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高中數學總結課課型參考範文

高中數學總結課課型參考範文

高中數學總結課課型參考範文

高中數學總結課課型參考範文

篇一:高中數學課的基本課型

一、關於數學基本課型

(一)數學概念課

概念具有確定研究對象和任務的作用。數學概念是導出全部數學定理、法則的邏輯基礎,數學概念是相互聯繫、由簡到繁形成學科體系。數學概念不僅是建立理論系統的中心環節,同時也是提高解決問題的前提。因此,概念教學是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核心。它是以“事實學習”為中心內容的課型。

我們認為,通過概念教學,力求讓學生明瞭以下幾點:

第一,這個概念討論的對象是什麼?有何背景?其來龍去脈如何?學習這個概念有什麼意義?它們與過去學過的概念有什麼聯繫?

第二,概念中有哪些補充規定或限制條件?這些規定和限制條件的確切含義又是什麼? 第三,概念的名稱、進行表述時的術語有什麼特點?與日常生活用語比較,與其他概念、術語比較,有沒有容易混淆的地方?應當如何強調這些區別?

第四,這個概念有沒有重要的等價説法?為什麼等價?應用時應如何處理這個等價轉換? 第五,根據概念中的條件和規定,可以歸納出哪些基本的性質?這些性質又分別由概念中的哪些因素(或條件)所決定?它們在應用中起什麼作用?能否派生出一些數學思想方法? 由於數學概念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學時要研究引入概念的途徑和方法。一定要堅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通過一定數量日常生活或生產實際的感性材料來引入,力求做到從感知到理解。還要注意在引用實例時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質特徵,着力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

人類的認識活動是一個特殊的心理過程,智力不同的學生完成這個過程往往有明顯的差異。在教學時要從面向全體學生出發,從不同的角度,設計不同的方式,使學生對概念作辯證的分析,進而認識概念的本質屬性。例如選擇一些簡單的鞏固練習來辨認、識別,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的外延和內涵;通過變式或變式圖形,深化對概念的理解;通過新舊概念的對比,分析概念的矛盾運動。抓住概念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來形成正確的概念。有些存在種屬關係的概念,常分散在各單元出現,在教學進行到一定階段,應適時歸類整理,形成系統和網絡,以求鞏固、深化、發展和運用。

(二)數學命題課

表達數學判斷的陳述句或用數學符號聯結數和表示數的句子的關係統稱為數學命題。定義、公理、定理、推論、公式都是符合客觀實際的真命題。數學命題的教學是獲得新知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數學素養的基礎。因此,它是數學課的又一重要基本課型。通過命題教學,使學生學會判斷命題的真偽,學會推理論證的方法,從中加深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運用。培養數學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運算能力,培養數學思維的特有品質。

在進行命題教學時,首先要重視指導學生區分命題的條件與結論。其次要引導學生探索由條件到結論轉化的證明思路。由於數學證明常會用證明一個等效的命題來代替原命題的真實性,因而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證明過程中如何進行命題的轉換,一定要展示完整的思維過程,並要注意命題轉換時的等價性。特別通過一個階段的教學後,要及時歸納和小結證明的手段和方法。使學生掌握演繹法的原理和步驟,逐步掌握綜合法、分析法、反證法等證明方法(高中還有數學歸納法)。

命題課教學還要注意:

第一,對基本問題,要詳細講解,認真作圖,教學語言要準確,論證要嚴格,書寫要規範,

便於學生模仿。在引導探索時,要允許學生有一個適應和準備的過程,對練習及作業中出現的共同性問題應及時在課堂集體糾正。

第二,要着重介紹命題證明的思路,想想條件與結論有無必然聯繫和依賴性。通常宜採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即假定結論成立,看其應具備什麼充分條件或從已知條件出發,看其能推出什麼結果。即前後結合進行分析。此外,還可考慮是否需要添加輔助元素(線、角、元等),把欲證的問題作分解、組合或其他轉換。

