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列舉身邊的道德模範人物及先進事蹟(精選7篇)

列舉身邊的道德模範人物及先進事蹟(精選7篇)

列舉身邊的道德模範人物及先進事蹟

一、什麼是道德模範

道德模範,指的是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的人。在中國古籍中,最早是把“道”與“德”兩個詞分開使用的。“道”表示道路、以後。“道德”一詞起源於《道德經》,在拉丁語的“摩里斯”(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引申其義,也有規則、規範、行為品質和善惡評價等含義。

二、列舉身邊的道德模範人物及先進事蹟(精選7篇)

作為模範道德人物,不僅要工作積極,表現突出,而且要熱愛公益事業、助人為樂,起模範帶頭作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列舉身邊的道德模範人物及先進事蹟(精選7篇),歡迎閲讀!

列舉身邊的道德模範人物及先進事蹟1

孔凡成,男,漢族,1954年5月生,中共黨員,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隧道公司四川錦屏二級水電站項目經理。

作為一位資深隧道工程施工專家,孔凡成40年如一日奮戰在施工生產第一線,先後參與16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他帶領的團隊攻克高埋深、高地應力、高壓湧水和高水頭等世界級隧道施工難題,為我國超長隧洞建設和國家水電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2015年6月,孔凡成臨危受命,接手遭遇大塌方的四川錦屏電站交通公路犛牛山隧道工程。從簽下“軍令狀”那一刻起,他就冒着塌方、巖爆和大涌水等各種危險,整天泡在隧道里,摸索治理大塌方的最佳方案,一天三頓飯也在隧道里吃,實在太累了就在車上睡會兒。在他的帶動下,項目部奇蹟般地創造了月開挖288米的記錄,提前17天完成合同

在業主心目中,孔凡成是不可替代的“金牌項目經理”和專家型人才。錦屏二級水電站引水隧洞是水電站的核心控制工程,具有“埋深大,地應力高,巖爆強,湧水多”等特點。施工現場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滔滔江水,在這樣的環境下采用TBM挖掘機作業被美國專家認為是不可能的,但孔凡成和他的攻關小組經反覆論證,硬是在大山裏開鑿出一個組裝洞,經過149天的安裝調試,TBM挖掘機成功掘進。美國監理豎起大拇指説:“中國人,真了不起!”8年來,孔凡成率領團隊,在錦屏水電站中標工程14項,中標額從最初的1700多萬元增加到30多億元。他屢創紀錄,為企業和個人樹起了金字招牌。同事説:“有他在,多難的隧道都能成。”業主單位領導説:“這裏沒有他,我們不放心。”

2015年1月20日,孔凡成老伴被查出患上了癌症。他強忍淚水對老伴説,他現在還不能趕回來,因為工地上千頭萬緒,他不能摞下攤子不管。2015年,他母親病重的時候,他正組織大會戰,等他忙完工作趕回家時,母親已經離開人世,他連最後一面都沒見上。他兄弟姐妹8人,多年在外四處打工,沒有一人從他那得到過任何好處。

孔凡成榮獲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被評為“天津市廉政勤政優秀黨員幹部”。

列舉身邊的道德模範人物及先進事蹟2

許張氏,女,漢族,1916年4月生,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西關社區居民。

她沒有堅實的臂膀,卻四十年如一日為癱瘓兒子延續生命;她家庭貧困,卻回絕了10萬元的愛心捐款。許張氏,一位連名字都沒有的97歲老人,用自己的堅持和無私書寫着人世間最偉大的母愛。

因為生在舊社會,17歲時嫁給了同村的許奎元,人們就叫她許張氏。40年前,小兒子許全意不幸患上精神病,連家人都不認識,全家傾其所有為其治病,使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從那時起,許張氏就衣不解帶地照顧兒子。1990年,老伴去世,年過七旬的許張氏只能獨自擔起照顧兒子的重任。1994年,許全意病情惡化完全癱瘓在牀,生活不能自理。

