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歷史典故 >

清明節的小故事(精選11篇)

清明節的小故事(精選11篇)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關於清明節的小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清明節的小故事(精選11篇)

清明節的小故事 篇1

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8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地球公轉一週為黃經360度,當地球到達黃經零度時定為春分,而後每運行15度有一個節氣,共有二十四節氣。因此,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於閏年的原因,所以會相差兩天。

要談清明節,需從一個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説起。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

介子推像。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市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説,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着它歎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説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着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下了一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麪粉和着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的上方,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節的小故事 篇2

白頭山腹地有個地區叫赫爾裏,那裏的人去世以後都不起墳,棺木掩埋後踏平了事,同時在棺木周圍栽種一圈人蔘。等到三年後的清明節這天,後人才在墳地處築起一座高高的墳墓,並舉辦隆重的發喪儀式,而那些人蔘已經長大了。説起這個風俗的由來,裏面可有着一個奇特的故事。

康熙年間,赫爾裏這個地方是滿人聚集地,當地有個人家男主人叫額爾敦·郭羅,膝下只有一子叫漢青,一家人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這天漢青進山狩獵,意外地採獲了一顆野生六品葉大人蔘,這可是難得一見的寶貝!漢青立刻想起老爹爹常年體虛氣弱,有了這寶貝人蔘,定能益壽延年!

漢青飛跑回家,興沖沖叫着:“爹,我挖到一顆大人蔘!給您做六十歲的生辰賀禮吧!”

郭羅看見人蔘,眼睛一下子熠熠閃光,連聲叫着:“寶貝!寶貝啊!”

漢青把人蔘交給爹,走進內室去見娘,扔下了幾隻才打回來的山雞,娘連忙吩咐廚子做漢青最愛吃的山雞燉鮮野蘑。

晚上,漢青忽然肚子疼痛,想來是野蘑菇吃多了,那玩意新鮮的都帶三分毒性,他起夜回來忽然看到爹爹的門吱呀開了,爹打躬作揖出來送客。漢青大為奇怪,這時已經深夜了,誰會來呢?再一細看,出來的竟然是縣令大老爺,只見他得意地笑着,拍拍父親的肩頭説:“郭羅,算你識時務,聖上三十歲生辰,你把這顆寶參獻上,榮華富貴指日可待了!”爹爹滿臉笑紋,連連作揖説是。漢青氣得頭都要炸了!爹居然要把寶參送給皇帝!

原來這郭羅雖然是旗人,但漢青的娘卻是漢人,是郭羅當年隨清廷出兵江南,在“揚州十日”中救下的一個大户人家的小姐,她全家都在屠城中死於非命。這小姐性格剛烈,感恩嫁給郭羅之餘,堅決不肯讓郭羅受封住在京城,還給兒子起了一個思念故鄉的漢名,平時也沒少給兒子灌輸對江南的思念、對清廷的仇恨。漢青自小受母親的影響,此刻聽到爹要把自己辛苦得來的寶貝獻給朝廷獻媚邀寵,哪受得了?當時就要衝進去理論,又一想爹爹年老多病,吵吵鬧鬧會傷了老人的心。漢青左思右想,有了!我乾脆來個釜底抽薪。

漢青偷偷拿走了那顆大人蔘,跑到朋友家裏住了一個月才回家,料想爹找不到寶參也就只好罷手了,他當年有戰功在身,那小小縣令也奈何不得他。

沒想到遠遠地看見家門,大門口竟然素幔低垂,家裏有喪事!漢青嚇得心膽俱裂,急匆匆跑進房間,只見娘一身喪服,見了漢青,指着他説了句:“不孝子……”竟昏過去了!

漢青和丫鬟抱着娘大呼小叫,好半天娘才悠悠醒來,眼含熱淚説:“你這孽障,可害死你爹了!”

原來漢青帶着寶參逃走以後,爹到處找不到漢青,急得團團轉,娘出主意讓他説寶參被賊偷去了,爹卻説什麼也不肯,説怕那縣令大肆追捕,牽連無辜,於是到縣衙門自首,説是自己年老昏聵,誤把寶參服用了,千萬不要上報朝廷,沒想到縣令邀功心切,奏摺已經進京了!

