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600字作文 >

壯鄉三月三作文600字

壯鄉三月三作文600字

導語:廣西壯族三月三是很隆重的,下面是壯鄉三月三作文,600字左右,為大家提供參考。

壯鄉三月三作文600字

壯鄉三月三作文600字 篇1

壯鄉的“三月三”是一個非常熱鬧的節日。有吃五色糯米飯、唱山歌、搶花炮等習俗。下面我就來詳細地講解吧。

No.1五色糯米飯

壯鄉人在三月三、清明等節有吃“五色糯米飯”的習俗。壯鄉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五色糯米飯顏色鮮豔,由白、黃、紅、紫、黑五種顏色組成。五色糯米飯不僅美觀、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用來染紅顏色的“紅蘭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黃顏色的梔子具有清涼解熱涼血等作用,而染黑色用的則是楓葉。《本草綱目》裏説楓葉“止瀉益睡,強筋益氣,久服輕身長年”的作用。用楓葉煮出來的飯,能“堅筋骨,益腸胃、補髓。”後來,壯鄉人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飯,每到節慶日,五色糯米飯的清香便縈繞着壯鄉人的生活。

No.2唱山歌

廣西壯族山歌是文化的精髓,主要靠口頭創作,隨意而出,曲調悠揚,歌詞以七言四句為主,講求平仄押韻。演唱方式有獨唱、對唱和合唱等,伴奏樂器一般為二絃、竹蕭、南胡等,配合歌聲抑揚變化,聽來可是別有一番風味。

No.3搶花炮

搶花炮是一種流行侗族、壯族和仫族等民族中的傳統文娛活動,已有數百年曆史。由於它具有強烈的競爭性、對抗性、娛樂性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所以長盛不衰。

傳統的搶花炮方法,場地通常在河灘或山坡上,不限人數,只放三炮,每炮大家一起搶。花炮是一個直徑約5釐米的圓環,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放在炮架(送炮器上)。炮架用的是舊式鐵籠,內裝火藥點燃火炮,先後把三個花炮轟上天空,帶落下時,所有人員都可奮力奪取。按民間傳統,搶得頭炮者,人財兩旺,搶得二炮者,五穀豐登,搶得三炮者,吉祥如意。因此,參與搶花炮的人個個奮勇爭先,互不相讓。花炮最終被某人搶到後,嗩吶聲、鞭炮聲響成一片,場面十分熱鬧壯觀,勝利者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英雄。

這就是壯族農曆“三月三”的風俗。

壯鄉三月三作文600字 篇2

三月三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其間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給人們帶來許多快樂。

“三月三地菜煮雞蛋。”是江南一帶的俗話。傳説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這天一大早,好心的王母娘娘為了天下人少受疾病的磨難,命觀音娘娘普降聖子。於是最有靈氣的地菜,便充當了這一愛心的使者。

地菜是一種綠色植物,小小巧巧的葉片貼地而生,學名叫薺菜。幼苗時期很不起眼,不仔細看很難找到,也許是為了方便人們採挖吧,地菜一般長在堤岸和菜地裏。地菜是隨了春風春雨來的。春風過處,你會看到嫩嫩的地菜齊刷刷的鑽出地面,你會發現一大片綠油油的地菜挺起了腰桿,葉片兒託着一粒粒珍珠般的小雨滴,讓你感到生機盎然,耳目一新。

民間不僅有“陽春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的諺語,還流傳着“春食薺菜賽仙丹”的説法。可見薺菜不僅是佳餚一碟,更是靈藥一方。在中藥裹,薺菜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被譽為“菜中甘草”。祖國醫學認為:薺菜味甘、性涼、止血,明目等效用。

與其它少數民族的三月三相比,我們江南毫無特色可言,僅僅是吃的節日罷了。

像聚居在貴州、湖南、廣西的苗族、瑤族的三月三是“花炮節。”這天,人們喜氣洋洋地觀看或參加富有特殊競技性、對抗性的體育運動——搶花炮比賽。花炮是個直徑6釐米、外纏綵綢的鐵環,點燃火藥後,鐵環被轟到場地上空。當鐵環墜落下時,凡拾奪者使得分。

還有許多的民族在三月三日有不同的節日,這一天,其是歡樂無比啊!