第三,在命題教學中,不宜把思維過程嚼得過碎,更不能採用灌輸式教學方法。例如,不要總是由教師給學生進行化難為易的講解,也不要步步提示或做鋪墊,應積極引導學生養成知難而進,經歷化難為易的思維過程的訓練,進行學習的有效遷移。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勤奮、目標明確、堅持不懈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既嘗試和體會成功的喜悦,又能提高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第四,在命題教學中,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要適時適度地對他們做專題研究的訓練,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讓他們獲得超出原有知識框架的認知水平,有助他們思維的發展和創新,把命題研究和所學知識重新組織,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三)數學解題課

中學數學教學中,解題教學相當重要。因為中學數學解題方法是數學方法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習題具有教學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發展功能和反饋功能。但我們又不能把解題教學用來代替全部的數學教學內容。

數學習題可使學生加深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從而使概念完整化、具體化,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系統,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認知結構。通過解題教學,達到知識的應用,有利於啟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它是採用一段原理去解釋具體的同類事物,由抽象到具體的過程。此外,解答習題也是一種獨立的創造性的活動。習題所提供的問題情境,需要探索思維和整體思維,也需要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因而可培養人的觀察、歸納、類比、直覺、抽象以及尋找論證方法,準確地、簡要地表述以及判斷、決策等一系列技能和能力,給學生以施展才華、發展智慧的機會。因此,數學解題課是中學數學課又一重要的基本課型。

中學的數學習題按題目條件、解法與解題根據三個要素來分,一般可分為標準性題(三個要素都知道的)、訓練性題(三個要素中有一個是不知道的)、探索性題(三個要素中有兩個是不知道的)。進行解題教學時,同樣要根據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對教科書的例題、練習、習題重新組構。因此,正確和合理選取、配置例題、練習和習題,以及選擇適當的方法去組織習題教學是優化的關鍵。因為只要對某一道習題的條件作一些變動不大的處理或者改變向學生提出這道題的時間、發問角度,都可能從本質上改變該題的教學意義。 為了使解題教學課達到優化,要切實把握好以下幾個程序:

第一,審題。即要求學生對題目的條件和結論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要幫助學生掌握題目的數形特徵。有些問題往往需要對條件或所求結論進行轉換,使之化為較簡單易解或具有典型解法的問題。如果題中給出的條件不明顯,即具有隱含條件,就要引導學生去發現。通過認真審題,可以為探索解法指明方向。

第二,探索。數學問題中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之間有內在的邏輯聯繫和必然的因果關係。在審題之後,應讓學生學會探索。即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思路,尋找解題途徑,逐漸發現和形成一些解題規律。尤其要讓學生仔細分析題目的目標是什麼?因為題目的目標就是尋求解答的主要方向,要掌握解題的思維方向,想方設法將所給的題目同自己會解的某一類相近題目聯繫起來,選擇解題策略:試試能否換一種方式敍述題目的條件或簡化題目的條件或者將該題有關的概念用它的等價定義來代替;將條件分解成幾個部分,再將這幾部分構成一個新的

組合,將所有的局部結果同題目的條件和結論作比較,檢查自己的解題意圖是否合理;能否把問題分解成一串輔助問題,以便依次解答這些輔助問題就可以綜合所給題目的解答;研究題的特殊化情況或者某些部分的極端情況,是否會對題目有影響。即試圖由一般退化為特殊或從特殊推廣到一般。每個習題遵循上述思考方向總可以通過探索實驗得到解決。當然要注意限制實驗的次數,並防止在解題開始階段便誤入歧途。

在探索階段,有時學生尚不會獨自分析,需要教師的輔導。但切勿匆匆忙把教師想好的解題思路和盤托出或把擬好的解法過程在黑板上書寫一番,更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解法步驟,以記憶代替思考。而應分析關鍵環節,以激活學生思維的停滯狀態。一定要讓學生明白怎樣解題,為什麼這樣解?為什麼想到這樣解?以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進一步發展。

