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閲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閲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閲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閲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閲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1

在這段時間裏,我如飢似渴地看了一本妙趣橫生的書——《居里夫人愛迪生》。這本書生動地描寫了居里夫人堅強的意志、愛迪生驚人的智慧。他們的優點值得我不斷地學習。現在,我就來説説我讀了這本書後的心得吧。

居里夫人是一個偉大的女性,在物理、化學上都有着廣泛的研究,她全身心地為科學服務着,乾的都是男人要做的事,還省吃儉用,最後獲得了諾貝爾獎。這個偉大的女性讓我讚歎不已,我決心要向她學習,學習她的嚴於律己、百折不撓。

愛迪生並不是科學上的書呆子,他很有童心。有一次,他將女兒的哭聲錄在自己做的留聲機裏。愛迪生對科學的愛好還惹出了許多有趣的事情,在婚禮時,他居然跑進了實驗室。愛迪生還很寬容,有一個人把他的耳朵打聾了,他居然這樣看待:"我到現在還要謝謝那位先生,是他讓我可以專心做實驗,要不然,我會被身邊的事物煩到極點。"就是這樣兩個偉人的故事,讓我看了受益匪淺,我一定要好好向他們學習!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局或是一個終點。人一生中,可能遭遇痛苦、煩惱、悲哀、無奈等很多負面的情緒,這些負面的情緒其實都只是磨練我們成長的過程而已。

每個人的天生資質各有不同,遭遇也有差異,若是和高於自己程度的人相比,會越比越糟糕而沒有信心;若是和自己程度差的人相比,便會越比越驕傲。每一個人在人生的路程中都有自己需要學習走的路,倘若能走在自己規劃好的路程來走,不好高騖遠虛心求教,將有另一片海闊天空。倘若無法順利走在自己規劃的路程,萬不要灰心喪志,再次用心努力下一個的目標,終究也可到達最終的目的地。

因此當每個人預先調整好自己的生涯規劃,實際地善於運用,不僅是懂得尊重生命的過程,也是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行為。當每一個人都能即時認清自己,進而肯定自己,如此,生命將得到提升,生活自然也會相對得到品質。

閲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2

這學期我讀了《學會選取學會放下》這本書。深有感觸,以下是自己的一點小小感悟,學會怎樣的選取和懂得怎樣的放下在我們人的一生中是何等的重要啊!當我們走過了童年的純真、少年的快樂,在經歷了多次的失敗、打擊、挫折、坎坷中漸漸長大、成熟,才發現很多事情不能過於強求,無論內心的感覺如何,堅持必須不好欺騙自己,要懂得放下。人的一生,可供選取的東西並不多,而要放下的東西卻很多,“棄也是一種智慧”,放下是智者應對生活的明智選取,只有懂得適時放下的人,才會活得精彩。當然,放下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另一種更實際更合理的追求。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無所謂絕對的贏,也無所謂絕對的輸。人無法選取自己的出生,但在人生的道路上怎樣生活和工作中是有所選取和放下的。如果一生不懂得去選取也不懂得去放下,那一輩子就永遠也沒有快樂,甚至會失去很多。

昨日的放下決定這天的選取,明天的生活取決於這天的選取。人生如演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導演。只有學會選取和懂得放下的人,才能贏得精彩的生活,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

做一個選取的時候,意味着需要放下其他的觀念、想法、物質、甚至生命。選取與放下往往是同步的,選取的反面既是放下。放下一粒種子,收穫一棵大樹;放下一處煩惱,收穫一片清涼;放下一種偏見,收穫一種幸福。當你放下足夠的時候,生命也將收穫一片藍天。

聖經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降臨的時候手是合攏的,似乎在説:“世界是我的。”當離開世界時手是張開的,彷彿在説:“瞧那,我什麼都沒有帶走。”其實,人生就是一連串選取與放下的過程,有取就有舍,有舍才有得。該放下的`就要放下,不是沒有恆心和勇氣,而是選取進取的一種方式。

有人説:“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正因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因此,熱愛讀書吧!像飢餓的人撲到麪包上那樣,熱愛讀書,讓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時空,讓心靈溝透過去和未來,已知和未知。

世紀老人冰心説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一本好書,能夠使心靈充實,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愛心和禮貌行為、禮儀規範;而讀一本壞書,則使人心胸狹窄,使人不知羞恥,使人自私殘暴。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為祖國21世紀的高素質的建設者。

