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500字作文 >

【精華】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合集7篇

【精華】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合集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合集7篇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很久你已經不曾入我夢裏了,昨夜,我又夢見了你,夢見我還在是個孩子,你歡天喜地地給我包包子吃,我吃完,轉身去尋你就再也尋不到了,猛然醒來,看見窗外點點的繁星,整個天空都像是你灼灼的目光在凝視我。

轉眼你離開我們已經有五年了,五年中我對你的思念由濃到淡,由淡到慢慢忘卻。期間的辛苦只有我自己知曉。

那年的正月初二我回去看你,你躺在牀上,骨瘦如柴,猶如風中的油燈,隨時可能熄滅,我卻固執的餵你水餃吃,餵你牛奶喝,給你打點滴補充能量,並決絕的以為你還是很會像以往一樣慢慢就好起來了。正月初八我要上班了,到你的牀頭和你道別,我無語,你卻安慰我説回去吧,我沒事,會好的,但説着説着就有淚滴落在你的被褥上,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多年後當我再次想起你的眼淚和臨別的不捨,禁不住潸然淚下。其實你心裏很清楚自己撐不了多久了,只是你不想讓我帶着牽掛上路,所以你選擇了帶着遺憾離去。

正月十八,早上起來心口沒有由來的痛,下午父親打來電話説你剛剛落氣了,突然我就明白心口痛是因為你的離去,急急的趕回家中,望着躺在大紅棺木中的你,慈祥、安寧,就像剛剛睡着,讓人不忍打擾,只是你再也不能起來叫着我的乳名,再也不會給我做我喜歡的臘肉燉粉條,再也不會在夕陽的餘輝中等着我的歸去,再也不會為我的愛女烘乾打濕的衣褲…輕撫着你冰冷的面頰,為你整理好凌亂的白髮,一如每次回家我都會給你做的常規課,彷彿你不曾離去。

之後是悲傷,守靈,是追悼,是送葬,你的葬禮龐大而又氣派,在方圓十里首屈一指,只是你靜靜的躺在棺木中,默默接受者每個前來弔唁的人的膜拜,再也感受不到那份熱烈與尊重,再也不會和我們親卻的打招呼,再也不會為兒孫們的相聚忙前忙後,當你的棺木重重合上,由專業的人閉棺,然後由八大金剛抬到事先選好的墓地,當你大紅的棺木緩緩落入大地,當你的棺木被厚厚的塵土覆蓋的哪一剎那,我才明白你是真的離我而去了,一去不回,背後再也沒有了你殷殷的目光,再也沒有了那個被我叫着奶奶的人。於是我遠離了熱鬧的送葬的隊伍,任憑淚水奪眶而出。

參加完你的葬禮回到宜昌,獨自坐在電腦前,很想為你寫點什麼,只是手指在鍵盤上起起落落,心中卻被淚水淹沒,寫不出半個文字,聽着一曲《離別》,歌曲如排山倒海將我掩埋,在隨後的無聲的夜裏,我淚流滿面,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想起和你相處的點點滴滴,回想起夏夜的星空下你的蒲扇為我送涼驅蚊,回想起你85歲到宜昌一口氣爬上8樓沒有絲毫的喘息,回想起你這一生,回想起自己一直為了所謂的理想泊在他鄉,為了所謂名利掙扎生存,卻不曾想過多在你健在時抽空回去多陪陪你。黑暗中我任憑淚水縱橫,卻不曾抬手一擷。

因了曾爺爺的開明,加之家道殷實,你有過一段頗為快樂的童年時光,你7歲被送去讀私塾,學堂裏就你們姐妹三是女孩子,兒時在夏夜的星空下,你時常給我講述那段光輝歲月,你一襲旗袍,一匹白馬闖學堂,令很多紈絝子弟都刮目相看,曾爺爺特別反對女孩裹腳,所以只要曾爺爺一到家,就幫你把腳上纏着的裏三層外三層的白布給謝了,當然背後傳來的是曾祖母的一片責罵聲,所以你雖是舊時女子,但有一雙不大不小的腳,就是這雙不大不小的腳領着一羣孩子,在那個兵慌馬亂的年代東躲西藏,躲了日本鬼子又躲國民軍,就是這雙不大不小的腳忙了田間地頭又忙鍋碗瓢盆,硬是把一家老小的生活打理得豐衣足食,就是這雙不大不小的腳讓你邁過舊社會步入新社會。享受你們那代人不曾享受過的幸福時光。你像一個小女人一樣洗衣做飯、餵豬把狗,轉頭又像一個莊稼漢一樣插秧割谷、耕田犁地,你永不停歇,你永不疲倦,彷彿永遠有用不完的力,使不完的勁。