第三,表述。如何表述解題過程?一定要合乎邏輯順序、層次分明、嚴謹規範,簡潔明瞭。教師對教學進程的每個階段的解題要求應通過板書示範。先讓學生模仿,然後養成習慣,逐步做到數學語言、符號準確,説理清楚明白,書寫整潔有序。表述是交流的重要方面,一定要抓好。

第四,回顧。在解題以後,回過頭來對解題活動加以反思、探討、分析與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對解題過程的回顧和審視會對題目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既可以檢驗解題結果是否正確、全面,推理過程是否無誤、簡捷,還可以揭示數學題目之間規律性的聯繫,發揮例題、習題的“遷移”功能,收到“解一題會一片”的效果。有時還會得到更完美的解答方案。 要做好解題教學的上述四個環節,特別要注意:

(1)突出思維過程,在例題的配置上,以探索性問題為主;在解題環節上,突出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在思維層次上,隨着學生年齡的遞增,注意問題的概略解決,給猜想、類比、歸納的推理以應有的地位。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解題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活動空間,儘可能多地靠學生自己發現解題思路和動手作答。

(3)要讓學生進行獨立、限時的練習訓練。以期學生能精力集中,提高練習的速度和有效性。

(四)數學複習課

在數學教學中經常要進行復習,它的作用是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知識、方法及應用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對階段學習查漏補缺,鞏固提高。因此,複習課也是數學科的一種基本課型。

複習課分兩種:一種是經常性的複習,一種是階段性的複習(含學段總複習)。前者又包括新知識教學前的複習,新知識教學中的複習和新知識教學後的複習。教師可根據這三種複習的目的、作用來設計好內容和問題,為新課的運作鋪平道路,並把舊知識納入新知識的體系中,以及明確新知識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後者是一個教學單元或一章結束或期中、期末以及學段總複習。通常數學複習課是指這種課型。它的作用是:系統歸納整理階段所學的知識、方法以及梳理知識方法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溝通知識、方法間的聯繫,形成所學數學內容的整體結構,再通過解決一些綜合或應用問題,訓練技能,進而達到提高能力。我們認為複習課對調整教與學,特別對加強知識、方法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很有脾益。

(五)測驗講評課

數學測驗(或稱考試)是對學生數學學習階段結果是否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一種評價方法。在測驗之後,需要把評價的結果反饋給學生,這就需要有測驗講評課。上好講評課的關鍵在於“評”字,而且要把它作為對教學過程的一種調控手段。切不可把測驗題的解法由教師逐一

講解,讓學生對一對正確的答案,而是要根據這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做出評估。對學生的成功,特別是有創新的解答,應給以展示,以利鼓勵和強化;對普遍存在的失誤和不足,可通過課堂討論或由教師作重點的評析,以利糾正。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還可增加寫出學習心得或對試題作變式研究的要求。並且在總的評析後再佈置一些相應的練習題作鞏固或拓寬,使學生得到更大的收穫。

二、關於教學模式

隨着教學設計與實施活動的深入開展,在對數學課型的研究,掌握其優化特徵,改進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我們提出要學習和研究數學教學模式。關於教學模式概念有多種界定,但結合當前數學教學的實際,我們比較贊同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活動的中介,是依據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規律而形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比較穩固的教學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體系。 長期以來數學教師形成的教學模式有如下三種:

(1)講練模式:教師根據自己確定的教學目標,擬定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講解新知識,然後配以幾個例題説明,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邊練習,邊小結,再作變式練習,以求鞏固,達到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師本節課所講的知識和方法的目的。最後佈置課外練習,使學生記憶和保持。

