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看雲識天氣》

《看雲識天氣》

《看雲識天氣》1

久晴西風雨,久雨西風晴。

日落西風住,不住颳倒樹。

常刮西北風,近日天氣晴。

半夜東風起,明日好天氣。

雨後刮東風,未來雨不停。

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

南風怕日落,北風怕天明。

南風多霧露,北風多寒霜。

夜夜颳大風,雨雪不相逢。

南風若過三,不下就陰天。

風頭一個帆,雨後變晴天。

晌午不止風,刮到點上燈。

無風現長浪,不久風必狂。

無風起橫浪,三天台風降。

大風怕日落,久雨起風晴。

東風不過晌,過晌翁翁響。

雨後東風大,來日雨還下。

雹來順風走,頂風就扭頭。

春天颳風多,秋天下雨多。

看天象識天氣諺語(四)

天空灰布懸,大雨必連綿。

天上拉海纖,下雨不過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風浪。

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

日落胭脂紅,無雨便是風。

日落黃澄澄,明日颳大風。

日出太陽黃,午後風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門要帶傘。

日月有風圈,無雨也風顛。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風大夜無露,陰天夜無霜。

大霧不過三,過三陰雨天。

霧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久晴大霧陰,久雨大霧晴。

雷聲連成片,雨下溝河漫。

先雷後颳風,有雨也不兇。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悶雷拉磨聲,雹子必定生。

陰雨亮一亮,還要下一丈。

《看雲識天氣》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峯巒、預兆、輕盈、均勻、崩塌、瀰漫、徵兆、一霎間、千姿萬態、變化無常”等詞語

2、反覆朗讀課文,識記一些關於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

能力目標

1、複習鞏固比喻的修辭手法,積累文中比喻,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2、學習常用的説明方法,特別是打比方和分類別

3、練習快速閲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快速閲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分析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教學難點

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雲識天氣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示範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分析、理解選取説明角度安排説明順序的寫法,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

俗話説:“天有不測風雲”,陰晴風雨的變幻真的是無常難測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又是靠什麼識別天氣變化的呢?(學生回答:看雲),的確,雲就像天氣的“招牌”,“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天上鈎鈎雲,地下雨淋淋”這些諺語,就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看雲識天氣的經驗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文《看雲識天氣》,它將告訴我們如何解讀這大自然的文字,天氣的“招牌”——飄浮的雲彩(板書文題)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標註各自然段的序號,劃出疑難字詞,並結合註釋和字詞典疏解

投影顯示:

(1)注音:

峯巒(luán)一霎(shà)間點綴(zhuì

綾紗(líng)瀰漫(mí)暈(yūn)頭轉向

月暈(yùn)崩塌(bēngtā)

(2)釋義:

峯巒:山峯和山巒巒,小而尖的山,或連綿的山

一霎間: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預兆:事情顯露出來的跡象

輕盈:文中形容捲雲像女子的動作、體態一樣輕巧優美

瀰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佈滿

徵兆:即將出現的跡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2、學生自由誦讀,梳理課文主要內容

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切合文題揭示雲和天氣關係的語詞是什麼?它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招牌”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準確而形象地説明看雲和識天氣的關係)

(2)有關雲和天氣的關係,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説明的,找出標出説明角度變化的語句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文章從雲的形態、雲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第6段的中心句“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光彩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3)文中第2段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一句是揭示雲的形態和天氣關係,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詞,説明了什麼?後面的三個語段與它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往往”“常常”這兩個詞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這樣,排除了特殊情況,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第2段是後面三段的“綱”第3段對應第2段中的“薄雲”“晴朗”,薄雲分為“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第4、5段對應第2段中的“厚密”“陰雨風雪”,雲層分為“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

(4)相形課文主體部分對雲和天氣關係的具體細緻的介紹,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運用上的顯著特點是形象生動的比喻的運用,試具體分析其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第1段用一連串的比喻把雲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充分激發了讀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説明雲的“姿態萬千”:有的“像羽毛”,説明它輕飄,有的“像魚鱗”,説明它排列整齊;有的“像羊羣”,狀其形態,有的“像一張大棉絮”,狀其質感;“像峯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狀其勢,這一系列恰當的比喻,鮮明而具體,形象而生動,給人深刻的印象。最後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詞比喻貼切,耐人尋味。總之,比喻的運用不僅使要説明的事物更加生動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發人們閲讀的興趣

(5)以簡表的形式歸結課文的行文思路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總説-----分説-------總説

3、品讀全文,體會課文層次清晰的特點

第二課時

三、具體研討第3~6段

1、學生精讀,揣摩語言的生動形象

2、投影顯示薄雲圖片,請學生結合課文的細緻描繪,仔細觀察雲的形態變化,展開豐富的聯想,説出更有創意的理解

思考:(1)語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過分類別的方法表現出來的,請以簡表的形式列出晴天雲的形態變化、特徵以及預示的天氣變化等情形對比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分類説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別,一類一類加以説明的方法。這種分類説明不僅能夠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徵説得更明白,而且會使説明的條理更清楚本段把薄雲分為四種,一一介紹,有條不紊它們既有自己的特點又有共同點列表如下:

晴天雲簡表

雲名雲的形態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徵兆

捲雲像羽毛、像綾紗、

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最高最薄象徵晴朗

卷積雲像鱗波是成羣成行的捲雲很高很薄無雨雪

積雲像棉花團上午出現

傍晚消散兩千米左右較薄陽光温和

高積雲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

扁球狀排列勻稱兩千米左右較薄天晴

(2)第3段採用了從現象到本質的説明順序,那麼現象是什麼?本質又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説明雲的形態是現象,説明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是本質)

(3)第3段文字的語言,既有平實説明,又有生動説明,各舉出一個例子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平實説明:捲雲和卷積雲都很高,那裏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

3、記敍文中,比喻是一種修辭方法;説明文中,運用比喻來説明事物,叫做比喻説明法,一般簡稱為打比方的説明方法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

學生回答,教師示例:

(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像駝峯,像閘門,像卧佛、像長蛇,……)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

學生回答,教師示例:

(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綵綢,像長虹,……)

4、第4、5、6段的寫作思路與第3段相同,請學生仿照對第3段的分析以圖表的形式標示這三段的內容要點。

5、積累文中的有關諺語,瞭解識別天氣變化的常識

文中出現的諺語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教師適當補充,並做些解釋,如:

(1)“天上鈎鈎雲,地下雨淋淋”

