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000字作文 >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合集十篇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合集十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合集十篇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唐朝人們就開始慶祝端午節了。

端午節又有許多別名,如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浴蘭節、解粽節、女兒節、端禮節、菖蒲節等等。端午節的來源不確定,有很多説法。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説,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説:“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説,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關於端午節的傳説。

端午節家家總會飄來陣陣粽香。各種口味的粽子總會博得人們的歡心。尤其是小孩子,總是圍在大人們身邊,津津有味的學着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麼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粽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着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裏鑽 。

看過白蛇傳的人都對雄黃酒有一定的印象吧。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闢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國神話傳説中常出現用雄黃來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的情節,比如變成人形的白蛇精不慎喝下雄黃酒,失去控制現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

端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更應該發揚廣大。

端午節的習俗可真多呀!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裏,我懷念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是木蘭溪上的一個小鎮,端午節的氣氛特別濃厚。家鄉的端午節是從農曆五月初一開始的。家鄉過的端午節流傳的風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賽龍舟。

糕是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麪粉或用米磨成粉發酵後加糖做成的,鬆鬆的、甜甜的,很好吃。

記得每年五月初二,母親都會從棕樹上砍下一朵棕葉,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腳上,順着葉子的紋路扯成一條一條的,末端還是連在一起的,用來捆粽子。洗好的粽葉和糯米端過來,還有調羹和筷子,一切準備就緒,就搬來小板凳開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邊蹦來蹦去的,不停地問什麼時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葉在母親靈巧的手裏神奇地變成一個個精緻的粽子。沒多大會的功夫,桌腳上就掛起來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來提在手裏沉甸甸的。就那樣提着棕葉的梗一併放進大大的鍋子裏,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開鍋,一股濃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撲鼻而來。

家鄉的端午節有吃螺的習俗,據説是小孩在這一天吃螺會變得聰明。螺這東西當時不昂貴,五分錢就能買一盎,村裏幾乎家家都買得起。初三這一天,賣螺的小販會滿村裏吆喝。小孩們向大人討了錢、買了螺後聚在一起吃;孩子們吃了螺,留下螺殼,就屋頂上扔,弄得舊瓦片喀啦喀啦作響,其樂無窮。

輝紓大人就會叫小孩們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來插在門框上。大人們説這樣驅蚊蟲、能避邪。等插在門框上的艾草漸漸被風乾了,就成了藥。夏天村裏的小孩容易得脹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幹艾葉放在鍋裏煮。蒸氣冒出了一股好聞的香氣,在屋裏繞來繞去,冷卻後讓脹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時腫鼓鼓的肚子就會漸漸癟下來。

初五是過端午節的高潮。家鄉民俗認為,五月為惡日,懸掛艾葉如旗、昌蒲似劍,可驅邪除穢。每當五月五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採帶露水蘭草、金銀花、鐵芒箕、番石榴葉、榕葉的“五味草”,當然還要在午時上井裏打一桶甘甜的清泉。這水,都是泉眼裏流出來的,沒有任何污染。在端午節這天,水最涼,喝起來也最可口,喝了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草”和“午時水”煮鴨蛋,剩下的水給小孩洗澡,換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龍舟。據説是水鄉蚊蟲多,用“午時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節前,村裏的小孩都會纏着母親或祖母給打個“蛋兜子”。“蛋兜子”是用五色絲線結成一個精緻的網絡子。用“五味草”煮鴨蛋,會把鴨蛋染得黃黃的。裝進網絡子裏,掛在胸前衣襟的鈕釦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黃漬。出門一碰上小夥伴,就把鴨蛋掏出來,對碰撞,誰的蛋殼先破了,誰就輸了,就剝了殼吃掉,有一種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小孩子對於雞蛋很感興趣,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的喜歡吃,而是因為他們特別的喜歡“鬥蛋”。帶上幾隻蛋,早早的來到教室,幾個一羣在課桌上拿蛋對撞,誰的蛋被撞破誰就輸了,好勝的小孩們玩得可開心啦。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羣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我家鄉龍舟競渡據説也是為了紀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範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無憂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温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裏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裏。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温熱的棕子,裏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於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着棕葉包着米和豆兒,拿着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着手裏的,一邊教着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裏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着,就是裏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裏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麼樣的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裏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裏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就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説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説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的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這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説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着他和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説地、笑語盈盈,真的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想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想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範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愉快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温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裏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裏。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温熱的棕子,裏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於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着棕葉包着米和豆兒,拿着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着手裏的,一邊教着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裏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着,就是裏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裏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母親,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母親的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麼樣的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裏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裏為母親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愉快!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6

端午節來嘍!我左盼右盼終於盼來了五月五日,這一天來的可真遲啊!我等它等的都快急死了,高中端午節作文1000字。你問我為什麼這麼盼端午?我的答案很簡單,因為端午節這一天有得吃有得玩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到端午我們就要放假了!

