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900字作文 >

關於清明的作文900字(通用10篇)

關於清明的作文900字(通用10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清明的作文900字(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清明的作文900字(通用10篇)

清明的作文1

今天是清明瞭,又一年的清明瞭。清明瞭,而我怯懦了,沒有勇氣了,沒有勇氣去看你,只能想你。

時間,它總是悄無聲息的從指的罅隙間流逝。匆匆歲月,都已過了五年了,你丟下我離開已經五年了。人們總説時間可以治癒心傷,可以淡忘一切。一千八百多個日日夜夜裏,我都沒有勇氣去面對你的離開,於是,我把自己厚厚的包裹起來。

如此,三個清明過去了,我都躲進了包裹着自己的殼裏,從未去看過你。

在你離開後的第四個清明裏,好不容易,鼓起勇氣了,去看你了。可是,當真的見到了,心,卻像針扎一樣的痛。

我站在竹林前徘徊,我知道,你就在竹林的那頭。可是,我膽怯了,這片竹林,有着我們童年太多的記憶。終,還是鼓起勇氣走了進去。筆直的幹、翠綠的葉、葉間稀疏迸進的微光,一切的一切,都沒有變,唯一變的,是身邊少了你的陪伴。走在落葉厚積的小徑上,滿腦子想的都是我們四個曾經在這裏嬉戲玩鬧的畫面,而如今,就只剩下我們三個了。

走出竹林,清溪的那頭,碧草的盡頭,粉與白的乍現,我瞬間像個撒潑的孩童一般,坐在地上大哭出聲。淚,再也止不住了,撕心裂肺的痛襲來。你説過的,你曾對我承諾過的,你會為我種一片櫻花林,春,陪我在樹下煮茶對弈;夏,你摘櫻桃我負責吃。可是,為什麼,為什麼承諾尤記在耳,你卻早已離我而去。

你希望能夠長眠在櫻花林下,長眠在我最愛的櫻花林下。辰説,這是你一點點的自私。你説,你希望我,看到櫻花的時候,能夠偶爾想起你。你説,你多麼希望能給我像櫻花一樣燦爛的愛情,多麼希望我們的愛情能夠結出像櫻桃一樣圓滿的果實。可是,你知道嗎,你給我的愛,已經如櫻花一般的璀璨了,我們的愛,也如櫻桃一般有苦有甜。

今年,是第五個清明瞭,原諒我,原諒我的怯懦,我再也沒有勇氣了,沒有勇氣去看你。此時,櫻花一定開的很茂盛了吧,就讓櫻花代我陪伴在你身旁吧。那紛飛的落櫻,是我對你的點點滴滴的愛,那滿地的落櫻,最終化入泥中,永恆。正如我對你的愛,最終,我會把它放在心底,銘記。

所以,在清明,在這個櫻花盛開的清明裏,原諒我的怯懦,原諒我沒有勇氣去看你,只能想你,想你,想你。

清明的作文2

清明節是我國特有的節日,它從周代便開始的,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那天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山路上卻人來人往,掃墓的人源源不斷。外公帶着我也去先人掃墓。我們準備了香、蠟、紙、水果、餅乾等東西。我們來到了先人的墳墓前,擺好祭品,外公嘴裏嘰裏咕嚕地説着祭文,先把紙點燃,然後把香和蠟都點好插在墳墓前。外公還仔細清除了墳墓上的野草和雜物。一切都完成後,我們又叩了幾個頭,最後我們慢慢地往回走。

聽外公説,清明節還有一個故事呢!

從前,有個太子叫重耳,他年輕時為了躲避別人的禍害,被迫逃亡。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走的臣子大多數都陸續各奔西東去了,只有少數的幾個忠心耿耿的臣子,一直追隨他左右。其中的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得昏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就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王,就是著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請賞,他才憶起介子推割肉救己的往事,心中很是內疚。

第二天,晉文公去拜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意見他,就背起老母躲入山林。晉文公知道後,就讓御林軍去找。可是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餿主意説要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介子推就會自己出來的。晉文公聽了,便下令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晉文公帶着御林軍查看山林,在一棵柳樹下看見介子推抱着老母親,已經被燒死了。晉文公大吃一驚,把介子推母子好好地安葬了。這時他在樹下發現了一塊木片,上面寫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與君做諫臣。”

晉文公後悔錯信人言,為了紀念介子推,就把那座發現介子推的山叫做“介山”,並把放火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登山祭奠,表示哀悼。他走到墳前,只見老樹已經復活,長出了嫩綠的新葉。晉文公望着老樹,把樹起名為清明樹,這一天叫做清明節。