16歲的你已經出落得娉娉婷婷,高挑的個子,白皙的皮膚,江南女子的典雅俊美在你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招了做裁縫的爺爺為上門女婿,爺爺個子矮小,家中兄弟眾多,但有着極好的心腸和一身好手藝,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爺爺用一雙巧手給東家縫給西家補,養活了7個兒女,沒讓你受一點委屈,如果單純從身高的角度你們是極不般配的一對,女人高大男人矮小,上大學時讀到一篇文章叫《高個子女人和她的矮個子丈夫》,我彷彿覺得那就是專門寫給你看的,我拿回家去給你看,那時爺爺已經離世多年了,你拿了老花鏡一字一句的讀着,讀後是長久的沉默,彷彿又回到了你和爺爺相濡以沫的那些年輕的歲月。

你一生共生育了12個兒女,由於疾病和戰亂的原因,最後只有兩男5女養大成人,其他5個大多長到2、3歲便夭折了,很多次你獨自掩埋了兒女的屍骨,等着在外做工的爺爺回家告訴他孩子沒了,那份淒涼與無奈是生長在新時代的我們無法讀懂。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風來了雨來了,下雪了,天寒了,這時候我就想起媽媽,尤其是變化的天氣,就象是媽媽在遙遠的地方向我呼喚。

媽媽病了,是半身不隨,幾十來年一直將究着生活,慢慢的度過人生的日子,不見那種艱難的走動,沒有什麼,見了就不由不得人想大哭,大哭也罷,難過也罷,辛酸也罷,是改變不了母親人生的現狀的,兒女們在跟前時,上個廁所還罷了,兒女們不在身邊了,免不了就會拉在褲子了上,儘管兒女們不嫌母髒,但母親受的罪可想而知,這時候人就想哭,大聲嚎哭,也許這樣會讓自己的心情好受一點。

其實拉在褲子上,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一把水,一洗就淨了,我們長大,不就是屎尿讓父母給洗淨了,把我們從小洗大了,給父母洗又有什麼呢,時而久之,給母親洗也成了習慣,也不是什麼事,回想起母親的艱難,也是造就了我們這些兒女的孝順和名聲。

最令人難過的是,母親一個人在門口走動時,風來了,塵土飛揚,媽媽想往回走,好身體的人,不到十幾秒就回到了家中,可母親就是這十幾秒的時間,得好長時間挪步,一個小時都走不到家中,頭髮吹亂,臉上染上了塵土,渾身不象樣子,那種模樣你一見,就會哭出聲來,可又有什麼辦法呢?為了生活兒女們還得拼搏,雖然我們還孝順,但是失誤總是很多,媽媽在歲月的日子,不知多少次成為塵土般的媽媽,我們一見不到幾秒就把媽媽揹回家了,可媽媽一個怎麼也回不了家,風來了,吹的媽媽隨時都能倒下,那兒有走前的力氣呢?媽媽受罪了。

媽媽病了,媽媽知道不鍛鍊身體可能更糟,知道病魔不但會給自己帶來負擔,而且會給兒女們增添累贅,所以母親天天堅持鍛鍊,媽媽頑強的毅力,還真的一天比一天精神好,風和日麗的時候,就是媽媽享福的日子,走快點走慢點,都無所謂,隨時還可以和熟人説説話,但是蒼天總不會今天天風和日麗,,沒有變化。

有時候兒女們出門時,天好好的,就是這種天氣,兒女們才疏忽了對母親的照顧,雨來了,若大一個院子,確是走不到家,尤其是暴雨來的時候,從暴雨來,到暴雨結束,一段很短的路徑,母親還沒有走完,雨來了走不動,在走都挪不動一步,直到雨淋濕了全身,母親哭了,淚水和暴雨融在了一塊,當母親述説這些經歷時,母親和我們都在失聲的痛哭,不哭怎麼由得了自己,哭一陣子,也就沒有了什麼負擔。

平常的生活中,母親的記憶也好,也很健康,就是一個病,讓母親失去了自由,提起了病,心就難過。雪天的日子,媽媽也出來走走,一般都是有人照看,有時候天看起來好好的,雲來了,遮住了天,雪來了,而且很大,還在外面走動的母親就受罪了,雖然母親不會走多遠,但是一步步的挪動,當走到家的時候,就成了雪人,有時候兒孫們會開玩笑,但是玩笑過後,還是讓人難過。這就是我的媽媽經歷的日子。

媽媽病了,幾十年來,和兒女們也過的很舒坦,雖然媽媽不能做什麼活碌,但是在家看看門,來個人説個話,指揮還是可以的,一家過日子有艱難的時候,也有快樂的日子,走過了風雨的磨難,也享受春風的和煦,和兒孫們的天倫之樂,多少痛苦的時候過去,我們也會獲得很多快樂的笑聲。