五月五,端陽節,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而我最喜歡的是吃粽子了!我偷偷告訴你我吃粽子一次能吃好幾個呢!你可千萬別説我光會吃不會做哦!我也會包粽子:在包粽子前,現將包粽子必備的糯米置於水中泡上一段時間。把採來的箬竹葉放置於水中洗乾淨,然後把箬竹葉捲成圓錐狀,將糯米放入其中。卷好,用線將粽子捆起來便做好了!如果在粽子里加入幾顆蜜棗,那麼粽子大味道就會更好了!

端午節的時候人們還會佩香囊、懸艾草菖蒲。不過,賽龍舟在我們這裏並不常見,我們喜歡在家門口懸艾草菖蒲。用銀杏葉與艾草泡水洗澡。父母還會在孩子的耳朵裏,鼻子裏點上幾滴雄黃酒。在做完這些之後,父母會在孩子的手上扣絨,這些都是人們用來祈禱來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方法。

説到端午節,我們不禁想到屈原,這個節日就是因為他而得來的:此説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的《續其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説,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1000字作文《高中端午節作文1000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

對了,剛剛説完了懸艾草菖蒲,還沒説掛香囊呢!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着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鬥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緻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着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夥的對象心靈手巧。而且掛香囊對身體也有好處哦!香包內裝的香料通常是用苞白朮、白芷等植物的根莖碾碎混合均勻製成的。以往由於醫藥不發達,這些有有殺菌作用的香包被帶在孩子們的身上,起到避邪正氣、防治蚊蟲和不祥之物騷擾的作用。現代的香包中填充用的香藥成分有所突破:薰衣草、馬鞭草、迷迭香、乾花都可以用來做香包。

看完了上邊,我確信你和我一樣喜歡端午節。因為它又好玩又有好吃的。不過,韓國居然和我們爭端午節,你説這有什麼理由?不過,我們的確沒有韓國重視這個節日,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7

端午節,大家一定都開開心心地坐在餐桌前,美滋滋地吃着香甜可口的粽子。但是我在這個端午節,不僅吃了粽子,還體驗到了自己包粽子的樂趣。

昨天,我乘公交車來到外婆家,準備向外婆“討教”怎麼包粽子。一跨進家門,就看見外婆站在桌子前,兩隻手不停地上下翻動,不到兩分鐘,一個胖乎乎的粽子就在外婆手裏誕生了。見此情景,我不禁兩眼放光,恨不得馬上包出個更“胖”的粽子來。

於是,我急忙對外婆説:“外婆外婆,快點教我包粽子嘛!”

外婆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説:“好好好,等外婆把這個粽子包好就教你噢!”

“嗯。”我興奮地點了點頭。

“好了好了,我來教你了!你想包白米棕還是肉粽呀?”外婆笑眯眯地問我。

“嗯……白米棕?肉粽?”我搓着手砸吧着嘴,暗暗地盤算着,“還是白米棕吧!”

“好。”外婆指指一鍋雪白的糯米對我説,“白米棕要用這種糯米,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包噢!”只見外婆先拿起一張粽葉,輕輕一卷,使粽葉變成了一個拖着兩條“尾巴”的錐形,再往這個缺了底面的錐形裏放進糯米和一顆紅棗,然後用那兩條“尾巴”蓋住錐形的缺口,最後,外婆拿出一根繩子把已經成型的粽子“五花大綁”,並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

“哦!原來那麼簡單的!下面看本天才的吧!”看了包粽子的整個過程,我不禁信心大增。可是,這世上有些事情,還真是説説容易做做難!我信心滿滿地上了陣,拿起一張粽葉,猛地一捲,隨着“嘎嘣”一聲脆響,新鮮的粽葉斷成了兩截。“失誤失誤,一次小小的失誤而已嘛!”看到這個不應該發生的'錯誤,我一邊用冰冷的手捂住臉頰,試圖讓自己臉上的紅暈退去一些,一邊自己安慰着自己。

