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簡述對傳統武術美的定位與品評的論文

簡述對傳統武術美的定位與品評的論文

簡述對傳統武術美的定位與品評的論文

簡述對傳統武術美的定位與品評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傳統美學;傳統武術;美;定位;品評

論文摘要:武術作為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不僅具有傳承文化的作用,更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類審美情趣之功能。在科技的發展和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傳統武術的美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與現代快節奏的生活現狀相比,傳統武術對於創造和諧社會、緩解人們心理壓力,以及在培養人審美情趣等方面的作用越顯重要,形成對現代生活完美的補充,可是,對於傳統武術美的定位和評價,目前尚未有一個系統的理論。本文通過文獻資料,結合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從傳統美學的視角對傳統武術美進行再認識,旨在為揭示傳統武術美提供一點借鑑。

傳統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現代競技體育相比較,傳統武術有着現代體育無法替代的作用,與現代快節奏的生活現狀同時存在,無疑會給人們在心理是得到一種放鬆和喜悦,讓人們找到一種迴歸自然的感覺,在大自然中體會自身存在的價值,在大自然中感受哪種“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自由境界,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切身感悟。那麼,傳統武術的美到底在哪裏?我們又如何去定位和審視這種美?我們都知道,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研究傳統武術的美就必須從傳統美學的視角去尋找它的蛛絲馬跡。

1對傳統武術“美”本質的定位

中國美學,大體上可以分為佔典美學形態與現代美學形態。傳統美學就是古典形態的中國美學,是完全不同於西方美學的一種美學概念[lj。西方美學更多地是探討美是什麼,中國傳統美學則探討美在哪裏,拋開西方美學思想,中國傳統美學認為;“美在意象,美在感悟”。是一種“物我兩忘”、“天人合一”人生真諦的感悟。武術產生於原始社會,是人類與自然長期鬥爭的結晶,我們知道,在文字和語言貧痔的原始社會裏,如何表達人與自然和諧的狀態?如何體現人類對自然界改造的能力?顯然,語言與文字是無法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時候,人類就採用“手舞足蹈”的原始方式來傳達他們與野獸搏鬥的方法和技巧,展現他們驕傲的戰績,抒發着他們力圖戰勝自然的內心世界,正所謂:“言不盡意”,“立象以盡意”,這就為武術的原始萌芽奠定了基礎。隨着人們認識水平的不斷提升,武術作為最原始的傳達人類內心情感的方式就隨之產生了。武術產生之初,主要是用於原始的抒情,歡慶,以及祭祀和圖騰崇拜等活動。那麼,武術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功能呢?我們知道,在原始社會的祭祀和圖騰儀式上,一切病魔,醜惡的東西是被徹底地排除在外面,他們向上天傳達的是世間最美好的願望,以此來求得上天的保佑和施捨,體現出原始自然和諧統一的狀態。武術作為原始的藝術表現形式,在最大程度上反映了原始人的心理,因為在原始人的內心中,通過武練,不但給人們帶來了健康,而且,能夠給人們帶來豐厚的物質利益;同時,通過武練還能給他人以美的享受,讓人類體會到自然之美。當所有的這些都被賦予到武術之中,就形成了武術有大美而不言的切身體驗。可見,在原始人的心理,武術成為正義的象徵,成為美的化身,是傳達上天旨意的使者。

武術美的本體實質在於“意象”,“象”既是意象之本,也是美之本,無象則無美。傳統武術美表現為“意象”的產生及向境界的昇華。可以認為,“意象”是傳統武術美的本體,無象,則傳統武術的美也就不存在對於“象”外顯,武術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認識,即傳統武術的“四美”:形美,神美,德美,道美。在整體統一的狀態下,形成r“象中有四美,四美中又各有其象”的完美體悟。習武之人由“形”之外練,到“神”之內養,進而到“德”之內修,最後到“道”之昇華,是一個完整的修煉過程,這個過程與傳統美學對於美的層次劃分是一致的。傳統美學對於美的認識發展經歷了由“象”——“意象”——“意境”——“境界”四個階段。“境界”既是“道”,對“道”的追求永無止境,因此,武術修煉的境界也一定是“只有更高,沒有最高”。傳統武術之美,是無法用語言能夠準確地表述,武術的美實質上是人們對於武術現象的一種內心感悟,這種美能讓人由此及彼,由淺人深,由有限到無限,由個別到一般,由現實到理想,由情理到哲理引出諸多的聯想與想象.產生“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這種“有”與“無”的統一也正是道家追求的“道”。由此可見,傳統武術美的本質在“意象”,“象”怎麼可味?因為“象”中有“道”;“道”怎麼可觀?因為“道”在象中。“道”是最高的真,最高的善,最高的美,是中國人對對傳統武術最高境界美的追求和體悟——美在心中.美在感悟。

