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泥玩具》教學反思3篇

《泥玩具》教學反思3篇

《泥玩具》教學反思3篇

《泥玩具》教學反思3篇

篇一:《泥玩具》教學反思 (276字)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也是屬於本套教材中陶藝教學系列中的一課。本課中通過觀察、欣賞,感覺民間泥玩具的簡潔質樸的美感,啟發學生熱愛民間傳統藝術。通過PPT演示了泥塑的製作步驟,瞭解泥玩具的製作要點——手捏成型。孩子們通過學習,都能用手捏成型的製作出小動物,顏色豐富、造型美觀、裝飾的也非常精美。

但是有點孩子製作的快、也非常的精美,但孩子們孩子們僅僅侷限於課本上的泥玩具,一味的模仿,不敢大膽嘗試。在佈置作業時應分層次:能力強的學生應鼓勵他們多做一些不同造型的作品,對於膽小的學生,應該鼓勵其信心,在小組合作中多與同學交流,在相互幫助中取得進步。

篇二:《泥玩具》教學反思(797字)

開學初,學生們就嚷嚷着想提前學習這一課,他們很想玩泥巴。我小時候就經常和小夥伴一起做小器皿,小動物,玩過家家。我喜歡中國民間泥玩具,不僅僅是因為兒時的美好回憶,它們造型質樸,顏色鮮豔,紋飾簡潔,展現濃濃的鄉土氣息,彷彿能從泥土的芬芳中嗅到獨特的民族情懷。

我是有私心的,想讓學生們多瞭解泥玩具,感受傳統文化魅力,並肩負起傳承民族文化之任。於是,我佈置讓孩子們蒐集有關泥玩具的資料、圖片,分析泥玩具造型、色彩、圖案及各地泥玩具特色,並準備做泥玩具用的泥。學生們的準備情況讓我喜憂參半:讓我失望的是四年級160多名學生,只有三個孩子從書上或網上搜集了有關資料;讓我高興的是有些同學從家裏帶來泥玩具實物,這可以使大家更直觀的瞭解泥玩具,另一件事是學生們費盡心思準備泥巴,或是買,或是自己動手和泥,可以使學生們在製作過程中體驗泥玩具的魅力,收穫快樂。

既然大家蒐集的資料少,這部分就由我來補充,我講了關於兔爺兒、大阿福的小傳説故事,介紹了各地有名的泥玩具,孩子們聽的格外認真。然後我們共同分析了造型,色彩,討論製作技法,孩子們迫不及待想做一個屬於自己的泥玩具。

可是在製作的時候就不是那麼順利了,有的學生竟然從來沒玩過泥巴;有的學生雖然比較熟悉橡皮泥,但捏起泥巴來還是力不從心。於是,他們小組合作,各盡所能、取長補短。四班學生平時動手能力最強、想象力最豐富,捏出來的泥玩具造型豐富多樣,但體積較小,這也與他們畫畫時畫的小有關。三班和二班的學生很有耐心,做事情嚴謹、認真,模仿能力也很強,做出來的泥玩具有模有樣的。一班的學生畫畫不錯,他們做的泥玩具雖然造型簡單,但色彩鮮豔,圖案精緻。各班情況不同,雖然紀律差了些、有的學生沒完全參與其中,但孩子們都有不同的收穫,也算畫上了比較圓滿的句號。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動手操作,鍛鍊動手能力,並靈活的補充部分民間美術的課程,讓學生們更深入的瞭解、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篇三:《泥玩具》教學反思(471字)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也是屬於本套教材中陶藝教學系列中的一課。陶藝的製作方法十分豐富,常見的有手工捏塑成型、盤條成型、泥板成型、借物成型、注漿成型、拉坯成型等。在這些技法中,手捏成型技法最適合創作泥玩具,適合小學生在課上學習、掌握。泥玩具是民間流傳歷久不衰的工藝品,河南民間的“泥咕咕”、甘肅民間的泥馬、北京民間的兔兒爺、陝西民間的泥狗泥雞、廣東石灣窯的陶塑公仔等都是極有特色的作品。民間藝人的作品不僅造型質樸天然,色彩上也極具特色:用色濃烈鮮豔,紋飾簡潔質樸,別有一番率真、清新的美感。教材中選擇的民間泥塑玩具,不僅可以啟發學生髮現製作、裝飾泥玩具的方法,還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到民間藝術的獨特美感與持久魅力。

讓學生在捏泥塗色的真實體驗中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快樂地承擔起民間文化的傳承、交流之任。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導學生從圖書館或網絡中搜集一些民間泥玩具的圖片資料(生活在出產泥玩具地域的學生也可蒐集一些風格各異的民間泥玩具),作為創作前的資料準備,既可以鍛鍊學生尋找美、發現美的本領,還能夠拓展學生的創作眼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nmm4gy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