此時,許張氏的其他子女都各有家庭,生活都不寬裕。體恤兒女的許張氏硬是咬着牙自己堅持照顧許全意,餵飯、喂藥、洗澡、端便盆等都是許張氏自己動手去做。有時許張氏累得不想動,但是一想到兒子沒吃上口熱飯,心裏就難受起來。每一天晚上,老人都要起身好幾次,看看兒子冷不冷、熱不熱,有沒有尿牀。兒子的頭髮、鬍子都是她親手修剪。老人如今已是白髮蒼蒼,腰背累得深深地彎了下去。病牀上的許全意雖然瘦弱,但身上乾乾淨淨,沒有一點褥瘡,雙眼有神。雖然不能言語,但會用眼神與母親交流,完全沒有久病之人的那種木訥。

“二哥是我母親的全部,她也不願意拖累我們,我們想搭把手都不允許,更別説把二哥接到家裏照顧了。”女兒許長榮説。許張氏説:“為了孩子,我要好好活着,活着一天就要照顧孩子一天。”也以前有人提議出資幫忙許奶奶的小兒子住進福利院,減輕老人的負擔,讓她安享晚年,但被許張氏一口回絕了。老人認為福利院的護理人員雖然不錯,但自己在家裏親自照顧兒子就應更好些,她不願意兒子受任何委屈。“我活一天,就帶着他一天。”老人眼神格外堅毅。

雖然家境貧困,許張氏卻有自己的原則,好心人送來的錢物一概不要。上海的一家企業老總在微博上看到許張氏的故事後,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員送來10萬元愛心捐款,但老人婉拒了。當地民政部門為老人和她的小兒子分別辦理了低保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這讓許奶奶每當和人聊天時,總是不忘唸叨幾句感謝的話:“給政府添負擔了,共產黨好啊!”

許張氏榮獲第三屆安徽省道德模範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列舉身邊的道德模範人物及先進事蹟3

XX,女,現年66歲,中共黨員,是一名極其普通的農民,在日常生活中,她默默無聞地恪守着“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長的三十三載歲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無怨無悔地侍奉於婆婆身旁,給予她無微不至的照料。她以實際行動為家庭其他成員做出了表率,贏得了鄰里和親朋好友的稱道,同時也塑造了一個“現代孝廉”的典範形象。

原本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原丈夫在部隊,自己在家操持家務,侍奉公婆,養育兒女,其樂融融。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丈夫在部隊突然患病,於1979年去世,公公也於1981年病逝,所有的家庭重擔一下子落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多重的打擊並沒有擊垮這個女人,這時的上有婆婆,下有三個兒女,為了更好的照顧婆婆和兒女,她與小自己七八歲的小叔子結了婚,一起侍奉着婆婆。

婆婆出生於1921年,自丈夫去世後身體就一直不太好,為了能讓婆婆活的更開心,總是耐心的開導她,見她心情好了以後才去幹農活,一日三餐也總是按時做飯,做好飯後總要先給婆婆盛好飯,讓她先吃,然後兒女們才可以吃。誰知好景不長,在2006年,婆婆突然得了中風,俗話説:“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那時的農村,治療中風尚無良方,只能靠吃吃一些中草藥來延緩病情的蔓延,病情一直不見好轉,年底就開始卧牀不起,也就開始了漫長的護理。隨着病情的加重,婆婆吃飯、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為了讓婆婆吃得衞生、吃得不可口,每次做飯,雙手都洗得乾乾淨淨,米淘過多次,菜反覆擇洗才能下鍋,然後端到牀前一口一口的喂。由於長年卧病在牀,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為保證婆婆的牀鋪乾燥,隔一二天就要給婆婆換洗牀鋪,開窗通風;尤其婆婆要洗澡就成了最頭疼的問題,當家人都不在家時,只能自己一人給她慢慢擦洗,特別是婆婆的大小便經常弄得整條褲子都是,這時是她最難受的時候,常常是澡未洗完自己就已經嘔吐得不行了,即使這樣,硬是沒吭一聲,一直堅持到婆婆去世。

在XX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病情雖然沒有好轉,但卻生活得很舒心,婆婆於2013年冬天去世。婆婆去世了,兒媳無怨無悔地侍奉婆婆的精神,卻贏得了鄰里和親朋好友的稱道。