説罷,我又拿起了一張粽葉,吸取了上次的教訓,輕輕地一捲,一個完美的錐形在我手中誕生了!“耶!我真是個舉世無雙的天才!”我得意洋洋地歡呼起來。接着,我學着外婆的樣子,用右手拿了一點糯米,放進錐形裏,又拿起一顆紅棗使勁地塞進糯米里,誰知我塞得太用力,再加上原本就捏得不太緊,這個可憐的半成品粽子在我手中不幸“光榮犧牲”了。“Ohno!怎麼可以這樣?”我看着粘了滿手的糯米,鬱悶地抱怨着。

“哼,這點微不足道的挫折,怎麼打得敗本天才?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在一番自言自語後,我第三次拿起了粽葉,小心翼翼地把粽葉捲成錐形後,先往裏面放了一半糯米,放進紅彤彤的紅棗後,再拿起另一半糯米蓋上。“嗯嗯嗯,很不錯很不錯!還有最後一……兩步就完成了!”最關鍵的一步到了!我左手緊緊地捏住尚未完工的粽子,生怕一不小心再掉了,右手拿着“尾巴”把錐形包裹起來,我伸出第三隻手……咦不對,已經沒手了!“外婆,幫我拿條繩子過來!”我轉頭向正在忙碌的外婆提出要求。從外婆手裏拿過繩子,用彆扭而笨拙的手法勉強把粽子“綁”了起來。

把粽子捧在手裏細細端詳,只見此粽身軀歪歪斜斜,瘦不禁風,讓人心生憐憫之情也。不過雖然醜了點,但畢竟還是我包的第一個粽子,可謂是嘔心瀝血之作!迫不及待地放到鍋子裏煮了起來。十五分鐘後。啊嗚……砸吧砸吧……嗯嗯嗯……雖説外觀不怎麼樣,但是味道還是很好!

在此,我鄭重推薦同學們:自己去包一下粽子吧,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8

當庭院裏和廚房裏瀰漫着艾草粽子的香味時,我感覺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 看着孩子們吃着可口的飯菜,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意,我不禁又想起了小時候的端午節,那時候,家裏窮,到了端午時候,恐怕糧食早就有些接濟不上了,端午前夕,麥子收到了家,裝在笆斗裏,金黃金黃的瀰漫着麥香,父親就照例挑着一擔到幾裏外的社裏加工,等父親滿臉是汗而又堆滿笑容回來時,笆斗裏一邊裝滿了麩子,另一頭卻裝滿了白花花的麪粉,一頭的繩上,還栓了一大壺香油,我們知道今晚可以吃上白白的饅頭了,明兒過端午時,父親會為我們炸些油條,油餅。於是我們渴望着。

第二天,油鍋起了,滿院彌散着菜油香氣,我們在鍋下添柴,父親和母親在上面忙着炸,(炸油條的面須是昨晚和好的)有時候,面沒起好,或是炸時火候沒有掌握好,油條就會像兩根細棍一樣,吃在嘴裏硬硬的,然而總是覺得香噴噴的,細嚼起來還滿有味道,就像父親所説的:“我炸的點心看起來難看,吃起來好吃。”母親這時總是笑着説:“技術不過關,還有理由自誇”我們這時候也都照例跟着笑,廚房裏洋溢着過節的喜悦與快樂。

每每此時,父親就告訴我們端午的來歷。農曆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端是“開端”、“開始”的意思。初五就叫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到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音一樣,“五”又為陽數,所以端午又叫端五,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喝雄黃酒等。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的大夫,為了救楚國,遭受了奸臣迫害,最後跳江自殺了,屈原死後,楚國百姓為了紀念屈原,每年在屈原投江這一天吃粽子,划龍舟等。我們一邊聽父親説着,一邊吃着點心,心裏想着,我們為什麼要炸點心呢?父親好像看出了我們的心思笑着説:“炸點心是我們的獨特的紀念方式吧!”我們聽後又都笑了,我們都喜歡這種紀念方式,年年都盼着。