(2)探練模式:教師在複習前面學過的知識和方法後,在課堂上提出一些變式練習或應用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它偏重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表述過程。在探索過程中,教師往往設置一些小問題,進行點撥,讓學生思考,邊練習、邊回答(或板演),求解的問題一般不會太難,通過學生思考,議論,或學生互相補充後一般都能使問題得到完整的解決。

(3)自練模式:教師首先提出要求(或給出一組問題),讓學生自行閲讀教材(或練習一個題組),在閲讀或聯繫過程中,教師適當巡堂輔導或提示。課堂教學以學生的閲讀、練習為主,通過認識、記憶和模仿,教師佈置的問題,學生大都能得出正確解答。再經教師小結,學生從而獲得新知識或掌握一類常規問題的解決方法。

這三種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不盡相同,但其特徵都着眼於“練”,通過解答一批基礎題,以及有一定難度的變式題訓練基本運算方法、運算技能,訓練邏輯推理方法和培養解決常規問題的技能和能力。這種習得方式是通過“練”來學習數學。這對學生打好基礎,掌握解決常規題的能力,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由於立足於“練”,往往需要花較多時間去完成一定數量的題目,學生才能頓悟。也會因教師對題目不講究“篩選”和組構不科學,而造成學生負擔過重,或者可能做了一些“無用功”。同時,大量模仿性的練習會產生思維定勢,必然使數學教學缺乏創新精神。培養出來的學生求異思維薄弱,創造性差,對非常規的新穎的問題、較深程度的綜合性問題、千變萬化的聯繫實際的應用問題的解決能力明顯不足。尤其對優秀學生,過多的重複性練習不僅耗費時光,又不易施展才華,而且容易造成厭倦,對他們的成長是很不利的。正如199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朱棣文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學生很刻苦,書本知識成績很好,但動手能力差,創新精神不足。” 上述幾種教學模式的弊端可見一斑。 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的領導、教育行政部門都提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指出:“必須用更高層次——生命的層次,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全面地認識課堂教學,構建新的課堂教育觀,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因此,我們應該用生命價值的觀點重新審視原有的教學模式,使之更合理、更科學。第三次全教會明確提出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也為我們的教法改革指明瞭方向。另外,隨着科技的進步,現代高新技術越來越表現為一種教學技術,以快速、多變、準確為特徵的計算機為數學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成為輔助數學教學的有力手段,是建構以學生髮展為本,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新的教學模式的重要前提條件。

我們認為教學模式的變革可以説是一種“範式革命”,它只有在每天都與學生打交道的教師行動起來,以行動研究的方法,結合學習有關理論,互相交流,發揮羣體優勢才能建立適應當代高科技社會與信息時代發展的要求,體現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創新思考”,培養具備創新意識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未來人才的數學教學模式。

篇二:高中數學公開課總結

在學校領導的關心下,在教務處的具體指導下,本組教師羣策羣力,團結進取,在教學教研方面做得了一些成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本期加大了教學督查的力度。教研組內先後聽了,魏麗芳,黃雙妹、李哲3位老師的課,針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研組內進行了交流,有效的促進了他們對教育教學的研究以及角色的轉變,保證了教學的有效推進。對提高教學質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授課老師通過展示課件、,注重相關知識與高考的鏈接,聽後有不少的收穫。我們組織評課活動,會上,各位老師各抒己見,指出了授課老師主要優點,並與授課老師交換了意見。闡述教學設計的理念,真誠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公開課對教師是一次良好的鍛鍊機會,也是學習別人的絕佳時機。通過聽課,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公開課的最大亮點是能夠學習別人的先進理念,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經常利用多媒體教學,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促進作用,最後,教研組長對公開課中教師的教學設計、班級信息技術的運用、師生互動等方面作了分析,並且針對公開課出現的幾個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提出了新的希望。

