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的八年級語文説課稿合集六篇

實用的八年級語文説課稿合集六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説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八年級語文説課稿合集六篇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第一説教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掌握説明文的基本知識: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説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而本課是這一單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間順序進行説明的文章。課文容量很大又缺乏趣味性,相對比較枯燥。但課文內容簡單,語言淺顯,易於理解。

第二説學生

首先初中學生空間概念不很強,其次是有許多學生沒有見過故宮。“僅憑老師一張嘴,任你天花亂墜”的講析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所以,只有憑藉直觀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然後才能達到目的。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從而突破空間想象困難,明確説明文的空間順序。

第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以及學生情況的分析我設立了一下教學目標:

1.認識理解故宮的建築佈局及特點。

2.培養把握實物説明文空間順序的能力。

3.開闊眼界,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築藝術的自豪感。

第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能夠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以及找準作者的立足點;

(2)文章總體結構:總—分—總。

難點:

(1)學會按照空間順序來説明覆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2)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五説教法

從實際出發,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性情陶冶與知識拓展相結合以及以學生為本位的原則確定本課的教法:1.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2.讓學生當導遊,從總體上把握全篇説明順序、建築結構及佈局,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第六説學法

結合新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特點設計學法。1.通過朗讀感知課文。2.通過討論協作梳理課文。3.通過做小導遊的片段作文練習深入理解課文。

第七説程序

由於這是一篇篇幅很長而又比較重要的文章,結合學生的實際,我設計了三個課時,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具體的課時安排。全文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遊蹤介紹。重點:説明順序、課文結構。

第二課時:講解落實重點段落。重點:各種説明方法的運用及説明文按空間順序説明時該如何尋找立足點。

第三課時:課文知識、能力及其情感培養的拓展以及對課文做小結。重點:學習寫作以空間順序為説明順序的説明文、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第八,根據以上設計,今天我就來説一説,第一課時的具體安排。總的安排了九個教學步驟,如下:

(一)導入:以一系列珍藏於故宮博物館的珍品圖片激起學生對故宮的好奇,從而引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檢查生字詞讀音。

(三)分析課文第一部分1.學生齊讀課文1-2自然段。2.學生自主介紹通過朗讀課文1-2自然段所瞭解到的故宮。3.演示課件,總體介紹故宮及簡略介紹故宮四大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四)師生一起理清課文説明順序1.根據圖片及課文填寫課後練習一中的圖表。2. 利用多媒體課件,重尋作者行蹤,帶領全班同學參觀故宮。理清參觀順序:天安門—端門 —午門—漢白玉石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景山

(五)完成課堂活動:根據圖片和課文(5—8自然段),寫一段導遊詞,介紹太和殿。

(六)理請課文結構1.在第一部分中找出與課文最後一句“這樣宏偉的建築羣,這樣和諧統一的佈局,不能不令人驚歎。”相照應的句子。2.課文首尾照應,都是對故宮博物院的—總體描寫,而中間的部分則是對故宮博物院各大建築的具體描繪,由此可見,課文的總體結構為:總-分-總。

(七)朗讀課文第三部分(最後一自然段)。

(八)小結:文章基本上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推進,又輔以左右(東西)兩旁建築加以介紹,同時將線路上的建築分成幾個部分,總體、個別介紹相結合,給人清晰鮮明的印象。

(九)佈置作業:從以下作業中任選2題

1.試着由北向南,從神武門進入,介紹一下故宮博物院。

2.從文中摘抄10個形容詞,寫一段課外練筆。

3.以空間順序寫一篇説明文,介紹我們的學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間。最後我們來説板書設計,很容易看出,我們朗讀的部分分別是課文總説的兩部分,而具體分析的則是課文分説的部分。分説部分則又是按作者的遊蹤以空間順序為説明順序來説明的,而且我們做活動的部分正是課文寫得最詳細的故宮最主要的建築—太和殿。通過對課文的梳理,我們很容易得出課文是以“總—分—總”的結構以及由南向北的空間順序來説明的。