艱難的日子,造就了我們孝順的名聲,給我們增添了意想不到的名譽,回想起這些都讓人流淚,其實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健康的媽媽,而不是孝順的名譽,孝順的名譽給了我們,但是備受艱難的到是我的媽媽,名譽是什麼呢?什麼都不是,真正的意義還是媽媽能和我們相依為命,在艱難的歲月裏,能相互聽到笑聲,看到對方的人生里程。

雪來了加着雨,路很滑,想起媽媽給我説栽倒,不到幾十步遠的地方,就是到不了房子,媽媽喊我們,我們聽不到聲音,但是媽媽就不停的喊,當我們感到心慌不知是什麼原因時,回家看到媽媽不知乍的爬回了家,人已成了泥人,隨之伴隨着的是母親和兒女們的痛哭。這就是我媽媽人生老境的痛苦裏程,媽媽真的受罪了,媽媽的艱難兒女們是無法感受到的,看到這些和想起這些眼前就是一片模糊,淚水遮住了眼簾。

媽媽走了,也把艱難拋棄了,媽媽不想在害兒女們了,理解我們的媽媽選擇了永遠的離開我們,走了媽媽我們也掉了魂一般似的,兄弟姐妹,沒有了凝聚的藉口,不象過去,兄弟姐妹總是相會一起,雖然日子苦了一點,但苦的快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到了,真的還降下紛紛的細雨,我和弟兄們去墳瑩祭奠逝去的母親,心中真不是滋味,媽媽在的日子,有着人生的痛苦,但也有人生的快樂。可這媽媽一走,沒有了艱難的承受,但也沒有了快樂的體驗,心空了,留下的是不盡的思念。

當我們跪在媽媽的墳前時,真的想大哭一場,媽媽我們給你來磕頭了,媽媽,兒女不孝,清明我們來給你掃墓祭奠。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在,牧童遙指杏花村。”這短短的幾句膾炙人口的詩道出了清明時節的天氣,也道出了人們悲慼的.心情。儘管天氣不好,但春天這特有的讓人萌動的季節,總讓人抑制不住有親近大自然、擁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衝動。就在這衝動的驅使下,與朋友一家商量來商量去,最終決定不管颳風下雨、哪怕下鐵都要組織家裏的成員們出去踏一回青,把春天的氣息帶回家,放鬆一下因懷念親人而日益沉重的心。

出去踏青的事情定下來後,圍繞着踏青地點的選擇又各持己見了一番,憑着我的三寸不爛之舌、憑着我十多年前對九峯山的印象,最終大家尊重了我的建議——向金華的九峯山進發。據資料記載九峯山因層巒疊嶂,奇峯挺九,故名九峯。古稱婦人巖,又稱龍邱山,芙蓉山。為丹霞地貌結構,峯石林立,山水相依。坐落在湯溪鎮境內,距金華市區28公里,屬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

我們一行7人(5大2小)在先生方向盤的轉動中、在一路的嬉笑打罵中經過40多分鐘的行程,抵達了目的地——九峯山。一進入景區,清新的山風挾着點潮潮的感覺迎面吹來,路邊的山坡上種滿了楊梅樹,楊梅樹上都已經開滿了星星點點的小花,那小花太嬌羞了以至於你不走到樹邊,根本無法感覺到她的怒放。就在我們大人還在研究楊梅小花的時候兩個孩子早就撒開腳丫子跑上了那入口處長長的坡,到了山腳下那相對開闊的休閒勝地。還沒等我們走到那,兒子和朋友小孩的歡快叫聲已經從那鞦韆上載過來,歡聲笑語如那綿綿的細雨隨風飄灑進我們的耳膜了,強烈的刺激着我們加快步伐融入到那嬉鬧的人羣。我們這些大人也不閒着,鞦韆、蹺蹺板、平衡木一個項目也不拉下,好好的熱了一回身,過了一把癮。

當汗水在不知不覺中濕了衣裳時,我們大傢伙意識到了該留點精力爬山越嶺欣賞大自然風光啊,帶着眷戀的步伐,我們開始了登山。山上的台階都修得非常齊整,台階邊上就是那觸手可及的蒼翠的毛竹,筍芽兒在自由的生長着,甚至連修得齊整的台階上也不放過生長機會,破石而出。讓我不得不感歎“春風吹又生”的生命力的頑強、感歎於生命萌動的美好……風一吹過,竹林里居然傳來陣陣的“呼呼”風嘯聲,原本還是冷着臉的老天在山風的呼嘯聲中,居然透出了幾縷陽光。透過竹林的陽光灑下了一地的斑駁,因了這忽現的陽光,我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漾滿了笑容,不知不覺中就已經來到了九峯禪寺。寺依山而建,歷史悠久,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寺前有珠簾從達摩峯頂紛紛揚揚散落,“一泉飛自半山間,如瀉珠鞏見雨天;不比轟雷強作勢,晴春灑漫裊蒼煙。”一見這猶如天上飛降而至的水,朋友的母親直呼是“聖水”,遍尋礦泉水瓶取之,準備帶仙水回人間。

