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坐立走有精神》教學反思

《坐立走有精神》教學反思

《坐立走有精神》教學反思

《坐立走有精神》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説:“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感到自身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求特別強烈。”通過執教《坐立走有精神》這一主題的教學,我更深地感受到:課堂要充溢活力,師生要富於發明。然而我們的新課程實驗教村正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發明空間,就看我們如何去掌握,如何去挖掘,如何運用啦。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作了些嘗試:

 一、營造愉悦的教學環境,寓教於樂

努力營造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是促使同學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在導入新課時,抓住同學們的好奇心,用“快樂猜猜猜”的形式吸引同學的注意力,然後把小朋友們帶入生活情境,學習欣賞“身邊的典範”——小朋友們都喜歡的“文明禮儀星”王昕瑩並向她學習。在欣賞和交流一些生活當中優美的姿勢後,用同學喜聞樂見的藍貓來揭祕。此時,課堂成了小朋友們的樂園。課中通過欣賞、情境悄悄話、情境大比拼,讓每們同學選擇參與練習,以小組為單位上台展示競賽。寓教於樂,寓教於活動中,同學自始自終,積極參與,注意力高度集中,同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願學、樂學、活學。

二、再現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尊重體驗。

生活情境是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質或情境。營造出良好的情感體驗氛圍,可讓兒童在真實的生活中去感受、體悟。我在課前蒐集、拍攝了很多生活情境,如“清晨,站在校門口值日的師生”、“奎文的首屆體育節開幕入場式”、“國旗班行走姿勢”等,在課堂回放再現,讓同學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坐立走姿勢是應時應而變化的,同學也應有自身的坐立走的要求。從而激發同學自主進入不同情境,在小組中邊學邊練,體驗坐立走的正確姿勢,然而在班上交流扮演。這樣讓真實的生活走進同學的認識世界,使他們在生活中加深了體驗,學握了合適的坐立走的方法。

 三、密切聯繫同學的生活實際,激活參與

心理學家皮滅傑指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的過程即是同學參與的過程式。美國學者巴特勒認為:“教學過程只有讓同學參與連續的反應活動才是有效的。”因此,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一定要注意引導同學的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親自體驗,讓他們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中,要以同學為主體,創設實踐活動,重視同學的積極參與,讓他們在參與中主動、活潑地發展,在參與中獲取知識,提高道德認識,培養創新能力。教學《坐立走 有精神》時,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坐、立、走競賽”活動,此活動分三個環節。第一活動環節“T形舞台”。同學分參賽兩隊。競賽開如,隨着音樂,每隊一組分別登台展示其瀟灑、優雅的儀表,完成坐、立、行、讀書、寫字等各種姿勢,展示完後,評委亮分、點評。因為組與組間要開展各種競賽,同學練習得特別投入,同學間也能想互協助,合作的意識,合作的精神得到充沛的體現。第二活動環節“想像劇場”。劇名“後悔莫名”,劇情是一個小朋友從小沒有養成正確的坐、立、走姿勢,長大後碰到種種困難和不便……他後悔極了。故事留給同學很大的想象空間,允許同學大膽想象出盡可能的各種困難。第三活動環節“評選、頒獎”。評選出班內“坐、立、走”“8班文明禮儀星”,並談談自身的感受和收穫。同學人人都參與這一活動,他們知道:“坐、立、走”並非小事一樁,站有站樣、坐有坐樣,尊重他人,有利健康。最後師生一起決定,定期進行坐立走文明行為評比,看誰最有精神。

四、從生活中來又走向生活中去,拓展延伸。

同學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漸進的過程。我們培養的人是一個社會的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必需在立足課堂的基礎上,開放拓展教學時空。在本課教學前讓同學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進行觀察,調查,讓同學獲得親身體驗。教學中,鼓勵同學把社會生活中的真實體驗帶進課堂中進行討論、考慮。教學後,設計一份簡明的反饋表,在表中記下自身在平時生活中的姿勢的自我評價,以和相關人員的評價,以此約束同學的行為,強化同學的習慣的養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7xppg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