如若能夠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達到以上設計,那就為後兩課時的教學奠定了基礎,也培養了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和對以空間順序為説明順序的説明文的閲讀理解能力,以及以空間順序為説明順序來説明具體事務的寫作能力。當然也就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地位

1.教材剖析:

《蘆花蕩》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所收錄的5篇雖然體裁不同,但它們的內容卻都是戰爭題材。無論是正義一方還是非正義一方,在你死我活的戰鬥中,真善美與假惡醜得到充分的表現。在單元中,題材的選取涉及中外,觸碰近代與現代;人物有上至政治領袖、文豪作家,下有老婦人、老頭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他們不僅僅是自己,而是代表了一類人在戰爭中的勇為、悽苦與對爭議的弘揚、對和平的呼喚。《蘆花蕩》是現代著名作家孫犁的作品,以清新明麗的語言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期間的白洋澱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子尋找部隊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情節曲折,引人入勝,是一篇激發學生愛國熱情的。

2.課時安排:

《蘆花蕩》是一篇精讀課文,我將教學時間安排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從白洋澱優美的風光入手,引出抗日英雄的故事,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識記重點詞語。第二課時則引導學生探究人物性格和人物刻畫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寫的作用。為了順利完成兩課時的教學任務,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採取緊扣課文主題,通過設計主問題,創設發散思維的情境的策略,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

是準確把握“老頭子”的人物形象,體會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並在賞析同時瞭解老頭子是怎樣刻畫的。同時,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語言作用。

本課的難點:

理解他“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點,以及景物描寫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1.已有知識和經驗:

八年級的學生對小説已不陌生,對小説的閲讀已有了一定的認知分析能力。因此,先讓學生通過小説三要素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易於接受。

2.個性發展和羣體提高

通過設計主問題“老頭子是一個怎樣的人”,調動學生髮散思維,人人有話説。尤其是關注那些平時不愛講話的孩子,鼓勵他們勤于思考,敢於發言。通過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讓那些閲讀書評較好的同學參與到互評環節中,促其養成敢於爭鳴,勇於創新的學習態度。讓各類學生都能有所收穫與提升。

三.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1.理清思路,把握故事情節。2.把握老頭子人物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3.揣摩景物描寫的語言。

(知識和能力目標確定的依據:教材的知識構建特點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過程和方法目標為: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過程和方法目標的確定依據:新課標要求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感受“老頭子”的英雄色彩,培養捍衞民族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確定的依據:新課標“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會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四.説教法學法

為了圓滿完成設定的教學目標,我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以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原則確定出本課的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輔助,通過多媒體展示白洋澱優美的風光,有助於課堂教學的順利開篇,增強生活的體驗。

2.引導點撥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主體差異和不同學習的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讓學生自讀自悟,獲取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悟感情,從而真正成為學習主人。課文淺顯易懂,且故事性強,能吸引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帶着我設計的“老頭是怎樣的人”閲讀課文,運用批註法,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我給予適當的點撥,有利於學生把握學習方向,讀出個性化的自己。

3.對話教學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巴西教育家保羅認為,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這不是師生間簡單的問答,而是思想的交流,我採用師生對話的方式,對主人公“過於自信和自尊”這一性格進行深入挖掘。

自主探究,對話交流,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和補充,激發並牽引基礎較差的學生,從而達到一同參與共同進步的目的。而且有效的開發學生的潛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五.教學程序:

1.教具準備:多媒體輔助教學

2.教學流程

我設計了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自主探究,互評人物;深入挖掘,品讀景物;聯繫生活,佈置作業這六個環節。

