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全鄉應急演練計劃

全鄉應急演練計劃

全鄉應急演練計劃

全鄉應急演練計劃

鄉地處縣北部,地質特徵屬平原地帶,因北部緊靠小沙河故道,加之惡劣天氣影響,極易遭受洪澇、暴風雨、冰雹等自然災害侵襲。1996年50年一遇的大洪水給我鄉造成了極大損失,地震災害因多年未發生也存在潛在隱憂。為了確保20xx年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能夠及時高效地開展自救,做到防患於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損失,切實保障全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特制定本演練計劃。

一、適用災害界定

主要指各種綜合性災害,其特徵指具有突發性,在一定範圍內造成人員重大傷亡,洪水、地震導致房屋倒塌、農作物受損面積較大,給人民羣眾生產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自然災害。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應急救助工作按照分級負責、協調聯動的原則,鄉實行統一領導和指揮,各相關部門和村分工負責的'領導體制。

(一)成立救災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任務:負責組織指揮全鄉應急救災工作,研究部署災害預防控制、應急準備、應急處置、災後恢復和重建等重大事項。

(二)成立民政救災及日常工作辦公室,由民政助理靳利強、黨政辦主任兼任辦公室正副主任。地點設在鄉辦公室,聯繫電話:

主要職責:負責領導協調全鄉民政救災和日常應急準備工作,協助領導小組研究部署應急救災工作舉措,督促檢查民政救災和日常應急處置落實情況,及時將民政救災和日常應急工作向領導小組彙報。

(三)成立應急救援隊伍

1、應急搶險組

組長:

成員:各村再抽調3-5名青壯年骨幹組成搶險救災隊伍。

職責:災害來臨時,迅速組成搶險隊伍,第一時間投入一線搶險救災,緊急轉移災民,維護現場秩序。

2、救災組

組長:

成員:

職責:負責救災計劃擬訂、災情統計、檢查、報送、制訂救災物資分配方案,指導災區做好災民救濟工作,做好捐贈款物的接收、使用、管理工作。

3、後勤保障組

組長:

成員:

職責:負責救災物資購置儲備,供應調配工作,負責災區羣眾生活安置和糧食供應工作。

4、安置轉移組

組長:

組員:

職責:負責救災應急交通運輸工作,解決好轉移災民所需車輛和其它交通工具,保證救災物品順利到達指定地點,確保災民安全轉移到位。

5、醫療衞生組

組長:

成員:

職責:負責災區保管員救護,保證藥品供應,搞好衞生防疫和疫情監測。

6、安全防範組

組長:

職責:負責災區治安防範工作,對重點目標實施警衞,做好主要路段交通疏導工作,保證災區治安秩序良好。

7、綜合組

組長:

成員:由農技站、供電所、土地所、網通、移動等相關單位人員組成

職責:負責軍區農業和其它產業的災情調查、生產自救,負責安全供電、調荷運行,負責救災通訊順暢,負責全鄉救災工作的執法監察。

三、平時準備

1、各村要根據本村情況,制訂好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

2、各村要把應急救災宣傳工作抓在手上,做在平常,通過多種宣傳方式,增強社會大眾的應急意識,抓好應急救災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自主、自救能力。

3、鄉村要在災害多發季節建立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明確主要領導親自帶班,時刻堅守工作崗位,確保一旦災情發生,在最短時間內向上級報災情。

4、鄉財政在編制年度預算時,要將救災資金列入預算,確保救災物資充足供應。

5、切實做好救災防控工作,平時採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困難羣眾生產生活自理,住房安全,嚴防因工作疏漏所導致的非正常事故發生。

四、保障措施

當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發生後,立即啟動本應急預案,按照下列程序迅速展開工作:

1、鄉政府立即召開應急救災工作會議,迅速通報全鄉災情,研究部署應急救助工作,擬訂應對更大災害的可行對策。

2、立即向縣政府和有關部門上報我鄉災情和應急救災進展情況,請求給予援助。

3、按照預案設置,迅速成立災情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立即趕赴災區,按照分工職責,迅速展開救助,並將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反饋。

4、相關部門要根據自己承擔的職責和義務,迅速深入受災區域,對口幫助受災村和羣眾做好救災工作。

5、視災害程度,鄉政府隨時準備向主要領導彙報重大情況。

6、切實做好災民安置、物資調配、安全防範等方面的工作。

五、災後救濟

1、大力宣傳救災物資工作的方針政策,凝聚社會力量,開展全民求助活動,確保救災物資供應到位,穩定災區羣眾情緒,維護社會秩序穩定。

2、制定災後恢復重建,保障羣眾生產生活和醫療救助等工作方案,經鄉黨委、政府審定後,分步實施。

3、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部署生產自救工作,迅速組織災區羣眾恢復生產、搶種補種,將受災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4、協助上級部門搞好民政賑災工作,落實救災優惠政策,減輕災民負擔,儘快恢復災後正常生產生活的良好秩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vjq2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