2對傳統武術“美”體驗的定位

武術有四美:“形美”為傳統武術美的第一重境界,所謂“外練筋骨皮”;“神美”為第二重境界,所謂“內煉精氣神”;“德美”為第三重境界,所謂“尚武崇德,以德服人”;“道美”為第四重境界,所謂“以術求道”,“道”正是中國武術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國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武術這四美,實際上是“同質異構”現象,這裏所説的“質”實質上就是“味”,是中國古典美學對於美的體驗論系統。傳統武術帶給人以無限美的感受,無論是觀眾,還是裁判的心理,對於傳統武術所展現出來的美更多地是感覺到一種“味道”,這種“味”不只是視覺上的刺激,而更多的是用心去品嚐,從而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沉醉在傳統武術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狀態之中。因此,對於傳統武術美的感受,只有用心去品味才能真正地發現武術的美,單靠視覺這種“主客兩分”的認識是不能夠全面地把握傳統武術美的內涵,不符合中國人傳統的審美心理。其次,“味”與“視”相比更具有“天人合一”的傳統審美意義。“視”的前提,是主客保持一定距離,這樣便於主體觀察。“視”的優點是把握的材料清晰,相對較為全面,但是,“視”通常被看做認識的主要感覺傳統的審美心理的高峯體驗是“物我兩忘”。“物我兩忘”,是精神上的,這個忘不能簡單地理解成忘掉,它揭示審美的顛峯狀態,主體那種“神與物遊”的高度自由。而“味”正是這一狀態的表現,“味”的前提,則必須是主體與客體相接觸,它對對象的把握也許不全面,也不清楚,但是更細膩,更微妙。這種把握主要是一種體驗。因此,在傳統武術中,“味”更多的是用於對傳統武術美的把握,這種把握又必須是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感悟,只有達到這一境界,劉一於傳統武術的美的體驗才是最真實的。

3對傳統武術“美”的品評

3.1對於武術形美的品評

形美一外練筋骨皮,武術之“形美”是武術運動美的外在表現形式,是通過視覺形式喚起人們的美感。對於“形美”的評價.不能夠只着眼於武術外在的表現形式,應該站在“和諧統一”的高度上對其進行整體的定位。武術之形美是通過形象性的直觀方式來展現出的一種和諧和道德精神的美。例如:長拳中的“十二型”、象形拳、太極拳、八卦掌等等,它們的外在動作素材無一不是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自然對於人類的無私奉獻,武術就是通過外在的形來展現自然的力量。這充分地説明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反映出了人們對自然的認識和理解;其次,對於許多通過人類勞動而創造出來的武術器材,無論它們的形狀如何,都只能被看作是自然人體的一種有機延伸,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完全融合。因此,對於武術形美的審視就必須透過外在的形,尋找到武術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本質,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形美,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得到那種“得其意而忘其形”美自由境界,才會對“不射之射”超越狀態的深刻理解。筆者認為,武術所追求形美的主要目的在於,通過形體美來達到一種與自然的統一與和諧,通過形體的訓練和運動展現自然的力量和自然的魅力。正如太極運動,人的境界完全融人自然,心中無我,我就是自然,達到了這種境界,把自己完全融人到自然當中,才能真正地發現自然之美,這時候,人們自身不足已經被自然之美完全地融合了,武術運動正是通過盡善盡美的外形去追求自然之美。 3.2對於武術神美的品評