過了禪寺,經過一翻攀登就到了九峯的最高峯達摩峯,站在峯頂極目遠眺,其餘八峯齊聳立,壁立千仞、各展雄偉。遠處阡陌縱橫的長田,星羅棋佈的湖水,炊煙裊裊的村莊房舍盡收眼底,好一派雄奇偉峻、寬曠絕奇的景色。我們在山頂上忘情的高聲呼喊着,盡情的宣泄着,欣賞自己的聲音在山谷中迴盪,在那一刻快樂如風相隨。站在那高高的山頂,目光所及之處都是春的旖旎,那點綴在青山綠樹中的映山紅,我想應該是春姑娘派來的天使吧,要不然那麼巍峨、崢嶸的山怎麼會因了她而變得那麼嬌俏了呢?

人們都説山如果沒有了水,就少了一份靈動,那麼這樣一個絕佳勝處怎麼可以沒有水呢?那幽靜如精靈般的水又會在哪呢?是不是那絕美處必定要歷經一翻驚險才能享受呢?抱着這樣的一個謎團,我們開始踏上了九峯山的棧道。棧道修在山脖子間,彎彎曲曲的,異常兇險,僅容一人通過。如果沒有護欄,我這個恐高症者是萬萬不敢過的,因為俯首就是懸崖峭壁,萬丈深淵。這棧道從達摩峯上眺望就像一條細緻的圍巾牽住了峯與峯之間的情。兒子到了這裏,原本已經疲倦的他一下子來了精神,直喊夠驚險、夠刺激、夠過癮……當走完棧道時,手心已經被緊張的汗水所包圍了。終於看到了刻在石壁上的旅遊介紹,繼續向前就可以到達龍潭了,這是古代陶淵明攜家人隱居過的地方。終於可以看到水了!龍潭總共分為三個,3個龍潭串在一個峽谷之中,潭水碧綠、清澈見底、潭底那幾棵隨波搖動的水草清晰可見。微風吹過之處,泛起陣陣漣漪,波光粼粼,飄葉入水,猶如大海載舟。真是一個人間仙地,潭水之靜,讓我這充滿人間恩怨情仇的心,片刻間土崩瓦解。想象着潭之“晝與青山花鳥為朋,夜與皓月繁星為友”的超凡脱俗。在這空朦的山谷中,心就象那花瓣遇到了雨滴完全變得晶亮起來。

風景的跌宕起伏、興奮了大家的心,就在這心情的波盪起伏中,就在這一路汗水一路歡聲笑語中、一個難忘的清明踏青之旅劃上了句號。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4

雨霧非常濃烈的籠罩着千山的早晨,我沒想到清明節快到了。當我站在蒼蒼茫茫的望魯台遙望着自己的故鄉柿溝村徐家溝那山山水水時,父親那矮矮的身影輕輕地、輕輕地向我走來。我恍惚間驚異的喊了一聲:“爸爸!”可是當我再睜大雙眼細看時什麼也沒有。我的眼前是青青的綠綠的大王殿的山麓,是陰陰沉沉的農曆三月天。

我的爸爸離開人世已經九個年頭了,可以説爸爸早就沒有了。在這雨霧濃烈的早晨想起爸爸我就想對他説:“爸爸,清明節裏兒想和你照個相呀!”可是,您早就離開了人世,我想和您照相的心願落了空,我想和您照相的心一直懸懸的,我把這份感覺和想法藏在了自己的心裏,藏在了自己的回憶裏。我無論在起風的清晨,還是暖暖的午後;我無論在絢麗的黃昏,還是在寂靜的夜晚,我總會在自己的心裏祈禱着世間的美好屬於已經在另一個世界裏的爸爸。雖説爸爸不知道兒子在人世間為他禱告,為他祝福;雖説爸爸的肉體早已化成了灰燼而又變成了一婁輕輕地青煙升上了天空,可爸爸永遠在自己兒女的心裏。也許沒人相信我和爸爸沒有合影,也許沒有人相信我沒和自己的爸爸照過相。我實話實説,我和爸爸照過幾次相,和爸爸合過幾次影,是爸爸臨離開人世前幾年和我及兩個女兒在寶雞的合影,唯一的把那一張他的照片都給一火燒了。是爸爸不願意留下他自己的影子,是他不願意讓兒女再惦記着。回想起爸爸在世的日子,我不知道珍惜爸爸的愛,我不知道珍惜爸爸的情;回想起爸爸在世的日子,我不知道珍惜爸爸對我的牽掛,我不知道珍惜爸爸對我的囑咐;回想起爸爸在世的日子,我不知道珍惜爸爸好好的活着,我不知道珍惜爸爸誠待我們的深情!如今説什麼都悔之晚矣,如今説什麼都一錢不值!爸呀爸,你的不孝之子在今天終於明白了一個人世間的真理,可以沒有當官的老子,離不開要飯的爸爸啊!

