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歷史典故 >

火鍋背後的人文歷史故事

火鍋背後的人文歷史故事

導語:你喜歡吃火鍋嗎,你知道關於火鍋的歷史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故事,歡迎閲讀與借鑑,謝謝!

火鍋背後的人文歷史故事

火鍋發明在什麼時代已經不可考據,不過在中國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了類似火鍋的燒爐,戰國時代據考證已經有了類似今日的火鍋,《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的周邊,將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過去中國最早的火鍋是東漢文物“鑊鬥”,但在近期海昏侯墓發掘時,陪葬品中發現了火鍋爐,證明了西漢時代火鍋已經出現。加之新石器時代陶爐的出現,也許火鍋的歷史還將更早。

《魏書》記載,魏文帝使用“五熟釜”,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是世界上最早的鴛鴦鍋。(當然關東煮也有可能)到了南北朝,“銅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現今的火鍋。演變至唐朝,火鍋又稱為“暖鍋”。到北宋時代,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已有火鍋應市(北宋羊肉十分便宜,可能那個時期已經有涮羊肉),在宋代吃火鍋蔚然成風,著名的學者林洪的《山家清供》裏就記載了宋代火鍋的做法:

林洪訪問隱士止止師,兩個人抓了一隻兔子,幾個人在桌上放個生炭的小火爐,爐上架個湯鍋,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桂做成調味汁,等湯開了夾著着片在湯中涮熟,蘸着調味料吃。利用這樣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覺得如此的吃法甚為鮮美,且能在大雪紛飛之寒冬中,與三五好友圍聚一堂談笑風生,隨性取食,非常愉快,因而為這樣一種吃法取了個“撥霞供”的美名——《山家清供》

元朝時期涮肉火鍋開始流行開來,到了清代,乾隆皇帝辦千叟宴時,和珅突發奇想,以火鍋取代菜品,讓所有賓客都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從而讓乾隆皇帝龍心大悦。

一個小小的火鍋承載了很多的歷史,今日我們不如來從火鍋中看一看世界的文化:

中國——火鍋故鄉

中國的主要火鍋分為南北兩種,細分起來,上海的"什錦火鍋"、浙江的八生火鍋、杭州的"三鮮火鍋"、山東的"羊湯火鍋、湖北的"野味火鍋"、東北的"白肉火鍋"、有北京的羊肉火鍋、香港的"牛肉火鍋"、重慶的麻辣火鍋等等。由於眾多,我們只選擇幾個代表性的介紹一下

北京——銅鍋老火鍋

北京人特別喜歡吃火鍋,還有東來順、南來順、這些比較出名的老字號火鍋店。

北京人一般不説吃火鍋而説的是涮羊肉,老北京涮羊肉是最正宗老北京火鍋的風味,傳承老北京涮羊肉的特點,採用銅鍋炭火,羊肉講究肉質細且無羶味,鮮嫩無比,其他食材新鮮。北京人的涮羊肉基本上研習了滿洲貴族的吃火鍋的習慣,據記載與如今東北的烏拉滿族火鍋最為類似。民國徐凌霄先生的《舊都百話》就有寫道:“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於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足見當年涮羊肉在市井中已經是比較主流的飲食了

北京城裏面最出名的火鍋:東來順、聚寶源、滿福樓、正陽樓

東來順是北京名氣最大的火鍋創始人丁德山是河北滄州的回民。1903年,他在東安市場裏擺攤,便取“來自京東,一切順利”的意思,起名:東來順!最早東來順是粥鋪不是火鍋,1912年,東安市場失火,市場重建後,丁德山改招牌為“東來順羊肉館”,開始經營涮肉。東來順以經營涮羊肉久負盛名,羊肉只選用內蒙古地區的小尾綿羊。切出的肉片講究薄、勻、齊、美著稱,片片對摺,紋理清晰,講求“薄如紙、勻如晶、齊如線、美如花”,火鍋湯料一般用海米口蘑湯,還配上自制的白皮糖蒜和芝麻燒餅,吃起來醇香味厚,口感獨特。

