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時事論據 >

關於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關於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説,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古代將“九”定為陽,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稱“重陽節”。登高賞菊既是重陽節的風俗,也是金陵的習俗。《金陵歲時記》載:“九月登高,南則雨花台,北則北極閣,即明之欽天山也。山後花農多以種菊為業,紫豔黃英,壟畝相望,遊人載菊而歸。俗雲山後看菊。”

關於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 “點燈”、 “吃糕”代替 “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更多熱門資料共享閲讀:

1.小滿節氣的由來

2.“八一”建軍節的來歷

3.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簡介】

4.2016年復活節是哪一天

5.2015年七一是建黨多少週年

6.2015小學生中秋節主題班會方案

7.2016年端午放假安排時間表【正式版】

8.最新2016年關於春節放假安排通知時間表(國務院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shishilunju/8jpqq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