康熙皇上得到消息,龍顏震怒,念在郭羅當初開國有功,賜他一死,沒有禍及家人。不過,皇上載旨,從此郭羅族人的墳墓三年之內不能起墳,要人馬牲畜踐踏夠了,才可以立墳刻碑。

漢青聽到這裏放聲痛哭,哭過了才説:“我從小就聽孃的教誨,實在不願意把這寶貝獻給朝廷,爹若不是貪圖富貴,也不會惹這大禍啊!”

母親長歎了一聲説:“你爹貪圖富貴?你錯了!朝廷有令,滿漢不可通婚。娘是南方漢人,雖然嫁給你爹多年,卻只能隱姓埋名,怕連累你也沒有出頭之日,以後成家都是個問題。你爹臨死前才告訴我,他向朝廷獻參是為了得到特赦,娘和你才能堂堂正正做人啊!”

漢青這才恍然大悟,為什麼一向淡泊名利的爹爹會那麼利慾薰心!因為沒有名分,那些八旗子弟一出生就享有的待遇自己都得不到,這是爹的一塊心病。他大聲號啕起來。娘又説:“你爹還告訴咱孃兒倆,不能揹負仇恨過一生,要不,兒子你就活得太苦了!想來都是娘太執迷,是娘誤了你父子倆啊!”

漢青來到父親的葬身之地,只見青翠山谷間一片白地,他滿含熱淚把寶參埋在了那裏。説來也怪,那顆寶貝人蔘離開泥土很久了,人蔘籽已經乾枯,卻很快就出土發芽。等到三年後清明的那一天,那一片平地已經長出了一大片人蔘,都長得很壯實,看着喜人。

漢青帶領族人隆重地給郭羅起了一個很大的墳墓。他也再沒有想法子確立自己的名分享受俸祿,伺候着娘在山裏安心到老。

因為康熙皇上在位長,他的禁令一直沒有取消。從此赫爾裏一帶的人死去之後,子孫後人沿襲下來,都在墳前栽植幾顆人蔘苗子,三年後的清明那天,再起墳墓,吹吹打打,儀式比第一次出殯還要隆重得多。

清明節的小故事 篇3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中國傳統節日介紹圖

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

民間傳説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節的小故事 篇4

劉先生來蟠龍村不到一年,就對四周的大山爛熟於心了,連人跡罕至、野獸出沒的黑森林他也能進出自如。村人經常看到他揹着藥簍,拿着藥鋤,朝出暮歸。採來的草藥有的免費給村民治病,有的拿到城裏換些錢來維持生計。

這天,小野找到劉先生,説聽人説他對黑森林很熟悉,想讓他帶他們進去找到那口銅礦井。劉先生當即拒絕。小野是板田師團的特別行動大隊的隊長,這個特別大隊執行的都是特別任務,一百多號人都是從師團數萬人裏精挑細選出來的,個個都是精英。小野能出任隊長,顯然不是浪得虛名。這樣的人從來都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

第二天一早,小野又來找劉先生,這次他早有準備,拿劉先生妻子、孩子以及全村人的性命來威脅他。劉先生憤怒地指着小野説不出話來。這正是小野想看到的結果。他知道,只有這樣,劉先生才有屈服的可能。

接着,劉先生不再看小野,而是抬頭看天空。天邊,一輪紅日冉冉升起,遠方天際處,大片大片紅色的雲朵彷彿火焚燒着一般,不停地翻騰舒捲。一羣羣各種各樣的鳥從山那邊飛過來,奇怪的是,它們都不鳴不叫,只是無聲無息地飛着。劉先生看了好一會,終於開口對小野説:“好吧,你贏了。”

小野的隊伍是早晨出發的。那天早晨,太陽還沒有出來,天氣就格外地熱了起來。待太陽從東邊的山岡躍出,天氣就更熱了,彷彿置身在炎熱的夏天裏。

劉先生一襲青衣,揹着藥簍,手執長嘴藥鋤推開門走了出來。他並沒有看站在院子的小野,而是又自顧自欣賞天上變幻萬千的美麗雲彩了。天上再也沒有鳥兒飛過了,那昨天還流連在天際的紅色雲朵此刻已無端地碎成了無數塊。