聚寶源是北京最火的火鍋,位於北京回民聚居區的牛街,聚寶源源於清末,傳聞掌櫃的從宮廷老太監那裏買來了火鍋祕方,聚寶源的火鍋肉質極好,手切羊肉講究把盤子反過來,也不會掉下去,而聚寶源的黃喉也是一絕。佐以老北京二鍋頭和清真的棋子燒餅在北京當地聞名遐邇,成為當地手選。

滿福樓是北京城最隱祕的大館子,每年華誼兄弟固定要在這裏開慶功宴,滿福樓的火鍋講求小銅鍋,肉質鮮美。

正陽樓飯莊始建於清道光年間, 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著名"八大樓"之一的老字號。歷史上的正陽樓飯莊以經營山東風味菜為主,民國時增加火鍋。正陽樓的火鍋是以魯菜為特色,每年一到立秋,正陽樓就添上了涮羊肉。所用的羊,都是由專人從口外購買,在永定門附近設有羊圈,趕來的羊要先放入羊圈中餵養一段時間,等上了膘之後再宰殺。羊宰後,先剝皮,然後按部位壓肉,即將羊肉放在冰上,上面壓上一塊冰,一天一宿之後,羊肉內的腥羶雜味都被壓出去掉才能切肉。因此是北京城羊肉最出名的火鍋。

西南——重慶火鍋

西南地區的重慶火鍋風靡各地,重慶火鍋是南方火鍋的代表,在重慶的街頭火鍋店鱗次櫛比,遍佈全國各地。由於古代巴蜀地區好辛香、故而喜歡麻辣味道的火鍋,目前公認的重慶火鍋起源地在重慶的朝天門,原是回民屠宰牲口的地方,回民宰牛後將牛內臟棄之不用,岸邊的水手、縴夫將其撿回,洗淨後倒入鍋中,加入辣椒、花椒、姜、蒜、鹽等辛辣之物,煮而食之,久而久之,就成了重慶最早的也是最有名氣的麻辣毛肚火鍋。據傳大約在清道光年間,重慶的筵席上已經開始出現毛肚火鍋,直到民國二十三年,重慶城內才出現分格鐵盆以求乾淨而適合重慶人的口味。

重慶火鍋主食是毛肚、黃喉、鴨腸,正宗的麻辣毛肚火鍋,毛肚的鮮嫩脆香是重慶火鍋的主流,重慶火鍋主打牛油,正宗的重慶老火鍋是純牛油的,重慶火鍋的香味更多的是來自於各種食材在老油裏的沉澱,而不是單單盡憑花椒辣椒或者什麼香料。重慶火鍋中的水油一般是3:7,這是有明確規定的。

重慶火鍋為了去膩,只用簡單的蒜蓉香油醬料,蒜茸與香油可以大大削弱四川火鍋中涮料的辛辣味,還有殺菌功效因此成為首選。

東南——海鮮火鍋

靠近沿海地區的人都比較喜歡吃海鮮,因此在中國東部地區海鮮火鍋就很出名,尤以東南為主,比如福建和浙江的八生火鍋,八生指的是八種肉,四色指的是四種蔬菜,八生火鍋的主菜是雞肫、鮮海蠣、鮮目魚、生魚、鮮蝦等。兒浙江的八生涮鍋就是源於宋代林洪的”撥霞供”,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演變而來。

在杭州地區還有一種菊花八生火鍋,應該是源於宋代河南開封,它以鮮魚為主底料用雞、鴨、豬蹄、豬骨、金鈎、瑤柱等熬的湯,待到湯燒至滾沸,取洗淨的白菊花,撕成茬絲灑入湯內,頓時菊香飄逸。待菊花清香滲入湯內後,將生肉片、生雞片等入鍋湯熟,蘸汁食用,其滋味芬芳撲鼻,別具風味。清代,菊花火鍋是慈禧養生之道,被慈禧太后列入冬令的御膳之中。每至深秋初冬,御膳房每日都會採摘鮮白菊數朵,用明礬水漂過,清水洗淨,然後讓慈禧用暖鍋湯涮而食之,芬芳撲鼻,別具風味。