有時候,母親也為我們包一些粽子,趕上沒有那麼多的粽葉,母親就用布袋子裝,説裝個“老母豬”,你別説,那胖胖的圓圓的 ,還真像。現在的粽子裏面都包上紅棗,葡萄乾等,那時可什麼也沒有,可我們吃着也覺得香,特別那大大的豬一樣的粽子還別有一番風味,等涼了,放點白糖,甜津津的,蠻有味兒的。

昨天,由於下雨,我獨自一人回家,父母都在田間幹活,只有癱了三年的的奶奶一個躺在牀上,她已經九十五了,眼已經花了,看不清,但是耳朵還行,只是需大聲説才行。我説,我回來了,奶奶聽出我的聲音。告訴我,她的渾身痛,這幾天飯量不太好,吃過肚子脹,嘴沒有味兒,我把買來的桃子杏子香蕉拿出來,奶奶説杏子行,桃子要放一放,不然吃不動,我説,那我幫你洗洗吧,當我回來時,只見奶奶已經拿着一個杏子吃將起來,我慌忙奪過來,重新遞過去一個。看着奶奶吃的津津有味,我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9

端午節的前幾天,節日的氣氛就已經很濃了。艾草早已插在了門兩旁的上方,粽子葉安分地躺在了水裏,等待着自己的任務;酒米也在水裏泡着了。不過從小到大我都不知道為什麼要把它叫做“酒米”。這種米可以用來做米糟,米糟做成之後似有酒味,我想這也就是它為什麼被叫做“酒米”的原因吧!還有的就是這種米吃在嘴裏有點黏黏的感覺,就是比一般的米好吃一點。

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不管有多忙,每户人家都會擠出時間用來包粽子、捆粽子、蒸粽子,第二天的一大早,也就是端午節的早晨就可以吃到黏黏的粽子了,味道很好。當然,和粽子一起煮的還有大蒜、雞蛋、鵝蛋、鴨蛋,據説吃了煮熟的大蒜瓣可以敗火,也不知這説法有無醫學根據。

眾所周知,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老大夫,他那樣投身於汨羅江,若不拿粽子來孝敬孝敬河裏的魚神們,魚神們不高興,毀了屈大夫的身體,豈不有損於我們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形象。只是我不明白,我們家鄉的粽子從來不往江裏扔,向來都是飽自己的口福,不拿先人當回事。或許是家鄉父老深知“粒粒皆辛苦”,且深諳節省之道,抑或是在我的家鄉根本找不到汨羅江,無處可扔,所以只好不扔了,自己吃掉,豈不樂哉!

小時候,端午節的清晨,當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感到先是肚臍眼裏一涼,接着是兩個耳朵一涼。我迷迷糊糊地用手摳了摳,睜開惺忪的睡眼,看到手指上有點黃黃的東西,還有淡淡的酒味,我便知道了這是媽媽為我抹的雄黃,避邪用的,看過《新白娘子傳奇》的人都知道,白娘子這千年蛇妖都抵擋不了的東西,有了它,小鬼們又奈我何!然而,當漸漸長大後就沒有這種避邪的待遇了。

當自己受過雄黃的禮遇之後,躺在被窩裏的我便會被媽媽揪起來。我似乎總是這樣,很懶!不被揪是打死也起不來的。起來後我依然夢遊似的尋找洗臉水,這個時候是可以自己洗臉的了。在冬天裏,要不是媽媽威脅我説不洗臉就不讓我吃飯,我才不會去洗臉呢!我正在找臉盆的時候,讓媽媽把我拉到一個蓋着蓋子的大紅盆前,掀開蓋子,水盆裏有數十隻“賴包”(就是蟾蜍)。媽媽讓我用這裏面的水洗臉,説是可以祛毒。然而我是無論如何也是不會幹的,我不害怕賴包,但用那麼多賴包泡過的水洗臉,總是有一陣陣的噁心感,且害怕自己的身上會長滿像賴包身上一樣的疙瘩。但不去洗臉,只是我一廂情願的事情,爸媽説什麼也不會同意的,最後被“綁架”着洗了把臉,洗過之後,我便飛快地奔到水池旁,用肥皂重新把臉洗了一遍,但還是有一陣陣的噁心感!