列舉身邊的道德模範人物及先進事蹟4

她,女,生於1975年,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會計師,縣級骨幹教師。曾教學勝利中學職高財經專業課程,現教學勝利中學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同時兼職勝利中學主辦會計及食堂會計。

她自覺餞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模範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恪盡職守。在領導心目中,她吃苦、虛心、誠信肯幹;在老師及教輔後勤職工眼中,她熱情、温和、真誠待人;在學生的記憶裏,她嚴厲、慈祥,以身作則。自1995年走上講台至今,15年風雨,她在教育系統這塊園地裏堅持信守承諾,默默奉獻,成長為極具高度信譽的教育工作者。

1998年那年的寒假的一天,她答應圖書管理員(路途遙遠她提前回家)幫她代理髮放學生寒假作業,記得那天天下着大雪,年關街道做生意的攤位十分擁擠,佔據了進學校大門的道路。

當時一車寒假作業書無法進入校園,學校教師已放假離校,她為了及時地發放學生寒假作業,二話沒説,向總務主任彙報後,及時搬運了那一車的書,因為一天的勞累過度,身懷三個月的孩子流產了,晚上當她的丈夫看着剛從醫院清宮回家臉色蒼白的妻子,夫妻二人緊緊抱作一團痛哭一場,她這時唯獨的是感到對丈夫的愧疚。第二天,她沒有把此事告訴學校領導,還堅持在兩天後把那一車的作業書發到了來校領成績單的所有學生手裏,看着師生接過寒假作業,欣喜的她將淚水化作了滿臉的笑容,同時也承諾了朋友的囑託。她一向是隻要教師請教幫忙的事,只要是她能夠辦得到的,她會承諾並守信地辦好,譬如,指導雷老師等教師製作課件,她會盡心盡力,直幫忙到課件完成,她時時如此實心辦事,真誠待人,得到了同事的好評。

她由於長期在繁雜的事務中勞累工作,患上了頸椎病,經常帶病工作。2006年,她帶高三(8)班的專業課,自開年後舊病復發了,整天的頭暈眼放花,縣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誡地對她説:“你的病很嚴重,務必住院理療。”為了信守承諾,圓滿地送走這屆學生這個信念,讓所帶學生高考取得好成績,一向堅持到高考結束後的那一天,暈到了直接被送到了羅田縣萬密齋醫院。那一年高考成績,她所帶的專業平均分居全縣職高第一,激勵了許多學生,其中,方浩同學專業高考成績296分(總分300分)居全省高考專業總分第一名。

多年來,她一向戰鬥在高三專業學科教學的第一線,同時兼學校主辦會計、食堂會計等職,雖然負擔重,但教學成績一向很突出。胡水鳳十分吃苦敬業,並一向克服多重困難,因材施教,如每年在高考前她都要給學生打印100多條課本上的名詞解釋,她總是帶頭先示範背一遍給學生聽,然後讓全班每個學生都背完。記得有一個學生方某記憶不好,在專業課早自習上連續兩週都背不下十條,胡老師於是找他談話,教他巧記、活記,千方百計激勵他努力,並承諾犧牲自我休息時光給他輔導,直到他背完為止。説到的事她能做到,她一向利用課餘時光到班級輔導學生。這一舉措,她一向都能落實踐行,從沒失言,與她同教學高三的老師都有目共睹,一向在教師和學生心目中信守承諾,言行一致的好教師。

無論工作多麼忙,她堅持業餘學習,感染師生勤奮好學,為此,近五年來,她還學與寫合作,教與研合作,取得了許多獎項,如:公開課證書1個(2006年縣一等獎),論文證書16個(其中國家級3個、省級4個、市級3個、縣級6個),教學設計及案例證書7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1個、縣級4個),課件證書10個(其中省級2個、市級2個、縣級6個),高考試題評析及預測證書1個(國家級),課題論文證書1個,輔導學生獲獎證書2個(省二等獎)。輔導學生在市級報刊發表習作2篇,羅田縣科學發展筆談論文1篇。同時在市級以上報紙發表教育類論文9篇;經濟類論文5篇,在專著書刊上發表教育論文7篇;在市級以上報刊雜誌發表教育新聞宣傳300餘篇。