(2)“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

(3)“早上烏雲蓋,無雨也風來”

(4)“清早寶塔雲,下午雨傾盆”

(5)“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

(6)“黃雲上下翻,將要下冰蛋”

四、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1、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又十分準確在括號內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體會其表達效果

(1)經驗告訴我們……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一定有時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2)出現了高層雲,(一定有時往往)在幾個鐘頭內便要下雨或下雪

(3)烏雲瀰漫着天空,頃刻間,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就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來,(一定有時常常)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捲風

(4)天氣變化異常複雜,看雲識天氣有(相當一定非常)的限度

(5)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光彩,(判斷推斷推測)天氣的情況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1)常常 (2)往往 (3)有時 (4)一定

(5)推測。(這些詞語或修飾或限制,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下面一段話的句序被打亂了,將理順後的句序寫在後面的方格內

①人們常説:“東虹轟隆西虹雨”

②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

③太陽照到天空,使雲層變成紅色,這種雲彩叫做霞

④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

⑤還有一種雲彩常出現在清晨或傍晚

⑥意思是説: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⑦朝霞在西,表明陰雨天氣在向我們進襲;晚霞在東,表示最近幾天裏天氣晴朗

正確句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②①⑥⑤③⑦④)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説明方法或修辭手法

(1)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裏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做暈()

(2)最後,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佈滿了()

(3)華環由小變大,天氣將趨向晴好;華環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

(4)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説法()

(5)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層,叫捲雲……如果捲雲成羣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鱗波,這就成了卷積雲……還有一種像棉花似的白雲,叫積雲……在晴天,我們還會偶見一種高積雲()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下定義 (2)擬人 (3)分類別 (4)引用 (5)擬人 分類別 作詮釋

4.如果將下面一段描寫天氣的語言改成天氣預報的語言形式,請用恰當的語言表述

清晨,天上飄着片片白雲,中午,天空漸漸聚集起了層層陰雲,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細雨輕風拂面,使人略感涼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天氣:晴轉多雲,午後有小雨,風力1~2級。

五、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介紹雲和天氣關係的科普文,文章成功運用了分類説明、打比方説明等方法,使得內容準確生動、層次明晰看雲識天氣,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正如課文所言它畢竟有一定限度,現代科技的發展對天氣的準確預報,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昔日神話中的雷電神、風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為科技改寫着大自然的歷史

六、佈置作業

1、閲讀文段,完成習題

投影顯示:

①碧藍的天空,鋪過來一層蠶絲般的雲幕,不一會兒,太陽周圍現出一道彩色光環它宛若彩虹,但沒有彩虹鮮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內紫外紅,而光環剛好相反,是外紫內紅,這就是“暈”,俗稱“風圈”

②人們對“暈”的興趣,不單因為它有斑斕的色彩,而且由於它是天氣變化的一種前兆據我國新疆阿勒泰地區統計,在1980年中就曾出現1052次“暈”,“暈”後兩天內出現風、雨等顯著天氣變化的佔80%

③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暈”都是風雨之兆氣象工作者經過長期觀察發現:當“暈”的持續時間在1小時以內(俗稱:“短暈”)時,未來的12小時~36小時內會出現風或雨;當“暈”的持續時間在5小時以上(俗稱“長暈”)時,則不會有風雨天氣出現

④美麗的暈環是大自然的天氣預告圖,我們瞭解並利用它來觀測風雲,能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從哪兩個方面説明暈和彩虹的不同?(各不超過5個字)

(2)人們對“暈”的興趣主要因為,文中“”與它相呼應

(3)本文段依次運用的説明方法是

(4)從語言風格看,本文主要是説明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鮮亮的程度;色彩的排列。

(2)它是天氣變化的一種前兆 美麗的暈環是大自然的天氣預告圖

(3)作比較 舉例子 分類別 列數字

(4)平實

2、本文成功地運用了比喻的説明方法,不但使人們對各種雲的認識豁然清楚,而且顯得生動形象,饒有趣味,為我們的習作提供了借鑑的實例。説明文運用比喻有別於敍事寫景文中的比喻,簡言之,是為了“使人有所知”,而不是“使人有所感”。

教學反思:

這整堂課的教學目標是想借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説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能識別雲,預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因此,在安排這一節課的每個環節時,我事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然後在課堂上通過小組之間的競賽,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通過這個活動,使整堂課達到了第一個高潮,學生學習興趣空前高漲

而這堂課的另一個環節是通過比較閲讀,使學生能夠體會到本篇課文藉助修辭手法,運用描寫等表達方式使語言生動、形象、準確的特點同時通過仿句訓練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到提高。

李福海

《看雲識天氣》3

本文是由小編上載的:看雲識天氣教案 。

一、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內容,瞭解雲和天氣之間的關係,瞭解怎樣看雲識天氣:學習課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介紹科學知識的特點,摘抄文中的佳詞妙句,積累豐富的詞彙;理清文章寫作順序,體會説明文條理分明説明事物的特點;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留心自然現象的興趣和習慣。

二、 課文解讀:

這是一篇事理説明文,介紹的是雲和天氣的關係,涉及的雲的種類繁多,相應的天氣現象也多樣,但仍能讓讀者一讀就懂,其原因有:一、安排了合理的説明順序,採用了分類別的説明方法。文章開門見山説明了雲和天氣的關係,指出看雲可以識天氣,接着依次介紹了雲的形態、變化同天氣的關係,雲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即説明了怎樣看雲識天氣,結尾點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和侷限性,體現了總——分——總的結構。二、充分體現了科學小品平實準確的介紹而又不乏生動形象的描繪的特點,把抽象的事理力求形象化,如把雲和天氣的關係寫成“雲是天氣的招牌”,“招牌”這個比喻既生動形象又通俗易懂;又如,運用大量形象的比喻把千姿百態、變幻莫測的雲的形態生動描繪出來,既突出了雲的特點又給人以美的享受。另外,多方引用諺語,突出了雲的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係,使人興味倍增。由此可見,本文是篇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科普佳作。

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解題釋疑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到“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為我們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從中也可看出作者對這一現象細緻入微的觀察。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留心觀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來了解天氣的變化,並總結出許多相關的諺語、詩詞等,而在各種觀物識天氣中,最重要的方法莫過於看雲識天氣。俗話説:“進門看臉色,出門看天色”,雲就是天的“臉色”,通過“雲”的變化,可以“識”陰晴風雨,預知天氣變化。

那麼,為什麼看雲可識天氣?怎樣看雲識天氣?《看雲識天氣》這篇科學小品將教你幾招。

解題:標題中“看”可以理解為“觀察”的意思,“識”可理解為“識別、推測”的意思。文章標題即點明瞭要介紹的事理。

投影出學習目標:

1、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認知方面)。

2、體會比喻的妙處,摘抄、背誦文中的佳詞妙句、語段,積累豐富的詞彙(技能方面)。

3、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留心自然現象的興趣和習慣(情感方面)。

(二) 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1、為什麼看雲可以識天氣?怎樣看雲識天氣?

