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關於成語故事作文合集九篇

關於成語故事作文合集九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作文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成語故事作文 篇1

傳説以前在一個山,洞裏有一個大洞,洞裏住着一隻兇猛的老虎。還説,那老虎吃了人就喜歡抓住人的鬼魂不放,但是沒有一個人正脱的了,所以只能幫助老虎尋找獵物,一天,老虎餓了,便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裏去尋找各種各樣的動物。可是,老虎已經兩三年沒有洗澡了,小動物們嗅到老虎身上那股難聞的氣味,全都逃跑了。小鳥趕快飛到了樹上,地鼠也鑽到了地下躲了起來,連蝸牛都爬出了飛人的速度……

這時對面有一個人走過來,原來這個人是一個普通村民的兒子,但是全村都知道,這個人是個寧死不屈的人。她的媽媽去世的很早,因為有一天強盜來到了他們家,爸爸和他在山上砍柴,強盜的老大説∶“你們家都有什麼好東西啊?”媽媽説∶“我們傢什麼都沒有。”“快説,你們家的糧食到底在哪?”“打死我,我都不會告訴你們的。”強盜們一火,把媽媽給殺了,殺完人人強盜們趕快逃跑了。她的兒子知道這件事後,大發雷霆,心想一定要像媽媽一樣做一個寧死不屈的人。

老虎看見了這個人,不顧一切的猛撲過去,把那個人咬死,並吃光了他所有的肉。但是老虎並不滿足,抓住那個人的鬼魂不放,要他幫助自己尋找下一個獵物,他哪可能同意,於是對老虎冷笑了一下。老虎生氣了,把那個人的鬼魂正準備撕碎他,卻感動了上天,把老虎給殺了,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那個人,最後,一家人都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成語故事作文 篇2

第二天,聞香廣場上擠滿了人。而科學院裏卻氣氛緊張,院長來回踏着步子,突然,一拍案桌:不行我們得尊重歷史!快在一分鐘之內造出一台變醜機!於是,科學院裏炸開了鍋似的。

那邊比賽早已開始了,比賽項目還是捂着心口走路西施表現自然,而東施呢?表演的硬邦邦的,這時,一道從科學院射來的光擊中了東施,他一下子就變回了原來的面貌。本來全場觀眾就想吐,現在更是吐得厲害。聞香廣場馬上變成了聞臭逃廣場。

小朋友,你們可不要像東施一樣不知道好在哪裏就學喲!

成語故事作文 篇3

今天,我讀了兩個成語故事,它的名字叫《鐵杵磨成針》和《畫蛇添足》。

《鐵杵磨成針》講的是:古時候,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愛學習,放下書包就出去玩。有一天,他在外面玩耍時,看見一位老婆婆拿着鐵棒在石頭上磨呀磨。李白問她幹什麼?她説,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老婆婆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李白,他慚愧地低下了頭。從此,他不再貪玩,認真讀書了。終於成了一名偉大的人。這個成語讓我明白了:遇到困難不要退縮,勇敢向前,就一定會成功的!

《畫蛇添足》講的是古代祭祀活動結束後,主人要把一壺酒獎勵給有功勞的喝。但是參加祭祀的人很多,這酒每個人都喝一口的話,那就不夠喝了!大家安靜下來,其中有一個人説:“讓大家都畫一條蛇吧,誰先畫好就讓誰喝 ”。大家都同意了,一個人很快就畫好了。他看看了看四周,沒有一個人畫好。於是,他就自作聰明給蛇畫了腳。這時,另一個人也畫好了,他説:“你見過蛇嗎?蛇是沒有腳的”。説完,一口喝了美酒。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做到位就行了,不要弄巧成拙,反而壞這件事。

成語故事作文 篇4

在一個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早晨,梧桐樹的葉子在陽光的照耀下,彷彿油的發亮了一般,柳樹的樹枝,隨風飄蕩,在某一片葉子下,住着一隻蟬。

這是一隻又肥又大的蟬,它十分的快樂,只聽“知了——知了——”它還唱着歌呢!

但令蟬意想不到的是,在樹枝的最底部有着一隻饞嘴的瘦螳螂。螳螂心想:我已經好久都沒有吃到食物了,這隻肥蟬看的挺順眼,不如吃了它,好填飽自己的肚子,想着它便露出了自己鋒利的爪子。

這隻螳螂躲在了另一片葉子下,等待一個更好的時機,等待着,等待着,蟬的身體爬到了葉子上面,螳螂用爪子把口水擦掉,慢慢地接近蟬,“砰”的一聲,蟬被行動敏捷的螳螂用刀控制住了,蟬扭動着身子不停地掙扎,但是它最後還是沒有戰勝自己的天敵——螳螂……

螳螂美滋滋地吃着皮香肉嫩的蟬,心裏甜甜的,它用自己鋒利的刀割下蟬的皮,鮮美的肉一下子就暴露出來,它正在細嚼慢嚥的品味。

但令螳螂也意想不到的是,在它的身後有着一隻饞嘴的黃雀,黃雀想:我都觀察你們很久了,小螳螂,跟我比,你還是嫩了那麼一點,哈哈,你是逃不出我的魔爪的。本來正在享受美食的螳螂,被黃雀猛的一撲,受到了驚嚇,還沒緩過神來,原本拼命掙扎的它,便在兇猛的黃雀嘴下一命嗚呼了。

正當黃雀品嚐時,樹下有一個頑皮的小男孩兒,用自己的彈弓瞄準了那隻黃雀。

成語故事作文 篇5

我喜歡《成語故事》這本書。書裏有許多成語故事,許多的典故。每個故事都有想告訴我們的道理,而且都是幫助我們不要沉迷於什麼或者讓我們積極向上。

讓我來好好介紹其中的一個故事吧!

