進步精神,追尋時代潮流、把握時代命運的偉大精神。

中國歷史文化語境中的現代知識分子,是近代中西文化衝突導致文化轉型的產物。如果將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為代表的近代知識分子羣體,稱之為中國第一代的現代知識分子,那麼,以陳獨秀、胡適、魯迅等為代表的,則可以稱之為中國第二代的現代知識分子。這些由文化衝突而獲得主體高度自覺,並勇敢地挑起“向西方學習”重擔的現代知識分子,亦被稱之為“先進的中國人”。不同於中國歷史上的士大夫或文人羣體,現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指的是那些以獨立的人格、獨立的身份和獨立的價值標準,藉助知識、文化、思想和精神的力量,來表現自身對於社會、歷史、文化的獨特思考和鮮明的“公共關懷”,體現一種公共良知、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並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和參與社會活動的文化人。在現代中國思想文化史上,魯迅無疑是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最傑出代表。他的思想、意識、觀念、學説、主張和人格等,都典型地反映出了現代中國知識分子所具有的精神特徵,尤其是他的現代意識的構成和心路歷程及所反映出來的精神特徵,可以説,正是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縮影。

標籤: 五四運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shishilunju/l07mx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