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小學四年級上冊《加熱和冷卻》教學設計

小學四年級上冊《加熱和冷卻》教學設計

小學四年級上冊《加熱和冷卻》教學設計

小學四年級上冊《加熱和冷卻》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做實驗進行觀察,認識到加熱和冷卻可以改變物體的形態。

2、能夠通過做實驗,認識到物體的熱脹冷縮體積發生變化現象。

3、知道温度計是利用物質熱脹冷縮的原理做成的。

4、能用熱脹冷縮解釋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5、閲讀温度計發明的故事

6、理解科學技術是經過反覆試驗和不斷完善進步的。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到冷熱變化會導致物體產生變化。

教學難點:發現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準備】

蠟燭、火柴、固體體脹器、酒精燈等。

學案

《3、加熱和冷卻》學案

自主探究學習目標:

1、認識到加熱和冷卻可以改變物體的形態。

2、認識到物體的熱脹冷縮體積發生變化現象。

3、知道温度計是利用物質熱脹冷縮的原理做成的。

一、我看書:看書,熟悉課的內容。

二、我思考:思考書中提出的問題。

三、我能做:

1、上網查資料,認識“乾冰”。

2、在家長的指導下,用打火機烤塑料吸管,彎曲吸管。

3、在家長的指導下,將癟的乒乓球放進小盆裏,加熱水,使癟了的乒乓球變圓。

4、在家長的指導下,給白糖加熱,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再讓糖冷卻,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四、我總結:通過探究性學習,我知道了:

五、我提問:我經過思考,還不懂的問題有:

【教學過程】

一、話題“聚焦”。

1、提出問題:物體加熱和冷卻後會有哪些變化?

2、學生討論、交流、彙報。

3、提問:你為什麼這樣想?

二、研究受熱和冷卻後物體形態的變化

1、提出問題:糖和蠟受熱後會有什麼變化?冷卻呢?

2、學生實驗:教師巡視學生做實驗,並給以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1)先將蠟燭點燃,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2)再將蠟燭熄滅,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3)教師引導學生有意識的觀察糖和蠟有固體變為液體,再由液體便固體的過程。

(4)學生小組討論:蠟燭加熱和冷卻後,各有什麼現象發生?

(5)學生彙報:蠟燭在加熱和冷卻後,形態發生了什麼變化?

3、小結:蠟燭加熱後會融化成液體;冷卻後又變成固體。糖呢?

4、像糖和蠟燭的形態變化只是一個例子,生活中還有哪些物質加熱和冷卻後會有與糖和蠟一樣的變化?

(1)學生討論、交流。

(2)學生彙報

(3)小結:生活中還有許多常見物體和糖、蠟一樣,容易在冷熱變化條件下改變形狀,如松香、巧克力等。

(4)這些都是固體在加熱和冷卻後的變化,那麼液體呢?

5、瞭解二氧化碳的液化和汽化。

(1)學生分組閲讀資料。

(2)課件展示:二氧化碳的液化和汽化。

(3)小結:氣體間冷卻會變成液體或固體,加熱又會變成氣體。

三、研究物體體積的熱脹冷縮現象

(一)認識固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1)銅球,在加熱和冷卻以後會有什麼變化嗎?

(2)學生猜測。

(3)學生分組實驗。

①銅球沒加熱時恰好能從鐵圈中通過。

②給銅球加熱。

③銅球不能通過。

④把銅球放在水中冷卻後,再試着讓它通過鐵圈。

(4)學生討論交流

(5)學生彙報交流

(6)小結:一些看不出變化的物體比,如銅球受熱後會膨脹,冷卻後會收縮。固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氣體有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二)認識液體和氣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1)提問:酒精或水和空氣在加熱和冷卻後會有鐵墊圈這樣體積發生變化嗎?

1)引導學生設計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的實驗(可以看書上的方法,也可以自己設計)

2)學生設計

①提出假設。

②設計實驗。(研究氣體是否會熱脹冷縮時最好能把自己的設計畫出來。)

例如:將燒杯倒入在水中,用毛巾焐熱燒杯,觀察冒出的氣泡,或者還可以做一個氣壓小噴泉等。

(2)師生討論實驗方法:

1)藉助什麼可以觀察到液體或氣體體積的變化?

2)發生什麼樣的變化能夠證明液體或氣體的體積發生了變化?

3)實驗中可能要注意什麼?(氣密性)

學生選擇實驗材料進行嘗試。

3、小結: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三)瞭解温度計的發明史

1)提問:你們知道温度計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嗎?他是怎樣被髮明出來的?

2)學生談談温度計的工作原理,再猜想一下温度計是怎樣發明的,最早的温度計是什麼樣子的。

3)學生閲讀教材相關的資料。

4)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四、瞭解加熱和冷卻在生活中的應用

1、提出問題:在生活中,人們可以通過加熱和冷卻做哪些事?

2、學生討論、交流、彙報。

3、看教材中的插圖並加以解釋。

(1)學生解釋。

(2)教師小結:教材中的插圖不僅有熱脹冷縮的應用——是乒乓球邊鼓、設計鐵軌,還有改變物體形態的活動,如彎玻璃管和鍊鋼。

4、教師補充事例:

據科學家測算,每升温1C,鋼軌便伸長10萬分之一米。冬夏温差達50C時,北京至太原的514千米鋼軌在夏天會伸長257米。

(1)討論:以上事例説明了什麼?給我們哪些啟示?

(2)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5、探究:

(1)夏天,電力工人架電線時總是架得鬆一點,這是為什麼?

(2)夏天,小明給自行車打氣,爸爸叫小明不要能打得太多,呢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3)天冷瓶蓋不容易開,可用什麼辦法使瓶蓋容易打開?

五、總結

1、我們通過探究性研究學習,發現物體加熱和冷卻後,物體的形狀和體積都會發生變化。

2、温度計是利用什麼原理做成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利用物體熱脹冷縮原理製成的?

六、作業設計

1、留意生活中更多利用熱脹冷縮原理製成的物體。

2、完成實驗記錄。

板書:

3、加熱和冷卻

物體形態物體體積

加熱變化熱脹

冷卻變化冷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0vg0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