區級研討課在我校舉行。魏麗芳老師在高三6班舉行鯉城區區級研討課活動,橢圓的應用複習,得到全體參加的數學教師一致好評,他對多媒體運用熟練、恰當,學生踴躍發言,整節課學習情勢高,體現教師較強教學基本功,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老師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利用樹壯圖展示知識間關係,教學效果明顯。

李哲向量的運算,雙妹直線方程複習三角公式推導課都給每位教師留下深刻印象,他們認真負責,認真備課,上課,主動請教老教師研討公開課內容,讓聽課教師受益。

針對公開課存在問題,我們認真落實常規教學教研。 數學組全體老師都能認真深入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以課堂教學改革為切入點,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攻方向,提高了課堂效益。為了能充分挖掘各人的潛能,發揮集體的力量和智慧,我們很注重集體備課,各年段每週至少有兩次集體備課時間,並做到有內容和中心發言人,在集中之前,大家必須先鑽研教材內容,然後就教材的內容對教學設計、教學的重難點如何去突破、對如何把握例題講解的深淺程度、習題的選用等等發表個的見解和意見,大家一起學習、研究,取長補短。平時大家經常互相聽課,同備課組的老師經常互相推薦自己經過學習後覺得很有收益的教研論文,大家一起共同學習,研究,最終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全組教師工作十分認真,積極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在學校教學常規檢查中,數學組整體情況良好,多次受到學校表揚。本組常規教研活動每兩週一次(週四上午第二節),主要進行教學理論的學習和課堂教學的“説·授·評”活動,一年來,本組教師通過集體學習和自學,讀完了《教育的智慧》《陶行知教育學》、《創新學習手冊》、《數學課程標準解讀》、等幾部理論著作,並作了讀書筆記,每週的“説·授·評”活動有專人主持,專門課題,做到集體討論,資源共享。多數老師每學期在本備課組內上一堂公開課。同時本組教學成績顯著,上課普遍受到學生的歡迎。

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教研組長多次組織本組老師到高一、二年級聽了新老師的課,指導他們開展工作,並與他們探討教改問題。

注重引進與交流 為提高教學教研水平,本組教師積極學習外面先進經驗,走出去,引進來。組織本組教師到泉州五中、泉州一中、泉州十五中、泉州科技中學聽課。到新僑中學聽研訓課,新課程改革的研究課,收穫很大。

一年來,本組在實踐上進行了長期探索,開展了豐富的數學學科活動。(一)、將數學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選擇與數學學科相關的課題進行研究,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研究意識。(二)積極組織數學希望杯培訓活動,高一年級由黃雙妹老師負責,高二年級由吳子生老師負責,每週培訓四次左右,並取得很好的成績。積極組織老師們編寫教學案例,並多次開設講座,講解方法和要領,收到了積極的效果。

篇三:高中數學課型與教學策略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相比較於義務教育階段的課堂教育改革,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起步相對較晚,對數學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這更多地是停留在理念和方法上,缺少可操作性的內容,對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也有很多地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上海育才中學的“讀讀、議議、講講、練練”教學法、岳陽縣一中的“四環遞進”教學法、長沙教科所的“六環節自學輔導型教學法”等,本地區已取得較為突出成績的有醴陵二中“高中數學分層學導式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法都有較為具體的操作程序,尤其是非常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通過這些教學方法的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培養了一批年輕教師,形成了頗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發行了較有影響的學習資料,但這種較為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對整個高中的數學教學而言畢竟還是有一定的侷限性,不同的內容應該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隨着高中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高中數學課程內容越來越豐富,單一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課程的需要。我們試圖在借鑑已取得的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結合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對高中教學課程內容的分析,形成針對不同課型、內容、學生的教學方式,確定不同的教學策略,並使之規範化、系統化、科學化,從而更好地推動高中教學的課堂教學改革。