正如拿破崙·希爾所説的那樣,你無法選取你的相貌,但是你能夠選取你的情緒;你無法選取生命的長度,但是你能夠選取生命的寬度;你無法選取整個世界,但是你能夠選取幸福快樂。只要你覺得你是幸福的,那麼毫無疑問你就是幸福。

閲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3

《如何閲讀一本書》如其名是一本非虛構類的實用性書籍。作者全書教導讀者以提升閲讀理解力為目的,讓讀者認知到閲讀實際是主動地與作者對話,然後劃分閲讀為四個層次,並將不同書籍進行分類深層次地教導讀者如何閲讀一本書。

作者先劃分四個閲讀層次:基礎閲讀、檢視閲讀、分析閲讀、主題閲讀。四個層次是相互包含、遞進的關係。分析閲讀、主題閲讀和指導不同類型書籍閲讀是作者的主要論述內容,而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閲讀一本書?”

《如何閲讀一本書》是一本英譯漢的著作,作者著於1940年。這本書的一些詞語被翻譯得晦澀難懂,我讀此書時還感受到用英語語序寫中文的難受。作者在闡述論據細節時也有些囉嗦。於是我嘗試用一些英語思維來理解句子語序,並選擇略讀的方式把這本書啃讀了兩遍。這本書離我有80年的時代差距,因此確定詞語所表達的含義與我所理解的含義相匹配顯得十分重要。因為這樣才能搭起我與作者溝通的橋樑,即語義共識。這本書能暢銷這麼多年,必然有其閲讀“屠龍之術”。作者從問題出發構建文章觀點的主幹框架,然後用論點論據豐富其血肉。而我只需出手果斷,直戳要害理清論點論據之間邏輯,便能徹底理解這本書!

學生時代,每一次升學也意味着我們需要掌握更加高超的閲讀技能來應對不同階段的閲讀。小學階段我們只需要識字並閲讀短篇文章,中學階段我們便要開始閲讀議論文,到了大學階段我們更要圍繞特定主題進行多本書的閲讀。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每天進行大量閲讀,似乎被海量的資訊所吞沒。在信息的洪流中,我們彷彿已經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並且沉溺娛樂之歡中。而此書作者的寫作目的不是為了幫助我們如何獲取資訊,而是幫助我們如何提升閲讀理解能力。

無論是對信息的判斷與處理,還是對觀點的質疑與思考都體現着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作者認為這個世界的好書的數量猶如放置在金字塔的頂端一樣稀少。“一個人讀得很廣泛卻讀不精的人,與其值得讚美不如值得同情。”正如書籍讀得多並不代表書籍閲讀得好,因此我思索與其追求一年讀許多本書的宏偉計劃,不如細嚼慢嚥地閲讀一些好書。嚼爛一本書的感覺相較於把知識填鴨進大腦的感覺不一樣,前者會讓我感覺作者的思想有機融入我的大腦而後者只會讓我感覺囫圇吞棗得難堪罷了。

閲讀的質量不僅取決於讀者是否瞭解作者的想法,更取決於讀者閲讀的主動性,讀者帶着越多問題去閲讀,這樣越主動往往越高效!“這些書在説些什麼?是如何説明的?這是真實的嗎?這與我相干嗎?”然後讀者便可以通過不斷與作者對話得到答案。

書籍的封面顯示出書和作者的基本信息,目錄可以表現出作者的寫作框架,而緒論表達出作者的核心思想。我們通過檢視閲讀就能判斷出書的分類。書籍大致分類為虛構類和非虛構類、或論説類和實用類,還能按照不同主題如愛、戰爭、昆蟲、物理進行分類。教科書、小説、論説性等書籍有着不同寫作特點,這意味着我們需要用不同方式和速度去分析閲讀這些書籍。教科書論説性強,信息密度較大,結構清晰且完整,我們細細啃讀才能掌握知識;小説為虛構類作品,隱喻性較強,更適合一口氣讀完;科普類書籍知識信息密度比教科書少,但論説解釋得較多,更助於理解入門。

正如作者所説,讀書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這個世界以及自己,還會對人類生命中永恆的真理有更深刻的認識。也許當下的我身體不再成長,但我的心智還能繼續成長。這本書還有許多細節體現了作者閲讀的智慧,需要我仔細品讀!

