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600字作文 >

知足者常樂作文(精選11篇)

知足者常樂作文(精選11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知足者常樂作文(精選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知足者常樂作文1

我們應該保持知樂常足的心態。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七尺;珍饈百味,日食只需三餐。

簡單,再簡單一點,這就是生活。也許有人會説,知足,意味着滿足現狀,不再追求,會對社會發展不利。但我所説的知足,不是意味着沒有進取心,安於現狀,而是在物質追求上不要計較太多。

知足常樂,要求我們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寵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也許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但知足常樂,無疑是一劑心靈的良藥,幫助我們在紛繁蕪雜的生活中形成一個良好的心態。知足,不是夜郎自大,而是知現在所得已足矣,對將來所求並不足。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現在,用一顆進取之心去開創未來。

知足者,並非放棄追求,而是對自己現狀的肯定。知足者,貧窮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黃昏時分,賣燒餅的夫婦數着一天的收入,比前一天多了兩塊錢,兩人相視一笑,非常滿足;也是在這個黃昏,一個腰纏萬貫的富翁僅因為所持股票的股值下降30個百分點而自殺。

不禁感歎:對於身外之物——錢,為什麼有的人看得這麼重?“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並無特殊原因而快樂的人,他們僅僅因快樂而快樂。”哲人説過。總有人忘記了今天,苦苦尋找記憶中快樂的昨天或是展望並未到來的明天。擁有的,不知足;得到的,不珍惜。也許“寬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的心態不是人人都能擁有,但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知足,而且我們也該學着知足。

知足,是一種心態。簡單,再簡單一點,這就是生活。

知足者常樂作文2

曾經有一段時間厭學情緒,整日無所事事,終日泡在網上,看着屏幕上的電影開懷大笑的同時,又覺得上學時的千斤重擔依舊壓在上肩上,壓抑的喘不過起來。百無聊賴之際,點開同學的空間,她的最新心情上寫着“有書和電影,詩一般的生活”,我撇撇嘴,留言道“這麼容易知足了?”她回覆“知足常樂嘛”

不得不承認,有時一件小事會給人造成很大的觸動,比如現在。

躁動的我很少感到滿足,渴望去遠方,渴望“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氣勢和美感,渴望不羈的朝着自己的夢想實踐一次夸父追日,渴望縱一匹烈馬在豐茂的草場上狂奔,欣賞草天接連處鷹擊長空,晨光熹微裏蒙古草原的狼的長嚎……,那是我向往的浪漫與愜意,不切實際,遙不可及,但確實是如詩一般的生活。可我卻忽略了,詩一般的生活,並非只有這一種,閉上眼睛,靜靜地在腦海裏思想,一本好書,一杯香茗,一部傳出歌聲的老電影,這也是怎樣的一種寫意與寧靜!書與電影裏擁有無限的世界,況且又是那樣的唾手可得!

我開始漸漸嘗試這樣的生活,在書中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遠馬亡”。我做過太多奢侈的美夢,確實應該思考這一句話:知足常樂。

知足是一種心境,是遇到逆境時的從容淡定,面對背叛與失去時的寬容一笑。反思不久前厭學的自己,不滿安排得緊湊的在校時間,不滿永遠不讓你閒下來的家庭作業,不滿過去得過且過混日子的自己,所以氣急敗壞,手忙腳亂,後來乾脆撒手不學。其實我又是何其幸福,擁有給我安慰和鼓勵的朋友,對我充滿信心的老師,家長,更重要的是有好勝心和不願停止的思考的大腦。少在意一點自己所沒有的,多回頭看看自己所擁有的,知足的你,便會擁有一顆波瀾不驚的寧靜和堅毅的心。

知足是一顆感恩的心,當懂得知足的時候,便會經常被世界的贈予打動,以為你一無所有,其實溺愛渾然不覺中已擁有很多,感謝父母將你帶來這個世界,讓你感受到人生的神奇,世界的美麗;感謝軍人們維護着和平,讓你看不到殘忍和暴力,嗅不到血腥;感謝一路走來人們的陪伴,無論他們給予你的是欣慰或是打擊。懂得知足,就會發現自己擁有無數寶藏,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有多少事物值得你去關愛,去感恩。

知足更是一種境界,是甘於如陶潛一樣“悠然見南山”,笑看人間追名逐利的氣定神閒,是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的隨性與瀟灑;是泰戈爾“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精美”的寬逸超然。既然所擁有的甚多,又怎會不感到快樂?

