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説課稿三篇

【精選】説課稿三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説課稿三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可能性》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及學法、教具、學具準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關於可能性這一內容,小學數學教材分兩次進行了集中編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級上冊,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則是不確定的。第二次就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形象,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情況。

2、説教材

可能性屬於統計與概率方面的教學內容,概率的基礎是隨機現象,這就涉及確定事件(包括一定與不可能兩種)與不確定事件,在不確定事件中,有很多種可能出現的結果,雖然每種結果都是隨機出現的,但出現的次數在統計上存在一定的規律性,這也決定了概率與統計是密不可分的,在本單元教材中也基本上是以實驗數據的統計為基礎來探討可能性的大小的。

本單元共安排了三個例題和一個實踐活動,本節課是其中的例1,感受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本節課是在三年級上冊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深入,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同時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活動中產生興趣,使學生能在玩中學,在學中悟。

二、説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所以本節課中,應多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從而樂於探究。

三、説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對本節內容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並能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簡單描述事件發生的結果。

2、創設有趣的活動和遊戲,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的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3、讓學生在同伴的合作與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滲透愛祖國愛家鄉和怎樣做人的思想教育。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本節課的教學關鍵是如何讓學生把對“隨機現象”的感性認識昇華到理性認識,特制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隨機事件發生的確定和不確定性,並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正確地描述這些事件。

教學難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和不確定性。

五、教法及學法

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觀察實驗法。

六、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盒子、彩色乒乓球、節目籤。

七、説教學環節

為了能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同時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教學時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情境教學,並通過遊戲、實踐操作、小組合作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遊戲中學,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形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綜上所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

(一)遊戲激趣,引出課題

(二)觀察體驗,建立概念

(三)實踐探索,發散思維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五)暢談收穫,總結全課

下面我將一一闡述這五個教學環節:

(一)遊戲激趣,引出課題

通過猜一猜老師帶來的禮物的遊戲,感受可能性中的不確定事件,並引入本節課的學習的主題——可能性。接下來通過謎語的形式猜出老師帶來的禮物,再次感受有些事情的發生又是確定的。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選用遊戲的方式導入新課,讓每個學生投入、參與其中,不僅使學生對“可能性”有了初步感知,而且能領悟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從而產生探索的需求,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體驗,建立概念

建立“可能”“一定”“不可能”的概念。

首先創設情境,因情境中活動的需要而組織學生開展了“抽籤表演節目”這一活動,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可能”“一定”“不可能”這三個概念,感知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1、活動:出示三張捲起來的紙條,上面分別寫上唱歌、跳舞、朗誦,找同學上來抽一張,引導學生先思考一下,會抽到什麼?(學生會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誦。這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師小結:每位同學表演節目類型是一件不確定的事件,有三種可能的結果。

2、(以抽籤時學生抽一張跳舞籤為例)師引導:如果再找一名同學來抽籤,可能會抽到什麼?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誦。引導學生質疑:有沒有可能會抽到跳舞?指生回答:不可能,因為剩的兩張籤裏沒有跳舞(推理能力)。找生抽一張,驗證學生的猜測是否正確。

3.引導:最後只剩一張了,你們能猜一猜這一張可能是什麼嗎?生可能會回答:一定是朗誦,因為只剩下朗誦這張紙條了。

4.小結:剛才在猜測會抽到什麼節目時,第一次同學們用的詞是“可能”,第二次同學們用的詞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發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種情況。並且明確“可能”這種情況屬於不確定的,“一定”“不可能”是確定的。

(三)實踐探索,發散思維

正確運用“可能”“一定”“不可能”這些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現象。接着以一個“摸球獲獎”的遊戲,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可能”“一定”“不可能”來描述事件的確定性和事件的不確定性。

1、活動:1號盒中有6個紅球,2號盒中有3個紅球和3個綠球。請學生從1號盒中摸球,引導學生思考會摸到什麼球?再請一位學生從2號盒中摸球,引導學生思考會出現什麼情況?並根據摸到的球給予相應的獎勵。老師設定條件,不可能摸到紅球,讓學生幫老師選擇從幾號盒中摸?想摸到綠球,又該從幾號盒中摸?從哪個盒子裏一定能摸出紅球?