第一課時

環節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我通過多媒體展示白洋澱優美的自然風光,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課文中所描寫的環境,進而導入新課。我的導入是這樣設計的:白洋澱水波盪蕩,春季青蘆吐翠,夏季紅蓮出水,秋天葦泛金光,冬季水似碧玉。然而在上個世紀30、40年代,日寇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燒殺搶掠,肆意踐踏,白洋澱的每一株蘆葦都見證了硝煙瀰漫,白洋澱也養育了英雄的人民。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個抗日英雄的故事,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把十幾個鬼子玩弄於股掌之間,他到底有何等的本領呢?讓我們走進《蘆花蕩》去見識一下這位神奇的老人吧。這樣的設計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下面的環節做好了鋪墊。

環節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讓學生簡要介紹孫犁的基本情況,培養他們篩選信息的能力。(屏幕)孫犁是現代小説家,散文家,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形成了“荷花澱派”,《白洋澱記事》是一部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小説和散文的合集。並讓學生在課下識記這些文學常識。

(2)識記字詞:接着通過教師聽寫和同桌互改的方式檢查學生對字詞的預習情況,並講解重點字詞,把好字詞關。

(3)概括內容:根據小説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敍述課文的內容。

(4)人物履歷表:

主 要 人 物 履歷表

姓 名

主要的任務

最痛苦的事

最自豪的事

最突出的性格

第二課時

環節一:提出問題,默讀批註

圍繞“我眼中的老頭子”展開自由閲讀,指導學生邊閲讀邊批註。批註的話不要太多,只需重點的三兩個詞語就行。不讀書不拿筆,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尤為重要。

環節二:交流展示,對話人物

這一環節是課堂的主要部分,兩個主要任務,性格及寫法。交流展示架起生生、教師、文本的對話,也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者的主戰場。教師在學生髮言基礎上,適時歸納老頭子的性格:“過於自信與自尊”,引導學生理解“過於”這個詞的意思。 “過於”呢有兩層意思,一方面有“非常”之意,老頭子確實有一套了不起的“水上的能耐”,這使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而另一方面,又有過頭的意思。大菱受傷,跟他過於自信、不夠謹慎有一定關係。同時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部隊,他是過於自尊了。老頭子的刻畫手法: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環境烘托與女孩子反襯相應和,活脱脱的讓一位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站立眼前。這兩個問題的設置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把握主人公老頭子的形象。

預設:

1.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幹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的明亮。説明老頭子很乾練。

2. 他對葦塘裏的負責人的同志説:你什麼也靠我,我什麼也靠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説明老頭子很自信。

3.“不怕,洗一洗吧,多麼俊孩子呀!”説明老頭子對同同志們充滿了愛,可以説愛憎分明。

4.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麼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有女兒,這兩個孩子多麼叫人喜愛!自己平日誇下口,這一次帶着掛花的人進去,怎麼張嘴説話?這老臉呀!説明老頭子自尊心很強,讓兩個女孩子受傷,他沒法原諒自己。

環節三:品讀景物,賞析美點: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但我們讀後並沒有感到悽慘,而是感到了的優美和積極向上的力量。這得益於作者對詩情畫意的環境描寫。由此,設計了美句品評教學步驟。首先是美句美讀,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並把這些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感受那流瀉於戰火中的優美景色。然後美句美讀,讓學生就具體的景物描寫進行分析,思考描寫好在哪裏?在文中有什麼作用?通過師生對話,最後總結出景物的描寫能夠渲染出戰爭的氣氛和烘托人物的性格。

預設:

1.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深夜,葦塘裏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窠裏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賞析:點明環境氣氛,突出環境險惡,交代背景,為後文描寫人的行為做鋪墊。努力長高的葦子生動的展現了在殘酷的戰爭年代裏,白洋澱人民威武不屈,頑強生存的姿態。象徵的白洋澱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狠狠表現了抗日軍民對日寇的仇恨。鑽表現了抗日軍民的堅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2. 在那裏,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賞析:景隨情移,寫出了老頭子痛打鬼子後的愉快心裏。

環節四:聯繫生活,內化提升

(1)昇華主題:白洋澱只是當時的抗日戰場的一個典型,無名無姓的老頭子也是抗日人民的一分子。白洋澱如此,荷花澱亦如此,整個冀中平原上上下下抗日熱情高漲,如火如荼。老頭子就是一羣人!

