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小班社會教育説課稿

小班社會教育説課稿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社會教育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班社會教育説課稿

小班社會教育説課稿1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小班數學活動《分類》

一、説教材

1、設計意圖:分類是根據物品的同和異,把物品集合成類的過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徵的物品歸併在一起。對小班幼兒來説分類包含兩個層次。

一個是求同,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擺放在一起,比如西瓜和西瓜、糖果和糖果。

第二個層次是分類,分類就是把有共同特徵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本節課中就是在找到一模一樣的禮物的基礎上再把禮物分成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書本三大類。

求同是分類的基礎,因為求同時的標準是現成的,而分類時要幼兒自己產生標準,他們會把西瓜和糖果都放到食物箱裏。所以設計時先讓幼兒進行求同活動,提高他們掌握標準的能力,循序漸進,再讓幼兒進行分類活動。通過生動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動動、玩玩、做做的過程中,積累有關類的經驗,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目標定位:

1、讓幼兒能找出相同的物品,並知道擺放在一起。

2、練習將物品分類,並養成分類擺放物品的好習慣。

3、讓幼兒通過遊戲體驗相互合作、和同伴分享的快樂。

重點:讓幼兒能找出相同的物品,並知道擺放在一起。這個重點是新知識的傳授和接受的過程,讓幼兒明白相同的物品應該放在一起。

難點:學會把特徵相同的物品擺放在一起,養成分類擺放物品的好習慣。這個作為難點的理由是上個環節只是學會分相同的物品,現在要學會分類,把有共同特徵的物品進行分類,並養成良好的習慣。

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活動目標更好的服務,所以我準備了食物,PPT,玩具,書本,儲物箱,小動物頭飾。

二、説教法:

遊戲教學法:遊戲是幼兒園教學的靈魂,大家都知道數學是最枯燥無味的學科,那麼怎麼才能讓幼兒喜歡上數學,對數學有興趣呢?只有運用遊戲才能讓幼兒保持興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進行有效的教學。所以我在開始的時候運用遊戲來導入課題,先吸引住幼兒,又在結束的部分運用遊戲,讓幼兒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觀察法:運用PPT讓幼兒能直觀的瞭解畫面,並通過畫面上的物品越來越少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並瞭解相同的物品應該擺放在一塊。

操作法:讓幼兒通過禮物自己動手操作,把同類的物品放到一個儲物箱中。

三、説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讓幼兒自己送小白兔禮物,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在分類時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體現了自我判斷能力。

遊戲法:讓幼兒在遊戲中愉快的玩,體現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幼兒不會感到枯燥無味。

四、説教學過程:

這個活動我共分了三大環節,即感知--認知--分類剛開始設計了情景,在森林王國裏,小兔在珠心算比賽中獲獎了,大家去祝賀它。讓幼兒扮演成小動物,孩子就很有表演慾望,把祝賀的禮物統一放在一起,先感知分類。導入課題。

第二個環節是求同,也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放到一起。出示老師帶來的禮物,觀看PPT,讓幼兒觀察都有什麼禮物,禮物擺放的太亂了,引導幼兒一起整理,先把一種物品拿出來,擺放在一起。再拿出一種物品,擺放在一起。讓幼兒認識並知道相同的物品應該放在一起。

第三個環節是分類,也就是把有具有共同特徵的物品放到一起。是第二環節的昇華,加深。我運用的是遊戲的教學方法,讓幼兒把帶來的禮物按照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書本放到有圖標的儲物箱進行分類。能吃的就不僅僅是一種食品,有水果、蛋糕和糖果都是能吃的,這就需要幼兒自己判斷,自己操作。讓幼兒在遊戲中反覆體驗,反覆感受,已突破難點。

結束部分:

老師和幼兒抬着食物箱到外面草地上分享食物,讓幼兒在遊戲中歡樂愉快的結束活動。

5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益智活動區,投放玩具卡《我會分類》請幼兒操作,並把各個類型的東西放在一起。

小班社會教育説課稿2

一、課題來源:

近些年來,我們開始關注幼兒的早期閲讀問題,而早期閲讀的教育價值是不言而喻的。那如何培養呢?我認為從小班開始,就應該讓幼兒接觸一些圖書,培養幼兒看書的興趣,掌握一些看書的基本方法。對剛接觸閲讀的小班幼兒來説,選擇適合的教材很重要。《綱要》中説,"課題的選擇要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起牀了》這個內容比較生活化,遊戲化,很適合小班幼兒。而怎樣的畫面更適合小班孩子閲讀呢?《起牀了》這個故事本來只是四幅很小的畫面在一頁紙上,這可能更適合中大班幼兒閲讀。於是我重新繪製了圖書,採用單頁單幅的畫面,這較符合小班幼兒視覺和認識發展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教會幼兒學習按順序觀察單頁單幅畫面的主要內容,初步掌握閲讀畫面的能力,培養幼兒良好的閲讀圖書的習慣。

二、目標定位:

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教材情況,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能觀察瞭解小熊嘟嘟起牀後做了哪些事,並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2、能初步和老師一起翻看圖書,培養幼兒看圖書的興趣及初步的閲讀習慣。

3、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難點是初步掌握閲讀畫面的能力。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培養幼兒的閲讀習慣。教師指導幼兒正確地閲讀圖書,這很重要,只有形成良好的閲讀圖書的習慣,才能正確地認讀圖書的內容。

本次活動採用分組教學,以便讓幼兒獲得指導的機會更多些。

三、説教法、學法。

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猜一猜、看一看、説一説、指一指、做一做,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通道的參與,使幼兒不知不覺就對活動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投身於活動之中。而採用示範、模擬練習的方法,能讓小班幼兒更直觀、具體地掌握閲讀圖書的基本方法,理解故事的內容。最後運用聽音樂表演的形式,讓幼兒進一步體會故事的內容,既滿足幼兒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又將語言、藝術、健康領域的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

四、説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1、自由猜測閲讀:為了吸引幼兒閲讀的興趣,我創設情境,並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測,小熊嘟嘟起牀以後會做什麼事情?然後老師引導幼兒自由閲讀。看看小圖書裏小熊嘟嘟起牀以後做了哪些事情?這個問題不僅引起幼兒閲讀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幼兒提高閲讀的指向性,以取得較好的閲讀效果。而在這個環節中,我給幼兒創設自己閲讀的機會,這很必要,它可以讓幼兒自主地去認讀畫面內容,在活動中獲得有關的信息。同時教師可提出適當的閲讀要求,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如幼兒閲讀時,教師提醒幼兒輕輕翻書,以免弄破圖書,提醒幼兒仔細、完整地閲讀,培養幼兒良好的`閲讀習慣。通過自由閲讀,能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2、教師和幼兒一起有順序地閲讀。在幼兒自由閲讀的基礎上,教師採取提問的方式,帶領幼兒按照書的順序從前往後一頁一頁地閲讀圖書,並讓幼兒用手指點畫畫面。這對於剛進行圖書閲讀的小班幼兒來説,這種方式更直觀、具體。這樣不僅能正確地引導幼兒有序地閲讀圖書、學習閲讀圖書的基本方法,而且能幫助幼兒正確地理解畫面內容。

3、教師與幼兒邊看大書,邊做模仿動作。為了進一步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教師與幼兒一起看大書,讓幼兒猜測後面一頁小熊在做什麼,並讓幼兒假想成"小熊嘟嘟",模仿學習洗臉、梳頭、疊手帕等動作。這樣做一方面能更好地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幼兒表演的積極性。

4、聽音樂表演。最後一個環節,老師引導幼兒也來學小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幼兒聽着音樂進行表演,進一步體會故事的情節,滿足幼兒好動,好模仿的特點。最後自然地與客人老師再見。

小班社會教育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我選擇的小班美術題目是《小魚吹泡泡》,作品的主要表現方式是蠟筆塗色和顏料刷畫。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採用小魚吹泡泡,小魚游泳的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活動主要通過刷色,引導幼兒學習刷畫的技能,因為刷畫最後出來的效果比較突出,在視覺上有衝擊力,適合小班幼兒的審美特點。

二、説學情

小班的孩子喜歡玩色,但是我們幼兒園所提供給孩子們的繪畫材料有限,所以孩子們的繪畫多是以蠟筆為主。經過前幾周的繪畫訓練,孩子們已經基本掌握蠟筆的塗色方法。

三、説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藝術領域的內容要求我從認知、能力、情感3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通過在圓圈裏面塗色鞏固塗色的方法以及對顏色的認識