清明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因為清明節一到,氣温就開始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古時候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很近,而寒食也是民間禁火和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為了一體。而寒食也就成了清明節的別稱。清明節也多了一個習俗,就是不動煙火,也不吃熱的食品。看我剛要吃熱飯菜,外婆就端走了。還告訴我:“我給你拿冷食吃,今天是清明節。”

清明的作文3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説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裏説:“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雲:“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采薇》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誌,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藴含着“春常在”的祝願。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徵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於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寒食究竟在清明的前幾日?有幾種説法。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稱寒食節,這樣正好是清明節的前二天。唐代元稹的詩云:“初過寒食一百六”,認為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清明節與冬至本身所處的日期,就有一天的差異。因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動又往往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沒有嚴格區分了。

清明前後流傳着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打馬球,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這些活動隨着歲月的交替,社會的嬗遞變化,有的習俗已被淘汰,有的仍遺留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容。

清明的作文4

“不行,清明節必須燒紙!”“為什麼?老師都説這樣不對!”“老師説的也不行!”“不行也要這麼做!”家裏傳來了激烈的爭吵聲。

清明節到了,老師教育我們要文明祭祀。我回家和媽媽商量,準備在做清明時不燒紙,不放鞭炮,買一束鮮花祭祀。媽媽一聽,火冒三丈。於是就有上面這段爭吵。

我想做清明是緬懷祖先,燒紙錢真的沒有用。媽媽説:“不管燒紙有沒有用,我們都要做,這是祖輩傳下來的規矩。”我説:“國家現在提倡環保祭祀。昨天班會課老師還提到了呢!”媽媽説:“不管老師怎麼講,我們都要燒紙。”我不甘示弱地説:“如果別人都獻花?你還燒嗎?”媽媽生氣地説:“燒!燒!”

正説着呢,剛好《新聞聯播》裏播放密雲大火的新聞,我咕噥一句:“肯定又是燒紙惹的禍。”媽媽尷尬了半天,説:“如果明天有其他的人不燒紙的話,我們也不燒了吧!”我高興地直點頭。

星期天早上,我們搭車去做清明。

路上我一直暗暗地祈禱:今天一定不要有人燒紙呀!到了山腳,我看到山路上人頭攢動,絡繹不絕地向山上走去。我睜大了眼睛,在人羣中尋找沒有帶香紙上山的人。終於在人流中找到一對年輕夫妻。他們手上拿着一束鮮花,沒帶香紙。我輕輕地拍了拍媽媽,指了指他們。媽媽點點頭,帶我來到了一家小賣部買了三束鮮花。

來到爺爺的的墓前,望着那光禿禿的墳堆,眼前浮現出爺爺慈祥的笑容。我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落了下來。我把鮮花恭恭敬敬擺放在墓碑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一邊磕,一邊在心裏向爺爺解釋獻花的原因,請求爺爺原諒我。

一陣風吹來,我彷彿感受到爺爺正在稱讚我,像我以前考了100分一樣撫摸着我的臉龐。我終於露出了笑容。

後來我們又往前走,去給我的太公太婆掃墓。我和媽媽都是獻上了鮮花和我們的一份真誠!

這就是我做的第一個綠色清明,下一次我一定會勸服爸媽,採取植樹祭祀。

我相信,以後大家都能轉變觀念。到那時,我們的天空會更藍,空氣會更清新,山林也會更安全!生態文明的祖國會變得更美好!

清明的作文5

時光荏苒,轉眼間清明節又來了,這是屬於我高中階段的最後一個清明節。一時之間,萬般滋味湧上心頭。

從我懂事起,老師們就對我們進行了無數的傳統節日教育。大多涉及愛國愛家之類的紅色旋律,懵懂之時,尚不懂得其間藴含的重大意義,只是覺得該哭就哭,想笑就笑,無拘無束,一派天真。

漸漸長大了以後,書讀多了,隨着知識的日漸豐盈,我認識了很多愛國烈士,如大義凜然的,錚錚傲骨的江姐,寧死不屈的劉胡蘭……學校也組織幾次了清明節去給烈士掃墓的活動,站在烈士墓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漸漸明白了這個節日是需要緬懷的,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

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可是如果不是當初他們的浴血奮戰,為國捐軀,就不會有我們如今的安逸生活。生命是何其可貴的,可是他們卻甘心為國捐軀。心裏有了感動和懷念,清明節到了的時候便有了絲絲愁緒,時不時會冒出如司馬遷説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豪言壯語,並萌發長大了身先士眾死而後已的報國情懷。