(2)佈置作業: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以寫促讀,讓學生給老頭子寫一封信,書寫自己內心的敬仰,亦可提出善意的批評。

3.板書設計:

自信

蘆 人物美——老頭子(過於)

花 自尊

蕩 景物美——詩情畫意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學習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習作者細緻的景物描寫的方法,掌握修辭手法——比喻、擬人的用法。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讀、質疑,理解“滹沱河”的性格與“我”的性格成長的關係。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情景交融的情致,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深情。

二、説教學重點、難點:

1、文中的“我”被稱為“小滹沱河”的原因;

2、理解“滹沱河”的性格與“我”的性格成長的關係。

三、説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説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今天帶領大家認識一個人。(投影)他身材高大,足有1.9米,“有一個不羈的靈魂” ,儘管一生遭受了很多的苦難:流亡、飢餓、受迫害、被捕、監禁、坐牢、受審判、勞動改造“,但“生命不停地自燃 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用筋骨還能飛奔一千里汗血馬 撲倒在生命的頂點 焚化成了一朵 雪花”,他離開家鄉56年,但家鄉的滹沱河邊高粱林幾乎伴隨了他一生,他就是牛漢。著名詩人、作家。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有詩集《温泉》(獲全國優秀詩集獎),有散文集《滹沱河和我》、《螢火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散文《滹沱河和我》

(過渡:開頭有這麼一句話“你這脾氣,真是個小滹沱河。” 滹沱河和“我”有什麼關係?“為甚麼要把我跟滹沱河一塊説?”我們深入到課文進行進一步的瞭解。 )

二、速讀思考 理清層次

思考:作者圍繞滹沱河寫了哪些事情?

明確:沉睡的滹沱河;咆哮的滹沱河

三、品讀思考

滹沱河是一條怎樣的河?我對滹沱河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交流明確答案

沉睡的滹沱河

想象中的滹沱河

我的心情:嚮往

2、“我”第一次見到的滹沱河----乾涸的滹沱河

[人/情] “我感到異常的失望,滹沱河啊,你丟盡了我的臉了!我怎麼會像眼前這個喊不應打不醒的滹沱河?”(第4節)“……我懷着滿腔的悲傷向她們説的滹沱河走去。我找尋我那個失落的夢,在滹沱河那裏尋找我心中的滹沱河。”(第5節)

“灰灰的”、“無知無覺地”、“躺”、“盡是”等詞表現出了“我”的失望;

乾涸的滹沱河打破了“我”心中的神祕感,其實越失望,説明期望值越高,對滹沱河更關切。

3、姐姐口中的滹沱河——大水“説來就來”

我的心情:[恐懼]

[如]被“鎮住”、不吭聲、不僅手涼,心都涼了

4、第9節尾句“現在我才明白她們為什麼説我是個小滹沱河”,“我”是不是真的明白了?

[答]沒有完全明白,因為“我”還沒有親眼見過真正的滹沱河,只是間接瞭解了它的情況。

5、咆哮的滹沱河

氣勢宏偉、野、難管束……

文中從哪些方面逐步體現了滹沱河的氣勢?

(從“我”與滹沱河的接觸入手進行分析,還要注意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聽滹沱河

[正面] “那滹沱河一會兒像是從深深的地下噴出來的;一會兒又覺得天空在打悶雷,像是從天上降落下來的。”

[側面] “它們的聲音被吞沒了”、“……平常誰的聲音我都能聽出來,此刻全分辨不出來”……

看滹沱河 (點擊詞彙——“赫然”:形容令人驚訝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現。)

問:劃出句中的動詞,並從“滹沱河”和“我”兩個角度去分析。

插入問題:上文有哪些句子也表現出了“我”想親眼見見滹沱河的急切心情?

6、為什麼長輩們都説:“你這脾氣,真是個小滹沱河”?