我最喜歡《成語故事》中的這一篇故事——濫竽充數。這個故事講了齊國國君齊宣王喜歡聽人吹一種叫做芋的樂器。齊宣王就叫很多人在大殿裏面吹芋,有一個人混了進去,在哪了假裝吹,每個月都跟別人一樣吃好穿好。後來,齊宣王死了,兒子齊湣王也愛聽別人吹芋。但是他不喜歡那麼多人一起吹,要一個一個的吹。這個人不會吹,於是就偷偷的溜走了。

我有一個同學叫餘尚哲,他就是這樣。上英語課的時候老師叫大家一起背誦課文,他不會背,就在那裏對嘴型。我們就得有些人不會背,在裏面混,於是我們要求老師單個抽查,老師也同意了。到了餘尚哲的時候。他背到:“What did Koko do……額,這個,我忘記了。”老師當場大發雷霆,讓他下課去辦公室。這種人就是濫竽充數。

我喜歡濫竽充數這個故事,因為我不是這樣的人。

成語故事作文 篇6

《愚公移山》,雖然,愚公和磨鐵棒的老奶奶看上去好像不是那麼“聰明”,

但正是因為他們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搬走“王屋,太行”兩座大山,才會感動少年時的李白,讓歷史上多了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為悠久而燦爛的中國文學留下的光輝的一筆。

成語故事作文 篇7

不翼而飛( bù yì ér fēi):

沒有翅膀卻能飛,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也比喻事情傳播得很迅速。

戰國時,有一年秦王派大將王稽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一連攻了十七個月,也攻不下城池。

王稽非常煩惱,有個名叫莊的人向王稽獻計説:“你如果犒賞部下,就可以鼓舞他們的鬥志,邯鄲攻破是有希望的。”

王稽不耐煩地説:“我是統帥,只知道服從國王的命令,別的事情管不了那麼多。”

莊並沒有被王稽的不耐煩而嚇退,他繼續説道:“你這樣講不太對。即使是父親給兒子下命令,有的可行,有的就不可行。……我看你一味媚上欺下,獨斷專行,輕視士兵已經很久了。我聽説,假如有三個人謊稱老虎來了,那麼聽的人就會信以為真;如果有十個人合力彎一個木槌,就能把木槌弄彎;如果大家都口傳消息,要求你改變指揮方法,這消息沒有翅膀也會飛得很遠。這説明眾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你還是賞賜一下你的將士們吧!”

可是,王稽還是聽不進莊的意見。

幾天之後秦軍果然發生叛亂,嚴重地影響了戰事的順利進行,秦王很是惱怒,就把王稽處死了。

不翼而飛這個成語較多形容東西突然不見了,看完今天的故事後大家知道它的另一層含義了嗎?它也可以比喻事情傳播得很迅速。

故事中的王稽不聽信士兵莊的建議,獎勵士兵們這個消息傳播的很快,幾天後秦軍發生叛亂,嚴重影響戰事的順利進行,最後秦王惱羞成怒處死了王稽。

這個成語教育小朋友們,要爭做一個好孩子,這樣佳名以飛快的速度傳播出去,大家都會喜歡並且尊重你的。

成語故事作文 篇8

栩栩如生

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經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忘與!”意思是説,莊周作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美麗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自覺得非常快活得意,簡直忘記了世界還有莊周這麼一個人。襄王聽了莊辛的話,感到振奮,封他為陽陵君,採用了他的計謀,收復了不少失地。

【出處】《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

【釋讀】栩栩:生動活潑的樣子。好像活生生的一樣。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成語故事作文 篇9

負重致遠

“負重致遠”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能揹着沉重的東西,送到遠處的目的地。下面來看看關於這個成語的故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蜀書。龐統傳》,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東漢末,襄陽大名士龐德公有個很有才學的侄兒,名叫龐統。那時候,隱居在隆中的諸葛亮常去拜訪龐德公,和龐統也成了好朋友。龐德公非常讚賞他倆的才能,稱諸葛亮為卧龍,龐統為鳳雛。在龐德公的眼中,他倆都是當世俊傑。

周瑜任南郡太守時,龐統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死,龐統送葬到吳郡。吳郡很多文人早就聽説龐統的名聲,所以等他將要西歸南郡去的時候,大家都去看望他。連當時非常有名的文人陸績、顧劭Ghdo)、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門聚會話別,談古論今,非常歡暢。談論間,眾名士請龐統評論一下在座人員。

龐統先評江東著名學者陸績,他説:“陸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動但腳力強勁的馬,有超逸的才能。”眾名士聽了,都説他評到了點上。接着,龐統又評顧劭。他説:“顧先生好比是一頭跑得很慢的耐勞的牛,但能夠揹負着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有人請他評評自己,他頗為自負地説:“為帝王出謀劃策,治理天下,我還是可以勝任的。”

標籤: 成語故事 九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vp2m0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