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整本書閲讀教學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整本書閲讀教學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整本書閲讀教學的心得體會

一、心得體會的寫作方法

(一)簡略寫出自己閲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然後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明確的説,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後加以評論,重點的是(着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

(二)將自己閲讀過的文字,以寫作技巧的觀點來評論它的優劣得失、意義內涵,看看它給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應用原文做導引,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比如我們可以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做為引導,然後發表見解。

(四)先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感想,然後引用讀過的文章來做印證。

(五)將讀過的東西,把最受感觸、最重要的部分做為中心來寫;也可以把自己當做書中的「主角」來寫;也可以採用書信的方式來寫;更可以採用向老師或同學報告的方式來寫。

二、整本書閲讀教學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整本書閲讀教學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整本書閲讀教學的心得體會1

10月21日—24日參加了崑山名師優課教師培訓中心舉辦的“全國中小學整本書閲讀專題研討會”,可謂受益匪淺。《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稿)》在教學建議部分,做了這樣的表述:“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可見,讀整本書的意義重大。整本書的閲讀超越狹隘的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在相對固定的時間段,讓以兒童為本位的閲讀材料進入語文學習過程,滋養學生心靈,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提升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課外閲讀就是最經常的、直接的語文實踐,是學生形成良好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新課程改革致力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需要。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愛讀書的孩子們成績不一定最好,但愛讀書的孩子一定是最有發展的孩子。

高子陽老師上了一節《親愛的漢修先生》,他先讓學生自由闡述這本書的內容,然後從寫作的角度,讓學生模仿着詩的格式,把自己看到的內容填充進去,形成一首詩。接着他給孩子們示例了一篇讀後感,一位楊賽男同學看了《西遊記》後,給豬八戒寫了一封信,告訴孩子們我們還可以通過給書中的人物寫信,給作者寫信這樣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看書心得,這樣就讓讀後感變得多元化了。課後的講座中,高子陽老師從人的大腦結構強調了大量閲讀的重要性,比較了中國和美國、日本、韓國、台灣孩子的閲讀量,認為每個孩子應該每年閲讀50本書,一生閲讀一萬多本書。高老師認為讀了5000本書以上的孩子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但我覺得反過來肯定成立,那就是一個優秀的孩子肯定讀了大量的書。高子陽老師還向我們介紹了美國人是怎麼教整本書的。美國中小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有很多辦法,美國非常注重閲讀和寫作,而閲讀和寫作是很能培養創造性的。讀書以後通常要寫讀後感,僅讀後感的寫作,美國老師就是讓孩子用很多種模式寫。比如,一種是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寫一封信給朋友,介紹這本書;一種以書中主角的口吻來寫幾篇日記,通過日記反映出書中的主要內容;還有一種是假設你組織了一個活動,請作者來參加,你作為主持人,向聽眾介紹作者和他的書等等。高子陽在此基礎上,向一線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我們有五種寫作是要做的:一是降低寫作恐懼,二是學習獨立的寫作風格,三是整本書中的寫作思想、寫作技巧、寫作知識的教學,四是創意味極濃的大讀後感的寫作,五是給書中人物寫信的教學。

這次崑山行總共聽了四個講座,十一節課(初中四節、小學七節),感覺小學的整本書閲讀比初中推進的更好、更有實效,學生的反應明顯好於初中。與其他省市的教師討論比較後,初中老師都覺得初中閲讀的書由於內容多、難,學生閲讀的時間少,往往讀了後面忘了前面,很難做到前後內容的比較融合的閲讀,而且往往認真讀一遍就已經很不錯了,基本讀三遍以上的就沒有了。有些孩子故事與人物都混淆了,課堂上就變成老師一人在那兒向學生現場傳授書本的內容了。而小學閲讀內容比較短,比較有趣,學生記得牢,所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往往能上升到一個新的思想高度。真心希望初中的名師能給我們一線語文教師更實際更好操作的建議。