2、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説明的?(提示:學會抓住重要句、段,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1:雲是天氣的“招牌”,亦即“臉色”,也就是説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根據雲的形態和光彩可以識天氣。明確2:文章首先從雲的形態、變化説起,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指出看雲可識天氣,接着介紹了可以通過雲的形態、光彩現象來識別天氣,最後指出看雲識天氣對農業生產的意義及存在的侷限性。全文是按照“總—分—總”的順序條理井然地説明事理,並採用分類別的説明方法進行介紹的。(關鍵句、段:第二段説明可以根據雲的形態識天氣,是3、4、5段的“綱”,“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後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6自然段首句是過渡句,説明還可以根據雲的光彩識天氣。)

 (三)研讀品味、語感體驗

研讀第一自然段,品味比喻的妙處:

1. 朗讀第一段。

2. 語感訓練(投影出第一段有關練習)

天上的雲,姿態萬千,變化無常。有的像羽毛, A;有的像魚鱗, B;有的像羊羣, C;有的像一張大棉絮, D;還有的像峯巒,像河川,像奔馬……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霎時卻又是烏雲密佈,大雨傾盆。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1)下面四個短語是對文中的四個比喻的具體描述,它們各自在橫線上的適當位置是:①來來去去 ②輕輕地飄在空中 ③滿滿地蓋住了天空 ④一片片整整齊齊排列着 A—— B—— C—— D——

(2)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一段的內容及在全文中的重要性。

明確:文章開頭即介紹了雲“千姿百態”“變化無常”的形態和特徵,接着連用了八個比喻,緊扣“姿態萬千”進行生動細緻的描述,説明雲的姿態之多,接着又用“剛才”“霎間”來突出雲“變化無常”的特點,最後一句既是本部分的總結,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為什麼看雲可識天氣”。

(4)這一段突出運用了打比方的説明方法,説説其表達效果;請模仿前四個比喻句,再寫仿寫出兩個描繪雲的比喻句。

明確:運用打比方的説明方法,形象生動地描繪出雲的形態特徵及與天氣的“招牌”關係,通俗易懂,既便於我們明白事理,又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同時激發讀者留心觀察自然現象的興趣。

(四) 師生對話、解讀文本

話題一、體會第二段在文中提綱挈領的作用。

明確:第二段是3、4、5段的“綱”:段中分號前的文字引出第三段的內容,分號後的 文字引出4、5段的內容。

話題二、①依次找出雲的四種形態並歸納出共同特徵:捲雲→_____雲→_____雲→_____雲。它們的共同特徵都是輕、高、薄,一般不會帶來雨雪。

②雲有許多種類。將第一段文字與課文第三段進行比較閲讀,可以知道:第一段中“像羽毛”的雲指_____雲,“像羊羣”的雲指_____雲,並且推知,“像魚鱗”的雲是雲,“像一張大棉絮”的雲指_____雲。

③依次找出雲的四種變化並歸結出共同特徵:卷層雲→_____雲→_____雲→_____雲,它們的共同特徵是低、厚、密,常常是雨雪天氣的預兆。

話題三、雲的光彩現象及預示的天氣情況:暈、華、虹、霞,預示着晴、雨天氣。

 (五) 交流展示、讀背積累

1.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雲和天氣關係的成語、諺語,進一步加深對看雲可識天氣這一事理的認識。

之後教師投影出有關諺語(課後可參照相關資料):棉花雲,雨快臨。 天上鈎鈎雲,地上雨淋淋。 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 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收麥。

2. 朗讀、背誦並摘抄文中優美的比喻句及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積累豐富的詞彙。

(六)討論探究、鏈接生活

探討:看雲識天氣有什麼意義?又有什麼侷限性?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氣象衞星的科學預報,還有沒有必要依據老經驗看雲識天氣?

 (七)梳理小結、拓展延伸

1.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涉及的內容多、術語多,但文章層次清楚、條理分明,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説明順序,先説什麼,後説什麼,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説明文,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能夠吸引讀者,這得益於運用了恰當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辭方法,更重要的還要歸功於作者對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留心觀察、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2。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篇觀察日記

 附板書:

形態 輕、高、薄雲——晴朗

看雲 低、厚、密雲——陰雨風雪

識天氣

光彩 暈 華 虹 霞——晴

《看雲識天氣》4

1、朝有破紫雲,午後雷雨臨。

2、日落雲裏走,雨在半夜後。

3、日落烏雲漲,半夜聽雨響。

4、早晨東雲長,有雨不過晌。

5、烏雲接日頭,半夜雨不愁。

6、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

7、雲吃火有雨,火吃雲晴天。

8、烏雲攔東,不下雨也有風。亂雲天頂絞,風雨來不小。

9、烏雲腳底白,定有大雨來。

10、黑黃雲滾翻,將要下冰蛋。

11、天上鈎鈎雲,地上雨淋淋。

12、今晚花花雲,明天曬死人。

13、黑黃雲滾翻,冰雹在眼前。

14、雲向東,有雨變成風,雲向南,水漣漣,雲向西,下地披 衣。

15、西北起黑雲,雷雨必來臨。

16、早晨浮雲走,午後曬死狗。

17、滿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18、雲絞雲,雨淋淋。

19、暴熱黑雲起,雹子要落地。

20、早晨棉絮雲,午後必雨淋。

21、雲吃霧有雨,霧吃雲好天。

22、黑雲起了煙,雹子在當天。

23、雲下山,地不幹。

24、紅雲變黑雲,必有大雨淋。

25、日落胭脂紅,非雨便是風。

26、低雲不見走,落雨在不久。

27、老雲結了駕,不陰也要下。

28、天上豆英雲,地上曬死人。

29、早晨雲擋壩,三天有雨下。

30、西北惡雲長,冰雹在後晌。

31、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

32、不怕陰雨天氣久,只要西北開了口。

33、時雨時晴,幾天幾夜不停。

34、天上豆莢雲,不久雨將臨。

35、天色亮一亮,河水漲一丈。

36、天上掃帚雲,三天雨降淋。

37、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38、黑雲接駕,不陰就下。

39、空中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40、雲自東北起,必有風和雨。

41、天有城堡雲,地上雷雨臨。

42、雲低要雨,雲高轉晴。

43、天上跑台雲,地上雨淋淋。

44、天上鐵砧雲,很快大雨淋。

《看雲識天氣》5

閲讀《看雲識天氣》選段,完成問題。

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雲,叫捲雲。這種雲很薄,陽光可以透過雲層照到地面,房屋和樹木的光與影依然很清晰。捲雲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捲雲成羣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鱗波,這就成了卷積雲。捲雲和卷積雲都很高,那裏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雲,叫積雲。它們常在兩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燦爛的陽光,雲塊四周散發出金黃的光輝。積雲都在上午出現,午後最多,傍晚漸漸消散。在晴天,我們還會偶見一種高積雲。高積雲是成羣的扁球狀的雲塊,排列很勻稱,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捲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都是很美麗的。

1.根據選文內容填空。

捲雲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積雲像________________;積雲像________________;高積雲像________________。

2.選段介紹了四種雲,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請至少寫出兩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畫線句子所使用的説明方法是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文在結構上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作家蕭乾的散文《初冬過三峽》中描寫“雲”的句子,請你根據文段內容推斷這是什麼雲,並説明理由。

有時候雲彩又呈一束束白色的飄帶,它似乎在用盡一切輕盈婀娜的姿態來襯托四周疊起的重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羽毛 綾紗 鱗波 棉花團 羊羣

2.示例:它們都很高,很美,是天氣晴朗的象徵

3.打比方介紹了捲雲輕而薄的特點,使説明通俗明白,語言活潑生動

4.分總式

5.捲雲因為句中用“一束束白色的飄帶”來描繪雲,和捲雲“絲絲縷縷地飄浮”、“像潔白的綾紗”的特點吻合。

看雲識天氣閲讀答案

(一)看雲識天氣(節選)

朱泳燚

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羣,來來去去;有的像一牀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雲密佈,大雨傾盆。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經驗告訴我們: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雲,叫捲雲。這種雲很薄,陽光可以透過雲層照到地面,房屋和樹木的光與影依然很清晰。捲雲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 白的綾紗。如果捲雲成羣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鱗波,這就成了卷積雲。捲雲和卷積雲都很高,那裏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雲,叫積雲。它們常在兩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燦爛的陽光,雲塊四周散發出金黃的光輝。積雲都在上午出現,午後最多,傍晚漸漸消散。在晴天,我們還會偶見一種高積雲。高積雲是成羣的扁球狀的雲塊,排列很勻稱,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捲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都是很美麗的。

當那連綿的雨雪將要來臨的時候,捲雲在聚集着,天空漸漸出現一層薄雲,彷彿蒙上了白色的綢幕。這種雲叫卷層雲。卷層雲慢慢地向前推進,天氣就將轉陰。接着,雲層越來越低,越來越厚,隔了雲看太陽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這時卷層雲已經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雲了。出現了高層雲,往往在幾個鐘頭內便要下雨或下雪。最後,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佈滿了。這種雲叫雨層雲。雨層雲一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降臨了。

12、為什麼説雲是天氣的招牌(2分)

13、文中帶點的經驗是指什麼? (2分)

14、選文用美麗和 _______,白雲朵朵和___ ____相對比,説明雲__ 的特點。(2分)

15、各種雲具有什麼特點?(1分)

16、根據雲的不同特點,給下面的雲各寫一個比喻句。(3分)

(1)捲雲:

(2)積雲 :

(3)層雲:

看雲識天氣閲讀答案由語文網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12、因為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13、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低而密的雲,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14、陰森 烏雲密佈 變化無常

15、美麗、能預測天氣

16、(略)

《看雲識天氣》6

説起昨天,我在中山公園的湖上方看到了魚鱗似的雲,我隱約記得那是將要下雨的預兆。果然,今天下雨了。

有兩種俗話,一種説是有魚鱗雲不下雨,另一種卻説是下雨,兩種都沒有錯。因為魚鱗雲本來就有兩種。一種是高積雲,有它在就不用怕下雨,因為沒有積雲麼。而另一種,卷積雲,就是一種能帶來大雨的雲了。分辨它們並不難,高積雲是很大的塊狀魚鱗,規則的排列在天空,比卷積雲底,而且在黃昏會變成金色,再灰色。卷積雲的雲層很薄,以至於有時顏色不是白色,而是淡藍色,甚至是透明的。清晨或傍晚,它們的底部塊狀通常會泛金色。

《看雲識天氣》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

(2)體會本文寓準確於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3)理解本文“總説——分説——總説”的結構形式。

(4)積累有關諺語。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能根據天上的雲彩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

(2)培養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作生動説明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2)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積極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1)分析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

(2)感受文章説明語言的特點。

2、教學難點:區分雲彩繁多複雜的形狀、種類。

三、教學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知不知道“雲”字的繁體?請一個同學來寫好嗎?學生寫“雲”字的繁體“雲”。很好!我們能不能從這個字看出點什麼呢?(有“雨”字。和天氣有關。我覺得天上有云時,可能快要下雨了吧?)我們從這個字可以看出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對雲和天氣的關係有了一定的認識,並掌握了一些規律,今天我們來學習《看雲識天氣》,看看雲與天氣有什麼樣關係。(播放視頻:看雲識天氣

(二)初讀,整體感知:

聽課文朗讀錄音,整體把握:雲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三)精讀,議論探究:

自讀課文,認識各種雲的特點及其和天氣的關係,並任選一種雲,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介紹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寫雲彩的語言材料;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教師示例:“大家好,我叫捲雲,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學生回答,幻燈片同時展示雲圖)

其他示例:(1)當積雲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雲山時就變成了我,我是積雨雲,然後我越長越高,慢慢變黑,最後我整個倒下了,這是烏雲瀰漫、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下起了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或者龍捲風。

(2)我是卷層雲,是在連綿的雨雪來臨之前出現在天空的一層薄雲,看到我,請大家出門前帶上雨具。

(3)我的綽號叫“毛玻璃”,是由卷層雲積聚而來的,透過我看天就會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實我的真名叫“高層雲”。雨雪都是我的好夥伴,常常和我形影不離。