我想,學會知足,大概是我這個寒假的最大收穫,冷靜地對待此後兩年半中艱難的學習和我之後可能應對的無數災難,更重要的是知足會培養人另一種看待萬物的眼光,當你在知足中忘卻了小我,放眼世界時,你的眼神中透露出來的,一定是愛惜、珍重、憐憫和希望。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你會有一個並不完美但充滿希望與愛的美麗世界。

知足者常樂作文3

“知足者常樂”源於老子《老子·儉第四十六》——“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説:罪惡沒有大於放縱慾望的,禍患沒有大於不滿足,過失沒有大於貪得無厭。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快樂的。——可是這真的正確嗎?

答案是否定的。在二十一世紀高速發展的今天,“知足”對於我們來説是停滯不前的,是安於現狀,甘於平庸的,這只是懦弱的人把它當作一種藉口罷了。而“不知足”的精神卻在今天發揮着巨大作用。

高爾基曾經説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越有益。”要想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必須不斷進取,在個人的工作和學習上做“永不知足”的人,推動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孟子曰:“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如果你滿足登上東山,看到的將是有限的地方,但如果你“不知足”現狀,奮發進取,看到的將是超然於景物的另一種美。“不知足”是不滿現狀的心態,是努力拼搏的動力,是一種一種永不磨滅的熱情。

無獨有偶。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種發明。其中電燈泡的發明更是讓世界為之驚歎。試驗期間,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克服重重阻礙,做大量實驗,工作到深夜。正是因為這種“不知足”的精神,給世界帶來了光明,讓世界為之震撼。

不知足是一種挑戰生活的執着,是人生堅定的信念。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帶着我們越過高山,跨過海洋,達到理想的彼岸。

知足者常樂作文4

俗話説“知足者常樂。”只有知足才會快樂。這其中又藴含了什麼?讓我去一探究竟吧。

生活中,我多多少少會得到些許物品或物資。有時我可以好好珍惜,換來了一片快樂;而不滿足的結果卻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起初,由於一直不明白道理,我無法知足。漸漸地,我懂得了它的意義。我明白了知足的重要,珍惜的結果,如何知足,如何快樂。啊,我明白了。知足是一種樂。

講完物質,來説説精神。家,一個普通的家,藏着獨有的精神財富。從小到大,我的外公外婆經常照顧我,伴我長大。在成長的道路上,免不了會遇到一些坎坷和困難。外公外婆耐心地幫我越過障礙,安詳的笑容打動了我。我生活在一個不愁吃不愁穿的家庭,知足了一切東西,不禁感到十分幸福。有了家人的陪伴和照顧,有了父母的關心和鼓勵,我茁壯成長。啊,我明白了。知足是一種福。

説完精神,再談談貪婪。它是珍惜的反義詞。也就是説,不能產生無窮的慾望。只有知道滿足而得到的富足才是長久的富足。得到了某種物品,應適可而止,只有及時終止自己的慾望才會得到快樂。如果一直產生這種慾望,就會養成一種壞習慣,永遠不會停止追求,最終什麼也得不到啊,我明白了。知足是不貪婪。

知足才有樂,知足才有福。不後悔,不貪婪,才會樂啊,我明白了,知足是一種精神財富,環繞在我們身邊,一拿便能得到。問題是,你知足了嗎?

知足者常樂作文5

“知足者常樂”流傳至今,一直被人們公認,而我卻認為“不知足者常樂”。

如果英國中醫生弗蘭克在發現了DNA的螺旋結構的時候,繼續從事研究,她還會與成功失之交臂嗎?大發明家愛迪生在研究電燈時,試用了大量燈絲,如果他放棄了研究,滿足於暫時的發明上,還會有今天的光輝明亮嗎?即使有,那又將經歷多少漫長的歲月:李時珍在著《本草綱目》時,也滿足於暫時的快樂上,不求上進,《本草綱目》會改著成功,成為世界名著嗎?

