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最苦與最樂》説課稿

《最苦與最樂》説課稿

《最苦與最樂》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最苦與最樂》説課稿

1.教學內容:

痛苦與快樂,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論述,平常百姓也有許多深刻的思考。梁啟超的這篇《最苦與最樂》從什麼是最苦、什麼是最樂來談人生的責任,思想深刻,格調高雅,語言凝重,既有儒家的進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讀來膾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本文的論點是一對姊妹命題:“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了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文章層次清晰,脈絡分明,兩個分論點“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1、2自然段),“盡了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第3自然段)各為一部分,得出的結論“人生當勇於盡責,而不能逃避責任”(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但是本文並不是一篇很典型的具有議論文結構的文章,作為初中學生,在理解上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而在教學中採取淡化文體,注重學生體驗、感悟的方法,使學生在瞭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達到思想上的共鳴。

2.設計意圖:

本課的設計,遵循以下幾個思想原則:

(1)人本原則:責任的話題是嚴肅的,要讓學生在人生苦與樂的討論中,培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就必須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

(2)交往原則: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小組合作互動,加強課堂交流,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3)開放原則:本文作者多用排比、設問等修辭手法,語言流暢而又凝練。本課教學設計旨在掌握課文內容及寫作手法的基礎上,通過拓展遷移訓練,拓寬教學的內容和空間。

二、説目標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條:

知識與能力:

1、理解文章內容。

2、品味文章多用排比修辭的語言特點。

過程與方法:

1、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內容。

2、出示提綱,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聯繫實際,暢談對責任的認識和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

領會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樹立對自己、家庭、社會、國家的責任感。

三、説重難點

教學的重難點不可貪多求全,根據設計意圖和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重點:理解文章內容,品味文章多用排比修辭的語言特點。

難點:理解苦樂與責任的關係,使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共鳴。

四、説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通過指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反覆讀、讀反覆,繼而品味文章語言,理解文章內容。

2.情境設置法: 在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重難點的突破上,充分利用師生的互動交流和課件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文中去,讓學生由感性的“苦”與“樂”中,理解“責任”的深刻含義,理解文章主旨,思想產生共鳴。

3.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豐富的人文內涵,樹立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説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在讀課文和討論過程中,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品味修辭的特點。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交流。

六、説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五大塊組成:

第一塊:導入新課,介紹作者。通過教師創設情景,師生談話導入新課,既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並順勢介紹作者。

第二塊:整體感知,。在瀏覽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三塊:自主學習,理解內容。前兩部分採用學生自學的方式,多媒體出示學習提綱,學生分小組自主學習,教師指導並參與學習。

第四塊:合作探究,第三部分以讀促講,培養學生提煉概括的能力。

第五塊:目標檢測,拓展延伸。通過練習和視頻資料,檢測和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教師出示相關資料,指導學生以“責任”為話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責任的理解,幫助他們樹立對家庭、社會、國家、自己的責任感。

《最苦與最樂》説課稿2

尊敬的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篇目是《最苦與最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等幾方面進行説課。

【説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教學目標

《最苦與最樂》是語文出版社八年級上冊底三單元中的第三課,是一篇議論文,作者梁啟超先談未盡責之苦,進而引出盡責任之樂,闡明瞭苦與樂對立統一的關係,從而提出具體做法“人生應當勇於承擔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論證思維有很強的嚴密性,富有説服力。本單元四篇課文均是議論文,且為本套教材唯一的議論文單元。而本文是本單元最突出,最具議論文特點的文章,以這樣一篇論點鮮明、討論嚴密,論據充實的議論文居中,有助於學生總結,進一步瞭解議論文的一般特點,瞭解議論的觀點和材料之間的統一關係,為培養嚴密的思維能力和以後進一步學習議論文知識打下基礎。

完成本文的教學任務擬用兩課時:第一可是側垂了解議論文中觀點(論點)和材料(論據)的關係以及文章的結構特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第二課時側垂品析多種修辭手法的作用,富有靈性説服力的語言,拓展練習。這裏説明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針對以上分析,結合《語文理標》的基本精神,以及7―9年級對議論文閲讀的要求:“能閲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

瞭解議論文中觀點(論點)和材料(論據)兩大要素的關係及文章的結構特點,從而理清文章脈絡;學會積累文中白語、俗語、名言佳句,並初步學會分析觀點和材料。

過程與方法

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提煉文章主要意思,理解重點語段為規範,推而廣之。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教學重點在議論文的三要素,重點也是難點。考慮到學生初學議論文,不一定很快把握住。雖然本文觀點鮮明、論證嚴密、論據充實,但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為:着重抓住觀點,理清文章結構,初步學會分析議論文的觀點和材料。培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把教學重點作為教學難點。