教無定法,教亦有法,就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而言,如何讓學生有效掌握數學基本知識技能,如何培養學生基本數學素養及基本數學能力,這是數學課堂教學永恆不變的主題。新課程的推行及新課程理念的確立給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根本性的衝擊。在這種新形勢下,如何更好的實現新舊理念的接軌,如何更好的規範數學課堂教學構建一套“形變而神凝”(課堂形式多變——針對課堂教學內容及對象的不同、鼓勵個性發展,而課堂教學基本思想不變)的課堂教學模式,尋求不同的教學策略,對規範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個性及能力、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極為必要,這應成為一個主要的研究方向。

二、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學習過程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應是一個交流合作的互動過程,學生掌握能解決問題的程序任務比掌握知識內容更重要。因此,教學中必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生目標,形成知識系統。

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數學教學活動應是學生經歷“教學化”、“再創生”的活動過程,數學教學活動應幫助學生構建發展認識結構,教學活動是師生的互動過程,有效的教學是引導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自己學習,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對教學的理解力。因此,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和心理定位,教師不只是知識的講授者,還應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評判者。

認知學教學理論:認知學教學理論的代表人物加涅認為:不管教學是否存在,學習都會發生,但可以通過教學來影響學習,通過教學規劃雖不會導致學習的發生,但有助於學習者的學習,同時指出教學方法包括教材呈現的方式、師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等,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習類型選取不同的

教學方法。

三、研究目標:

①對高中教學內容的課型形成一個較為科學、系統的劃分,並形成界定標準。 ②針對不同課型構建一個開放、動態、完善、可操作性的教學模式系統。 ③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真正做到通過研究提高教學質量,減輕教師負擔的目的,形成一支科研型的教師隊伍。

④通過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遷移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全面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研究內容:

(一)對高中教材分章節、模塊進行研究,尋找高中數學知識的呈現方式、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研究教材的功能發揮及使用方法。

(二)高中數學教學課型的界定及標準,特別是新授內容中概念課課型的界定。

(三)探求高中數學新授課、複習課、試卷講評課的教學策略研究,新授課中教學基本原理的認知與基本原理的應用教學策略研究。

1、從高中數學教材入手,通過對知識體系、新知呈現方式、內容的時效性等多角度的研究和分析,結合目前高中的教學實際,考慮以上課的時效性為一級標準,將數學課型分成四大類:新授課、單元複習小結課、高三複習課、試卷講評課,以新授內容的性質和呈現方式為二級標準,將新授課分為數學基本原理的認知與構建、數學基本原理的應用與深化、數學基本概念新授課等課型。

2、針對不同課程構建不同的教學流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注重學生思維的充分暴露,強化知識體系的建立,確定明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力地促進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較好地構建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下面為擬採用的教學方法:

A、關於數學基本原理的認知與建立的教學主要採取“導引探究式”教學方法。主要教學流程為

⒈創設問題情境,誘導學生髮現、提出問題,激發探究慾望

⒉創設思維情境,啟導學生髮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⒊釋疑解惑,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⒋精講總結,理性歸納,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⒌精心設計變式分層練習,使學生在運用知識中形成技能,培養學生遷移與創新的能力

B、關於數學基本原理的應用及深化的教學主要採取“演練互議式”教學方法,基本做法是:(1)出示問題,(2)學生板演(3)師生評議:(4)師生共同小結。

C、數學基本概念、公式的起始課採用讀、導、演、拓教學方法,主要流程為:(1)學生自讀(2)教師導引(3)學生演練(4)拓展深化。

D、關於數學知識結構(小結與複習)的教學主要採取“問題模塊鏈接式”教學模式,主要流程為:(1)設計問題鏈,根據知識結構的特點及學生的掌握情況設計問題鏈,這個問題鏈一方面要能充分體現知識點之間、知識模塊之間的橫、縱向聯繫,問題要設置在點與點的交匯處,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從知識模塊的背景、內涵與外延、應用等方面出發以充分體現知識模塊的地位和作用;(2)師生小結,