她在財務工作十五年中,廉潔自律,以身作則,認真遵守財務人員廉政規定,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防微杜漸,維護財務會計聲譽,築牢廉潔思想道德防線,工作中始終注意不與食堂採購實物單位及個人拉拉扯扯,不借付款之機謀取私利,吃請不到、送禮不要、不拿原則做交易,也決不去亂收費,以自我的實際行動樹立起學校會計人員的良好形象,在近幾年的“普九”攻堅工作中,她作為此項工作的重要成員會計,她常常加班到深夜,她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自我,她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準則,做到從大局出發,服從領導安排,對社會負責,將“勤儉節約,用心服務,取信於師”的宗旨貫穿於財務工作始終,努力做到及時報帳、認真做帳,她廉潔自律。多年來,她的財務工作一向得到上級好評,多次被縣教育局評為計劃財務先進個人,十幾年來財務成績居全勝利鎮第一,食堂財務會計業務精通,自我根據學校自身狀況,設計了一套適合學校食堂的財務電子帳本,試試用了幾年,效果很好。在教輔後勤人員心目中具有公正、廉潔、為民的良好形象。

有風有雨有陽光,有汗有淚有歡笑,這是她工作十幾年來的真切感受,工作雖然艱苦,但她更多感到的是愛的快樂。用她自我的話説:我餞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模範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恪盡職守,永不言悔。她先後被評為縣級骨幹教師、高中學科先進帶頭人、縣級優秀教師、教育宣傳工作模範通訊員。

列舉身邊的道德模範人物及先進事蹟5

李成環,女,漢族, 1987年6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甘肅省蘭州市二十四中學生活指導老師。

李成環作為一名熱心公益事業的志願者,把幫助他人當成自己最大的快樂,在赴青海玉樹地震災區關愛孤殘兒童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車禍,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蘭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學校。作為生活指導老師,她和其他幾名同事一同照顧着全校600多名學生的生活起居。儘管崗位平凡,儘管自己家裏並不富裕,但李成環總是盡力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一次下了幾天陰雨,學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環一個人將幾個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曬,自己累得滿頭大汗。學校地處農村,女生宿舍樓上下用水不方便,樓內廁所不能正常使用,學生夜間上廁所要到1000米以外的旱廁,很多女生膽小不敢去。李成環知道後,不管下雨颳風,都拿着手電筒一路護送。她用自己的熱心、細心和善良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李成環和丈夫龔大錟都非常熱心公益,夫妻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無論在戀愛期間還是婚後,只要是關於孩子們的公益事業,他們都積極參與。得知青海玉樹震區結古鎮八一孤兒學校缺少過冬棉鞋和學習用品,李成環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購置了700餘雙棉鞋和電腦、書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們手中。

當時李成環和丈夫還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懷有孕。由於路途遙遠,丈夫曾勸她不要親自去。但李成環堅持要和丈夫一起看望災區的孩子,度過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新婚蜜月。20xx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與另外3位愛心人士前往玉樹結古鎮八一孤兒學校,返回途中遭遇大雪發生車禍,李成環因受重傷搶救無效,於20xx年xx月4日15時許不幸去世。李成環去世後,人們讚譽她為“最美新娘”、“愛心天使”,以多種形式進行悼念追思和慰問。

李成環先後被追授青海省紅十字優秀志願者、甘肅省“五四”青年獎章、蘭州市傑出青年志願者、蘭州市優秀青年、蘭州市“三八”紅旗手、甘肅省優秀青年志願者、蘭州市道德模範、甘肅省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列舉身邊的道德模範人物及先進事蹟6

孫三華,1979年出生,於2002年嫁到孫村鄉新建村一個普通農村家庭,與韋培琦結為夫妻。婆婆老實淳樸、厚道正直,丈夫韋培琦是一名手藝工,勤勞愛家。孫三華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親的教育薰陶下,自幼就是一個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愛幼、和藹可親的女孩。從嫁過來起,婆媳關係一直很融洽。婚後儘管家境一般,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諧,一家人其樂融融。