壯鄉三月三作文600字 篇3

農曆三月三,也叫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節日。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參與三月三活動,廣西首次在三月三節日放假兩天,實在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這壯鄉隱藏在羣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麼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進屋裏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瞭解:相傳為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停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裏的壯族男女青年穿着豔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台上載歌載舞。圩台周圍人山人海,煞是熱鬧。我好奇地望着舞台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麼結果一條心?”小夥子唱答“就是芭蕉結果一條心呀!”還有很多鬥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人民對於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

壯鄉三月三作文600字 篇4

長沙的習俗可真不少,可我最愛的習俗便是三月三日喝地地菜湯了。

地菜又叫芥菜,三月三日時,長沙人便會煮地菜湯。

煮地菜湯時,人們還會加上幾個雞蛋。煮好的地菜湯美味可口、香氣撲鼻而來。咬上一口雞蛋,雞蛋已融入了地菜的清香,非常美味,讓人咬了第一口,就想咬第二口,第二口還沒嚥下去,就迫不及待地去咬第三口…… 就這樣,一個香噴噴的雞蛋一下就被吃完了。

在我們家,老的小的都愛吃地菜煮雞蛋。這種美味又營養的湯,老少皆宜!

三月三未到,媽媽便會出門買地菜,老長沙話叫:“買地菜子。”到了三月三日,我們家就要煮一大鍋地菜子水(家裏人講長沙話,叫它地菜子水)。灶上架起一隻大鍋,把水煮沸,再加入”地菜子”,待鍋中飄出清香,就該往鍋中放雞蛋了。在煮雞蛋這方面,講究可多啦。要先用清水煮熟雞蛋,煮熟後涼會兒,然後剝殼再放入飄出清香的地菜子水中煮。這一煮,差不多得半小時,把地菜子中的'營養逼出來滲入蛋裏。

煮地菜湯還有許多技巧需掌握。比如説什麼時候開始煮蛋,因為加入雞蛋的時機非常重要,一點都不能耽誤,不然地菜與雞蛋就不能最完美的融合了。

地菜子水煮好後端上桌,馬上就會被全家人瓜分完。這麼好喝的地菜子水,不被一下搶光才怪呢!

其實呢,長沙的習俗我都喜歡,只是我對三月三日的地菜湯情有獨鍾,我喜愛它那清香,那美味的口感……

壯鄉三月三作文600字 篇5

“草長鶯飛二月天,湖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三月初三,碧空如洗,萬里無雲。我和哥哥來到了草地上放風箏。哇!各種各樣的風箏佈滿天空,有燕子的,有恐龍的,有兔子的,還有大象的,奇形怪狀的風箏數也數不清。

我拿起風箏向天上一扔,飛快的向前跑,可風箏怎麼也飛不起來。哥哥也試了一試,還是飛不起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我疑惑的問。

這時哥哥對我説:“你不要灰心,雖然前兩次都失敗了,但他總會飛起來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嘛!”

聽了哥哥説的話,要放棄的我又充滿了信心。一鼓作氣的拿起風箏,這一次我和哥哥一起來完成。我在前面拿着風箏,哥哥在後面放線。三,二,一,跑,我拼命地向前跑,哥哥也努力的在放線,慢慢的風箏像飛機一樣飛了起來,我看着它快樂的身影在天上越飛越高。

我和哥哥在地上隨着風箏的飛行軌跡追逐奔跑,周圍是喝彩聲和歡笑聲。風箏在天上飛,我們在地上追,風箏就是快樂的使者。天上有一羣快樂的風箏,地上有一羣快樂的孩子。

通過我和哥哥的努力,風箏終於飛了起來,我們也通過自己找到了快樂。經過這次放風箏的經歷讓我知道:“做一件事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快樂就在我們的手中。

壯鄉三月三作文600字 篇6

布依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在黔西南州主要分佈在南北盤江兩岸。我老家是布依族,居住在貞豐縣平街鄉的北盤江岸邊。布依族有許多民族節日和風俗習慣,讓我記憶最深刻的節日是布依族三月三。

我們布依族村子每年由五家人輪流做東,牽頭組織做每年的節日活動。三月三的節日由東家開會決定收錢的多少,然後分頭告訴各户,大家按照規定的時間把錢交上,東家在節日的前一天把東西準備好。

節日當天,小孩們穿着五顏六色的新服裝,歡快的跳舞,盡情的歌唱;年輕的哥哥姐姐在做古歌比賽;阿姨們上午在家裏打餈粑,下午去藏山;叔叔們殺豬祭山祭祖。

神祕的儀式在寨中的古樹下進行,只有大男人才能參加,做一些神祕的活動,我們不知道。儀式開始前,由東家和先生在村邊路上的樹枝上掛稻草繩作為標記,有專人看守着。東家大喊:“各家各户藏山嘍!