小野用手擦着額頭上的汗説,劉先生,我們可以出發了吧?劉先生點點頭,然後回過頭朝屋裏大聲説:“放心吧,這麼好的天氣,我一定可以成功的。”説完,他就邁步向院子外面走去。他走得很堅決,目光一直看着前方,跨出了第一步後再也沒有回頭。小野冷笑一聲,緊緊地跟在他的後面。他想,小不忍則亂大謀。待找到那口銅礦井,再找劉先生算總賬也不遲。

雪是快到傍晚時分才下起來的。一開始是颳風,風很大,頃刻之間就吹走了滿天紅色的雲朵,厚厚的陰雲眨眼就佈滿了天空;接着,天氣一下子就冷了起來,似乎從夏天一下子走進了三九寒冬。還沒有等人反應過來,鵝毛般的大雪就鋪天蓋地下了起來……

到了第十天,山上的積雪多少化了一些,村裏人壯着膽子進山找人,費盡了周折足足用了三天時間才在黑森林的附近找到劉先生。

他已經成了冰雕,但他並不是凍死的。在他身邊,有七個鬼子被長嘴藥鋤一鋤斃命。他也身中十彈五刀,最致命的一刀是小野的那柄東洋刀,那刀穿胸而過。他中刀之際全力鎖喉一掌,與小野同歸於盡。那場大雪,讓上山的一百多人沒有一個能活着走出大山。除了劉先生殺死的那八個鬼子,剩下的鬼子不是凍死就是摔死……

清明節的小故事 篇5

每年清明節期間,我都會想起家鄉已故的親人,一個人默默地流下眼淚。

離開家鄉22年了,在這22個清明節裏,由於種種原因,我只回到家鄉祭祀過一次。但我一直沒有忘記家鄉的親人,每一個親人的音容笑貌,始終在我的夢裏出現。我在省城的每一天,都心繫着家鄉的親人,他們的勞動一定很累,他們的生活一定很苦,他們生了病一定沒有錢去醫院。

1992年的正月,我在父親和母親的墳前磕了幾個頭,就來到了省城謀生,想幹出一番事業回報家鄉,報答家鄉的親人。可惜的是,至今還是兩手空空,無家無妻,孤身一人客居省城,辜負了家鄉親人們的期望。

在這22年裏,家鄉的親人已經離去了十幾個,每當一個親人離去,我都會默默地回憶着他們生前對我的關心和愛護。

我來省城的第二年,三嬸就離世了。三嬸生病時,曾經和我大哥説,她想看看我,可又怕我沒時間回來,下次回家就看不見三嬸了。遺憾的是三嬸生病和去世時,家人都沒有告訴我,是我回到家鄉才知道這個事實。

我小時候,媽媽奶水少,我曾經無數次吃過三嬸的奶。三嬸奶水也不是很多,可三嬸十分疼愛我,只要我去吃三嬸的奶,三嬸就會盡量滿足我的小嘴巴。媽説我三嬸心好,三嬸的女兒比我還小一歲,三嬸情願讓女兒餓着,也要讓我肚子吃飽。我是一個重感情的人,在我健壯的身軀裏,曾經流淌過三嬸的奶汁。可三嬸生病了,想看我一眼都未能遂願,為此,我心裏經常隱隱地疼痛。

我到省城的第四年,大姑媽病逝了。大姑媽和我家是鄰居,我媽和我爸去世後,最關心我的人,就是大姑媽了。我在兄妹五人中排行最小,哥哥姐姐都已成家,就我一個人孤苦伶仃地過着日子。由於父母生病,離世較早,我從小就缺少家庭温暖,性格也變得內向和孤僻。可我是個志向遠大的孩子,立誓要好好讀書,做一個有出息的人,為家人爭氣,為家鄉爭光。當我廢寢忘食讀書的時候,大姑媽就會經常出現在我面前,端一碗熱騰騰的麪條,或拿兩塊熱乎乎的餅子送到我手中,抑或悄悄地把她家菜園裏的菜,擺到我家的鍋房裏……

突然那一天,老叔發電報説大姑媽病重想看看我。正當我第二天中午準備回家時,又收到老叔的電報,讓我不要回家了,大姑媽病已減輕。那次我沒有回家,要是回到家,還能和大姑媽説幾句話。因為沒隔多天,我又收到電報:大姑媽已病故。最後一眼看見大姑媽的時候,她已經躺在門板上,我揭開她臉上的火紙,在她冰涼的額頭輕輕地吻了一下。