閲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4

開學初期,學校要求每人讀一本書。書名是《閲讀的力量》。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序言中王林寫到:自由閲讀就是無壓力閲讀,為了興趣而閲讀,不需要寫讀書報告、回答問題、為生字詞查字典。自由閲讀是放棄閲讀一本不喜歡的書,再另外找一本喜歡的書來讀,這種閲讀方式是所有具備高識字力的人經常使用的閲讀方式。簡而言之,自由閲讀即純為樂趣而閲讀。

當我打開《閲讀的力量》第一頁便看到了這樣殘酷的現實。直接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沒有功效。教師的教學基本上是浪費時間,遠不如讓孩子自由閲讀成績更突出。當然,這句話有爭議。但由此可見,作為教師,為了孩子的發展,鼓勵自由閲讀那是何等的重要啊!光靠指令性地去完成是很難實現的。只有調動學生的閲讀熱情,激發其閲讀興趣,才能化被動的任務性閲讀為學生自主的閲讀行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在閲讀中我也遇到了問題,就是書中講到的自由閲讀,在教學實踐中,對於全體學生都可以實現嗎?有的學生自覺性很差,需要不時地提醒他讀書;甚至有個別學生連基本的字詞都認不好,那麼花那麼多時間給他閲讀他會吃得消嗎?結果是否會如我們所預想的那樣?這還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去驗證,還需要教師探索出套路來,做到有效啟發和引導。

總之,父母、老師是孩子人生的引領者,請你們把最重要的閲讀帶到孩子們的靈魂裏,讓她生根、發芽、成長、茁壯。

閲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5

第一次閲讀朱永新教授的代表作《我的閲讀觀》,感覺很開心,因為他的文章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有理論有實際,平易近人,用樸素的語言結合生活的事例闡述具有教育科學規律性的理論。朱永新教授語言自然流露,讀他的文章時常讓我反思,檢視自己平日的閲讀,使我原來混沌的思想豁然開朗,更讓我的心靈得到洗滌,認識上得到昇華。

這本書中很多觀點能讓我們產生共鳴,當我讀到“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應該是一朵美麗的花。教師也不是春蠶,教師的生命應該在四季拔節。教師的幸福也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充實與成功。”我的內心十分激動,像這樣打破傳統的定義,重新賦予教師新的生命,不正是我們內心所憧憬的麼?雖然我們如此平凡,但每一天都在神聖與平凡中行走,為未來和現在工作。除此之外,老師為了向讀者説明讀書的意義所在,不是一味地用一些枯燥的理論來説服讀者,而是通過自身經歷和一些各種各樣鮮明的實例來展現讀書的重要,所以讀到一些朱老師的觀點時,並沒有感到有些乏味,而是被朱老師平實的語言所打動,因為看似簡單的言語,其實是飽含了朱老師的心聲的傾訴,是朱老師用一種真誠的情感來讓我們讀者感受到讀書的意義。

我也很喜歡這本書裏的這句話:教師首先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油鹽醬醋,他必須做好一個人,爭取做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記住並學習的人。如何首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只有通過閲讀來改變。有“讀”就有“行”,有“行”才有“變”。我們許多人讀書,以讀而讀,並不思“變”,看了朱教授的書,我們感受到了讀書的精彩,那就是一個“變”字。有教師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有教師通過讀書改變了學生,改變了班級,更變革了教育。讀再多的書,不思,不行,就不能“變”。正如書中所説:讀書讓教師更智慧。通過讀書,讓我們的教育重拾往昔的智慧,續寫新的傳奇。

閲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6

《閲讀的力量》,寫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孩子們明確有效提升閲讀興趣的因素,提倡“自由自主閲讀”,並且澄清了看漫畫書和言情小説其實與孩子的偏差行為沒明確的關聯,反而可以引導許多人養成閲讀習慣。

作為成年人,我們傾向於讀網絡上的快餐文字,加上圖片佐料更是美味。這種情況下,還有多少人在堅持不斷地讀紙質書呢?我們要是能瞭解這種閲讀的力量,對於語文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作為語文閲讀老師,我認同。“睡前閲讀令人愉快。善於思考的人較愛閲讀。讀的越多的人越沒有“寫的恐懼”。閲讀能力好的人有更多的自由閲讀。閲讀能力跟不上的學生被要求寫更多的作業和練習,這些都只是更加深閲讀能力的鴻溝。有人唸書給他聽時,即使是大學生也會變得較愛看書,及讀較好的書。大聲朗讀對增進識字力有多重功效。在家中或在學校有人規律唸書給他聽的孩子,閲讀測驗和詞彙測驗的成績都會比較好。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聽人念故事書。越讀,會越愛讀。”種種觀點讓人感歎啊!

他強調的並不是多寫,主要是要“善於觀察、善於積累、善於思考、善於反思、善於理解他人、善於表達自己。”,通過閲讀、研究、實踐,《閲讀的力量》很好,很強大,值得老師和家長一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gxrj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