2、小結:當一個盒中全部是紅球,任意摸一球,一定摸到紅球,不可能是其它顏色的球,當一個盒中既有紅球又有紅球,可能會摸到紅球,也可能會摸到紅球。(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學習數學知識,發展興趣、愛好,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對可能性的三種情況提出問題,並能形象的描述事出件發生的現象,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口頭表達能力,也調動學生學習的慾望,使學生主動學樂於學。)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為了檢測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我設計了下面兩個練習:

1、塗一塗(課件出示)

2、連一連(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這兩個練習按照由易到難分層設計,既鞏固了知識,又深化了學生的認知。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抓住這些“一題多解”的題目進行訓練與培養,既能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也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練習的設計中我更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儘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學生體驗新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課堂學習的快樂。)

(五)暢談收穫,總結全課

我以“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的提問引發學生暢談本節課的學習體會和收穫。

引導學生歸納:

1.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三種情況,分別是:可能、不可能、一定,並且明確可能這種情況是不確定的,不可能和一定是完全確定的。

2.一題多解,考慮問題要全面。

3、生活中有數學。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小結,引導學生整理、複習、鞏固教材知識,深化對課堂教學主題的理解和把握,使得新知識具有更大的遷移價值,為後繼的學習和運用它們奠定基礎。同時讓領悟數學思想和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

八、板書設計

我覺得這樣設計簡潔明瞭,突出重點。

九、教學反思

教學永遠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課堂不是車間的流水線,一成不變,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二三十名學生可能有二三十種不同的反應。但是,老師一定要把握住底線,這個底線是由學生髮現知識而不是老師去灌輸。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大作家的小老師》是小學語文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0課的課文。本文采用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記敍有名作家蕭伯納和蘇聯小姑娘娜塔莎之間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蕭伯納謙遜的形象。本課以人物之間簡短的對話表現出小姑娘的天真可愛和蕭伯納的嚴於律己,重在讓學生感受大作家蕭伯納知錯就改、嚴於律己的可貴品質。

二、説學情

學生通過前面三年的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質疑習慣和抓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對於含義深刻的詞語的理解已經把握了一些方法。所以面對這篇課文,學生通過多讀能瞭解本課的大意。但是“蕭伯納”、“莫斯科”對於三年級、乃至於整個小學的學生來説都是十分生疏的,所以讓三年級的孩子理解課文中所要展示的道理有一定的難度。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情況分析,並根據新課表中對於中年級的閲讀要求,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目標:

1、把握本課生字,理解課文中的主要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從人物對話中體會文章的內涵,感悟人物形象。

4、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蕭伯納的謙遜自律、寬廣胸懷。

四、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目標2、3、4,難點是讓學生體會肖伯納的謙遜自律、寬廣胸懷。

五、説學法:

根據學生的情況,我確定本課的學法主要為以下三點:

①注重學生讀書的個體情感體驗,充分運用讀、思、議、練的方法學習課文,做到以讀的為本,注重讀的效果;

②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理解蕭伯納的謙遜。

③注重課堂交流。做到師生間交流,學生間交流,共同體驗成功的歡樂。

六、説教學方法:

本文的教學我選擇了“激情導練”為主要教法,主要依據有兩條:依據之一是我認為激情導練法最能體現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完美統一,以情帶動學生的理解和感悟。依據之二是我覺得這種以導練為主體的練習程序,最適於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七、説教學預備:

為了突破難點,我在課前佈置學生自己查找有關蕭伯納的資料為學習課文作好預備。

八、教學時間:

2課時,本次説的是第二課時的設計安排。

九、説教學過程

設計本課教學時,我以“蕭伯納為什麼要拜小老師”主線,主要從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完成學習目標,從人物對話中體會文章的內涵,感悟人物形象,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蕭伯納的謙遜自律、寬廣胸懷。

1、複習導入。上課伊始我以問題回顧複習導入,幫助學生擬清文章脈絡。

2、品讀感悟。本文是一篇敍事性的文章,其中蕭伯納和小姑娘的對話最能凸現兩人的性格特點是課文的重點。我感到課文主要把握蕭伯納對小姑娘説的話,以及小姑娘怎樣學着他的口吻回答。

在讓學生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抓住“告訴,世界有名、大作家、大文豪、驚喜萬分”等詞語來體會蕭伯納説話時的心情。透過蕭伯納想讓小姑娘“驚喜萬分”你還想到了什麼?激起學生的思維波瀾,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領悟到蕭伯納是在和孩子玩了好久,在臨別時才亮出了身份不過是為了給孩子一個驚喜,讓孩子興奮興奮。但同時也確實存在自誇的嫌疑。

而本課的重點:蕭伯納及小女孩説話時的語氣,這個環節,我將這樣引導,蕭伯納( )對小姑娘説,假如有的同學説:“驕傲地對小姑娘説。”我就會説:“你就用驕傲地語氣讀讀。”再找個同學學着他的語氣讀讀小姑娘的話。因為小姑娘是學着蕭伯納的口吻回答的。假如有的同學説:“蕭伯納自豪地對小姑娘説。”我就讓她用自豪的語氣來讀蕭伯納的話,再找同學讀小姑娘的回答。在這基礎上,我再追問 “蕭伯納是不是世界上有名的大作家?”學生一定會異口同聲:“是。”接着連續以“那麼小姑娘知道不知道?”“是誰告訴她的?”“那麼蕭伯納為什麼要告訴她,是為了炫耀自己嗎?”此時,我再讓學生再結合上下文理解一下,讓學生感悟到,蕭伯納是為了帶給小姑娘驚喜。為全文理解蕭伯納是個謙虛自律的人打下基礎。同時引導學生通過學着蕭伯納的口吻”以及模擬蕭伯納説話的句式體會這位小姑娘的天真、純樸、可愛。再聯繫課文第四自然段“不覺為之一震”讓學生説説蕭伯那是個怎樣的.人?從而體會他的嚴於律己。在這樣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做一回蕭伯納和小女孩,分角色試着讀一讀課文。