教師總結:同學們説的很好,在“各種雲”的介紹中,我們不僅認識了雲,而且也學會了看雲識天氣。

(四)品味欣賞:

1、本文介紹了這麼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

文章按照總分總的關係展開説明。

文章第1段概述雲和天氣的關係:“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後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又將“薄雲”又分為“捲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並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和天氣的關係。

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雲的光彩同天氣的關係”。

最後一段總結全文。

2、品味語言:

本文文字優美,請同學們找出你喜歡的句子並説明理由。(學生回答)

例句:(1)“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雲密佈,大雨傾盆。”運用了作比較的説明方法,突出地顯示了天氣的天化無常。

(2)我喜歡“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這個句子運用了打比方的説明方法,“招牌”生動地寫出了雲和天氣的關係。

(3)我喜歡“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羣,來來去去。”它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天上的雲恣萬千,優美可愛。

(4)“最後,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佈滿了。”運用擬人手法,一個“躲藏”逼真地烘托出雲層之低,雲塊之厚,既準確又生動。

(5)寫“積雲”變化為“積雨雲”的一段用了表示時間的詞: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説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6)文章最後兩句話“但是,天氣的變化異常複雜,看雲識天氣畢竟有一定的限度。要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天氣預報。”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它與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時’等詞是相照應的,表明使用詞語的準確性。

(五)總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説明順序。先説什麼,後説什麼,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説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於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六)拓展延伸: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是通過“看雲”才能識別“天氣”,我們還可以通過“動物”、“植物”、“某種現象”或“一些感覺”識別天氣,有的方法特別靈,有的已形成了諺語,被廣為流傳,小組討論並交流。

(七)作業佈置:

1、設計一個表格,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他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2、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看雲識天氣》8

○教學目標

① 速讀課文,能概述課文內容。

② 掌握並學習抓住事物特徵進行説明的寫法。

③ 理解説明的思路及説明方法。

④ 培養學生觀察熱愛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説明事物要抓住特徵,理解説明的思路及説明方法的應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好授課內容及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預習,蒐集有關天氣的諺語,注意觀察天空中的雲,同時要積累課文中的佳詞妙句,為課堂交流做好充分準備。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

本文思路清晰,緊扣題目進行説明,不但説明看雲可以識天氣,還進一步説明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十分密切,由説雲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説怎樣看雲識天氣。雲的種類很多,但文章從現象人手,進而觸及到事物的本質。如:雲的形態和光彩是現象,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是本質。説明層次清晰,將看雲識天氣事理説清楚,最後説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

○教學設計

精心導入

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體展示空中的雲的各種景象,引出課題。

② 也可通過諺語或詩歌來引出課題。

③ 還可以請學生從課前準備中談談自己的積累和觀察。例如:

a. 你觀察了天空中的雲嗎?有怎樣的感受?用簡短的話説明。

b. 你在預習中搜集積累了哪些有關雲和天氣的成語、俗語、諺語?請同學們相互交流 下,好嗎?

以上各種導人,只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都可達到導人課題的目的。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看雲識天氣

感知內容

① 檢查預習中的字詞。

② 請學生自讀課文或齊讀課文,教師正音正字。

③ 請仔細看問題,再讀課文並小組討論。

問題組:

a.全文主要説了什麼內容?請簡要概括。

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樣的?可分為幾部分?

學生討論後可以明確:全文主要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基本思路是先總説雲的作用,再説明雲和天氣的關係(這其中有兩小層:雲的形態變化和天氣的關係;雲的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係)。最後是總説,説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

研讀賞析

① 教師導學:科普説明文的學習,可以遵循規律,即:抓特徵、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研讀一篇文章,會更加清晰。

② 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

可讓學生自行設計表格,在閲讀中思考:

a.共有幾種類型的雲?

b.表格如何設計得簡潔明瞭?巳也可以每個小組設計一種。設計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也可通過實物投影儀在班上講述自己的設計和理解,教師進行總結,通過設計幫助學生清楚地理解課文。

教師總結指導:將雲分為兩大類,按雲的形態可分為晴天雲和雨雪天的雲;再按雲的光彩分四種。只要順序合理即可,設計的簡潔些、詳細些都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

學生討論填表後,教師進一步指導:通過表格的填寫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説明事物的特徵雲和天氣的關係,同時有一定的合理説明順序總分。為了將事物事理説明得更加清楚,作者運用了不少説明方法。例如:分類別、打比方等等(當然也有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總括看來可稱為生動説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語言的準確性,

請同學們研讀討論。

③合作探究

a. 能舉例説明文章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嗎?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b. 能舉例説明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嗎?它們的作用如何?

學生可以討論並暢所欲言,也許所説的不一定完全準確,但只要敢於探索,大膽講述,教師都應表示讚賞,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雲分為四種暈、華、虹、霞。把它們之間的差別,進行了比較説明,這種作比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雲和天氣關係的特徵。許多句子運用了打比方的説明方法,不僅使文章生動,更重要的是讓雲的特徵更加鮮明。用詞準確,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往往去掉可以嗎?為什麼?體現語言的準確性。

④反饋交流

學生再次速讀課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題目,交流思考,看看本節課有哪些收穫。

(出示投影)讀課文,理解概括交流對以下問題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組思維更敏捷,

問題組: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內容。

b.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一句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c.第3自然段中總結四種薄雲特點的一句話是什麼?

d.根據課文舉例説明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單一例即可)。

e.舉例説明看雲識天氣對工農業生產的好處。

學生討論後,教師引導小結:

a.第1自然段指出了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説明看雲可以識天氣;

b.這句話的作用是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c.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都是很美麗的雲;

d.雨層雲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開始下降;

e.論述有理即可。

總結: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不僅瞭解了看雲可以識天氣的內容,還學習了怎樣將事理説清楚,並把握住了一般説明文的説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徵,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

延伸作業

用本課學過的説明方法,寫一篇小小説明文,向同學們介紹一種自然現象。題目自擬。

點 評

此教案突出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在指導學生反覆閲讀中去感悟文章,並通過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鮮明地體現了教學相長的思想。本教案設計頗有新意,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熱愛自然的情趣。本教案重點突出,難易適度,通過教師適時的引導,整個教學流程貼切自然。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從課前的積累到課堂中對問題組的研討以及反饋回顧,始終處在積極的學習動態中,使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動,較好地達成了學習目標。可以説,本教案對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索興趣和應用説明文,是很好的課例。但是本課設計一課時內容比較多,如果設計兩課時也是可行的。