神美—內練精氣神,武術之“神美”主要表現在精神,以及運動的節奏上。對於“神美”的評價,要從中國傳統美學中尋找它根源,同時,還必須站在傳統文化的高度對其進行定位與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從本質上區別武術與其他體育項目。武術之“神美”與西方體育所表現出來的神美有所不同,雖然都是與各自民族文化、民族習俗緊密相連,但是,兩種文化對於美的認識和態度是不同的。西方文化從“有”出發,以求“真”為目的;而中國美學本體是“道”,以體“道”為目的。因此,武術之“神美”是對幾千年來民族精神的總結,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提煉,是一種同自然無為的“道”合為一體,超越人生的利害得失,在精神上不為任何外物所奴役的絕對自由境界,是人們心理活動外在表現,對於武術神美的評價,同樣要站在整體統一的高度上,除了要看習武者的精、氣、神,還要對他們的人格魅力有一個衡量,這樣,武術之神美才能被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上,對於武術神美的審視才能具有客觀性和真實性。武術之神美是實現武術“意境美”的紐帶,是體“道”階段,沒有這個階段的苦修、苦練是很體會到意境美的自由。同樣,我們要以武術那種最高境界的美來指導武術“神美”的發展方向,不能把武術“神美”看作是武術美的本質加以大肆鼓吹,給武術之神美添加本不該有的神祕色彩。

3.3對於德美的品評

德美—尚武崇德,以德服人。武以德立,武術從一開始就將自己與道德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正因如此,在武術蔚為大觀的同時,武德也自成系統。武德不僅是約束習武者的規範,更是武者對社會的承諾,基於此,武術始終在其技擊的身影背後有着一副儒雅的面孔。這也使得武德之美超越了武術自身,而成為武術的靈魂。所謂武德就是指習武學藝之人所應遵守的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和規範要求,也就是習武者的道德。對於德美的審視必須從習武者平常的禮節、人品、作風和習武的學風等方面加以整體評述。如:服從國家,注重節氣,秉公仗義,不畏強暴,遵守公德,做文明公民,而且要以高尚的理想情操要求和約束自已,不以勢欺人,不以藝壓人,捨己為人等。道德之美為最美。中華自古即以禮治國,當代則提出以德治國,可見,道德是文明古國千百年來的不懈追求。武術之“德美”始終貫穿在“形美”、“神美”、的各個階段中,可以説“德美”是習武者的外練、內修過程,是習武者自身素質的提升過程,是實現武術“最高境界美”的橋樑和心臟,是實現武術最高境界美的必要條件。我們要以追求武術最高境界美為目的,進一步規範武術之“德美”的內容,修煉的方法,以及對武德的客觀評價體系,真正地使武德的修煉成為追求武術“最高境界美”的一個重要核心組成。

3.4對於武術道美品評

道美—“以術求道”,“天人合一”。“道”既是“意境”。老子説:“道可道,非常道”。同樣,武術的“道美”用語言是不能準確來描繪。“大道無形”,道美的實質與莊子美學思想中的“大美”是一致的,是人們對於美感悟到的一種“境界”,“道美”實質上是美的昇華,是人們在對美的追求和塑造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美的體悟,而這樣的感悟是最真實的,而又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是對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傳統美學的核心內容,意境美不僅來源於運動的本身,來源於自然規律,更為重要的是來源於人們自身精神的感悟。中國古典美學歷來強調審美對象在倫理道德上的感染作用,始終高奏着美、善統一的根本性主題。“形美感目,意美感心”,意即意境,而意境美是含蓄的,需要人們用心感悟方能體認。故此,武術的藝術本質及價值不僅僅體現為技術上的熟練,而且體現在武術表演者的身心不斷處於新的體驗之中,使習練者在演練過程中產生無盡的意境美。武術是一個動態的存在,正是感悟,使一代一代武者對武術產生新的見解,從而對武術美的認識取得新的突破;也正是在這感悟之間,武術才會成就今天的輝煌。感悟之美在吸引一代一代的習練者投身其中而欣然自樂的同時,又成為武術美髮展的終極內核。綜上所述,武術意境美是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不同的人對於武術有不同的感悟,在他們內心感悟出的武術美必然有所不同,對於武術意境美的評價也只能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境界,追求更美,沒有最美。

4結論

武術美的本質在於“意象”,武術美的發展是由“象”—“意象”—“意境”—“境界”逐步提升的感悟過程。對於武術美的品評,要有統一整體的意識,這種意識歸結到底,就是中國古典美學所推崇的“味”和“妙”。“味”和“妙”是對傳統武術美最真實、最細膩的體驗和最高的評價。武術之美是外顯和內涵的完美統一,武術之美,貴在對於人生真諦的體悟,是無法有語言來描述的,正所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的超然境界。這種境界是對武術美最真實寫照,為了武術最美而不斷地追求更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pkxme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