待到稍大,我再也不用為祛毒而煩惱的時候,我便在端午的清晨起了個大早,津津樂道地去抓賴包回來泡水給弟弟妹妹洗臉,且樂此不疲。看到他們痛苦的表情,我暗自高興,當弟弟妹妹聽説是我抓的賴包時,便對我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要剁了我,幸好他們打不過我。不過從此之後,弟弟妹妹老是用“仇恨”的眼光看着我。

再之後,到了吃飯的時候,人們大口地嚼着粽子,吃着鹹鴨蛋,頭頂飄着艾草的清香,楚國的那個屈大夫早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端午節,這個古老而又傳統的節日,現在我卻無福消受,腦中一次又一次浮現小時端午節的景象。遠離家鄉的我沒有吃到粽子,也沒有看到家鄉的習俗,真的有點悵然若失的感覺。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10

農曆五月初五,被稱為端午節。據説,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因政治抱負不得施展,於這一天投江而死,後人為了紀念他,便把這一天當做節日。在南方,每當這一天來臨的時候,人們便划龍舟競渡,初始的時候據説是為了追趕和拯救投江的屈原大夫,後來是為了驅散魚兒,以免它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同時還向江中投放糯米飯和粽子,餵飽了魚兒,屈原大夫的屍體就會保存完整,久而久之,吃粽子、賽龍舟就演變為一種端午節的習俗。而在我的東北老家,端午節卻是另有一番情趣。

農曆五月初五,大田的禾苗剛剛破土而出,農民們開始為之間苗、除草鬆土。雖是忙季,,但難得夏季裏的這個節日,大人們還是要操勞一番的。豆腐是前兩天已經磨好的,絕對是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生產隊也許會殺只豬或宰頭牛,給每家分上幾斤;雞蛋也是提前攢下的,那時的人們都不富裕,雞蛋是每個家庭的燈油錢、食鹽錢和孩子們的文具錢,在飯桌上盡情地享用它的時候很少;蔬菜也是生產隊菜園裏的,雖還未大量上市,但一些早熟的如韭菜、菠菜之類的也已經綠了飯桌。

早晨,天不放亮,大人們就到山野裏去採摘帶有露珠、帶有香氣的艾蒿(據説,這一天這一刻的艾蒿曬乾後研成粉末是絕好的消炎止血藥),然後把它們三五棵一把地插在屋檐下,隔一尺一把,上面掛上五顏六色的紙葫蘆,微風襲來,一搖一蕩的,煞是好看。我想,這香氣四溢的艾蒿掛上五顏六色的紙葫蘆插在房檐下,除了裝點美麗之外還有驅除瘟疫祈福迎祥之意吧。

早餐前,母親會把早已縫製好的做工精巧、芳香四溢的香囊發給每個孩子,女孩子會很驕傲和臭美地戴在胸前,既靚麗了自己又芬芳了自己;我們這樣的禿小子就只能把它珍藏在衣服的口袋裏。

早餐開始了,自然都是農家菜,諸如豬肉燉粉條、豬肉燉豆腐之類,再加上菠菜和韭菜的點綴,色覺和味覺都會勾起人們的食慾。主食是有濃郁特色的粘豆包,大人們還會喝上幾杯水酒。特別之處是母親會端來一盆冒着熱氣的水煮雞蛋,每個人都要不放作料地吃掉幾顆,據説這一天吃雞蛋可以養顏,防止臉上長疙瘩雀斑之類的。

外邊豬倌的吆喝聲想起了,母親拿起幾顆雞蛋,讓我們送給豬倌,或許是因為他是單身,或許是為了感謝人家的辛勞,反正這個行為已成了我家端午節的一個習俗。然後我們背上書包,懷揣着節日的喜悦,蹦蹦跳跳地往學校趕。今天的書包除了課本文具之外還有幾顆雞蛋,上課前,所有的同學都拿來放進老師的講桌裏。這禮物其實很輕很輕,但藴含的情意卻是滿滿的,它體現了農家子弟對老師的敬重和感激。

長大後,離鄉客居錫林郭勒,再也沒有像模像樣地過端午節,於是孩提時代的端午節連同那屋檐下隨風飄逸的艾蒿和五顏六色的紙葫蘆便成了美好的回憶而珍藏於腦海深處。這些年,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節日也莫名其妙地多了起來,有農曆的有陽曆的,甚至還有洋人的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每次都是滿桌子的大魚大肉,甚至還要弄點山珍野味,可是我卻總是懷念兒時的端午節,懷念那一搖一擺的彩葫蘆和精巧芬芳的香囊。

標籤: 端午節 精選 十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zi/r478e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