然而,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05年丈夫外出做生意,虧了不少錢,不僅花光了家裏的積蓄,而且在外面還欠了不少錢。丈夫從此變得消沉起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呆在家裏。孫三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生怕丈夫想不開,從此消沉下去。於是苦口勸導,耐心疏導,對他説“我跟了你,並不是看中了什麼東西,而是看中了你這個人,你的不服輸的性格。”在孫三華的鼓勵勸導下,韋培琦慢慢擺脱了陰影,從老本行開始,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軌,債務很快就還清了,而且日子也一天天紅火起來了。但是禍不單行,又一次的災難又降臨到他們的頭上,2008年5月,孫三華的婆婆因病高燒三天不起,家裏人看遍了附近的大小醫院都沒有起色,最後送到了蕪湖弋磯山醫院,高燒是退了,但從此卻落下了後遺症,從此半身不遂,説話口吃、手腳僵硬,吃飯、穿衣、梳頭、起牀這些最簡單的事都不能自理。於是,她開始擔負起了給婆婆餵飯、喂水,洗臉、穿衣等繁瑣的護理工作。

自2008年5月婆婆生病至今已四餘年,孫三華一直待在婆婆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從不言棄。俗話説,久病牀前無孝子。然而老人卻是久病牀前有孝媳。當初,孫三華既要服侍婆婆,又要把家裏農活也帶上,農忙季節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牀,做好飯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後出去做會兒事,晚上要收拾家務到很晚才休息,她起早貪黑,任勞任怨,毫無怨言,沒有抱怨,她知道:自己還年輕,只要吃點苦,一切都會有的,日子也會好起來的。她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多麼簡單而又現實的要求。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個便桶在牆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備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無一不安排得妥妥當當。看着婆婆表達不準確,生活無法自理,難過又痛苦的樣子,孫三華心疼極了。她不辭辛苦,四處奔波,尋醫問藥,只要對婆婆病情有療效的藥,不管多貴,她都省吃儉用買來給婆婆服用。

四年多來,孫三華很少在外過夜,都要趕回家侍奉婆婆,否則心理不踏實。有次內侄結婚,要到孃家幫幾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帶到了孃家。為了讓婆婆過得舒心,她買了一台電視機放在婆婆牀頭,替她清寂解悶。這些年,丈夫韋培琦在外面包工程,因為事情忙有時情緒不好語言上衝撞了老孃,孫三華勸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寶,我們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裏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煩呀!雷鋒同志曾説: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孫三華同志用十年來的實際行動踐行着她的為妻為媳之道,印證了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尊老敬老、淳樸真誠的博大情懷,塑造了一個農村媳婦博愛、仁慈、善良的光輝形象。孝在傳頌中放射光芒,在孫三華的精心照料下,婆婆活得很開心,雖然生過大病半身不遂,口齒不清,仍然每天精神很好,身上乾乾淨淨。她經常用別人幾乎聽不懂的.話説:“兒媳婦好啊,兒媳婦好啊!”

現在整個村的人都知道,都説沒有孫三華的孝敬之心,她婆婆就活不到今天呀!這個家也就不像個家。孫三華的孩子,在她的感染下,勤奮學習,在學校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並十分尊重孝敬自己的母親。尊老愛幼成了這個家庭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孫三華孝順婆婆,敬重婆婆的舉動,深受周邊羣眾的好評,也深深感染了周邊村民,孫三華的事蹟在周邊村隊廣為傳頌,大家在傳頌中受教育,在傳頌中受感動,在傳頌中昇華思想,在傳頌中學習榜樣。有力地倡導了尊老愛老,敬老養老的優秀傳統美德,為創建和美家庭、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表率,為新建村樹立了榜樣。

而孫三華卻説“我是普通的農民,沒什麼文化,靠的是沒日沒夜的辛勤勞動過日子。我的願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婆婆就是我的親孃,我只是做了一個女兒應該做的。”