2、學習用蘸有顏料的排刷在畫面上刷畫,初步感知“油水分離”的現象

3、體驗塗色、刷畫的樂趣。

目標中提到了感知油水分離,因為是小班的幼兒,不需要深入瞭解只需要體驗,能感受到這個奇妙的現象並且從刷畫中感受到快樂就是我們這個活動的重點。排刷是小班幼兒第一次接觸,所以怎樣用排刷刷畫就是我們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説準備

物質準備:

1、示範畫一張,便於教學示範。

2、人手一張畫有小魚和泡泡的畫紙。

3、油畫棒人手一盒,排刷(水粉筆)一人一隻。

4、已經調好的淡藍色顏料(每桌小朋友一盤)。

經驗準備:《許多小魚游來了》的遊戲經驗

五、説流程

本次活動一共分為6個環節:1、導入部分2、彩色泡泡(教師示範塗色)3、小魚游泳(教師示範刷色)4、幼兒操作5、欣賞與評價6、延伸活動

第一部分:我所採用教法是情景導入法,運用《許多小魚游來了》的音樂,帶領幼兒模仿小魚遊的動作,創設遊戲情景,結合出示範例圖片導入活動。

分析説明:小班的幼兒天性喜歡遊戲,所以我創設這樣的情境用遊戲化的口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幼兒自然而然地進入主題。因為前一週孩子們剛學會了《許多小魚游來了》的歌曲,所以孩子們會對這個音樂產生熟悉感和敏鋭度。

第二部分:彩色泡泡。我採用的是觀察法,教師運用童謠式的講解語言示範給泡泡塗色:“油畫棒真愛玩,找個點點轉圓圈。先在中間找個點,再把身子躺下來,轉呀轉呀用力轉,一直轉到圓邊邊。看一看、找一找,白白的漏洞去塗好。”這部分主要是要讓孩子回憶塗色的方法,進一步熟練塗色的技巧和要點。

分析説明:因為小班的孩子剛剛接觸蠟筆,對蠟筆塗色的技巧方法掌握得還不夠到位。在以往的繪畫練習中也常出現塗色不均勻、用筆力道不夠、顏色出框框等現象。所以這次我編排了一首塗色小兒歌,邊念邊塗色,鞏固幼兒的塗色方法。

第三部分是小魚游泳,同樣是觀察法。老師用語言創設小魚游泳的情境,讓幼兒自然地想到小魚要到大海里去游泳,從而激發幼兒學習刷畫的興趣。我用小兒歌示範講解刷畫的方法兩遍,後一次讓幼兒邊念兒歌邊集體嘗試操作水粉筆。這個環節還要引導幼兒去發現“油水分離”的現象,讓幼兒體驗這種奇妙的變化。

第一遍小排刷,手中拿,顏料盒裏泡一泡,筆桿前面走,筆刷後面跟,從左到右刷一刷,從下往上刷一刷。小魚終於到了大海里了!

第二遍大家幼兒人手一支水粉筆在地上一起練習。

分析説明:此環節是難點所在。因為幼兒初次接觸水粉筆對它充滿新奇,而刷畫的技能又與油畫棒存有很大不同。如何讓小班幼兒在一開始就能夠清晰領悟刷畫的技能,我認為老師的示範講解很重要。我採用的是配上兒歌的示範講解。淺顯易懂的兒歌指導語和直觀的動作示範,能夠讓小班幼兒一下子就感知到動作要領。為了逐步消減難度,使幼兒在作畫中能夠較快地運用好水粉筆。我滿足幼兒對水粉筆充滿新奇的心理需求,在第二次示範的時候讓幼兒人手一支水粉筆,跟着我一起念兒歌在地上練習無色刷。

第四部分:老師清晰交代作畫要求即:“先用油畫棒給泡泡塗色,再用排筆刷色。用完蠟筆和排刷之後把它們放回原處。”然後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指導重點:

1.提醒幼兒有序地進行操作先塗色後刷色。

2.幫助個別幼兒邊念兒歌邊操作,消除膽怯心理。

3.提醒幼兒用完蠟筆和排刷之後把她它們放回原處。

分析説明:之所以列出以上3條要點是因為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繪畫常規,再者幼兒的繪畫水平存在個體的差異,我們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點滴進步,給予正確的評價與指導,促進整體提高。

第五部分:幼兒相互欣賞作品,主要是讓他們圍繞幾個問題來評價:誰的小魚泡泡吹得看?彩色泡泡很多又一點都沒破?誰給小魚拍的照片最乾淨?