《看雲識天氣》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瞭解課文中關於雲和天氣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閲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2)、理解恰當的比喻對説明事物特徵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2)、快速瀏覽課文,能準確蒐集到雲的變化與天氣變化之間的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複習鞏固比喻這一修辭手法,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並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教學難點:

學會蒐集一些資料,加深對天氣知識的瞭解。

課型:

精讀課

課時: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自主學習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用多媒體或者小黑板出示以下練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魚鱗()棉絮()峯巒()

點綴()崩塌()瀰漫()

暈圈()輕盈()一霎間()

2、解釋下列詞語。

峯巒:

預兆:

輕盈:

瀰漫:

一霎間:

姿態萬千:

3、看雲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用課文中的原話):

。1、學生到黑板上做題,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2、學生小組內交流答案,互相糾錯。

3、學生到黑板批改。

4、學生把糾錯後的內容書寫鞏固。

(或者學生出題,學生換做)

參考答案:

1、línxùluán

zhuìbēngtāmí

yùnyíngshà

2、峯巒:山峯和山巒。

預兆:事前顯示出來的跡象。

輕盈:形容像女子的動作、體態一樣輕巧優美。

瀰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佈滿。

一霎間: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姿態萬千:姿態多種多樣。

3、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二)明確任務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説明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為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現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説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嗎?

學生……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學生:介紹自己獲得天氣情況的主途徑。

學生:討論並確定本課學習目標。

《看雲識天氣》10

教學建議

一、結構內容

《》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説明文。

第一部分(開頭),總説雲的形態變化,説明為什麼看雲可以識天氣。

第二部分(26小節),講怎樣,是課文的主體。

第三部分(結尾),説明觀測天氣對工農業生產的意義和應注意的問題。

二、語言特點

寓準確於生動中,是這篇説明文的特點。

準確,是説明語言的基本要求。如課文結尾指出:天氣變化異常複雜,自然有一定限度,與此同時,又指出要準確地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天氣預報。這兩句話就嚴密地照應到前文多處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時一般可能等一類用語,把的事理,作了限制,這也是一種準確的表達。

這篇課文緊扣題目進行説明,層次十分清晰。首先説明看雲可以識別天氣。因為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十分密切,雲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説怎樣。這是全文的重點,寫得詳細、縝密。從高層雲依次説到低層雲,從象徵晴朗天氣的雲,依次説到帶來暴風雨的雲;又從雲的形態特點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再説到雲的光彩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在説明中,從現象入手,進而觸及事物的本質:雲的形態和光彩是現象;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就是本質。

雲的種類很多,但説明層次不亂。這裏有一個選取説明角度安排説明順序的問題。也就是説,先説什麼,再説什麼,後説什麼,才有助於把的事理説清楚。

最後畫龍點睛,説明的目的。

三、語言的準確性

説明文的語言最基本的特點是準確。這是由它自身的特點決定的。説明文是以説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介紹或解釋事物的性質、特點、成因、功能、發展過程以及內部規律和內部聯繫的一種實用文體,目的在於向人們介紹知識。因此,説明文必須用準確的語言説明事物的特徵或本質,才能給人以正確的、科學的知識。在《》一文結尾指出:天氣變化異常複雜,有一定限度,與此同時,又指出要準確地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科學的天氣預報。這兩句話就嚴密地照應到前文多處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時一般可能等一類用語,把的事理作了限制,起到了準確表達的作用。很好地突出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l.理解恰當的比喻對説明事物特徵的作用。

2.複習分類説明的方法。

3.進一步學習和鞏固有關説明順序的知識。

(二)能力目標

培養觀察能力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2.體會諺語這種語言的形式美。

二、學習建議

1.抓住雲與天氣的關係這一中心點,理清文章的思路。

2.體會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學習幾種修辭手法,進而領會

這種説明文的特點。

3.瞭解幾種主要的説明方法的作用。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打比喻、分類別的説明方法。

難點:1.比喻、擬人、排比、對比、引用等大量修辭方法的運用及作用。

2.課文的主體部分,即怎樣這部分,由於雲層、光彩的種類繁多,變化複雜,學生一時難於分辨,所以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學的一個難點。

解決辦法:

1.通過分組討論進行製表的方法,並結合講解,從而使學生能更清楚地瞭解雲層、光彩的變化同天氣變化的關係,從而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

2.利用多媒體手段演示雲與天氣的關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3.講講、讀讀、寫寫、練練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能力。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錄音機。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進行説的比賽,其中還可以培養觀察能力。

2.聽音樂,描述可能出現的畫面。

3.分小組討論,進行製表。

4.蒐集有關識別天氣的諺語,班上交流,並建立一個小天氣預報站。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先放一段音樂,請同學們描述一下畫面:陰雲密佈,狂風大作,大雨點砸在盆上叮噹響,人們四下奔跑的聲音,雞鴨亂叫聲。

從這段描述中,我們看到的是暴雨來臨時的場面,由什麼的變化引起了雨的到來?對,是雲、風的到來引起的,所以説,雲的變化就能暗示天氣變化。(訓練學生聽、説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講述雲和天氣關係的課文《》。

(-)明確目標

1.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理清如何。

3.打比喻、分類別的説明方法。

(二)整體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説明文,具體、生動地介紹了雲的形態、變化及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説明了怎樣。

(三)教學過程

1.複習提問

(1)從題目上看,這是説明什麼的`文章?

説明雲和天氣關係的文章。

(2)從題目上看,你還能讀出什麼來?

體裁説明文,説明順序:邏輯順序

2.讀課文,第1段老師範讀,第2段全班女生齊讀,第3、4兩段分別由兩名女同學朗讀,第5段、第6段分別由兩名男生朗讀,第7段全班男生齊讀。

3.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就像是天上的招牌,從而説明為什麼可以。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從而説明怎樣。

第三部分(第7段):説明的意義和侷限性。

4.這樣分段,體現了什麼説明順序?

邏輯順序(由現象到本質)。

5.閲讀第1段,回答下面各題。

(l)這段的結構是怎樣的?(總分總)

(2)如何分層?

第一句是第一層,最後一句是第三層,中間是第二層。

(3)第一段中哪些內容照應姿態萬千,哪些內容照應變化無常?