因為“我”和滹沱河的脾性合一:野、難管束;(説來就來)

之前我們品讀了第三部分,領教了滹沱河的“野、難管束”,那“我”的“野、難管束”又是怎麼體現出來的?(從文中找相關的描述)

7、分析加點字的含義——“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

[析]這既説明了“我”對滹沱河的崇敬之情,也説明“我”認識滹沱河的過程也是“我”成長的過程。

8、品讀結尾:

為什麼説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

我的本命河。”

——“我”與河脾性合一(野、難管束);它是故鄉的代表,我愛滹沱河,也熱愛這生我養我的故鄉。

——這裏的“很野,很難管束”是貶義褒用的,這其中還包含了無畏、勇敢,充滿鋭氣的精神。[聯繫第一節] 課文對滹沱河的描寫,實際就是對自我的描寫。“我”的性格脾氣與滹沱河的脾性“合一”。 滹沱河是故鄉的極富特色的河,是故鄉的象徵。作者通過對滹沱河的描寫,寄託了對故鄉深深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融於對滹沱河的認識過程之中

老師總結:的結尾既是拓展,又是總結,也是抒情。

四、討論總結

1、情景交融

情——景(人——河)

[總]故鄉情思(單元主題)

2、前後呼應(請學生在文中尋找)

(五)作業

寫一段記憶中的故鄉的場景,字數兩百字

建議:運用正側面相結合的寫法和修辭。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敍述故事、刻畫人物反映社會現實、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

2.學習通過寫景、定物抒發感情的寫作方法。

3.認識戰亂給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體會自然風光、名勝佳處各具獨特美景。

教材分析

概述《石壕吏》這首敍事詩,敍述官吏夤夜捉人,老婦啼訴語言和她的被捉 ,表現出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人民造成的嚴重災難,體現了詩人對苦難人民的深刻同情

重點

難點差吏夤夜捉人的兇殘,老婦形象的悽苦,她家遭遇的悲慘,詩篇社會意義的深刻,詩人對苦難人民的同情。

教具

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法

設計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過程

1.由教學過的讚美古代巾幗英雄的《木蘭詩》,引出將教學的反映戰亂中人民苦難的《石壕吏》(板書詩題)。

2.結合註釋①簡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和詩人情況。

這首詩創作於唐肅宗乾元年(759)。當時唐軍60萬在鄴城被叛軍打敗,&127;唐王朝為了補充兵力,便在四處大肆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曾被叛軍俘虜,夾在難民當中奔走,和人民一起負荷着時代的痛苦,思想感情和人民貼得更緊。這一年,他從華州往洛陽探視,在返回華州途中親見差吏將老人、少年、結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統統抓去當兵,心情沉痛激憤,就創作出了《三吏》、《三別》。這組詩篇鏡子般地反映了當時的戰亂社會現實,《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3.要求學生參看註釋,理解詞義、句意、全詩大意。

4.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

要求讀音準確,讀出節奏。

5.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

(1)指定學生朗讀第1段後,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段。

①第1段第一句在詩篇中起着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暮投石壕村”,由詩人投宿地點,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表明詩人目擊耳聞了故事的始末(板書:目擊耳聞)。

②哪一句是關鍵句?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有吏夜捉人”是詩篇的關鍵句。是“捉人”,而不是“徵兵”、“招兵”,已經表明差吏強抓老百姓當兵;前面又加上一個“夜”字,更表明差吏時常抓人,以致白天難以抓到,就趁夜深人睡來搞突然襲擊,兇狠殘酷。這一句揭開了故事的序幕,故事也循此而展開(板書:兇殘夜捉 揭開故事序幕)。

③三、四句表明了什麼情況?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表明差吏夜間抓人,連老翁也一樣抓走,已經屢見不鮮;所以老翁夜間一聞捶門聲音,就顧不得年邁體衰、腿腳不靈,趕緊爬牆逃走,而由老婦出門應付。這深刻地揭示出戰禍連綿、差吏殘酷抓人、人民睡卧不得安寧的情景,揭示了老婦一家悲慘遭遇的社會環境。