列舉身邊的道德模範人物及先進事蹟7

遼河頭村保管員、農經、圖書管理員牛良則同志,1938年二月出生,1985年6月擔任遼河頭村保管員、農經管理員、圖書管理員。由於業務出色,當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87年又被授予遼河頭村工作勞動模範,近30年來擔任遼河頭村管理員,他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盡職盡責,為推進遼河頭村的管理員和其它各項工作,為農民羣眾解疑釋難,把黨的方針政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因此幹部羣眾都稱他是遼河頭村的明白人、貼心人、知情人,大事小事都找他求助。也正是這樣,他為遼河頭村羣眾送知識、送政策、送温暖,他在本職崗位上默默地工作、無私地奉獻。

伴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家實行糧食直補政策、退耕還林政策、惠農政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六村聯創”等許多政策的推行。很多農民多種經營的積極性熱情高漲,在此情況下許多村民多次到村委會找他詳細瞭解相關情況和政策,他每次都是認真學習,深入各户調查詳細説明情況讓每一户都是帶着問題來、帶着滿意走,每次都是起早貪黑,很晚才回到家裏。為了核實土地面積退耕還林面積,他和村裏同事一起深入田間地頭丈量核實,不知去了多少户,走了多少路,一天下來腿痠痛不止,可他卻不吭一聲。為了方便羣眾,他把電話號碼貼在辦公室的門上,每月話費高達一百多元,為此,他常常做出無私奉獻,卻無怨無悔。近年來,每到糧食直補發放時、退跟還林補助款、產業結構調整補助款發放時,都是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業務量大。這些款項的發放工作和農民的利益息息相關,為了做好發放工作,事前他和村內同事深入到全村去調查核實,摸清底數和詳情。為了把直補政策落到實處,他對村幹部上報土地面積的工作進行細心佈置和指導,對個別農户不理解、不配合,他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講解直補政策,讓廣大羣眾都知道。

牛良則同志又兼任村圖書管理員,為方便廣大村村民學習新知識,瞭解新政策,提高文化知識水平和精神素養,他每天都盯在文化活動室為廣大村民提供無償服務,完善借閲管理制度和學習制度共同促進遼河頭村文藝、文化活動,積極推進文明和諧先進村的建設工作。

遼河頭村是户多、人多、地多的大村,因為自然環境和歷史背景形成了多重矛盾和問題,情況比較複雜。為了做好這個村的各項直補發放工作,他帶領同事,到村部辦公,和村幹部分工合作,登記表格、發放現金,進行諮詢服務,通過耐心周到的服務,不但理順了村民心裏的怨氣,而且還落實了黨的惠農政策,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

他不僅是財務工作的助手,而且還是民主理財小組成員。他積極參加遼河頭村的各項工作,在護林防火、防汛救災等工作中埋頭苦幹,無私奉獻。

他不僅工作積極,表現突出,而且還熱愛公益事業、助人為樂。每年向災區捐款、捐物,他都積極參與,起模範帶頭作用。每到年節假日,他經常到村裏的孤寡、殘疾老人家裏去走訪慰問。誰家遇到困難,他知道後都盡幾所能伸出援助之手。今年七月,辛安村一名大學生身染白血病,家裏為他治病花去幾十萬元,正在患者家屬愁眉不展、萬分焦急的時候,鄉領導號召鄉機關幹部捐款,他聽説以後當時主動找到村支部書記要求捐款二百元。然而熟悉他家情況的人都知道他家裏生活並不寬裕。他説:“二百元錢微不足道,但捐獻的是我的一片愛心!”

事業無止境,追求無止境,學習也是無止境的。他積極參加村裏舉行的各項先進教育活動,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自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他的學習筆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既然我是一名管理員,就應該勤勤懇懇工作,認認真真辦事,堂堂正正做人,立足崗位,無私奉獻。”他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近三十年的平凡工作中。他工作平凡、默默無聞,卻像陣陣清風鼓盪着片片征帆,破浪遠航,如同一顆閃爍的紅星,在夜空裏和億萬顆星星一起無私地閃爍着光亮,展示出一名普通農村幹部的人生價值和時代風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pw4p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