整本書閲讀教學的心得體會2

看着課程的題目,我以為整本書閲讀是由王榮生教授講的,原來是嶽乃紅老師講,這樣一位真正的整本書親歷者,做了十幾年整本書閲讀的老師來講,倍感親切和真實,嶽老師主要從整本書閲讀的概念界定、整本書閲讀的意義、整本書閲讀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幾個方面對整本書閲讀做了一個詳細的介紹,這個講座我聽了好幾遍,覺得還是想聽。下面就來説説我的收穫。

一、整本書閲讀對於兒童意義非凡

整本書閲讀是課內單篇閲讀的有益補充,它更多采用瀏覽、略讀等方式閲讀,提高了學生閲讀信息的速度。同時有的書有療愈作用,對學生的心理成長有益。兒童的泛靈特點和喜歡代入的閲讀方式,都使得閲讀是最經濟、有效的提高生活經驗的方式。

二、整本書閲讀有自己的目標體系

整本書閲讀有自己的目標體系,嶽乃紅老師根據自己的實踐和班級情況制定了低中高三個年段的整本書閲讀課程目標,對我有很大的啟發和借鑑意義。我也要通過調查問卷等形式摸清自己班級目前的閲讀現狀,然後制定一個閲讀目標,從課程的高度來關照整本書閲讀。

三、整本書閲讀不同時段有不同課型

嶽乃紅老師提到的整本書閲讀的大致流程是導讀--自讀--交流--延伸,每一個時段都有一定的課型,導課課、自讀課、推進課、交流課等。這些課型都有一定的設計目標,有自己獨特的實施方式。

四、整本書閲讀的評價很重要

嶽乃紅老師提到可以從閲讀的質和量兩個方面來評價,質主要是興趣、習慣、效果等;量則是書目和閲讀時間。評價的方式不宜固定,要豐富多彩。無論採用哪種方式,要銘記一個宗旨:評價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持續的閲讀熱情。

嶽老師基於自己多年的探索,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引領,我以前也帶領學生閲讀整本書,但是是零散的,沒有系統地實施。聽了這個講座,我也有意識、有信心在自己班級實施整本書閲讀的課程了。

整本書閲讀教學的心得體會3

基於兒童立場的整本書閲讀導讀課,要引領學生品味文學經典的滋味,筆者將於下文中嘗試談一談小學整本書閲讀課前導讀課的幾種做法,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激發整本書閲讀的興趣

文學作品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要抓住人物形象的分析,才能對作品所反映的現實有深刻認識。故事中的人物,其性格可推動情節的發展,突出主題。學生一旦對這個人物很感興趣,就一定會迫不及待去閲讀後面的文段了,那麼這種發自內心的渴望就會轉變為讀下去的興趣了。

如湯素蘭著的《笨狼的學校生活》這本書,上課伊始出示主人公“笨狼”的圖片,引導學生説出對“笨狼”的第一印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印象?接着從推測入手,出示描寫“鵝太太”的語段,推測“鵝太太”在學校是幹什麼的,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再讓學生對比這位“鵝太太校長”和本校校長有什麼不同;然後,猜一猜森林學校除了有趣的校長,還聘請了哪些有趣的老師,並説一説為什麼這些動物會被聘請為老師呢?從而引導學生從書中部分情節推測書本的主要人物。這樣一步步地引起學生對“笨狼”產生興趣,激發閲讀的興趣。

除了對人物形象,教師也可以藉助封面上的圖片、書名設置疑問,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引導學生大致瞭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與書的主要內容,建立讀整本書的概念,幫助學生建立獨立的思考動機。

在整本書導讀課中,教師還可以拓展介紹這本書的其他信息,如:作者的寫作背景、內容提要、獲獎情況、媒體的評價以及這本書的特別之處等,使學生對這本書有更全面的瞭解,從而產生更大的閲讀期待。比如:《海底兩萬裏》於1869年11月出版,初版就賣了五萬冊,1997年被拍攝了同名電影和動畫片;《童年河》入選《人民日報》“100本適合孩子閲讀的精品書”第一名,還獲得2013中國童書榜“優秀童書獎”……通過迴歸整體,使學生產生閲讀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慾望去閲讀整本書。