聊完了中國,我們聊聊外國的幾種具有代表性的火鍋吧

歐洲——巧克力,冰激凌奶酪火鍋

歐洲的火鍋據説是馬可波羅帶去的,據説馬可波羅回到歐洲時,想念火鍋,可是歐洲人不知道怎麼做火鍋,於是馬可波羅就用甜酒,奶酪煮了火鍋,待其煮成液體狀後再加入一定數量的白酒和果酒,吃的時候要用長柄的叉子將一塊法式的麪包叉起來,放進鍋中拿出來吃。這時的麪包又熱又香,吃起來特別的爽口宜人。就這樣一邊燒一邊蘸一邊吃,直到火鍋中的液體奶酪快要燒乾燒焦時為止。

隨後歐洲人發明了巧克力冰激凌火鍋,火鍋底料是褐色稠狀的巧克力醬;配以一個裝巧克力味、奶油味和草莓味的三色冰淇淋;一個裝香蕉段、草莓片和蘋果片;還有一個則裝有小甜點的拼盤,吃的時候,顧客用釵子把冰淇淋放在火鍋裏涮一下,這時冰淇淋就像冰糖葫蘆似的。放在嘴裏一嘗,沁人心脾。

印度——甜辣咖喱火鍋

印度終年悶熱潮濕。天氣炎熱,除了令人食慾大減之外,也令食物容易變壞及滋生細菌。將食物配入香料,除了能增加食物色香味之外,也能促進胃酸分泌,令人胃口大增

咖哩起源於印度。“咖喱”一詞來源於泰米爾語,是“許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印度民間傳説咖哩是佛祖釋迦牟尼所創,由於咖哩的辛辣與香味可以幫助遮掩羊肉的腥騷,此舉即為用以幫助不吃豬肉與牛肉的印度人。但是據考證早期印度被蒙古人所建立的蒙恕兒帝國所統治過,其間從波斯帶來的飲食習慣,從而影響印度人的烹調風格直到現今

印度人的主食是咖喱,所以印度有以咖喱為主甜辣味火鍋。其所用佐料是本土的特產咖哩、番葉、椰子粉以及香料等,具體做法是洋葱切塊,薑切片,土豆切塊。鍋裏放入一些黃油,等黃油融化後加入洋葱塊,姜,蒜一起炒香,(加入椰漿,高湯,放入紅咖喱醬和咖喱塊在湯裏攪拌一下,然後慢慢熬出香味來涮的東西有魚頭、草蝦、雞肉和牛肉等,鍋底還為米粉浸汁

日本——壽喜燒和紙火鍋

除了中國以外,火鍋最出名的就是日本。日本傳入火鍋應該是在一三三八年。日本稱火鍋為“すきやき(壽喜燒)”又稱“鋤燒”。

日本人不吃羊肉,主要的火鍋分為:壽喜燒、牡丹鍋、山地火鍋和海鮮火鍋,還有關東煮和紙火鍋幾類

其中日本的壽喜燒是指牛肉火鍋、牡丹鍋指的是鹿肉或者豬肉火鍋,關東煮指的是海鮮湯,而紙火鍋是新生產物。

壽喜燒是日本最著名的火鍋,也是日本最早的火鍋,由日本農民發明的。傳説日本古代就有這種吃火鍋的習慣,農民將魚肉、蔬菜放入地坑上的鍋裏,邊煮邊吃。吃時沾上生雞蛋汁、醬油和糖做成的調味料,最後下年糕。

從19世紀後半期以後,壽喜燒加入了牛肉,人們將牛肉切成薄片和海鮮、蔬菜等一起放在鍋裏煮,。日本火鍋又進一步發展,無論湯底、材料還是佐料,都比先前講究了很多。由於佛教、神道等各種影響,天武天皇旨禁人民食用獸肉。在德川幕府時期,一般不食牛肉,除生病進補或是除了因為有值得慶祝的日子而吃“壽喜燒”。當時的壽喜燒的食材是雞肉,所以又叫雞素燒。直到明治時代,東京開始出現“牛鍋”,被認為是文明開化的代表料理,這種牛肉火鍋也開始風行起來。