清明節是世人祭奠緬懷失去親人的日子,是人人為自己失去的親人寄墳祭奠的節日!我自己雙手合掌遙望着遠在千里之外的爸爸説:“爸爸,清明節裏兒想和你照個相呀!”當然爸爸是不會出現的,當然爸爸永遠也聽不見兒子在千里之外的的呼喊,我只能在清明節的前夕默默的站在千里之外您的墓前向您的亡靈祈禱。我只能默默地在自己的心裏祭奠着我的爸爸;祭奠着天下所有離開了人世的父親。我記得爸爸的模樣,我記得爸爸的善良;我更記得爸爸的寬厚和慈祥。沒有爸爸的養育我們難以成人;沒有爸爸生養就沒有我們。爸爸為我們這羣兒女受盡了艱辛,受盡了苦難;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心血直至生命終結。我們小的時候不知道爸爸為我們付出了多少愛,多少情;我們長大成人了更不知道爸爸為我們付出了多少牽掛,多少期望。當我們懂得了爸爸,當我們理解了爸爸,當我們為人父,為人母時我們就能更深地理解了自己的爸爸愛自己兒女的情。當清明節來臨時,我想我只能回憶對爸爸的愛,我只能回憶爸爸對我的養育之情;我只能眼裏噙着淚在思念爸爸心裏傷心悲痛。當然爸爸再也不會出現在我的眼前,爸爸只能偶爾出現在我這個遠在異地遊子的夢境裏。

我在清明節臨近站在埋爸爸的山塬,想我的爸爸,想着想着天就黑盡了,想着想着我的內心裏充滿了失落和悲痛,想着想着我就忍不住想放聲痛哭。我回到縣城裏的家裏沒有開燈,屋裏黑黑暗暗。我坐在我的桌子前突然又想:“爸爸,清明節裏兒想和你照個相!”我想着想着淚流滿面,我想我的爸爸,我想我們的父親!當我雙眼掛滿淚珠從開着的窗子望去,對面山上燈火璀燦。我想那明亮而又璀燦的燈火就是爸爸那慈祥的雙眼,我想天際深遠處的星光也是爸爸那慈祥的雙眼;山尖上的月亮就是爸爸微笑的臉龐;那月亮裏的玉樹就是爸爸遮風擋雨的傘,讓爸爸站的高高的,讓爸爸放心的活在另一個世界吧,我們為自己早逝的爸爸祝福和真誠地禱告吧!

在清明節裏祭奠逝去的親人是傳統的習俗,在清明節裏用心祭奠和懷念逝去的親人是一種情感的牽掛,是一種憂傷而又令人終生牢記親人的期盼。我在清明節臨近的時刻想對爸爸説:“爸爸,清明節裏兒想和你照個相呀!”可是,爸爸早就離開了人世,我想和爸爸照相的心願落了空,我想和爸爸照相的心一直懸懸的,我把這份感覺和想法藏在了心裏,藏在了自己的回憶裏,藏在了清明節的祭奠裏和緬懷裏。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用他的詩句,表達出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每年的清明節,春回大地,草木長出嫩芽,滿目葱翠,一派生機,人們便趁着這美好的春光,上山掃墓,拜祭祖先。印象中,幾乎每年的清明節都會下着濛濛的小雨,三五成羣,爭先落後地從天上飄下來,落在手上、身上、臉上,清涼清涼的,散發着春的氣息。 依稀記得小時候,是很喜歡過清明的。因為過清明節,就意味着有好多好東西吃了。那天早上,一家人會早早地起牀,大人就在廚房忙活開了,因為在外出掃墓之前,是要先在家裏拜祭祖先的。滿桌子的菜,有魚有肉,還有很多粿類。其中不可不提的就是樸籽粿了。據説,粕籽粿是為記念先人在鬧饑荒之時用粕籽充飢,對粕籽感恩之情。香噴噴的樸籽粿,呈現出嫩嫩的綠色,那是用艾草的嫩葉和米舂粉,發酵配糖,裝入桃形陶製粿印或小碗蒸熟後吃的粿品。每咬一口,就能感覺到春天蓬勃向上的氣息。每一次吃粕籽粿,我的心裏總是會有一種滿滿的充實感。那是大米的清香夾着樸籽的甘甜,還有獲得成果的喜悦。