(2)指定學生朗讀2、3段後,引導學生分析這兩段。

①第2段兩句詩的用詞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127;在這兩段中起着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一“怒”,一“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兩個“一何”,加強了感情色彩:既表現出“吏呼”咆哮如雷,“婦啼”悲傷悽苦,又體現了詩人強烈憎惡差吏、深刻同情老婦的感情。這兩句詩統領着第3&127;段老婦苦啼申訴的記敍(板書:苦啼申訴)。課本編者把這兩句詩獨立成段,也是意在強調吏之怒、婦啼之苦和統領後文的作用。

②第3段只是敍述了老婦的苦啼申訴。&127;差吏是在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嗎?這是一種什麼寫法?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差吏決不是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這裏是實寫老婦的苦啼申訴,虛寫差吏的怒呼咆哮,以實現虛,在老婦苦啼申訴的幾層意思之 間暗含着差吏的怒呼咆哮。

③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幾層意思?從中體現着什麼樣的進程?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三層意思,從中體現着老婦不斷苦啼申訴,差吏不斷怒呼咆哮的進程。

④第一層申訴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表明老婦的三個兒子都上了戰場,兩個兒子已經戰死,她家已為那場戰爭作出巨大犧牲,論理論情都不應再到她家捉人了。“且偷生”,表明“存者”也生命毫無保障,更無生趣;“長已矣”,表露了對死去親人的無限哀思。老婦沉痛地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惻隱之心,高抬貴手。但是差吏不為所動,繼續怒呼,逼着要人,逼出老婦進一步的苦啼申訴。

⑤第二層申訴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表明老婦家中只有個吃奶的小孫子一個孤兒,和因乳孫而未去的衣服破爛的一個寡媳,家庭情況倍極悽慘(板書:家庭悽慘)。老婦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憐憫之情,網開一面。但是兇狠差吏仍然不為所動,繼續怒呼,逼着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婦説出下面的話。

⑥第三層申訴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表現出老婦為了避免年邁丈夫、乳孫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請應役了(板書:被逼自請應役)。

(3)指定學生朗讀第4段後,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段。

①這一段前兩句的遣詞造句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從寡媳低微悲苦的哭泣聲,暗示出老婦已被捉走(板書:老婦被捉)。“夜久”,反映出差吏不滿足於捉走老婦,百般威逼,老婦再三啼請自己應役的漫長過程,“如聞”,表現出詩人一直在關切傾聽幕慘劇的發展,徹夜未能入睡。

②後兩句的遣詞造句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呼應開篇的“暮投”,一個“獨”字,表明昨暮投宿,老翁老婦雙雙接待,今晨登程,只有老翁一個相送,老婦已被去承擔那根本不應由她承擔的徭役了。相送者、被送者的悽慘心情都無法表述。言簡意深,悽情綿綿無盡(板書:慘別老翁 悽情綿綿無盡)。

(4)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的寫作特點,社會意義。

詩人怎親以目擊耳聞者的身份寫出這首詩?產生着什麼樣的藝術效果?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開篇句“暮投石壕村”,為以目擊耳聞者身份敍述故事作好了鋪墊;結尾段“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表明一直在關切傾聽故事的發展:表明了詩人確是故事 的目擊耳聞者。除中間主體部分用兩個“一何”表達憎惡差吏、同情老婦的強烈感情以外,通篇都只是平實地敍述故事情節、人物語言,再沒有什麼議論抒情的詩句。通過故事情節、人物語言,展現出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塑造出老婦的悽苦形象,控訴了官府捉人的兇狠殘酷,反映了黑暗滲淡的戰亂現實,表現了對苦難人民的深刻同情(板書:反映戰亂現實 同情苦難人民)。

