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教學目標

(一)初步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學會把一些原始數據進行分類和整理,填寫完成簡單的統計表,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例2。

(二)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

(三)培養學生觀察、整理、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對原始數據進行分組整理,繪製統計表。

教學用具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課前要求學生測量自己的身高,上課時學生報數據,教師填到表格上。(表1)

(二)學習新課

教師:

1.根據這張身高記錄單能不能很快看出我們班同學的身高大多數在什麼範圍內?

2.這張記錄單上的數據也是原始數據,要想看出同學身高分佈情況,就要對它進行分類整理。

3.如何進行分類整理呢,學生分組討論並試分類。

在學生討論分類的基礎上,總結出整理數據的方法:

①先從記錄單上找出所有數據的分佈範圍。(最矮的,最高的。)

②邊教學邊畫出統計表。先確定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再根據找出的數據範圍,按5釐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後,用直尺畫出表格,填寫欄名,並把身高起止的釐米數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填入“身高”一欄內;最後在表格的上面寫明統計表的名稱和日期。

③統計各段中原始數據的數目。統計時可以按照原始數據記錄單上的順序,用劃“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然後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數目;最後核對一下各段人數有沒有錯誤。(表2)

教師:這個統計表除了橫着設計,還可以怎樣設計?

介紹另一種製表方法:(表3)

出示思考題,學生分組討論:

①這個班同學身高在哪個範圍內的人數最多?

②這個班同學一共有多少人?

③你還能從這個統計表中觀察出哪些內容?

④整理後的統計表和原始數據記錄單相比,有哪些優點?

教師:①既然整理後的統計表比原始數據記錄單有優越性,那麼原始數據經過整理以後原始數據是不是就可以丟棄不要了呢?

②如果要計算這個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應該怎樣計算?需要根據哪個表計算?(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統計工作中原始數據非常重要,不能隨便丟失,小學數學教案《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例2》。)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見表4):

請你把這次考試的成績按分數高低整理填入下表。(表5)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後回答下面思考題:

①在哪個分數段的人數最多?優以上的有多少人?

②要想從表中反映出總人數應加哪一項統計內容?

2.音樂老師記錄下來五年級二班的音樂成績,請同學們幫助音樂老師統計一下這個班的優、良、達標、待達標的人數,看哪個同學統計得快?(表6)

根據上面的原始數據填寫下表,然後説一説每個等級的學生各有多少人。(表7)

(四)課堂總結(由學生總結)

教師:製作統計表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1.找出原始數據的範圍,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據統計的需要和數據範圍的具體情況,把數據的範圍劃分成幾組,並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編製成表。

3.統計各組中的原始數據的數目,填寫統計表。

(五)佈置作業 課本P6練習一,4,5,7,8。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課是在學習例1簡單的數據整理的基礎上教學的,又是複式統計表的前奏。力求從生活實際出發,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身高,課上彙報數據,這樣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他們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統計表的製表步驟和統計表的優越性都是由學生分組討論、觀察歸納總結得出的,目的是逐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觀察概括的能力。

本節新課教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學生彙報自己的身高,老師填表,並提出為什麼要進行分類整理製作統計表。

第二部分:學生分組討論製作統計表的一般步驟,共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找出原始數據的範圍,最高、最矮的;

第二層:確定統計表的欄目、數據段,並填好,寫明統計表的名稱和日期;

第三層:統計名段中原始數據的數目並填寫。

第三部分:根據整理後的統計表回答問題進行強化練習,共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根據整理後的統計表學生分組討論回答問題;

第二層:從如何求平均數引出原始數據的重要性;

第三層:由學生歸納製作統計表的一般步驟,並通過兩個練習進行強化。

板書設計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8vwjg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