到如今,覺得一切都開始轉變了,從心境,到覺悟。去年隨親人去山上掃墓,正是陰雨霏霏,感覺行人匆匆,大多神色悽然,天地暗淡,行雲陰沉,似是寄託無限的哀思。山丘間此起彼伏不時響起清亮的鞭炮聲,風吹過,一陣陣壓抑或放肆的哭聲就在空洞的山間迴盪,好生淒涼!那聲聲呼喚,好似生者在期待着着親人能再入夢中相見。

可從此上窮碧落,下落黃泉,生死兩茫茫!感覺人生的無常和生死的無奈,不覺兩行清淚潸然淚下。便不知不覺握住媽媽的手,感受那無盡的温暖和踏實。死者已矣,生者長存,把握好每一天,好好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我想,這就是清明節給我的感觸吧:學會緬懷,學會感動,學會珍惜。學會愛自己、愛別人、愛家,更要愛自己的祖國!心中有愛,一切才會顯得那麼的實在和珍貴!

人的一生,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到箭步如飛,總是要經歷漫長的過程,而人對事物的感悟,也如清明節給我們的啟示,那麼深刻,那麼綿長……

清明的作文6

在這個陽光明媚、萬里無雲的“清明節”裏,我和我媽一起去温州科技職業學院參加製作清明果的活動。

我們是第一個到達目的地的,進去後就看到六張大桌子,上面擺了刀、鍋、鏟子等鍋具,和糖、鹽、豆沙、紅豆沙等佐料,還有艾草、豬肉、豆腐乾、冬筍、鹹菜等許多食材。

過了半個小時後,所有人都到齊了,我們就要開始做清明果了。我首要的任務就是把艾草老的部分給摘掉。你可別小看了這個任務,這可是做清明果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很廢時間的。因為,別看有一盆的艾草,其實把它榨汁榨出來的也只有一杯而已。我們就把艾草汁加在麪糰裏揉呀揉呀揉,揉到艾草汁和麪團完全融在了一起才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冬筍和豆腐乾、豬肉切得粉碎就OK了。豬肉因為是生的,而且軟綿綿的,我不敢切,所以我就讓我媽幫我切了,我自己來切豆腐乾和冬筍。豆腐乾倒是挺好切的,可以冬筍就又有點難了,因為你們知道嗎?那些冬筍的形狀居然是圓錐體!!!這下我可是遇到麻煩了,這要怎麼切呀?!不過,我終於還是把這個麻煩給收拾掉了。

材料都準備好了,我們開始做清明果了。今天做清明果可是有要求的:有創意、有美觀度而且操作枱還要保持清潔。好,開始了,我把麪糰攤開,放了兩勺糖和一勺紅豆沙,接着把它包起來,揉成橢圓形,再用一些小麪糰做出頭、尾巴、四條腿,又用一點點紅豆沙做出眼睛,最後用刀在背上輕輕地劃了幾刀。看,一隻活靈活現的小烏龜出來了!這是我第一次做清明果,對於我的這個作品我自我感覺非常滿意,而且很多其他組的成員及老師都對我的作品讚賞有加,嘻嘻!我真是太高興了。

後來,我和媽媽一起又做了很多十分卡通的清明果,媽媽做鹹的,我做甜的,我們做了蘋果、向日葵、熊貓、花餃子、笑臉等等。最後一步程序就是蒸了,大概二十分鐘後,我們的作品終於出鍋了,看着香噴噴、好看的清明果,我還真不捨得吃掉它們。

這次的活動非常有意義,不但讓我對清明節有更深的瞭解,也讓我學會了如何製作清明果,最讓我高興的是我還得了這次活動的第二名。

清明的作文7

又到清明節了,老公説該回老家祭祖了。大學畢業後,我從西北遠嫁到河北,有了如今的小家,成為人婦之後,便有了祭拜祖先的資格,在我的家鄉,未婚女孩是不允許加入祭拜的行列, 。

記的小時候,清明節的前幾天,家裏的女人們就開始忙了,請人糊些紙衣服,買點紙錢,裝進備好的“包袱”裏,上墳的那天早上,將菠菜或野菜用水綽過,剁碎喂進乾麪粉中,擀出綠色的長長的麪條,取名“菜面”,然後煮熟晾涼備用;將煮好的白水雞蛋、水酒、糕點、水果裝進藍子裏,就準備祭祖了。每每這個時候,男孩子總是興奮得,他們是家裏傳宗接代的主角,由家族裏最年長的老人帶領整個家族的男性,去給祖宗們上墳了。