二、體驗整本書閲讀的樂趣

整本書的內容很多,學生對事件的因果關聯不可能一下全都明白,如何在短短40分鐘的課堂裏,讓學生更多地瞭解書本的信息,理清人物之間的關係,併產生閲讀興趣呢?材料的取捨就顯得尤為關鍵。

如《長襪子皮皮》這本書閲讀導讀課,通過從皮皮的姓名、語言、打扮、居住的環境感受到皮皮是個“奇怪”“不同尋常”“有意思”“特別”的孩子。為了讓學生更深地感受到皮皮的“特別”,筆者特地選取了《皮皮接待小偷拜訪》這個章節:普通人發現小偷到家裏,肯定會很害怕,要麼不敢聲張,要麼將小偷打得落花流水,而皮皮對待小偷的態度卻令人大吃一驚。他不僅沒有利用自己力氣大的優勢將小偷打跑,反而請他們倆跳逍蒂絮舞,最後還請他們吃夜宵,賞兩個小偷一人一枚金幣。之所以選這個章節與同學一起分享,這個章節描寫皮皮的所作所為極具作者的語言特色,通過引導學生閲讀,瞭解到作者是通過豐富的語言和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形象,使學生慢慢走進人物,感受到“與眾不同”的皮皮,這不僅深化對人物的理解,還讓學生體驗到了閲讀的樂趣。

再比如《笨狼的學校生活》這本書的導讀,選取的章節是《井底之蛙》《三個惹禍的漢字》這兩個章節;《人鴉》選取的是《彩烏鴉傳奇》這個章節。這些章節都是特別有代表性的故事,很好地將主人公的特點呈現出來,從精彩部分入手迴應全書,更好地讓學生體驗到閲讀整本書的樂趣。

三、提高整本書閲讀的能力

“會學知識”比“學會知識”更加重要。在平時的閲讀教學中我們主要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那麼在整本書閲讀中就要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如:朗讀、默讀、齊讀、略讀和瀏覽的不同要求;如何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如何體會人物關係、如何揣摩語言的精妙等等。中高年級的學生完全能夠自己閲讀,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掌握的情況,設計預習單,幫助學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同時引導學生髮現文本中的細節,讓學生能夠關注到人物的變化。

如趙麗宏的《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的導讀,在閲讀方法上做了如下指導:第一遍讀,仔細讀,從整體上了解小説的主要內容。再讀時,要求帶着問題讀,深入體會其中的玄機。為此,筆者設計了幾個問題:

(1)通過這本書的目錄,你知道尼爾斯去過哪些地方?

(2)尼爾斯在旅途中還聽説了許多歷史故事,你知道在厄蘭島有哪些動人的傳説嗎?(找、畫、讀文中相關語句)

(3)通過旅行你瞭解到尼爾斯是個怎樣的小男孩?你覺得尼爾斯的旅行過程怎樣?很神奇?兇險?刺激?旅行途中哪個情景令你印象最深刻?……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閲讀、交流、探討、分享,可促使學生加深對整本書的理解,提高整本書閲讀的能力。

四、促進整本書閲讀習慣的形成

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閲讀能力,要把整本書閲讀引向更深的一個層次。每學期老師或學校可進行讀書交流活動、閲讀評比甚至測試。其形式可以是:

(1)摘抄讀書筆記,從作者到優美詞句,再到精彩故事、體會,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2)讀書心得交流會,通過分享讀書心得,促進學生對自己所讀書目進行整理。要知道開展讀書交流活動不是一本書的結束,而是通過交流讓學生體驗還有很多未曾發現的細節。比如讀完《長襪子皮皮》以後,推薦林格倫的另一本書《淘氣包埃米爾》和詹姆斯·巴里的《小飛俠彼德·潘》,讓學生比較埃米爾、彼德·潘和皮皮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閲讀以後,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發現各本書之間的相似之處。閲讀交流後,學生有可能再重讀一遍,從而自己去發現更多可以讀的書,這樣就達到閲讀指導的目的,將閲讀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3)讀書小報製作,讓學生根據所讀書目內容設計與製作讀書小報,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邊讀邊思,不僅能積累優美的詞句、語言並靈活運用。