殊不説那些名人事蹟,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也屢見不鮮。一位同學在一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而不繼續發揚,説自己已經知足了,這樣的“知足”行得通嗎?一富裕家庭整天以“知足”表現了一個人品質的高尚,謙虛知足。可如果人類在生活中不是不斷進取,社會哪能發展迅猛?正因為有了“不知足”,才有更大的動力和求知慾望,因為有了“不知足”,人類才會不斷地探索,科技壇上才湧現出了一個又一個有貢獻的人。

可是,犯罪分子也需要不知足嗎?官員們貪污受賄也需要不知足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們必須考慮一個前提:不損人利己,對自己有利,對他人有利。我們要在知足的基礎上做到不知足,要在那探索的道路上不斷前進,不怕困難,前面會有一個新天地等着你。只要人人做到不知足,那麼,人類文明發展的那一天還會遠嗎?

看來,“不知足者常樂”才是我們現代青年應好好把握的一部分。

知足者常樂作文6

俗話説:“人不自私,天誅地滅!”人生有太多的捨不得,但人心的貪慾是個無底洞,成天被功名利祿所誘惑,無法盡情享受美妙人生,汲汲營營,那生活會非常緊張、痛苦、度日如年。所以要有“舍”才會有“得”,捨去煩惱得到更多的輕鬆自在,去蕪存菁,生活才會過得更加自在、快樂、精采!

喜歡在球場上廝殺的我,考試前總是忍不住到球場上盡情的揮灑汗水,盡情的在球場上馳騁,但換來的結果就是一張張有如燙手山芋、叫我自己看得怵目驚心、慘不忍睹的考卷,以及爸媽“河東獅吼”般的責難。在以往的經驗中,我體悟到考試前如果臨時抱佛腳是不會獲得好成績的,只有平時養精蓄鋭,才能在考試時一鳴驚人!

人的慾望是個永無止盡的無底洞,我們有時不能自我矜持,每每受慾望所糾纏、綑綁,最後跌入萬丈深淵而無法自拔。或許,我們應該捨棄某些東西,以豁達的心坦然接受,就讓事情隨風而去,永遠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捨去一些心愛的人事物,卻能得到更多的驚喜,這不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嗎?賣菜的陳樹菊奶奶,“舍”棄了她平日辛苦賣菜的錢,使千千萬萬個學子可以有更好的就學機會,她也獲“得”了更多的回饋,她的“舍與得”,不就是我們的示範嗎?

古人告訴我們:“知足常樂,能忍自安。”如果人們不錙銖必較,不貪得無厭,真正實踐“舍與得”,把煩惱、悲傷、妄想都捨棄了,把快樂、知識和財富都分享了,自然就會得到人生另外的一番新境界。那麼,我們的人生將會過得更加輕鬆自在,也更加充實、美滿!

知足者常樂作文7

“知足常樂”是人們的常用語,也成了許多人提醒自己不要貪心的至理名言,然而知足者必定常樂嗎?我認為不然。

如果知足常樂,那麼現在的我或許還是一個沉默的女孩、或許還是一個膽怯的女孩、或許還是一個看到別人的生命綻開花朵時默默的祝福者……然而骨子裏的那份倔強使我不再甘心做一個沉默者。我開始開動那“生鏽”的大腦,開始在老師的幫助下回答問題、在同學的幫助下表現自己。如今的我早已成了一個開朗、自信的陽光女孩。每當同學們投來羨慕的目光、送來真誠的祝福和熱烈的掌聲時,我都知道正是因為心中的那份“不知足”的力量才讓我改變、也讓我開心。

不知足者常樂。

如果知足者常樂,愚公不會使“翼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如果知足常樂,不會有名相蘇秦;如果知足常樂,不會有海倫凱勒的偉大成就;如果知足常樂,就不會有科學家愛迪生、不會有堅強的張海迪、不會有著名的畫家達芬奇……如果知足者常樂,中國或許永遠都不會進步,世界或許永遠不會發展。

不知足中的常樂是夢想帶來的快樂、是拼搏帶來的快樂、是勇敢帶來的快樂、是競爭帶來的快樂、是汗水帶來的快樂、是信念帶來的快樂。

“知足常樂”固然好,但在學習的路上,面對學習上的種種困難,面對一座座學習上的“王屋”、“太行”,我們不能“知足常樂”,我們要學會拼搏、學會“不知足者常樂”。

如果知足常樂,沙礫不會變成珍珠;如果知足常樂,鳳凰不會那麼美麗;如果知足常樂,雛鷹不會翱翔天空;如果知足常樂,獅子不會再奔跑。

世界上,總有比你不幸的人們,倘若每個人都只“知足常樂”,這個世界將沒有生機、沒有進步。

知足者常樂作文8

知足常樂,出自於《老子》:罪莫大於可欲,咎莫大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故知足之足,恆足矣。但真的只有知足才能令人常樂嗎?