紙火鍋是這些年日本主流火鍋種類,紙火鍋產生於1940年,原本是日本雪雁火鍋的專用,當初使用紙的原因是為了吸收雪雁肉的油脂,讓口感比較清爽而不膩,吸收雜質與油膩的特性,來維持湯底的清爽,讓久煮的食物保有原本的鮮美。

韓國——泡菜火鍋和狗肉火鍋

韓國人的主食是泡菜,所以泡菜火鍋很出名,例如在韓國很火爆的部隊火鍋,據説朝鮮戰爭期間,駐韓美軍的物資供給十分豐富,由於可吃的東西很充分,所以即使保質期超過一天也會被扔掉。一些美國軍人把吃不完的食物隨手丟棄了,美軍吃剩下的火腿和香腸被韓國居民收來和泡菜一起煮,發現很美味,將豆腐、蔬菜、泡菜、麪餅等食物放入同一口鍋內烹煮,像是大雜燴一樣,而且一次可以準備多人份量,在十分快捷方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韓國著名的部隊火鍋。

其實韓國最喜歡是狗肉火鍋,在中國延邊等地,朝鮮人也非常愛吃狗肉,因為傳聞狗肉有壯陽的功效,而被韓國人大力追捧。“狗肉火鍋”是從“狗肉湯”演變過來的,做的時候先將狗肉按各部位分切十幾塊,每塊別超過一公斤,用水浸泡半小時。將浸泡好的狗肉用大鍋水煮開,煮熟後撈出來洗乾淨。再將狗肉塊和野蘇子一起放入鍋內,加足水,蓋上鍋蓋,用中火煮3至4小時,皮爛肉離骨即可。

火鍋開火,將狗肉湯和適量狗肉倒入其中,再用燒紅的木炭燒開,加入精鹽、味精、紹酒調料。吃時搭配粉條、豆腐、青菜、蘑菇等菜品,真是肉爛湯濃,鮮美香辣,食之不膩,冬可驅寒,夏可防暑,這個吃法被韓國人推崇備至。朝鮮族吃狗肉的習俗其實是飽受西方詬病的,甚至韓國在申辦2002年世界盃的時候還因此受到西方國家的抵制,但還是終未能撼動這項風俗。

泰國——冰炭火鍋

泰國天氣炎熱,地處熱帶,氣温常在攝氏33度上下,泰國人在比較正式的宴席中,喜用“火鍋”,一邊吃“火鍋”一邊喝“冰茶”和冷飲小吃,即“冰炭結合”。由於受中印兩國文化的影響,泰國火鍋將中國的涮肉和印度的咖喱椰漿底料學到了,泰式火鍋可説是南洋風味火鍋代表,最著名的特點便是添加了天然植物香料,有相當於泰國菜酸辣口味為主的濃郁湯底,吃完後喝一杯的青檸水,清一清嘴巴,非常痛快。

泰國冰炭火鍋普遍是由沙茶醬和冬陰功湯製作的帶有辣味的火鍋,冰炭火鍋的“鍋底”一般以清湯加少許酸菜製成,不加紅油及過多調料,湯色清亮,滋味天然醇厚,口感酸辣。此外店家也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冰塊加入煮沸的火鍋底料中和着菜品燙着吃。一邊吃,冰塊一邊融化,由於油和冰沸點不同,當食客將菜在煮沸的鍋裏燙着吃時,鍋裏還有大塊晶瑩的冰塊。

火鍋中的冰降低了整體温度,使火鍋吃起來不覺得燙嘴。而泰國的主要食材主要有牛肉片、羊肉片、魚蛋、魚片、魷魚、豆腐、生菜、粉絲等吃泰國爽口冰炭火鍋,還必須伴有冰,一般人喜歡喝冰茶。如此就成了著名的冰炭火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lishidiangu/4gp8d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