清明的前幾天,總是我到樸籽樹那裏把嫩嫩的樸籽葉摘下來,滿滿的一籃子,細心地洗淨、晾乾、切碎。然後不遠萬里提着它和白花花的糯米到隔壁村磨漿。那個時候,老是覺得路那麼長,東西又那麼重,彷彿走不到盡頭似的。由於磨漿的石磨不是每家都有的。所以那幾天,石磨前每天一大早就排起長龍,大家都早早地起牀在那裏等着了。去的時候是樸籽葉和糯米,回來的時候就變成了濃濃的綠色的漿水。回來的時候,還要用白糖和發酵粉調和,一勺一勺盛在陶粿盞裏下鍋蒸。對於所乘的漿水的量的多少,也是很有講究的,少了,就不好看了。多了,等它們蒸完發酵,就全部都溢出來了。每次家裏蒸樸籽粿時,我喜歡伸長脖子望着灶台,總覺得等待粿蒸熟是一件漫長的事情,迫不及待想看看自己的成果。媽媽説,做得最好的時候就是在上面的粿都剛好裂開了,那是咧開嘴笑了。看到它們的時候,我也咧開嘴笑了。

吃過豐盛的早飯,就要去掃墓了。天空中總會飄着無數的雨精靈,平時總是撐着傘的我們,這時候卻把傘給收了起來。難得可以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這時候就別帶着傘煞風景了。踩着自行車一家人從家裏來到山下,一路上有説有笑,真是神清氣爽。

到了山下,不用説,接下來的事情便是掃墓了。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走,別有一番情趣,山上有很多花都開了,大大小小,奼紫嫣紅的。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選擇在掃墓的時候踏春吧!

走了一段時間,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墓碑,開始準備祭拜了。其實,我們將掃墓稱為“掛紙”。到了墳地,把墳上的雜草除盡, 墳堆上土少的地方再用土填起,只見爸爸鄭重其事地從袋子裏拿出香燭,然後把水果三牲餅食排列好,把小酒杯添 滿,再上香致意,接着用五彩紙條遍插墳頭。白桃粿也是其中的祭品之一。聽爸爸説那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哀思,所以把桃粿做成白,然後點紅點。

小時候常常幫着媽媽做桃粿,把糯米飯、切成丁的濕香菇、蝦米、豬肉、炒香去外衣的花生仁、切碎的生蒜,一起下油鍋爆香,調入味精,胡椒粉、魚露,即成白桃粿餡。粳米粉衝開水做成白桃粿皮,把白桃粿皮搓成長條,捏一小塊,壓成圓薄皮,包上餡,然後用粿印印出,上蒸籠蒸熟即可,也可在吃前略微用油煎香。其實,一般我們吃到的都是紅桃粿。唯一的不同之處只是把粿皮做成紅色的,因為紅桃粿是辦喜事的時候要用到的,所以比較常見。

另外必不可少的,就是糖葱薄餅了。

潮汕地區,清明有食薄餅的習俗,據説是從古代的寒食節習俗沿變而來的。潮汕薄餅分餅皮、餡料兩部分,食時用餅皮卷餡料成圓筒狀就食。餅皮是用麪粉拌水攪成粘糊狀,在熱鑊中烙成一張張圓形的熟麪皮,其薄如紙。餡分為鹹、甜兩種。鹹餡,是用豆芽、韭菜,配蛋絲、肉絲、香菇絲混合成餡;甜餡,是用“糖葱”為餡,具有潮汕獨特風味。糖葱,又稱葱糖,是用白糖和麥芽糖經過特殊加工而成的,雪白松脆,入口即散。

祭拜的時候,要刷新墓碑字,除先人名字用綠色油刷外,其餘的字都用紅色油塗寫。祭祀將畢時,就要壓紙鏹,分別壓於碑頂和墳身上。如果是去年清明節後才修的新墳,碑石頂端要壓下十二張宴幣,若為閏月則壓下十三張,作為給亡人陰間花費之用。墳身上也要壓上五至七層紙鏹。今年壓多寬,明年就多寬,不能擴大和縮小,據説這是死者還“地租”的範圍。如果是去年新修的墳今年掃墓就稱作為“新社”,要壓紅白紙鏹,以後每年壓的便用白紙條。

另外,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 掃墓完畢的時候,要把冥紙小心翼翼地在墳前燒完。然後,一家人就可以開開心心地去踏青了。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6

清明的雨使我想起了奶奶。

在我的家鄉,並不是只有清明才要去祭祖,像清明、中元、寒衣等等這些日子都是祭祖的日子。

往往都是父親或者奶奶買了煙酒和紙,奶奶再把紙剪成紙錢,然後父親拿去祭祀。紙是專供祭祀的一種特殊的紙,但不是買來就可以用,買來之後還需要把它剪成錢的模樣(説是錢的模樣其實並不像錢,只是象徵性地在紙上剪幾個缺口)方可使用。每一次奶奶做這項工作的時候,我總是搬個小凳子坐在她旁邊幫她把每張紙揭開,以便利於燃一燒。奶奶剪紙錢不是用手和剪刀,而是用他的心和她的思念。