6.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

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沉痛凝重的感情。

佈置作業

背誦這首詩,進一步品味平實敍述當中的深刻內涵。

板書設計

石壕吏

目擊耳聞 兇殘夜捉 揭開故事序幕

苦啼申訴 家庭悽慘 被逼自請應役

老婦被捉 慘別老翁 悽情綿綿無盡

反映戰亂現實 同情苦難人民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 説教材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課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4單元的第3篇課文。本冊書説明文閲讀共兩個單元,可以説重在培養學生對説明文的閲讀、理解、分析的能力和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以及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注意説明的順序和方法;提高默讀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説明文,兩篇短文《恐龍無處不在》和《被壓扁的沙子》都有關於恐龍,但是説明的對象又有所不同,又結合班級情況和單元重點。在重難點上不必面面俱到,只是重在培養他們閲讀説明文的能量從而積累知識。

二、説教法

説明文是相當枯燥了,因此必須抓住某一方面來提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上必須讓學生自己找到感興趣的問題加以提煉。故,在教法上我多用默讀,讓學生自己讀懂文章,在相對有難度地方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其閲讀説明文的能力。本文作為阿西莫夫——科幻之父的科普問,尤其是語言方面更有許多值得體味的地方。

三、説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可以互相啟發,從而發現新的論據或得出新的結論。

2.短文兩篇所説明的研究成果。

3.短文的行文順序及説明方法、語言特色。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情感目標

1.科學需要大膽的推測,合理的想像,合乎邏輯的分析、求證

2.學會從不同角度對所觀察到的自然現象進行思考。

3.廣泛閲讀科普文章,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四、説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把握兩篇短文的內容,明確説明對象,理清寫作思路。

2、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的補充説明的作用和含義。

五、説教學思路

學生自讀把握兩篇短文的主要內容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閲讀,學習作者開放而又周密的思維方法。

六、説課時:

依照目標分為一課時。

七、説準備

1、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佈置預習內容。(生字詞、作者簡介)

2、準備好多媒體電腦,投影及相關軟件。

八、説過程

(一)導入新課:如今統治地球的是人類,人類的歷史也不過幾百萬年。在人類出現之前,曾有一種爬行動物統治過地球,這種爬行動物是什麼呢?(恐龍)然而在6500萬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六千萬年的恐龍突然消失了。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一個謎。如今在不同的地區發現了恐龍化石,這意味着什麼呢?恐龍滅絕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對此,美國著名的科幻小説家阿西莫夫針對上述兩個問題分別做出了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兩篇短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篩選重要信息,比較兩篇短文在內容上有什麼不同聯繫?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教師板書一個圖表,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比較分析兩篇短文的説明對象和説明角度,自己上台去填表。可以小組之間交流,教師巡視各組,掌握討論情況,可給予必要的點撥指導。要求人人發言,個個參與。教師巡視各組,掌握討論情況,隨時給予必要的點撥指導,然後選交流成功的兩個小組介紹閲讀成果。

(四)、揣摩語言,感受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請學生在文章中找在文中括號中的文字,並請學生結合具體語境,説説他們各自的作用。補充性説明文字主要體現語言簡明精煉、邏輯性強、幽默風趣的特點。

九、遷讀。

1、請學生寫出《恐龍無處不在》、《被壓扁的沙子》兩文的思維推理過程。

2、“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對文中這句話,請學生查閲有關資料,找一些科學研究的例子,組織一次讀書交流會。

(六)、小結。從兩篇文章的聯繫推廣到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作結。

(七)、板書設計:

設計一 設計二

恐龍 不同科學領域關係密切

被壓扁的沙子……板塊構造理 生物學 地質學

論證的嚴密性 南極發現恐龍化石 佐證 大陸漂移假説

思維的開放性 證明 n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春酒》。

一、説教材

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選文章涉及的都是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風民俗以及民間藝人軼事,文筆生動,妙趣橫生。

《春酒》是一篇詩化的散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童年、對故鄉和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