最後再回歸到上課前同學疑問:大作家為什麼拜小老師,練習學生的説話能力,同時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

3、拓展延伸

這個單元的文章都是名人故事,可以要求學生課外蒐集自己喜歡的名人的資料,辦一份手抄報。也可以是電子小報,學習名人美好的品格。課堂上也可以適當地補充一些名人名言。

説課稿 篇3

 教材簡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現實際場景——生日聚會,引導學生學習分類整理,初步學習統計,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材還安排了“想想做做”,內容是整理小組裏小朋友最喜歡吃的幾種水果的人數。目的是讓學生相互協同、合作學習,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進一步體會統計的過程及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

教學難點是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統計》這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並通過親手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數據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裏的作用。

2.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感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4.學會有序觀察、有條理地思考。

5.在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中,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學流程

 一、提供質疑的時機,喚起“主角”意識。

師:小朋友,你們每年都過生日嗎?過生日時你邀請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媽媽是怎樣為你過生日的呢?(出示主題圖)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這張圖,你們想提什麼問題?

生: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給大象哪些花呢……

【這一層次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過生日這一事件,讓學生自己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通過生生互問、師生互問,實現角色轉換。喚起學生的“主角”意識。】

二、提供探索的機會,激活“主角”意識。

1.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1)分類理一理。

師:這些問題都提得很好,那麼誰又能解決這些問題呢?你能一眼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隻嗎?怎麼辦?(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後説説。)

生:只要把小狗放在一起,小猴放在一起,小豬放在一起。(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操作,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在實際場景圖上找到一個動物,就在下面擺一個動物。)

指名學生到黑板前分類整理,有的學生將小動物分類後襬成一堆一堆的,有的學生將小動物分類後一個對一個排成一排一排的,有的學生是從下往上排的,有的學生是從上往下排的。

哪種擺法比較好?通過比較,學生知道擺成一堆一堆的不能很快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隻。而將小動物分類後一個對一個地排好,就能比較容易地看出每種小動物有多少隻。[小

師:分類後一個對一個地排好,我們就説是“分類理一理”。

【這一層次讓學生自己來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生的操作與實踐去發現、經歷和體會分類整理的過程,從而形成表象,激活了“主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2)語言描述。

看了這張圖你能告訴大象什麼呢?請你和同桌説一説,同桌在説的時候,你要仔細聽,聽聽他説的是否和你説的一樣。(學生互相説。)

剛才同學們交流得很認真,現在誰能站起來響亮地説給大家聽。

像這樣整理有什麼好處?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藉助語言可使動作思維內化為智力活動,讓學生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反覆描述,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利於操作表象的形成,同時激活了“主角”的評價能力。】

2.獨立操作、體會過程。

師:紅花、黃花、綠花、紫花各有多少朵呢?請你從附頁中把它們剪下來,分顏色理一理。

學生彙報分類整理的結果。教師在四種顏色的花下板書花的朵數,再畫上線,並讓學生説説從表中知道了什麼?先同桌説,再指名説。

師:……我們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把花分顏色理一理,這就是統計。(揭示課題:統計)

【這一部分通過獨立操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進一步培養“主角”意識。】

 三、創設選擇的空間,積澱“主角”意識。

師:小朋友真聰明,為了獎勵大家,大象拿出水果招待大家,你喜歡吃哪一種水果?把它從附頁中剪下來,以組為單位理一理,並説説從這張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給學生提供一些貼近生活的統計表,如“聽課老師年齡統計表”、“小組男女生人數統計表”、“本節課教具、學具統計表”等,讓學生進行調查、整理。學生可以獨立做,也可以合作做,然後把自己最為滿意的一張表介紹給大家。

【在紛繁複雜的現實世界中,每個人都面臨着各種各樣的選擇。培養學生的選擇意識和選擇能力,對學生以後適應社會甚為重要。在這一層次,教師為學生創設選擇的空間,讓學生體味自由選擇的輕鬆和快樂,這是積澱“主角”意識的有效方式。同時讓學生統計喜歡吃水果的人數,也使學生初步感受了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四、賦予總結評價權利,豐富“主角”意識。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今天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是怎麼學到的?

【讓學生自己總結,不但使學生懂得了操作實踐、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主角”意識。】

標籤: 説課稿 精選 三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7y4o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