(4)對課外閲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鼓勵,比如評選“閲讀之星”“讀書達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並將學生的閲讀心得在學校公眾號中推送。個人的榜樣會激發學校其他孩子的閲讀興趣,營造濃厚的閲讀整本書氛圍。逐步把閲讀整本書融入我們的生活裏,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整本書閲讀導讀課,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更要引導學生愛上閲讀,做一個喜歡閲讀、熱愛經典的人,在閲讀中獲得審美體驗,提高語文素養。讓我們一起在整本書閲讀的道路上,一起努力吧!

整本書閲讀教學的心得體會4

20xx年4月22日,我認真觀看了曾老師關於“小學生整本書閲讀教學方法和實操指南”的講座。老師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講解:第一,閲讀素養;第二,閲讀目標;第三,閲讀的樂趣,來自討論和分享。其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指導閲讀——細,是一個關鍵的角度。

一、關注文本的細節,引導學生去感受整本書閲讀。

通過書中的細節,可以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通過文章的事例,可以感知作者所要表達的細節;通過使用文本的核心細節,可以讓學生感受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因為精彩的文學作品,是會隱藏細節的。引導學生品讀這些細節,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題。

二、關注閲讀目標的細分,促進學生去整本書閲讀的策略。

閲讀策略是為學生達成閲讀目標服務的。閲讀的目標分為學段閲讀目標、學期閲讀目標、單本閲讀目標、閲讀任務目標等。文本的閲讀細分要有目標,否則文章就會顯得無力。閲讀目標要細分,要結合每個年齡階段,進行具體安排,要想讓學生的閲讀技能呈現螺旋上升,就需要有一系列細分的目標。

三、慢慢地讀,從中去建立推理策略。

曾老師建議老師們一個文本至少要讀3遍,崔老師也提到講《草房子》的老師讀了20多遍。通過慢慢地讀文本,教師才能夠去關注到導語、情節、人物、主題、寫作等閲讀教學的策略。我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的欠缺,許多書是多少年前讀過的,僅憑記憶中的那個輪廓,是難以做到細讀的。

假期,我自己慢慢地讀《紅樓夢》,結合《蔣勛説紅樓夢》這個系列的書,幫助我對這本書才有了新的認識。慢慢地讀,教師需要,孩子也是需要的。曾老師的講座中,提到了閲讀既是孩子靈光乍現,也是教師自身的感染成長。結合自己讀書過程,我很認可這個觀點,而且也陶醉在實踐的路上。

通過觀看這次講座,希望通過自己的學習,可以在復學之後,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閲讀。假期,我佈置了學生閲讀四大名著,孩子們選擇《西遊記》的最多,男孩子也有很多選擇《三國演義》、《水滸傳》,但是女生極少選擇讀《紅樓夢》。

我希望孩子們在家的日子裏多讀名著,我希望通過我的“細”讀,可以讓學生在整本書的閲讀中,收穫滿滿......

整本書閲讀教學的心得體會5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説過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就是給了孩子什麼樣的生活。一念及此,我不由感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也結結實實成了我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一、創設情境,披文入情

“感人心者,莫乎於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每節課上,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語言、眼睛、動作……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心靈雞湯,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用情感去融化語言。

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同時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語文,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二、創造“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盡情地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我們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

在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絡、家長等多種途徑蒐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着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在生活中學語文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我們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三、多一些感悟