1998年的初秋,老叔去世了。老叔得的是中風,救治後留下了偏癱和歪嘴的後遺症。我回到家裏,看老叔這個樣子,淚水一次次止不住地流出來。我坐在老叔身旁,緊緊地握着老叔的手,要老叔堅強起來,戰勝疾病,爭取早日重返工作崗位。老叔的目光已經不像從前那樣靈動了,只能看見老叔的目光裏,擠滿了求生的慾望。老叔問我:南京能不能看好這個病?我説:不……不容易。老叔又説:村裏有幾個人也是這個病,有一個人好了。我説:打聽打聽,那個人是怎麼好的,老叔你照着他做,你也會漸漸地好起來。

我回到省城,一直留意中風的相關資料,想把老叔的病治好。老叔幹了幾十年的小組長了,寧願自己吃虧,也不願意讓村民們戳脊梁骨。我沒來省城之前,一次去北京參加筆會,路費是老叔找村委會爭取的,可村裏沒有直接給,是老叔用那點可憐的工資,一個月一個月地為我抵債。老叔曾經對我説:我們朱家有出息的人,第一個肯定是你,老叔等着你開輛小轎車回家,在我們村裏風光風光。老叔!你的話我記住了,如今我可以開一輛小轎車回家,但老叔已經看不見了。

最讓我想想就流淚的是,老叔去世那幾天,我沒有回家為老叔披麻戴孝。接到家裏電話説老叔去世了,正碰上我自學考試。我經過一夜考慮,狠狠心抹掉眼淚,不回家見老叔最後一面了。因為我已經自學多年,就等這兩門課程畢業,如果這次不參加考試還要再等一年。老叔的在天之靈不但沒有怪罪我,還保佑我順利通過了兩門考試。考完試不幾天,我回家跪在老叔墳前哭訴着,燒了一大堆火紙後,給老叔又磕了幾個響頭。

要説家鄉離去的親人還有許多,如,四叔、三姑父、老舅、老舅媽、大姨媽、俠嫂、三表姐……他們都去見祖先了,都去見我的父親母親了,這麼多的親人在那邊,也算是團聚了。

2013年的清明節,我回到家鄉,跟哥哥姐姐一起為父親的墳墓加了新土,為父親的墳頭戴上帽子。我跪在父親的墳前,既悲傷又氣惱,為母親的墳墓被推平了找不到而落淚。我稱呼着每個死去的親人,為他們點香焚紙,祝他們在那邊安康幸福!

我在父親的墳墓上插了幾枝新柳,讓父親也感受到清明節的氣氛。假如幾枝新柳能和着春天長起來,那一定是父親的力量,在家鄉温潤的土地上,煥發着青春的光芒。

清明節的小故事 篇6

大家好,我叫趙樹強,我是大慶東湖二小的一名學生,在昨天我參加啦網上祭先烈活動,祭拜又獻了花。我看見啦一些老前輩為了革命事業而犧牲,讓我痛定思痛,因為我現在生活在這個和平世界,因為我看見了有些人比我還小的時候就出了兵打了仗,有些人是因為打仗炸傷拉腿或炸傷啦胳膊而去世,我沒有經身體驗過但是那種疼痛時可以想出來的。最後我想説一句話:烈士們請安息吧!!

清明節的小故事 篇7

星期三下午,老師帶同學們去烈士陵園掃墓,我因為生病了,沒能參加。我多想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去祭拜一下我們的先烈呀!

但我從“網上祭英烈”欄目裏看到人們為烈士們敬獻的花圈,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們今天的安寧生活是你們用鮮血換來的。

雖然已經看不到你們英勇的身軀,但你們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永遠的記住您們——敬愛的革命烈士。

向烈士致敬!

清明節的小故事 篇8

掃墓的故事

相傳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後想回老家祭拜父母,但由於連年戰爭,使祠堂周圍長滿雜草,破損不堪。雖然部下翻了個遍,可直到黃昏也沒有找到劉邦父母的碑牌。

最後,劉邦沒辦法,開始請求神明。他從衣袖裏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捏在手中。劉邦向上蒼禱告説:“希望爹孃在天有靈,如果有紙片落在哪一塊碑上連風都吹不動,那就是爹孃的'。”説完,劉邦把紙片拋向空中。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塊斷掉的碑牌上,無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一瞧,上面真的刻有一個劉字。