爺爺去世的比較早,撇下了七個孩子,全憑奶奶一人照料。一個女人扛起一個八口之家可不是意見像剪紙錢那麼容易的事。奶奶一步一步是怎麼過來的也都藏在奶奶的心裏。這些,奶奶不願和別人説,就只給她剪的紙錢説。大概奶奶是想讓這些紙錢不僅能給爺爺帶來財富,也帶來家裏的訊息。奶奶是很想和爺爺分享這一切——孩子和孩子的孩子。別人總是説:人,一旦上了年紀,也就變得絮叨而且腦袋也不好使了。後來,我就並不覺得奶奶絮叨了。奶奶的每一句話都説的很清楚,而且她的每一句話都不會讓人聽不懂。只是她説的多了,大家也就聽倦了。奶奶不糊塗,她深知自己有多愛她的孩子和這個家,她也知道如何去愛她的孩子。奶奶不喜歡麻煩她的孩子,從來沒因為何事而向她的孩子開口。但是,很多事情憋在奶奶的心裏又有一種不吐不快的心情。儘管爺爺去世幾十年了,奶奶依然沒丟掉愛念叨的習慣,有時候針對我們這些孩子,有時候甚至針對她養的貓兒。

每次祭祖的時候,奶奶的心情總是和往常不一樣,甚至可以説是些許興奮。奶奶迎接這個日子就像迎接一個非同尋常的大日子一樣。其實奶奶每次都會數着日子,等待着父親來她這裏取紙錢。父親一進門,奶奶便會寒暄一句:“來了!”但是奶奶並不吃驚,因為奶奶早已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而且早已知道父親這個日子會來,儘管有時候會早一天或者晚一天,這一天永遠不會讓奶奶等的太久。奶奶把紙錢交給父親,就好像把一封寫了許久的信交給郵遞員一樣。自己遠在天堂的丈夫終於又等到家裏的消息了!有時候,除了寒暄,奶奶偶爾也會抱怨幾句,紙又比去年的薄了許多,或者煙的價格又高了,但這些也都是無關緊要的。

後來我慢慢長大,父親每次去祭祖的時候也開始有了顧慮,但是父親從來不説。我知道父親是怎麼想的。他還怕我們以後找不到祖墳了,想帶着我和哥哥一起去祭祖,但又覺得我還小。母親知道父親的心思,就跟父親説:“把海明(海明是我的小名)也帶去吧。”父親並沒説什麼。後來有一次,父親果真讓幾個哥哥帶着我去了。看着爺爺的墳頭上上一次父親給爺爺帶來的紙錢還在,我想爺爺的墳頭必定早已在父親的心裏紮下了深深的根。

就在我即將成年的時候,奶奶走了。

到了該祭祖的時候,父親的心沉了下來。

如今,剪紙錢的已不再是奶奶,而是母親。奶奶為爺爺剪了幾十年的紙錢,不知道奶奶生前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也會有人為她剪紙錢,如果奶奶想過這些,不知道奶奶想到這些會是什麼心情。儘管母親沒有奶奶幾十年的經驗,剪起紙錢來依然有模有樣。有一天,看到母親在剪紙錢,習慣性地搬着一個小凳子湊了上來,我揭開一張紙,取下母親手中的剪刀告訴母親:“讓我來吧!”母親抬起頭來疑惑地望着我,這時,我的鼻子已經酸了。母親不知道,這十幾年來,在奶奶的身邊,我已經把剪紙錢的技術掌握得爐火純青了,儘管沒有一次奶奶讓我親手剪紙錢。跟奶奶學了十幾年的剪紙錢,如今,這第一次卻要為奶奶剪,想到這些,我的手生澀了,感覺到剪刀不那麼聽使喚。幾十年來,奶奶每次剪紙錢的時候,總是要跟爺爺(紙錢)絮叨幾句,就好像爺爺一直坐在她旁邊。奶奶是要告訴自己爺爺一直在看着自己剪紙錢,這樣,剪刀動起來才不會很吃力。

又到了清明。但是今年的清明,我和哥哥都不在家,家裏只有父親和母親,當然是母親剪紙錢,父親去祭祖。我不知道父親今年父親去看爺爺、奶奶會不會有更深的顧慮。可是對爺爺、奶奶,我的心裏卻有着更深的歉疚。父親的頭髮幾乎全白了,爺爺、奶奶的墳頭的草比以前更深了。我不知道,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以後我是否還能找得到他們;我不知道,五十年後我是否還能記得祭祖的日子;我不知道,五十年後我是否還記得祭奠爺爺、奶奶的時候要帶着我親手為他們剪的紙錢。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7

早晨起來,和平日一樣打開窗子,濃重的濕氣撲面而來。我趕忙關上窗户,説真的寧可不透氣,我也不想讓乾燥的屋子變得濕唧唧的。居住南方的那些日子,受夠了肆虐的潮濕,那種生活經驗,會使你感恩北方的疏朗和寒冷。南方的冬天是濕冷的,夏天是濕熱的。春和秋在你還沒回過神的時候就倏忽而逝。

