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有的人》臧克家

《有的人》臧克家

《有的人》臧克家

有的人

——紀念魯迅有感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羣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是一首政治抒情詩,是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而寫的。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逝世,1949年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紀念日。這一天,臧克家親自前往魯迅先生在北京曾經生活、工作過很多年的故居,緬懷這位中國文壇巨擘。臧克家親臨其境,浮想聯翩,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連串的聯想,他有感於魯迅先生在人民心中的份量,於1949年11月1日在北京揮筆寫下《有的人》這首詩:

《有的人》這首詩,是臧克家諸多政治抒情詩的代表作,它的獨特之處,在於以高度凝鍊的藝術手法,闡述了人的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的真諦。全詩分七節,通篇採用對比手法,把兩種不同思想的人進行了比較,熱情謳歌了“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的人”,通過鞭韃“活着別人就不能活的人”,從反面襯托以魯迅為代表的所有“給人民作牛馬”的人的高尚情操和偉大胸懷。

本詩第一節,對人的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進行開門見山的揭示:有的人雖生猶死,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人,雖然肉體生命尚未終結,實際上只是一堆會行走的肉。有的人雖死猶生,那些象魯迅一樣肯給人民當牛作馬的人,雖然死了,其精神生命則永垂不朽,永遠活在億萬人民的心中。

本詩第二節,通過兩種人對人民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表達了詩人愛憎鮮明的立場。一種人騎在人民的頭上,自以為是世上最偉大的人,其實最渺小;一種人甘願俯下身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其實才是真正的偉大。

本詩第三節,寫有的人只會欺壓老百姓,卻妄想把名字刻在石頭上流譽百年,這種人愚蠢至極,詩人對此表示了極大的蔑視與嘲笑。可喜的是,還有魯迅這樣的人,甘願化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願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而獻身。通過醜惡與美好的形象對比,讚頌了魯迅的高尚品格。

本詩第四節,詩人通過兩種人不同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深刻揭示了兩種人對人民不同的態度。一種人靠剝削人民、壓迫人民而生存,只要這種人活着,人民就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想活都很難活下去。另一種人視人民為父母,他活着就是為了人民能更好地活着。前一種人,帶給人民是無窮無盡的災難,後一種人帶給人民的是美好幸福的生活。

本詩第五、第六、第七節,是對前四節所述問題的歸納迴應。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稱,兩種人對人民的不同立場,決定了兩種人不同的命運結局。騎在人民頭上的人,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受到人民的唾棄;俯身甘為人民牛馬的人,人民羣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有的人》是為紀念魯迅而寫,但詩中並沒有出現魯迅的名字,這就使本詩的主題並不侷限於僅僅為紀念魯迅而寫,而是具有更深遠的歷史意義與社會意義。詩人以凝鍊的語言,鮮明的對比,揭示了生命的意義在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活着應該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而活,在謳歌魯迅的同時,啟迪人們向魯迅學習,為人民俯首甘為孺子牛。本詩主題鮮明,富於哲理,既能陶冶情操,又能給人美好的藝術欣賞。

標籤: 臧克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wo8o3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