【説學法】

正如上面所説,學生初學議論文,往往會有一種畏難情緒,認為議論文深奧難學,或者只是簡單理解突發議論等,雖然八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閲讀能力,本單元也已學習兩篇課文,儘管都是立論文章,有一定的特色,但對學生學習借鑑解讀這類課文的方法偏少。本文議論特點比較突出,因此,作些引導歸納是必要的。俗話説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的作用,擬採用引導學生以探討方式交流學習考試方面的“最苦”與“最樂”,然後要求學生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勾畫摘錄作者眼中“最苦”“最樂”的語句,小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理清文章結構。同時,精讀“最苦”部分,以點帶面自學“最樂”部分,相機進行能力遷移訓練。

【説教法】

教無定法,教必有法。初學議論文,更應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擬採用點撥啟發和學生自主討論相結合的教法,在教學過程中,儘量避免出現大量的術語、概念,而用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組織探討,引導進一步接近議論文,加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然後再因勢力導,引導出學生邏輯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學得主動,輕鬆。具體表現力。

問題討論法。用實際問題引發思考討論,從心理上克服對議論文的畏難情緒,找到閲讀的突破口。

整體感知摘錄法。採用默讀方法,拋出問題,要求勾畫摘抄,粗通文章,感知整體。

精讀示範教法。教師與學生共同精讀課文“最苦”部分,作好示範,遷移學習課文“最樂”部分,同時理清關係,突破重難點。

【説教學程序】(從5步説明)

教學程序設計:問題討論――整體感知――精讀示範――能力遷移――總結推進,以下以此為綱進行説明。

(一)問題討論,導入新課

課文導入要儘量解開學生畏難的思想包袱激發學習議論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擬從學生較為苦惱的學習考試入手,請學生談談他們的苦惱,然後説説最高興的(最樂)。這樣設計是從學生生活找到突破,讓學生有話可以説,易融入本文的學習中來,作了很好的薰染和鋪墊。

最後,教師可以在討論基礎上拋出,今天我們來看看梁啟超眼中的“最苦與最樂”是什麼?他認為人生在世面對這樣的“苦樂”應該怎麼辦呢?

(二)整體感知,精讀示範

先讓學生默讀課文,解決疑難字詞,摘抄文中的古語、俗語、名言佳句等,梳理後要求學生圍繞導入中的問題在文中勾畫摘抄,並完成題板上的三個填空,即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人生但____,而不能____。經過討論完成後理清文章結構,明確文章可分成三部分。經過這個環節,學生初步把握文中的觀點及脈絡為下面進一步解決難點作了很好的基礎。

第二步,組織學生重點閲讀課文“最苦“部分,在閲讀的基礎上,要求小組交流討論:“為什麼是最苦?有什麼可以來證明?”同樣之用勾畫摘抄法,很容易找到要點,如:

1、為什麼是最苦?

“凡人生在世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

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從而推論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躲避。

2、有什麼可以來説明?

“為了增加可信度和説服力,必須適時適度地舉例,請找出有關事例。”點撥出“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自己”不盡責任最苦,緣於――良心的監督,致死不已,無法排解,也不能逃避。

通過這樣的精讀,初步教會學生明確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關係,通過具體分析材料,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啟發了學生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意識。

(三)模仿自學,能力遷移

通過對“最苦”部分的精讀訓練,誘導學生自學剖析“最樂”部分,也可以藉助小組的力量探討學習。本部分側垂説理,但學生還是可以把握住相應的 句子。如: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其樂。人生須知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快樂之權,操之在已。之所以把這部分作為自學,主要是學生對本部分的理解較容易些,也為了讓學生明白原來“盡責任”與“負責任”均談讀“責任”的態度與想法,恰如硬幣的兩面,不可分開。這樣自然而然地理清兩部分,即最苦與最樂之間的關係。這個環節再次強化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自然也明確了本文的論點了。

(四)總結推進,拓展閲讀

在“整體”至“局部”的教學構思中,適時總結,推進設置懸念,讓學生意未猶盡,是一節課很好的收尾。擬用“作者認為要快樂須負責任盡責任,不能逃避,你認為還有什麼辦法或想法讓一切都快樂起來?”目的為推進思考,更重要為下節課鋪設條件,讓學生課外充分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無形教育作用得以發揮。

第二為更好地保證讓學習效果,不僅“舉一反三”,更要“舉三反一”,強化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因此,分發文章《懷疑與學問》作為課外拓展閲讀材料,作為作業。

【説板書設計】

本文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反映課文內容,做到簡明、概括、美觀。

最苦與最樂(梁啟超)

論點:

一、(1―2)論述“負責任最苦。”(事例)

二、(3)論述“盡責任最樂。”(道理)

三、(4―5)論述“勇於負責,不逃避。”

標籤: 最樂 最苦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k3xp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