各家各户藏山嘍!

……”家家户户紛紛關門上山,就開始藏山。儀式開始了,外面的人不能進村,也不能路過村子,否則將受到懲罰。儀式結束後,東家又大喊:“各家各户回家嘍!

各家各户回家嘍!

……”大家回家做飯祭祖。

在山上的活動有古歌比賽、吹木葉比賽、鬥牛比賽、放風箏比賽等等。

古歌比賽在樹林裏進行,男女分為兩派,一邊問一邊答,場面非常熱烈。答對的大家熱烈鼓掌,答錯的大家嘲笑他們。比賽一直持續到傍晚,大人叫回家時才收場,大家依依不捨地分手了。

參加布依族過三月三,你會覺得非常有趣!

壯鄉三月三作文600字 篇7

三月三,少數民族傳統的節日,時間在農曆的三月初三,古代稱上巳(sì)節。魏晉以後,上巳節才改為三月三。後代的子子孫孫逐漸的在今天飆歌、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等。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是紀念黃帝的節日。同時,華歷三月三日,古軒轅生於之世,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誕辰。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所以,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説法。

一大早我就起了牀,看見媽媽在用一種我不知道的青菜煮雞蛋。我禁不住好奇心就問:“媽媽,這是什麼菜?為什麼用它煮雞蛋?”媽媽一邊煮雞蛋一邊對我説:“這叫薺菜,薺菜味甘、性涼,對肝、脾、腎經、明目等效用。因為薺菜的諧音是“聚財”,所以民間傳説,於三月初三這一天,在祭祖的時候,藉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淨後捆紮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煮上一大鍋,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

下午,我們一家四口一起到久負盛名的魚峯公園。來自全國11個省市的41位民歌手匯聚柳州市首屆三月三“魚峯歌壇”飆歌。壯族山歌、侗族大歌、苗族歌鼟(tēng)、蒙古族長調、回族花兒、陝西信天游、四川巴山背二哥……人們以歌敍事,以歌傳情,詠歎生活的喜怒哀樂。原生態山歌盛宴讓在場的每一位聽眾都大飽耳福、眼福。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三月三,大家來飆歌;三月三;你我樂呵呵!

壯鄉三月三作文600字 篇8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又來到了。奶奶早就打電話給爸爸,叫我們一家三口要回老家過“三月節”。這一天在南平市南山鎮江口村熱鬧非凡,家家户户點蠟燭,放鞭炮,一大早大家就挑着素菜去廟裏祭祀。

祭祀過後,最忙碌,最有意思的就是做米粿了。奶奶把浸泡了一夜的梗米撈起來瀝乾,放在鍋裏煮軟後再撈起來晾了一會兒,就端到大廳樑邊的石臼旁。這時候,原本在大廳裏談笑風生的舅公、叔叔、伯伯們都圍過來,開始大顯身手了。舅公端來了一盆水,叔叔已經揚起了大木槌,一錘、兩錘、三錘……準確有力,重重地捶打着石臼裏的米飯。只見舅公趁着叔叔把木槌揚起的那一剎那,雙手在盆裏沾了點水,迅速把石臼邊的米飯掃到凹槽裏,他剛把手收回來,叔叔的木槌又落下去了。我緊張地心都提到了喉嚨口,而他們卻一邊説笑一邊舂,既輕鬆又默契。大約半頓飯的工夫,米飯有些綿了,把它盛到飯蒸裏蒸上兩個小時左右,再倒進石臼裏舂。舂好後,米飯已是又細又粘,像個大雪球。我自告奮勇,把它端到飯桌上,奶奶、舅婆、嬸嬸還有媽媽就圍坐在圓桌旁,把早已炒好的餡包進粿裏。一個個的米粿真像一個個白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咬了一大口。嗯,粘糊糊香噴噴的,有米香,有餡香,好吃極了,見到我這一副饞樣,大人們都笑了。

“三月三”在大人的忙碌中,孩子的歡天喜地中來了又去。提着米粿,抱着自己親手挖的碗口大的竹筍,我戀戀不捨——又是一年“三月三”。

標籤: 三月 壯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liubaizi/nyog9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