清明時節正是草長鶯飛的季節,綠油油的麥苗茁壯的成長着,黃色的迎春花兒已開,柔柔的枝條長長的垂掉下來,春色宜人,但村莊裏的氣氛多半是沉悶壓抑得,田野裏偶爾看見兩三個墳堆上,白紙招幡隨風飄蕩,似乎在無聲的訴説對已故親人的思念,路上來來往往都是結隊上墳的人,見面時點頭“燒過了?”,回答之後,沒有太多的客套,又低頭趕路。到了祖先的墳前,通常先打掃墓地的衞生,拔草、修剪柏樹的枝條、清理墓碑

上的積塵、往墓堆上培土,由年長的老者將供品擺好,帶領大家燒香,磕頭,將帶來的“包袱”燒掉,説些想念親人的話題,並彙報家裏的大小事……完後大家圍坐在墳前,將帶來的供品吃掉,整個過程是嚴肅得。臨走的時候從墓地旁的麥田裏拔些麥苗或折枝柏樹枝,插在家裏的大門上,人們一看就明白,這家人上過墳了。孩子們不懂得哀思,臉上更多的則是新奇與不解,他們不知道老爺爺在做什麼,更不知道他同那堆土在講什麼,大人們的神情是肅穆而又虔誠。

通常這樣的場面,女人出席的機會很少,祭祖帶回來的供品也不允許女孩子吃,記得母親告訴過我,女孩子吃了祭祖的供品,嘴上會長鬍須得,我一直對這件事感到很好奇!

我的外婆三年前離開我們,清明節到了,我無法去她的墳前為她磕頭,只能在陽台上,遙對家鄉的方向,燃香叩拜,願我的外婆在天國安好!

清明的作文8

今天是清明節,我坐在電腦前,用寫網文達形式來表達我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昨天,是我們姐弟去給父母掃墓的日子 ,

遺憾的是,我卻不能去,因為我感冒,在發燒。真的很想念他們,不知道兩位老人在天堂過得幸福麼?我想一定的,因為他們終於能夠在一起相依相伴一輩子。

清明節是一個特別傷感的日子,每一個失去親人的家庭,都會在今天,格外的思念自己已逝的親人朋友,我,更加想念我的父母,每到這個時節,我的思緒就會隨着春風,飄到那個很久很久以前的過去,他們都在我的身邊,父母那慈祥的笑臉,時時刻刻的在我眼前。

如今,一切都已經再也不復存在,我再也看不到他們,至今我

始終無法相信,她們已經離開我,離開我們每個人,離開這個世界,記得媽媽下殯那天,我們進入弔唁廳

送媽媽的情景,我們哭着,當時真的好想再摸摸她的臉……好想再擁抱她一下,彷彿那是最後的訣別,進那扇門,人就真正的消失,只剩下一堆灰塵…

周圍的一切我都聽不見,只聽見那家人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哭喊,也包括我…

今天卻沒有去看望你們,我躺在牀上徐徐的向窗外看,心中依舊是不平靜的,此時此刻,眼前又浮現她們那張笑臉,還是那麼清晰,她們好像在對我説:“什麼時候再過來看看爸爸媽媽,你要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和姐弟們好好相處 呀。

爸爸媽媽,我不能去給你們掃墓,希望你們不要介意,我真的很想去看你們的,可是我在發燒呀,媽媽,雖然是4月,雖然是春天,可是天氣也還是涼,你一定要多穿點衣服…生前你們一生節儉,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樸素一輩子,現在和父親在天堂,你們一定不要委屈自己,要吃好的,穿好的,不要讓兒女惦記…

爸爸我真的很想念你…真想吃您做的蝦米餅,您做的糖葫蘆,還有我小時候最愛吃的疙瘩湯…可是你都不能再做給我吃…

4月,春風吹拂,黃花遍地;天空陰鬱,春雨連綿,而我的思念,隨着那微微的風,早已飄到有我最親最愛的親人的地方……

爸爸媽媽,天堂保重,我知道你們在天上會看着我…… 女兒在這裏哭拜二老

清明的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不覺,清明節又到了。今年的清明節很特別,陽光明媚,空氣格外清鮮。

大清早的,媽媽把我從睡夢中叫醒,説:“起來了,你記不記得,今天要去掃墓。”説着,把我拉了起來。起牀後,吃完早餐,我們便去奶奶家集合了。

來到了奶奶家,一進門,我們便看見爺爺、奶奶忙碌的身影。爺爺正在燒柴,奶奶正在準備燒鵝、燒豬等祭品。不久,伯伯一家來了,祭品準備好了。爺爺拿着一個棍子,挑着兩袋祭品,我們小孩拿着一袋袋大包小包的東西,我們一家便去掃墓了。