第六部分是延伸部分,即把畫晾乾,用畫裝飾教室。

小班社會教育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力以及創造性思維,使之得以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它與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語文活動共同構成“五指活動”,互相連接成一個整體。繪畫是幼兒表達行為的第二種語言。幼兒美術是根據幼兒教育的原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各種美術活動來感染幼兒,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激發幼兒對美術的創造,並體驗美術過程帶來的快樂,以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學習和掌握簡單的美術活動知識、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表現力,使幼兒萌發審美情趣。”是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基本目標。掌握一定的美術知識、技能只是一種促進幼兒發展的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術作為幼兒表現自我,表現自己對客觀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能有可能通過美術教育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重要性,表現最為突出的一點,便是創造性地發展幼兒智力。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美術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章的總目標,確定本課題的目標為:

知識目標:通過了解幼兒美術活動的特點,掌握幼兒美術教育方法,初步嘗試不同美術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針對實踐教學可以靈活運用。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發展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通過線條、形體、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並喜愛周圍環境和美術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內容美。

情感目標: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體驗美術創造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幼兒繪畫中的特殊表現。

制定重點的依據是:學生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認知特點理解有限,所以只有瞭解幼兒繪畫的年齡特點及特殊表現,才能進行美術指導。

四、教學難點

本節的教學難點是:幼兒美術教育活動設計的常用方法突破學科本位,建立美術、音樂、文學問的彼此聯繫,進行綜合實踐活動。

制定難點的依據是:我認為美術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美術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創造。所以如何巧妙的把情感教育與單調的技能技巧相融合是美術教育的一個難題。

五、教學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有兩個方面。

1.生活經驗準備:讓學生觀察3~6歲幼兒如何進行繪畫的

2.教材教具準備:兩組美術作品

有關3~6歲幼兒繪畫作品

繪畫工具和材料

六、教法和學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啟發和誘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並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在美術學習方法中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見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

學生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的討論,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七、教學程序

(一)以繪畫作品導入課題,引導學生細緻觀察

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展示出兩組作品,請學生仔細觀察,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一幅是西班牙畫家米羅的作品《人投鳥一石子》。我先簡單介紹畫家的情況後,請學生自己説説看到了什麼,有意識地將有關顏色和線條等造型元素的探討引入學生的視線,讓他們説説對畫中一些顏色和線條的感受。這時,我啟發學生了解畫家運用的是一種誇張、變形的藝術手法,並請學生各抒己見,説説自己對這兩幅畫的整體感受,同時引出美術的相關基礎知識。

(二)展示3~6歲幼兒的繪畫作品,分析掌握幼兒繪畫中的特殊表現

這個環節為本節重點,我採取的突破策略是:

通過學生收集3~6歲幼兒的繪畫作品,先作出比較,得出最初結果。作品所展現出來的是在用色,筆調方面比較凌亂、抽象把從外面看不到的而裏面有的東西也畫出來有的畫桌子把四條腿都畫上而且一樣長給花畫上眼睛人的胳膊會很長很長等等。學生往往嘲笑幼兒的塗鴉作品。老師再展示相關圖片,與學生一起再進行綜合探討分析,幼兒由於年齡、心理、情感、經驗的原因其繪畫一般都非常簡單、抽象,帶有強烈的主觀傾向性。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技能的提高,幼兒繪畫上的抽象性會逐漸減弱,他們會畫的愈來愈具體、生動、形象。探討中不僅要開闊他們的思維,還要幫助他們歸納找出最主要的、最貼近主題的內容。

在探討中主要通過啟發性提問歸納結論:

3~6歲幼兒的年齡、心理髮育都要什麼樣的特點?

作品都有怎樣的特徵?

每個年齡段都有怎樣的變化?

