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歷年語文高考真題與答案

歷年語文高考真題與答案

歷年語文高考真題與答案

高考衝刺階段我們要多多刷題,最好是刷一下歷年高考真題,高考真題可以為你的高考複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歷年語文高考真題與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9年語文高考真題與答案

真題內容:

一、現代文閲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對文學藝術創作者來説,或早或晚,都會遭遇到這個問題——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習近平同志強調:“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藝界普遍認識到,只有與身處的時代積極互動,深刻迴應時代重大命題,才會獲得藝術創作的蓬勃生機。然而,在創作實踐中,還有許多作家、藝術家困惑於現實如此宏大豐富,以至於完全超出個人的認識和表現能力。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説法:現實太精彩了,它甚至遠遠走到了小説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隨時發生着習焉不察而影響深遠的變化。這就為作家、藝術家觀察現實、理解生活帶來巨大困難。對於他們而言,活靈活現地描繪出生活的表象,大約是不難的,難就難在理解生活複雜的結構,理解隱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層的東西。那麼,這“更深層的東西”是什麼呢?

去過天安門廣場的朋友一定會對矗立在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印象深刻,許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今天,再次誦讀這段話,我們就會意識到,這改天換地的宏偉現實是人民創造的,人民當之無愧是時代的英雄,是歷史的創造者。只有認識到人民的主體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湧的時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從整體上把握一個時代,認識沸騰的現實。

認識人民創造歷史的主體地位,是為了從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間,是為了解決我是誰,我屬於誰的問題。新文化運動以來,無論是經歷革命與戰爭考驗的現代作家,還是上世紀80年代那批經歷了知青歲月的當代作家,他們內心其實都有一方情感根據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關係。這些作家是屬於某個情感共同體的,這個共同體時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創作與這世界上更廣大的人羣休慼相關,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或許並不是我們的讀者,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將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廣大人民作為我們認識現實、理解時代的依據。

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國文化產品供給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缺不缺,夠不夠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問題,誠然,娛樂和消費也是人民羣眾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責任感的藝術家會深深感到,我們就生活在那些為美好生活,為民族復興而奮鬥的人們中間,理應對我們的共同奮鬥負有共同責任,我們有責任通過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認同。這種認同,是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認同,是新時代偉大歷史進程的同頻共振。作家和藝術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兒子,積極投身於人們爭取美好未來的壯詞征程,才有能力創造出閃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藝,照亮和雕刻一個民族的靈魂。

(摘編自鐵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靈魂》)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家樹立了與時代積極互動的理念,在創作實踐中就能做到以人民為中心。

B對人民的情感認同,是新文化運動以來很多作家創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認識現實、理解時代的依據,因為普通勞動者才是文藝最理想的讀者。

D真正紮根時代、富有責任感的藝術家,無須考慮人民羣眾的娛樂和消費需求。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採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方式展開論證,在邏輯上也是逐層遞進的。

B文章論證兼顧現實與歷史,既有對當下創作的分析,也有對歷史經驗的總結。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內容,巧妙銜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撐了論點。

D文章末段論證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時代文藝“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體現。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對於那些認為現實走在小説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難在於如何把握生活的複雜結構和本質內容。

B對藝術家而言,日新月異的變革時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戰,也能激發創作熱情,促使他們投身沸騰的生活。

C老舍曾説:“不去與勞動人民結為莫逆的好友,是寫不出結結實實的作品的。”這與文中情感共同體的理念是相通的。

D我國當下文化產品供給的主要矛盾已經由量的問題轉向質的問題,藝術家的創作也應少而精,凝聚共識。

(二)實用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可移動文化遺產的保護是指運用各種方法延長可移動文化遺產壽命的專業性活動。保護技術推進的核心是找到與遺產變化狀況相適應的保護方法,以便及時對藏品進行預警、干預,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狀態。在此過程中,預防、治理、修復三個方面的技術運用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預防是所有的減緩文化遺產惡化和損毀的行為的總稱,它涉及光照度、環境條件、安全、防火和突發事件的準備等方面。治理是通過外界的干預直接作用於可移動文化遺產的保護行為,是為了消除正在損毀遺產的外界因素,從而使遺產恢復到健康的狀態。根據可移動文化遺產遭受“病痛”情形的差異,治理技術可以分為殺蟲、去酸、脱水和清潔等類型,修復是對已經發生變形或變性的遺產進行處理,使之恢復到原有的形態或性質。修復的內容大致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標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補文物和標本的殘缺部分。

(摘編自周耀林《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25℃、相對濕度50%為標準壽命(設其指數為1.00),計算在温度15℃、35℃和濕度10%、30%、70%條件下,紙張的壽命和標準壽命的倍數關係,結果見下表:

歷年語文高考真題與答案
  

(摘編自李景仁等《圖書檔案保護技術手冊》)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個島國,位於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氣候濕熱多雨。毛里求斯擬修復的檔案文件,形成於18世紀,文件紙張為破布漿機制紙,字跡材料為酸性煙黑墨水,雙面手寫,以手感鑑別,柔韌性極差,幾乎一觸即碎。通過測試數據可知,文件紙張嚴重酸化。應毛里求斯大使館的要求和委託,國家圖書館圖書保護組和圖書修整組的技術人員,對部分檔案文件進行了實驗性去酸和修復。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紙張纖維發生化學降解的催化劑,能加快紙張纖維的水解反應,使紙張脆化變黃、機械強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為避免酸性對文獻紙張的損害,人們研究了各種去除紙張酸性的方法。根據毛里求斯檔案文件的損壞程度和特點,技術人員認為採用氫氧化鈣溶液去酸法比較好,以氫氧化鈣溶液去酸,可根據紙張酸化的程度調節去酸溶液的濃度和去酸時間,去酸徹底,可操作性強,在操作處理過程中也不會使文件出現新的損壞。

(2)修復方案

紙漿補書機與邊緣、局部裱相結合的修復法。用紙漿補書機修補書頁,既不遮擋字跡又能增強紙張強度。但紙漿補書機法也有其不足,如對書頁的邊緣殘缺處和書口的斷裂處補後的強度不夠,主要原因是書口的斷裂處及書頁上的裂口縫隙過小,使得紙漿難以通過,邊緣殘缺處的紙漿與書頁的連接方式屬單側直線連接,不夠牢固。為了彌補這一缺陷,紙漿補書機與邊緣、局部裱相結合顯然是必要的。

檔案文件修復後,紙張的強度和柔韌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來一觸即碎的文件紙張,現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閲,甚至可以拿起抖動。對於文件修復前後的變化,毛里求斯大使館人員表示驚訝,稱之為“魔術般的變化”。

(摘編自周崇潤等《關於毛里求斯檔案文件的去酸與修復》)

4.下列不屬於可移動文化遺產“修復”工作的一項是(3分)

A使用真空乾燥法對受潮的古代文獻進行處理。

B使用鹽酸、硝酸等化學試劑給青銅器除鏽。

C使用紙漿補書機對破損的古籍進行修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82wq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