隨着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漸漸富強起來了。中國人民也不滿足於僅僅只是解決自己的温飽問題,而是想要更加富貴的生活。正是因為這樣,許多人鋌而走險成了貪宮污史,不甘心於自己每月的工資,總想得到多一點,可人的慾望是無止境地,多了還想更多,有了一套房還想着擁有一棟樓,正所謂慾壑難填,“人心不足蛇吞象”總想這樣,自然就要勞神費力,挖空心思,甚至還會不擇手段,這樣的話,人還會快樂嗎?還有快樂?無論他得到還是沒有得到,都不會快樂,只有痛苦。所以人只有知足才能常樂。

知足是快樂之源,人不因外界形勢的變化而去改變自已的要求,堅持自己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並對自己現在所處的地位感到知足,那麼這個人一定是快樂的。知足也是一種樂觀的心態。唐伯虎曾寫下“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面對自已與仕途擦肩而過,他沒有為自已的田園生活而感到知足。“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容若的恬適生活令他沉醉,他滿足於自己的生活,所以他是快樂的。書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欲達樂觀令世人感慨,雖仕途不順,但他不過分悲歎自已,反而生出這樣的大境界,怎能令人不敬?若蘇軾不懂得知足,那他又如何能成為兩宋的大詞人,璀璨了兩宋文壇,照亮了宋詞的前程。知足的強大之處在於,不僅可以令人沉醉於有形的東西,而且可以豐富你的內心世界。

知足者常樂,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世上存在的慾望是無窮的。如果一個人的慾望太大,那他得不到的東西必然也會更多,那他內心的痛苦也一定會很多,正所謂“貪慾不止,苦海無邊”。所以不知足者連樂都沒有了,哪還淡得上“常樂”呢?

所以人應學會知足,懂得知足,這樣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知足者常樂作文9

口乾舌燥,在心中反覆念着同一個字??水的我,像只在沙漠渴到極限的小鹿,連跑帶跳地衝到客廳,以小偷那讓人措手不及的速度抽出水杯舉起保暖杯,打算以豪情壯士之勢倒水。只可惜倒出來的只有空氣,找開杯蓋,真可謂是“清貧如洗”。

沒辦法,我只好極為痛苦地拿起水壺去接淨化水準備燒水來慰勞我飢渴的身體。由於着急,我就少接了些水沒有平時那麼滿,我想這樣水燒開能快些,並且也夠我喝的了。

我守在水壺旁靜靜地享受着温度給它帶來的歡快聲。“咔”加熱停止。我習慣性地將一塊手絹鋪到桌上,等着這個不知為什麼在倒水時有漏水現象的水壺流出它那火熱的汗水。我舉起水壺向保温瓶中注水,奇怪,我怎麼不見這隻水壺冒汗啊?望着凝結在瓶口的水霧朝我快樂地揮着手,我知道水燒開了。

低頭瞧了瞧盡剩不多的水在水壺中快活地漂着,看見水壺挺直了腰身。我才發覺,無數的倒水與漏水都是水壺在提醒我,燒得太多了,承受不了,涼得快。而我每次都只為少燒一次水,而將它那小小的身躺裝得滿滿的,卻從不曾發覺這種懶惰造成了水壺的負擔和流水的浪費。

水壺如此,人亦不是如此嗎?知足者常樂,只有懂得滿足與珍惜的人,才會感受到生活的快樂。懂得滿足,才會享受。只知一味地追尋財富與名利,永不知足的人,必定會錯過世間最美好的`事物,包括最珍貴的情感。他們不會快樂,只沉浸於色勾心鬥角的陰暗之中,不能自拔。他們只會落得孤獨、沉悶。

只有那些知足,不只想功成名就,為生活給予他們和睦幸福的人才會真正體會到活在世上的樂趣,才會明白快樂的真諦。

知足並不意味着不進取和安於現狀,是要追尋成功卻不過會看重名利;是要實現價值卻不過分追求聲譽;是要自己跟隨快樂的足跡,珍惜所擁有的,得到的,實現應該去做的。

知足者常樂作文10

生活中,有些人總會感到快樂難以尋找,快樂於他們看來彷彿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有些人卻覺得快樂唾手可得,快樂就在自己的身邊,甚至緊握在自己的手中。為什麼,人們對獲得快樂的感受差那麼多呢?在我看來,這無疑是因為他們對感到快樂所需的要求不同,知足者常樂也!