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羣,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峯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這些內容與姿態萬千相照應。

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雲密佈,大雨傾盆這些內容與變化無常相照應。

6.分組討論製表,把同學們分成三個組,第一組閲讀第3段,討論並製出晴天雲彩簡表;第二組閲讀第4、5段,討論並製出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第三組閲讀第6段,討論並製出雲彩識天氣簡表。

晴天雲彩簡表

名稱

形態變化

位置

厚度

天氣徵兆

捲雲

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

最高

最薄

象徵晴朗

卷積雲

捲雲成羣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漸漸消散

兩千米左右

較薄

陽光温和

高積雲

像草原上潔白的羊羣,成羣的扁球狀排列

兩千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名稱

形狀變化過程

位置

天氣徵兆

卷層雲

捲雲聚集着,彷彿蒙上白色的綢幕,捲雲慢慢向前推進

晴轉陰

高層雲

卷層雲越來越低,越來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陽

將下雨雪

雨層雲

高層雲變得更低更厚,暗灰色雲塊佈滿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雲

積雲迅速形成高大的雲山,烏雲密佈

更低

雷雨冰雹

雲彩識天氣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佈情況

色彩

天氣徵兆

產生在卷層雲上,分佈在日月周圍

裏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

月暈午時風

日華和月華大多出現在高積雲的邊緣

裏紫外紅

華環小到大晴

華環大到小陰雨

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出現在早、晚,太陽照紅雲層

雲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

晚霞行千里

7.同學交流如何。

8.由多媒體演示雲和天氣的變化,並伴隨音樂,同學們看着畫面進行復述。

9.再速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這些雲低而厚密,是陰雨風雪的預兆,這是什麼説明方法?

説明方法是分類別。

(2)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這是什麼説明方法?

説明方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説明方法是分類別、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來。

運用打比方的説明方法的句子有:

(l)有的像羊羣,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峯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

(2)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

(3)捲雲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捲雲成羣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

(4)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雲,叫積雲。

(5)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

(6)隔着雲着太陽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

分類別:光彩有暈、華、虹、霞。

(四)總結、擴展

這篇課文緊扣題目進行説明,層次十分清晰:首先説明春雲可以識天氣。因為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十分密切,雲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説怎樣。這是全文的重點,寫得詳細、縝密,從高層雲依次説到低層雲,從象徵晴朗天氣的雲,依次説到帶來暴風雨的雲,又從雲的形態特點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再説到雲的光彩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在説明中,從現象入手,進而觸及事物的本質。雲的形態和光彩是現象;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就是本質。雲的種類很多,但説明層次不亂,先説什麼,再説什麼,後説什麼,有助於把春雲識天氣的事理説清楚。最後畫龍點睛,説明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擬題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閲讀課文的最後一部分,即最後一段分組擬題,互作答案。

結尾總結全文、點題,同時説明了的侷限性。

(五)佈置作業

在課外,練習。試着根據天空中的雲彩形狀,判斷一下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把結果寫在教室後牆的黑板上。

八、隨堂練習

閲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①近幾年來,有關酸雨的報道頻頻見諸報端。酸雨對我國的影響愈來愈大,作為嚴重的環境問題,引起了國人的廣泛關注。

②什麼是酸雨呢?它對我們人類有哪些危害?我們如何來清除它的危害呢?

③酸雨是指因大氣污染而產生的PH值小於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霧露等。酸雨中的酸主要是稀硫酸和稀硝酸,另外還有有機酸。酸雨的形成雖然有諸多複雜因素,但根源在於人類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礦物燃料而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這些物質進入大氣對流層後,經過一系列光化學反應過程,在暖濕靜風等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局部地區大氣中二氧化碳或氮氧化物富集,在水汽凝結過程中溶於水而形成硫酸、亞硫酸或硝酸、亞硝酸,然後隨雨降落,形成酸雨。

④酸雨給森林、土壤、湖泊、農作物等帶來巨大危害,更給人類的健康帶來嚴重威脅,是當今世界三大環境災害之一,被人們稱為空中殺手。

⑤酸雨破壞植物氣孔,使植物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導致林木的大面積死亡。歐洲、北美、亞洲等大面積的森林受到酸雨的危害;我國四川、重慶、貴州等省市每年都有大面積林木受酸雨危害枯萎或死亡,江蘇、浙江等省森林受害面積達128萬多公頃,每年林材損失達6億元,生態效益損失更高達54億元。

⑥酸雨破壞土壤結構,中和土壤中營養元素,使土壤貧瘠化,造成農作物減產,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極大。

⑦酸雨使河流、湖泊的水質酸化,使魚蝦等水生物難以生存。西歐、美國、加拿大等地的許多湖泊正變成生物難以生存的死湖。

⑧酸雨對文物、古建築的破壞程度令人吃驚。世界上許多千古不朽的建築物、雕像等,被酸雨腐蝕得千瘡百孔、面目全非。像希臘的雅典女神、意大利科洛西姆鬥獸場、我國北京故宮的漢白玉雕、盧溝橋上的石獅等等,數千年保存完好的文化遺蹟,在數十年間成了酸雨的犧牲品。

⑨酸雨更會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科學家們測算,由於受酸雨的影響,地下水中的鋁、銅、鋅、鎘等金屬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幾十倍,人類在飲用這種水後,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毒害。含酸的空氣也使多種呼吸道疾病增加。例如,巴西的庫巴坦布有20%的居民因受酸雨毒害而患有哮喘、支氣管炎和鼻炎,其中5歲以下兒童患病率高達38%。

⑩防治酸雨首先要控制二氧化硫和氨氧化物的排放,這是最根本的措施。在目前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能源結構的情況下,應儘快改變我國對能源利用的傳統方式,加快對煤炭液化、氣化等技術的研究及生產步伐,加強二氧化硫的排放管理;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加環保投入,治理酸雨污染,防止酸雨擴大;加快能源結構的調整步伐,開發低污染新能源,特別是在水能豐富而酸雨危害嚴重的西南地區加快水能的開發

⑾1998年初我國提出向酸雨宣戰,經過兩年的集中治理,一些污染重災區如重慶、瀋陽等大氣環境質量有了明顯好轉。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積極行動,共同努力,我們一定會扼殺這個來自空中的殺手,我們的夭空會更藍。

1.請結合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l)千瘡百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犧牲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説明對象是___________。請根據文章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它的特點。

3.本文采用________順序來説明。

4.本文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請各舉一例。

5.第⑨自然段介紹________________。作者從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兩方面説明。

6.給文章劃分段落層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

第二課時

課前活動:上課前,帶着學生觀察天空中的雲,展開想像,從顏色、形狀、厚度、高度等方面描繪雲,並寫下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

導入 新課

(配樂朗誦第1自然段,同學們聽)

同學們,你們聽完後有什麼感覺?(生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使用了多種修辭方法;動態、靜態相結合的寫法。)對,今天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多種修辭方法相結合使用的作用。

(一)明確目標

1.理解恰當的比喻對説明事物特徵的作用。

2.引用、擬人、排比、對比等大量修辭方法的運用及作用。

3.進一步學習和鞏固有關説明的知識

(二)整體感知

寓準確於生動中,是這篇説明文的特點,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辭方法,分別説明雲的形態與天氣的關係等,同時還用了擬人、排比、引用、對比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説明了事物的特徵。

(三)教學過程

l.複習提問。

(1)説明雲與天氣的關係時採用了什麼説明順序?