劉邦高興的不得了,馬上讓人重新整修,而且以後每年的清明節都會返鄉祭拜父母。後來,民間也紛紛效仿,並且用小石塊壓幾張紙片在上面,表示是有人祭掃的。

吃青團的故事

傳説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的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至一片農地。這時,一位農民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清兵沒有抓到人,便在附近的村莊設崗哨,檢查每一個進出村的人,防止有人給陳太平帶食物吃。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不小心在艾草上摔了一跤。頓時,他計上心頭。農民採了些艾草回家洗乾淨並煮爛,然後將青色的艾草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個個青色的米糰子。最後,把青色的米糰子放在青草裏,混過了村口檢查的哨兵。

陳太平吃了青色的米團後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很好吃。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返回軍營。後來,陳太平將這種吃法教給所有將士,隨之,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編柳枝的故事

據説,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早年因為皇位之爭被迫放逐在外。在流亡期間,許多追隨者忍受不住艱苦紛紛離去。有一次,晉文公餓暈了過去,有一名叫介子推的追隨者為了救晉文公,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送給晉文公吃。

後來,晉文公成功登上皇位。但介子推不屑與小人為伍,便帶着母親上了綿山過起了隱居生活。有一次,晉文公想到介子推覺得心中有愧,想請介子推出山,但是奈何怎麼請介子推都沒有答應。最後,晉文公聽信小人之言放火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沒有出來,與母親一起死在了山頂上的一棵大柳樹下。

晉文公對着介子推的屍體嚎啕大哭,第二年,他領着羣臣登山祭奠時,只見那棵柳樹死而復活。於是,晉文公掐下一節柳枝編成圈戴在頭上,表示對介子推的悼念。後來,世人們也紛紛效仿,寓意對逝者的懷念。

清明節的小故事 篇9

在河南信陽一帶流傳的清明茶的傳説,反映了人們對忘恩負義的批判。傳説司管仙茶園的九個仙女將仙茶園的茶籽帶到雞公山,教給吳大貴種植炒茶。吳大貴在仙女的教導下炒出上好的“口脣茶”,受到皇帝賞賜,並因此變了心。後來,吳大貴受到懲罰,死於火海,“口脣茶”茶林也被毀,只剩下兩棵。

清明節日傳説是“社會敍事”,作為清明節日文化的一部分,往往附着於清明節,並通過年復一年地過清明而不斷地得以講述。這些傳説,是一個族羣或地方社會對於某一歷史事件、某一歷史人物的集體記憶,是人們歷史意識的重要體現,同時也藴含着人們的審美理想、價值觀念。它們一方面滿足了人們對於習俗追根溯源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傳遞着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念,如崇尚感恩、善良、孝親、機智,批判忘恩負義之舉,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發揮着教育人們的重要功能。

清明節的小故事 篇10

相傳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後想要回到老家祭拜父母,但是由於連年戰爭,使祠堂周圍長滿雜草,破損不堪。雖然部下翻了個遍,可直到黃昏也沒有找到劉邦父母的碑牌。

最後,劉邦沒辦法,開始請求神明。他從衣袖裏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捏在手中。劉邦向上蒼禱告説:“希望爹孃在天有靈,如果有紙片落在哪一塊碑上連風都吹不動,那就是爹孃的。”説完,劉邦把紙片拋向空中。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塊斷掉的碑牌上,無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一瞧,上面真的刻有一個劉字。

劉邦高興的不得了,馬上讓人重新整修,而且以後每年的清明節都會返鄉祭拜父母。後來,民間也紛紛效仿,並且用小石塊壓幾張紙片在上面,表示是有人祭掃的。

清明節的小故事 篇11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説:“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説“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二十四節氣就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和民眾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比較適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耕、蠶桑等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到了清明,氣温變暖,降雨增多,正就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就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農諺説“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就是説的這個道理。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説的就是這時開始準備養蠶。其中的“清明節”還只就是一個節氣,不就是節日。

此外,清明時處早春三月,春光明媚,萬物復甦,氣候宜人而到處生機勃勃,就是春遊和郊外娛樂的好時光,所以清明前後自然成為人們樂於到户外、郊野嬉遊的的好時光。

清明節主要指節日而不就是節氣,但就是清明節氣在時間和天氣物侯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應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

標籤: 清明節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lishidiangu/qxq3z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