思鄉是本文的一大旨。作者把記憶中的許多片段集於“思鄉”這個焦點是:農曆冷氣年的種種風俗與禁忌:“我一馬當先地作為母親的代表家家户户喝春酒;鄉親之間相互“起會”置辦春酒的融洽;“我在多年後按照母親的方法如法炮製“八寶酒”這一切都圍繞着家終年的味道展開。春酒、會酒、醉了童年、醉了鄉親、醉了母親,也醉了無數讀者。“我”的天真右愛、母親的善良能幹,鄉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的酒席上不斷氤氲豐收來,瀰漫成濃濃的人情風俗之美。文末那句從心底裏發出的感歎足以讓所有的遊子動心動容:“究竟不是地道的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們卻那兒去長真正的家醅呢?”琦君就是用這樣一咱少將鉛華的筆調,娓娓地訴説着自己對童年,對故鄉的無限着戀。

二、説理念

1、閲讀教學的核心是目標是:具朦朧 獨立閲讀的能力,流利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2、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筇 創造性閲讀的能力。

3、根據本單元選文的特點,作者教學需要從文章出發,以語言為教學立足點,旨導學生揣摩重要語句,注意語言的積累和感悟,加強朗讀教學,使學生深入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三、説學情

1、通過本單元前三篇文章的學習,及學生的自身的學習生活經驗,尋民風民俗有較為豐富的的感情認識。

2、在學過的課文中有一些表達思鄉情感的詩句,學生有一定的積累。

3、學生學過的中國近代史,其中對海峽兩岸50多年有分離有所瞭解,經上三點對三文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説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語文課標提出的基本理念,對閲讀教學的要求,本課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能力

(1)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文中的細節描寫,深入俯文中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

(1)朗讀課文,品精彩語言,關注細節描寫。

(2)拓展延伸,提升學生對“思鄉”這一主題的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理解作者通過敍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⑵感受中國的民俗美和古樸淳厚的人情美。

五、説重點、難點

重點:朗讀課文,品文中細節描寫,深入俯文中的思想感情。

難點:領悟文章的意藴。它是本文的難點所在,由於學生的生活閲歷所限,尋於本文所含的思念故鄉,追思親人的情感不易感受

六、説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嗇感情認識,幫助突破教學重難點。

七、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音樂《望鄉》。)(創設情境)

教師導入:一曲望鄉,一段思戀。思鄉是一個永遠也説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因為人都有感情,生命都有根。漂泊在外幾十年的遊子們,鄉愁永遠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愁。

(2)教師提問:在我們古詩中,表現作者強烈思鄉情感的詩句有哪些?

學生回答並簡要解説。

教師過渡,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琦君的《春酒》,看看琦君在美國回憶起兒時春酒會有怎樣的一番滋味(多媒體出示課題)

2、淺吟低唱,朗讀《春酒 》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3、走近作者,領悟《春酒》

瞭解作者琦君,介紹作者生平,有助於學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進一步主題的理解。

4、深入文本,品讀春酒:

課文中有許多細節寫得很有情趣,找出來讀一讀,品一品。

細節是文章鮮活的花朵,文章中有許多細節寫得非常有趣,表現了作者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濃濃的感情。閲讀就必須細細品味,通過對細節的品析進一步體會文中的感情和主旨)

5、拓展延伸

(1)拓展閲讀於佑任的《葬我於高山上兮》。

(2)多媒體出示畫面:讓學生了解海峽兩岸近些年來的交流情況。

(3)、放朗讀錄音,朗讀於佑任的《葬我於高山之上兮》及舒蘭的《鄉色酒》。

(4)琦君已經離我們遠去了,可是像琦君一樣思鄉念祖的人卻數不勝數.如今,他們可以回家了。

五、抒寫感懷,告慰琦君

對故鄉的眷戀就是一罈春酒,時間愈久,對故鄉的思念則愈濃愈烈.如今的海狹兩岸春暖花開,對許多海外飄泊的遊子,故鄉不再遙遠。結合現實,請你對琦君寫幾句話,撫慰她的在天之靈。

(通過練筆,內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jewe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