要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課堂充滿思維的張力。既要有個人的靜思默想,又要有同學之間的思維的碰撞;既要發展形象思維(讀文章,想畫面),培養想象力,又要發展創新思維(在不誤讀的前提下,鼓勵個性化乃至創造性解讀),培養創造力,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讀、思、議,不僅要展開師生之間的對話,而且要組織好、引導好師生之間的對話。要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抓住交流中的閃光點、稍縱即逝的思維火花,進行思維碰撞,展開真實的對話、交流,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語習文的舞台,成為老師培育和綻放創新思維之花的沃土。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來人才的培養目標。面對這個大課題,面對新課改,讓我們大膽地去實踐,留下我們共同探索的足跡。

整本書閲讀教學的心得體會6

從20XX年秋季開學至今,我們學校的高一級語文科備課組把課外讀寫當作學生的一項常規作業來開展。各班語文老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每週定量的課外閲讀、寫讀書筆記,開展多閲讀佳作經典、勤練筆、人人爭當“讀寫之星”的活動。學生根據老師推薦的閲讀書目,每週完成課外閲讀20xx字以上,摘抄、寫讀書筆記800字以上。每週教師要檢查學生的課外閲讀情況,批閲學生的讀書筆記。我們給活動定個主題:多讀書,讀好書,讓生命溢滿書香。目的是加強學生課外閲讀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寫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閲讀品位和寫作水平。上學期,高一級已經開展了兩次“讀寫之星”的評比活動。從學生寫的讀書筆記來看,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始終如一堅持做好,而且越來越認真、重視,取得的效果還不錯。

關於這項常規作業的安排,我們是考慮到一些現實情況,如下。第一,高中三年的語文閲讀寫作教學要有一個總規劃、統籌,從高一起就抓好閲讀寫作,強化閲讀寫作訓練,一直持續到高三。第二,金中的學生一貫重理不重文,平時,學生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數理化學習中去,無暇光顧經典名作,相當一部分學生閲讀面狹窄,缺乏積累,思維較簡單,看問題不透徹,沒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寫起文章來,語言乾巴,內容空洞。閲讀的貧乏,帶來了明顯的後勁不足。第三,高考能上130分以上的極少,一些語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績就集中在125到129分之間,這是一個瓶頸,從閲讀寫作入手,也許能突破這個瓶頸。

基於上述的情況,我們規劃好三年的閲讀教學,在抓好課內閲讀寫作的同時,引導學生廣泛地進行課外閲讀,擴大閲讀量,注重素材、語言積累,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下面是我們閲讀寫作教學的一些策略和做法。

第一,課外閲讀與課內閲讀相結合,力求使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以課文為例子和憑藉,教給學生一些閲讀方法,舉一反三,遷移和延伸到課外閲讀,提高語文能力。

第二,在抓好課內閲讀寫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閲讀,鼓勵學生多讀經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創造性的閲讀,提倡多角度的、個性化的閲讀,“除了‘為高考而讀書’,適當保留一點自由閲讀的空間,讓自己的愛好與潛力在更加個性化的相對寬鬆自由的閲讀中發展。反過來,人文素質高了,也是有利於考試拿到好成績的” (北京大學温儒敏教授)。多寫讀書筆記(讀寫應結合才是高效)。持之以恆,一直堅持到高考前夕,因為,語文不同於數理化,其結構不是邏輯性、階梯性的遞增,而是潛移默化、循環滾動的,有如水中養魚,積以時日,方見成效。若能長期保持學生對閲讀寫作的興趣,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有了良好的語言積累和語文素養,加上得當的做題訓練,高考拿到好成績不是難事。而語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績的突破也在此舉。

第三,規劃高中三年的閲讀教學策略,整體考慮、分段安排。具體説來可分三個階段。

1、高一學年進行個性愛好探究性閲讀。也就是説,從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對學生的閲讀範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學生“性子”選擇閲讀對象。這種個性興趣探究性閲讀,目的是錘鍊學生的自主探究性閲讀習慣和方法,為其日後深入地自覺地學習語文錘鍊基本功。在這一階段,特別需要教師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於“放手”,敢於放開。當然,説是由着學生“性子”閲讀,並不等於放任自流。閲讀進度,閲讀數量等等都要由教師精心策劃,最終要求學生形成讀書筆記。否則,閲讀會成為“放羊式”閲讀,高興而起,無果而終。