我知道自己是個頑固堅守的人。但是,橘生北方則為枳是誰都明白的道理。下樓走進細雨裏,院子近處綠樹和紅的白的花,全都濕重在枝頭上,稍遠的地方竟是煙雨迷濛,模糊一片。沒有鳥鳴,只有遠處不知道因為喜或悲燃放的爆竹在悶悶的響起。忽而想起還有兩天就是清明瞭。清明的雨不可能是從唐朝一直下到現在吧。

關於清明,似乎也有上墳的記憶,但那應該不是清明節的掃墓,因為記得很清楚,那是要扯哭聲的。清明節只是灑掃,不要求扯哭聲的。

那是與父親還有弟弟一起去的爺爺墳地。爺爺一直很孤單,活着的時候,一個人鑽在深溝裏給隊上放羊,一放放了好些年。死了,也是一個人被按要求埋在了遠離村莊的地方。

父親帶着我們跪在爺爺的墳前,紙點着了之後,父親就哭起來。在鄉下,哭亡者的時候,得一聲大或是一聲孃的叫着哭,女的還會絮叨點別的內容,比如:我可憐的大呀,我再也看不到你了,以後誰再管你的女呀什麼的。男的一大半就只是乾巴巴的喊大叫孃的,很少哭訴別的,標準句式是:大,我大,大喲大。也許是爺爺去世的時間已經足夠長,父親哭是哭着,眼裏卻分明沒有眼淚。爺爺的墳墓在一個稍有點傾斜的坡地上,我們跪的地方地勢低,風一吹,那火苗就向我們燎過來,燃着了周圍的枯草,父親嘴裏哭着,手撲打着,身體躲閃着,一時就聽見弟弟也跟着喊着大的哭起來。我抬起頭,父親也停止了撲打,我們看着弟弟像模像樣的大呀大呀的哭他的大。父親忍不住笑了,他對着弟弟説別嚎了,你老子我還沒有死。然後我們三個人都笑了,站起來,拍拍膝蓋上的土,墳也就上完了。弟弟告訴母親説他本來是叫着爺哭的,誰知父親的聲音太大,就把他給繞進去了。

我也應該是叫着爺哭的,不哭是不像話的。但無緣無故,毫無端倪的忽然這麼哭,似乎是哭不出來。就象父親去世之後,我的傷心是一定的,哭不哭都不怕旁人閒話。但我的公公去世之後,事情就有了變化。其實對於公公的離開,我的心裏也是非常難受的,我一直覺得那老人活得不容易,活得可憐。想起來也動不動地落淚。但是要我按時按點的哭,我還是一直不適應。我很佩服那些親戚中的女眷,她們隨時隨地就可以哭將起來。而我的不適應就不能象對父親那樣,不被人閒話,因為我終究只是個兒媳婦,會有不孝的嫌疑。然而在我給公公熬排骨湯,端洗腳水,穿衣服,洗腳剪指甲的時候,那些親眷們她們在哪裏?可我就是沒有辦法適應那種應儀式要求而進行的哭訴。在我看來,盡孝的喪事幾乎就成了一種悲傷的表演。

現在想來,父親也應該是一樣的。父親不可能對爺爺沒有感情,只是那會哭不出來而已。或許當他疲憊的時候,當他端起碗來的時候,當他睡不着覺的時候,還應該有許許多多能勾起他對爺爺回憶的時候,他都會黯然傷神的。一個人,非要等到足夠年齡的時候,才可能去了解到別人。鑑於此,面對玩性正足説話不知輕重的兒子,我常常安慰自己,沒有必要去煩悶傷感,會有他了解我的那麼一天的。那會不管我是活着還是已經死了,都不重要。

父親離開我已經十多個清明瞭,可我一直還是沒有去給他掃過一次墓,不在家鄉只是個藉口而已。骨子裏是一直以來,老是覺着懷念並不需要如此表達。但今年,我卻非常的想回家去給他老人家掃墓,這個想法很是強烈,然而面對臨近高三的兒子,我遲疑了。清明節還有許多次,而兒子的高三生涯只有一次,我給自己找了一個非常有力的藉口,實質是離開的人爭不過活着的人。這樣想過之後,我對別人説,等我兒子上了大學,我一定要在清明節回家給父親掃墓。説真的,我很清楚的知道這只是我現在的想法,不知道,兒子考完之後,我的想法會不會變,我沒有信心,因為心是最難把握的東西。可人這一輩子辜負了的,只有父母,這應該是世人累世的悲涼。

清明將臨的此刻,當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只希望我的父親,那躺在故土上的老父親,陪着那曾經讓他耗完心血,已經將要荒蕪的家園,不要感到孤單和淒涼,你的女兒,她,不論走到海角天涯,她的心將永遠是你久居的家,這是我一定可以保證的。

標籤: 清明節 精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wubai/dm972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