總之,逐步加深學生對幼兒繪畫特點的理解。

(三)通過講述法對繪畫所需材料、形式及種類這些基本常識進行講解。

結合繪畫工具和使用的材料講述正確的使用方法,對繪畫的形式和種類進行簡單的瞭解。

(四)幼兒美術教育常用的方法

這個環節為本節難點,我採取的突破策略是:

採用示範講解法對每一種方法的基本要點展開説明,然後鼓勵學生自己體驗,這樣每個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長處,展開想象,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體驗,老師作為引導者,如果學生髮生困難,有作不下去的情況,可根據作品稍加啟發與提示。在學習繪畫方法中老師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老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運用對比的方法,感受實物、繪畫作品的不同。

如,學習觀察法,我引導學生對範畫的色彩、線條、造型、大小進行深入的有意識的觀察。讓學生學會從無目的,無順序,片面的觀察到有目的,有序的,全面的多角度觀察。繪畫的手段也採取開放式的:可以採用動物羽毛,貝殼,植物的葉和果實,廢棄物等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操作中學生可以選擇身邊的材料:同學,窗外的景物,最熟悉的事物等,進行先觀察——繪畫——再觀察——再繪畫。

另外,如何使單調的學習方法被幼兒接受呢?我們可根據幼兒好玩好動的特點,力求繪畫活動遊戲化。

如,吹畫遊戲,吹畫即把顏色滴到紙面上,讓幼兒用嘴把水滴吹散或流淌,根據偶然效果,產生奇特的圖案,然後再讓幼兒添畫。這樣,每個幼兒的作品就各具特色,極富創造性。再如,實物拓印,許多物品的剖面都有有趣的形狀,用這些物品蘸顏色壓印在紙面上,別有一番意味,如玩具小車的齒輪,可以滾印出各種圖案,也可以用海綿、瓶蓋、玻璃球、樹葉蘸顏色拓印在紙面上,這些材料可以展示豐富多彩的圖案世界。

(五)教學延伸

將學生作品貼於展板,讓學生互相欣賞,互相交流畫完畫後的感受,同時利用這些作品回顧複習所學的知識。

請同學們感受周圍的藝術、文化氣氛,參觀博物館、參觀大自然的美好景色、現代建築、家鄉風貌等,在生活中學會用美的眼光欣賞一切,感受生活和勞動傳達出來的強烈的、炙熱的感情。

小班社會教育説課稿5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瞭解故事內容,學習一頁一頁的翻看圖書。

2、願意與老師、同伴在遊戲中體驗故事中的內容。

3、喜歡讀書,感受閲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繪本《不見了》幻燈一套《東方寶寶》繪本《不見了》人手一本與故事內容一致的圖片一套(帽子-鳥窩、手帕-船帆等)、胸飾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導入閲讀內容,引起閲讀的興趣。

1、教師:有一個寶寶他的東西不見了?請小朋友看一看寶寶的什麼東西不見了呢?

2、出示幻燈"蝴蝶結、鈕釦",引出閲讀內容。

3、教師:寶寶還有什麼不見了,又變成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書吧!書名叫《不見了》.(教師用手指書名,帶領幼兒指讀書名)通過讓幼兒猜測"什麼不見了",激發幼兒對繪本的興趣。

二、閲讀圖書,引導觀察,理解圖書內容。

1、教師:書中的寶寶還有什麼不見了,又變成什麼了呢?

2、幼兒自由閲讀圖書。

幼兒自由閲讀,教師給予幫助指導.幼兒接下來的自主閲讀,讓幼兒藉助前面的經驗,通過觀察找到還有哪些物品不見了,這些物品做了什麼?

3、師生看幻燈閲讀圖書.教師:你們發現書中的寶寶還有什麼不見了呢?

4、教師和幼兒完整閲讀圖書。

5、教師:書中的寶寶還有什麼不見了呢?(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情況,打開相應圖書頁面幻燈觀察講述)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中的物品,發現帽子、手帕不見了並幫助幼兒建立帽子--鳥窩、手帕--船帆的聯繫,感受畫面的童趣。

6、幼兒和教師完整閲讀圖書兩遍。鼓勵幼兒邊看書,邊跟着説一説,並用小手指相應的畫面。

三、通過圖片匹配、音樂遊戲,進一步感受、體驗圖書內容。

1、遊戲一:"好朋友"教師:這兒有許多卡片,請你們給他們找找朋友.--這是什麼?可能是什麼變的?

2、遊戲二:"找朋友"。

(1)教師:請小朋友戴上胸飾,看看是什麼?想想它和誰是好朋友?

(2)玩遊戲兩遍,其中交換圖片玩一次。

在遊戲中,進一步理解繪本內容,感受繪本的童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zgere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