由問題鏈的解決梳理相關知識,形成體系,總結方法(3)遷移訓練,通過設計綜合練習題落實雙基,形成能力。

E、高三複習課主要採用“四環遞進教學法”,主要環節為:提出問題,自學練習,評議小結,課堂小結;採用分層遞進的方式教學。

F、關於試卷講評課主要採用“多維互動式”教學方法,主要環節為:

a.小組合作解決一般性問題;

b.師生合作,學生互問互答,老師點撥解決中等以上難度題;

c.教師講評,教師講解普遍性問題,做好方法的歸納小結;

d.評後反思,進行補償性練習;

(四)研究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學流程與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學習能力的關係,並提出改進的方法與措施。

①高中數學知識的呈現方式、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教材的功能發揮及使用方法。

②高中數學教學課型的界定標準,特別是新授內容中概念課課型的界定。 ③高中教學新授課、複習課、試卷講評課的教學策略研究,新授課中教學基本原理的認知與基本原理的應用教學策略研究。

④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學流程與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學習能力的關係研究。

五、研究假設

1、從高中數學教材入手,通過對知識體系、新知呈現方式、內容的時效性等多角度的研究和分析,結合目前高中的教學實際,考慮以上課的時效性為一級標準,將數學課型分成四大類:新授課、單元複習小結課、高三複習課、試卷講評課,以新授內容的性質和呈現方式為二級標準,將新授課分為數學基本原理的認知與構建、數學基本原理的應用與深化、數學基本概念新授課等課型。

2、針對不同課程構建不同的教學流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注重學生思維的充分暴露,強化知識體系的建立,確定明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力地促進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較好地構建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下面為擬採用的教學方法:

A、關於數學基本原理的認知與建立的教學主要採取“導引探究式”教學方法。主要教學流程為

⒈創設問題情境,誘導學生髮現、提出問題,激發探究慾望

⒉創設思維情境,啟導學生髮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⒊釋疑解惑,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⒋精講總結,理性歸納,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⒌精心設計變式分層練習,使學生在運用知識中形成技能,培養學生遷移與創新的能力

B、關於數學基本原理的應用及深化的教學主要採取“演練互議式”教學方法,基本做法是:(1)出示問題,(2)學生板演(3)師生評議:(4)師生共同小結。

C、數學基本概念、公式的起始課採用讀、導、演、拓教學方法,主要流程為:(1)學生自讀(2)教師導引(3)學生演練(4)拓展深化。

D、關於數學知識結構(小結與複習)的教學主要採取“問題模塊鏈接式”教學模式,主要流程為:(1)設計問題鏈,根據知識結構的特點及學生的掌握情況設計問題鏈,這個問題鏈一方面要能充分體現知識點之間、知識模塊之間的橫、

縱向聯繫,問題要設置在點與點的交匯處,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從知識模塊的背景、內涵與外延、應用等方面出發以充分體現知識模塊的地位和作用;(2)師生小結,由問題鏈的解決梳理相關知識,形成體系,總結方法(3)遷移訓練,通過設計綜合練習題落實雙基,形成能力。

E、高三複習課主要採用“四環遞進教學法”,主要環節為:提出問題,自學練習,評議小結,課堂小結;採用分層遞進的方式教學。

F、關於試卷講評課主要採用“多維互動式”教學方法,主要環節為: a.小組合作解決一般性問題;

b.師生合作,學生互問互答,老師點撥解決中等以上難度題;

c.教師講評,教師講解普遍性問題,做好方法的歸納小結;

d.評後反思,進行補償性練習;

六、研究方法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為主,以案例研究、比較研究為輔,主要通過高中三個年級的教師通過統一的安排,分別對教材進行分類研究,確定教學策略,形成系列教案和教學課件。

參考文獻:

1、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張暉編著,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2、《基於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孟慶男,課程·教材·教法,2006.2

3、《論數學課題探究教學》,何李來、李森,課程·教材·教法,2005.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pven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