2、高二學年,教師指導探究性閲讀。高中生面對的是高考,所以其閲讀就不免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學生要實現高考的理想,光靠個性閲讀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閲讀層次序列。所以,高二學年教師的指示範圍閲讀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藉助第一學年個性閲讀已經形成的探究習慣和方法,促成學生的閲讀成為自覺;要讓學生的視線收縮到老師指示的體裁上,並要求他們把興趣愛好閲讀的經驗自覺地加以運用;並且要引導學生基本定型對各類文體的閲讀技法,儘量使學生參差不齊的感悟能力、認識能力趨於統一。

3、應考探究性閲讀第三學年直接為高考服務,要求學生把已錘鍊到手的探究性閲讀本領,針對高考閲讀題進行探究性閲讀訓練。高考閲讀試題的答案雖然是開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內容、作者觀點態度的限制。因此,必須要求學生依題意答題,並且總結出一套解題“程序”,尤其是對解題思路的總結尤為重要;且使其答題逐步趨於科學化、規範化。規範閲讀和規範答題可以説是高三學年的主要任務。當然,後兩學年也並不排除個性興趣閲讀,最好是能把兩者有機合理地結合在一起,這是培養高分層生的關鍵。

第四,引導學生貼近文本閲讀,強調文本細讀,在反覆的閲讀、揣摩、涵泳、體味、理解中提高閲讀能力。

整本書閲讀教學的心得體會7

1、從生活實際入手,引入話題

PEP小學英語在中高年級課本中已經出現了Let’s read, story time、繞口令等閲讀材料,同時所列功能項目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內容,突出了語言學習與學生生活經歷相聯繫。課文基本上是以單詞、對話、閲讀的形式編排的,一課一個專題,圖文並茂,即圍繞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某個熟悉話題展開,提供相關畫面。教材的這種編寫特點也決定了小學閲讀教學要求突出“用”字,要讓學生學習、理解與傳遞必要的信息。

2、 層層推進,逐步操練

在小學階段,我們強調教師抓住小學英語教學的三個要點:興趣+情景+活動,採用諸如Look and Say這一類的方法,藉助圖片、錄像或假設的情景,讓學生對語言的的感知,對課文內容的感知,使他們產生閲讀的慾望。

再通過一個Let’s be a painter。的教學活動,即讓學生留在腦中最深刻的一次假期通過畫筆畫下來並進行討論。並記錄下來在小組之間進行傳閲。既實現訓練任務向實踐型任務的過渡,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又解決了閲讀材料少的問題。讓學生輕鬆地在同學之間找到了感興趣的閲讀材料,同時也讓他們在閲讀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3、視聽着手,解決問題

以問題推動學習,通過解決問題來感知整體的閲讀材料。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藉助課文圖片,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聽錄音。就這樣,通過設計問題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鑑賞文章的切入點。即教師設計問題, 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 要把問題建築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

但是在循序漸進的原則下要儘量做到:a提問要誘發學生興趣設計問題:應該在學生現有的知識積累基礎上,在現有的邏輯思維水準下,換不同的角度提問。b提問設計須有“度”,從學生閲讀理解能力的實際出發,利用有關提示引導,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c提問設計應“巧”

4、過程指導,適當調控

閲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着閲讀的效率。小學生剛剛接觸英語,並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閲讀,大部分學生要靠老師正確的指導,而閲讀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為此,閲讀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閲讀習慣的培養,具體有:a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 b培養學生根據意羣認讀的習慣c培養學生猜詞的習慣,最終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閲讀。

5、滲透異國文化,拓展閲讀空間

語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因此通過文化背景的滲透來培養文化意識有助於學生真正學好、用好英語,“流”向課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oz9mk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