所謂的快樂無疑就是人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展現出一種十分愉悦的狀態。德國哲學家康德也曾今説過:“快樂是我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的確,快樂的多少,很大程度來自於自己的內心需求,內心需求滿足的越多,則意味着收穫快樂的次數越多。這就驗證了知足者常樂的道理。

除此之外,增加快樂的最有效方法不是增加一個人的財富值,而是降低一個人的慾望感,從而提升一個人的滿足感,以獲得更多的快樂。生活中,我們從新聞、從電視等各種渠道都聽聞過富豪有錢但不感覺快樂的故事。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慾望太大了,有追求是好的,但人要學會知足,面對已經很好的成果卻還疲而不倦地一味追求,那麼快樂也會隨着你的逼近而飛奔起來。快樂只有在知足的土壤上才能良好的生根發芽,孕育出甜蜜的果實。

我們渴望快樂常伴我們左右,希望生活的快樂,於是凡事都向着好的方向前行努力,這無疑沒有絲毫的不對。但是,在不懈追求的路上我們是否要學會停卻,尋一片舒適的地方來享受呢?誠然,我們應該這樣做,知足的停下,方能品嚐到快樂的滋味。路是無盡頭的,有盡頭的是人的慾望,人的滿足感。而且,前路是未知的,往往你一路前來的收穫會在某個未知的路口全部失去。正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故事一樣,適時知足,方能更快樂。

老子曾有言:“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方能常樂呀!朋友們,讓我們減少慾望,適時停下,在知足的土壤上收穫我們的快樂果實吧!

知足者常樂作文11

溪流不滿足於平凡的流淌,飛流而下,形成壯闊的瀑布;小草不滿足於自身的青翠,頑強向上生長;蚌貝不滿足於平凡的生活,忍痛含沙數月,孕育了美麗的珍珠……因為不知足,它們都讓自己變得更好了。

人也是如此,只有不滿足於自己現有的成績,不斷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學生不知足於自己的成績,挑燈夜讀,而後名列前茅;職工不滿足於自己的業績,連續加班,事事做到盡善盡美,最後升職加薪;官員不知足於自己的功績,勤勤懇懇帶領一方百姓走向富裕,受百姓愛戴……他們都是不知足者,因為他們有野心,所以他們取得了知足者無法取得的佳績;他們勇於超越,敢於挑戰,在不知足中享受快樂。

不知足,能讓人立下赫赫戰功。霍去病在衞青營中很受他舅舅衞青的照顧,在衞青提拔下,他被漢武帝封為“驃騎校尉”。他本可憑此安然度過一生,但是他不知足,帶着八百騎兵突襲匈奴,並大獲全勝,被封為“冠軍候”。之後,他更是多次立下奇功,漢武帝大為欣喜,將他封為“驃騎將軍”,地位很高,等同大將軍。渡河受款,封狼居胥。漢武帝贈予豪宅,但霍去病並不知足,他認為:“匈奴未滅,無以為家也。”正是因為不知足,他最終成了漢代第一名將,百世流芳。

相反,知足,讓人不思進取。古有一神童—一方仲永,年幼時便可作詩,街坊鄰里無不稱讚他聰慧過人。因為早慧,他聲名遠播,他的父親常帶他去做客,炫耀,而忽視了讓他學習。方仲永亦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學識因此而停滯,最後泯然眾人矣。故曰:“知足者常悲也。”

偉大成就因為不知足而出現。因為諾貝爾的不知足,所以才有了諾貝爾獎的出現;因為愛迪生的不知足,所以才有了照亮黑夜的電燈泡;因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不知足,所以才有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出版……

不知足者常樂,因為不知足者勇於超越,敢於創造,所以他們能笑到最後,滿載而歸。

不知足者,常樂!

標籤: 知足者 常樂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liubaizi/0mnv0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