穿過小巷;經過一條馬路,走上村後的小山上,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墓地附近人山人海。有的人正在燒祭品;有的人正在分祭品;還有的人正在交談。村後的墓山,原來是一片荔枝林,現然還零零散散保留着荔枝樹。荔枝花,爭先恐後地開着。微風吹過,看!它們正在對着我們搖頭呢!太陽當空照,雖然有樹為我們遮陰,但火在旁邊燃燒着,人們早已經汗流浹背了。

事不宜遲,我們也開始了掃墓。媽媽和伯母點香、燒蠟燭。我們幾個孩子,正在為先人分祭品,祭品各式各樣,有錢、車、手機等生活物品。我不禁問爸爸:“爸爸,祭品為什麼還得分,直接倒下去就可以了唄?”爸爸微笑地回答:“祭品有男的,有女的,不分怎麼行呢?”我點了點頭。除了生活物品,我們還有食品。把食品擺在石台上,倒米酒,爺爺説:“今年讓先人喝個夠,用個夠。”於是爺爺用火,把祭品燒給了在另一個世界的先人們。燒完後,我們又點燃了鞭炮。“噼裏啪啦……”把我嚇的躲地遠遠的。鞭炮燒完了,我們去拜先人,我心裏默默地念道:“先人們,請保佑我,今年考試能拿到好成績。”

掃墓結束後,回家的路上,我左思右想:“每年的清明節,為什麼清明節要去掃墓呢?”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講了一個關於清明節的故事給我聽,並對我説:“孩子清明節掃墓,就是為了懷念先人,感恩先人。”我聽了,點了點頭。

今年的清明,我明白了掃墓就是去祭拜祖先,感恩祖先。感謝祖先,讓我們有那麼好的生活。

清明的作文10

沒有其他節日的紛擾,繁華,在四月飛花裏那淡淡的哀愁與寂靜,旖旎滿目,新柳之綠,那片青葱,便是它的顏色。

——題記

這個節日,盪漾着柔和的新柳,飄灑着漫天的柳絮,細雨紛紛,充滿着神祕,它有着獨到的哀愁,它告訴人們:歸家吧!這才是真正的團圓,孤魂與離人的團圓。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我愛它,只因它有着難以參悟的憂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陰沉的天,忽降薄雨,灑上路人的衣衫,似乎這雨並未盡興,更是肆意越下愈大,原本沉醉在它浪漫之中的路人,紛紛抱頭避雨,而他似乎並不焦慌,任雨打濕青衫,漫步雨中,享受着塵土與青草的芬芳,興趣未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謝過牧童,他又悠悠然然上路,順着清溪,踏着長滿苔蘚的石階,觀賞着一路青樹翠蔓,向酒家走去。杏花美酒香萬里,他聞着這純美的酒香,踏進酒家,討酒一樽,一小口一小口輕抿,不亦樂乎清明時節,有如此飄逸悠然之人,卻也難得。

似乎清明與酒緊緊相連,無論瀟灑,或是哀愁,都有酒相伴。又是一年清明,又似那樣細雨紛紛,柳絮沂蒙。有所不同的是,此景甚為哀愁,他祭奠他的亡妻“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這是他的誓言,也是難以實踐的約定,他的愛,隨着她的亡而消散,而漂泊,沒有歸期。倚着妻的石碑,隔着石塊,泥土於棺,輕輕撫摸着早已沉睡,與他陰陽相隔的女子。他隨皇帝血飲沙場,卻淡漠了在家靜候的人兒,待他覺醒時,她卻撒手人寰。一生傲氣的他,終是悔了,後悔自己為何如此重功名,後悔自己的自傲,後悔沒有多陪陪她,而今清明,卻只留獨自傷悲。大灌一口濁酒,想着醉了,就可放下,可誰知一口烈酒下肚,卻生生把他疼的更加清醒,亡妻的容顏更加清晰的浮現在他的腦海,痛得他留下清淚兩行,“清淚盡,紙灰起。”他只好用這莊嚴的祭奠抹平心中的痛。清明,變成了他每年最輕鬆的日子。

清明,清明,雨花飄落,清酒的醇香,慢散於大街小巷,指引着離人歸來,等待着孤魂歸來,一把紙灰,撒在忘川的路上。

春色三分,一分塵土,二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揚花,點點盡是離人淚。

——後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jiubaizi/4llkv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