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歷史典故 >

桂花的歷史典故

桂花的歷史典故

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併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羣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橄欖、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也提到桂花,當時桂花引種宮苑初獲成功,並具一定規模。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記載:“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巔,冬夏常青,其類自為林,間無雜樹。”南京為天朝古都,南朝齊武帝(公元483—493年)時,湖南湘州送桂樹植芳林苑中。《南部煙花記》記載,陳後主(公元583—589年)為愛妃張麗華造“桂宮”於庭院中,植桂一株,樹下置藥杵臼,並使張妃馴養一白兔,時獨步於中,謂之月宮。可想而知,當時把月亮認作有嫦娥、桂樹、玉兔存在的月宮這一傳説已相當普及,説明早在20xx多年前,中國就把桂樹用於園林栽培了。現陝西漢中市城東南聖水內還有漢桂一株,相傳為漢高祖劉邦臣下蕭何手植,其主幹直徑達232釐米,樹冠覆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枝葉繁茂,蒼勁雄偉。

桂花的歷史典故

唐代文人引種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柳宗元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餘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為杭州、蘇州刺史,他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間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紅桂,鐘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紅桂,先後引種到洛陽郊外他的別墅所在地,此時園苑寺院種植桂花,已較普遍。

桂花的神話傳説不斷出現,尤其是唐代小説中的吳剛伐桂的故事,更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傳説中説: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漢朝河西人吳剛,因學仙時,不遵道規,被罰至月中伐桂,但此樹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千萬年過去了,吳剛總是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這一天,吳剛才在樹下稍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毛澤東的詩詞“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就源出於這一典故。

唐宋以後,桂花已被廣泛用於庭園中栽培觀賞。宋之問的《靈隱寺》詩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的著名詩句,故後人亦稱桂花為“天香”。李白在《詠桂》詩中則有“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託,何惜植君園”。表明詩人要植桂園中,既可時時觀賞,又可時時自勉。這種需要,導致園中栽培桂花日漸普遍。如宋朝梅堯臣《臨軒桂》:“山楹無惡木,但有綠桂叢”。歐陽修《謝人寄雙桂樹子》中“曉露秋暉浮,清陰藥欄曲”暗示桂花已移植到詩人庭院中的芍藥欄杆旁。宋代毛滂《桂花歌》中“玉階桂影秋綽約”説明在玉色的.台階前植桂。元代倪瓚《桂花》詩中“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指出窗前植桂。

桂花的民間栽培始於宋代,昌盛於明初。中國歷史上的五大桂花產區均在此間形成。中國桂花於1771年經廣州、印度傳入英國,此後在英國迅速發展。現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以地中海沿岸國家生長為最好。早在20xx年前,就用桂花制酒,桂花製茶。至今,桂花酒、桂花茶在地方特色中仍具一席之地。同時,開發出了桂花月餅、桂花糕、桂花糖、桂花糖藕、桂花栗子羹等50多種,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桂花與我國的傳統醫藥有不解之緣。《説文》記載“桂,江南木,百藥之長”。《本草綱目》載有木犀花氣味辛温無毒,“同百藥。煎孩兒茶作膏餅含,生津,闢臭化痰,治風蟲牙痛;同麻油蒸熟,潤髮及作面脂”。

據文字記載,我國桂花栽培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山海經·南山經》中提到招搖之山多桂。楚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呂氏春秋》中稱讚:“物之美者,招搖之桂。”東漢袁康等輯錄的《越絕書》中載有計倪答越王之話語:“桂實生桂,桐實生桐。”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桂花就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國為桂花的故鄉,國外栽培的桂花均系由中國傳入的,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桂花第一生產大國,有種植的桂花風景林、矮幹球形的盆栽盆景。我國桂花的繁育、栽培嫁接、修剪、採收、儲藏、加工等各項技術都居於世界前列。

農曆八月,古稱桂月,是賞桂的最佳月份。桂花與明月,很早就聯繫在一起,因此,“桂魂”、“桂輪”、“桂月”、“桂窟”等,都成為月亮的代表,“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神話傳説,桂花成了生長在月亮上的神樹,傳説月亮上有座宮殿,又稱廣寒宮,寂寞的嫦娥仙子居住在宮中。宮中有一株桂花樹,高五百丈,所謂“月中有丹桂,自古發天香”,就是指的這棵桂樹。它生長很快,不砍月宮將容納不下,玉帝就命一個修仙時犯了錯誤的人——吳剛,天天去砍,可是隨砍隨合,即砍樹的創傷很快癒合,隱喻着月亮的陰晴圓缺,意味着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因此在這個傳説中,月亮和桂樹是兩位一體的,桂樹能與月亮一樣象徵長生,將桂花與月宮、嫦娥、吳剛聯繫在一起,頗具神奇色彩,使世人無不心嚮往之。毛澤東寫下了“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的浪漫詩句,偉大的情懷也融進了這美麗、動人的故事中。

正是由於月宮中有桂樹的傳説,便由此也有了“蟾宮折桂”的説法,折桂成為中舉的象徵,而且人們將科舉考試稱為“桂科”,將科考高中稱為“折桂,”登第人員的名籍則稱為“桂籍”,再聯繫到月宮中的桂樹,便有了“蟾宮折桂”一説。宋代僧人仲殊在《金菊對芙蓉》中寫道“花則一名,種分三色,嫩紅妖白嬌黃……引騷人乘興、廣賦詩章。許多才子爭攀折,嫦娥道三種清香:狀元紅是,黃為榜眼,白探花郎”,將桂花的花色——紅(丹桂)、黃(金桂)、白(銀桂)與科舉中殿試的前三名聯繫起來,絕妙絕倫。杭州西湖一帶的桂花,在唐朝時已聞名,當時主要種植於靈隱寺一帶。“桂子月中落”的傳説自唐朝廣為流傳。如詩人宋之問作《靈隱寺》詩,“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顆珊瑚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白居易《憶江南》中有“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的詩句,並作《東城桂》兩首,其一曰:“子墜本從天竺寺,根盤今在闔間城。當時應逐南風落,落向人間取次生。”這都使桂花更加充滿了詩情畫意。每當金秋時節,綠葉上綴滿一簇簇、一團團金粟銀屑,香飄雲外。花落之時,隨着一陣秋風拂過林梢,濃密的桂粟紛紛飄落,霎時下起了或黃或白的桂雨,給人以仙境的感覺。

標籤: 桂花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lishidiangu/0mw9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