答: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2)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都是晴朗天氣的徵兆;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都是陰雨風雪的徵兆,光彩包括暈、華、虹、霞。這些是什麼説明方法?

答:分類別的説明方法。

(3)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這一句是什麼説明方法?

答:打比方的説明方法。

(4)天氣晴朗的雲有什麼特點?陰雨雪風的天氣,雲有什麼特點?

答:輕、高、薄;低、厚、密。

(5)第一段中,結構是怎樣的?哪個短語是總寫雲的形態?哪個短語是總寫雲的特徵?

答:總分總的結構,姿態萬千總寫雲的形態,變化無常總寫雲的特徵。

(6)給下列字注音。

燚yí 霎shà 剎chà(那) 暈yùn(圈) 盈yíng

(7)解釋下列詞語。

巒:又小又尖的山或連着的山。

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

輕盈:輕巧優美。

姿態萬千:姿態多種多樣。

瀰漫;佈滿。

2.分析本文寓準確於生動的語言特點,研究討論以下問題。

(1)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作用是什麼?舉例説明,説明文中運用比喻要注意什麼?

本文中比喻的作用:一是知識性,如捲雲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捲雲成羣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這就成了卷積雲。這裏的比喻分別説明了捲雲和卷積雲的特徵;二是形象性,便於讀者理解,比如:還有的像峯巒,像剛川,像雄獅,像奔馬説明文中運用比喻要注意:喻體能夠準確地説明事物的特徵和事理。

(2)比較下邊的原句和改句,找出改動的地方,認準確生動的角度説説改動之處的優點。

①組改動的地方有:山一峯巒,水一河川,棉花一雄獅,原句和修改句雖然都用了比喻,但就準確、生動而言,卻有差距。山、水的概念太廣泛,不及峯巒、河川的概念準確、形象具體,棉花、薄紗,有形而無生命,不及雄獅奔馬,具有動態特點,更能突出雲彩的形象,更能生動。準確地寫出了雲塊變幻、飄動的實況。

②組改動的地方有:根本不能看見都躲藏了起來。修改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比原句既準確又生動形象。

③組原句和修改句意思雖然相同,語言則完全變了,修改句運用了比喻,把雲比成招牌,使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更明確、更形象化了。原句只能説明兩者有關係,但不能準確説明關係的性質。

④修改句改氣候為天氣,原句氣候用詞不準確,因為氣候一般是指較大地區裏較長時間的氣候情況,天氣是指較小地區和較短時間內大氣中發生的各種氣象變化。從天上掛的雲能識別的是一天或數天較短時間的氣候情況,所以用天氣為宜。

3.本文之所以在語言上既準確又生動,主要是因為作者不斷地錘鍊語言。在本文的編寫過程中,作者曾作過多次修改,那麼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所描繪的雲的句子,進行修改。

4.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分析:這段描摹了夏天積雲形成積雨雲的過程,就是雷雨冰雹形成的過程,在描摹天氣動態方面相當出色。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動詞(爭奇、變黑,崩塌、瀰漫)。

5.生動的語言不僅是因為使用了比喻以及動態描摹事物,還有擬人、排比、對比、引用的多種修辭的使用,在文中找出例子來體會作用。

(l)還有的像峯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

(比喻、排比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節奏感)。

(2)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

(對比,能使人們對事物獲得深刻的認識和鮮明的印象。)

(3)站得高的雲,叫捲雲。這時的卷層雲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雲了。

(擬人,使被説明的對象具體生動形象。)

(4)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對比、引用,引用諺語可簡潔、通俗地説明有關問題。)

6.準確的説明語言。在本文中,作者準確地使用了表示時間、範圍等副詞,在文中找出例子並分析。

(l)積雨雲越長越高,雲底慢慢變黑,雲峯漸漸模糊,不一會兒,整座雲山崩塌了,烏雲瀰漫着天空,頃刻間,雷聲隆隆,電光閃閃,就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來,有時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捲風。

(2)但是,天氣變化異常複雜,春雲識天氣有一定的限度。

(3)出現了高層雲,往往幾個鐘頭內便下雨或者下雪。

(4)捲雲和卷積雲的位置很高,那裏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

以上加點的詞表明天氣的陰晴變化雖有一定規律可循,但又不是絕對的。

(四)總結、擴展

本文使用了邏輯順序進行説明,層次十分清楚,開頭指出了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説明看雲可以識天氣。接着再詳細説明怎樣,這一部分採用分類別的説明方法,依次寫了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這些象徵天氣晴朗的雲的位置、形態特點以及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再依次説明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這些陰雨風雪預兆的形態特點以及與天氣變化的關係。然後就雲上的光彩現象暈、華、虹、霞與天氣的關係作了簡要的説明。文章結尾,説明了的目的及侷限性。強調依靠科學的天氣預報的重要性。文章不僅通過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和動態靜態相結合的描摹來體現生動具體形象,還藉助於詞語的錘鍊,表示時間、範圍的副詞來體現準確性,寓準確於生動之中,這些都是我們在寫作中應該借鑑的。

(五)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一、二題。

答案:一、略

二、1.修辭方法有:比喻、排比、對比。比喻的作用是使説明對象具體生動形象;排比的作用是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節奏感;對比的作用是能使人們對事物獲得深刻的認識和鮮明印象。

2.出現、凸起、爭奇、聳入、崩塌、瀰漫、下等,這些動詞準確地描摹出夏天積雲形成積雨雲的過程,也是雷雨冰雹形成的過程,這一系列動態描寫相當出色。

3.從你自己喜愛的工藝品中挑出一個有趣的來,用平實的語言説明它的功能或者操作方法,用生動的語言説明它的有趣,在班上作交流、比賽。

標籤: 看雲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kkl4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