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品】説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精品】説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品】説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選自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單元第十課,這是一篇新聞作品,曾獲得普利策新聞獎,從情感到表達都堪稱一篇佳作,作者運用側面描寫,通過不同的場景為我們展示了二戰中猶太人曾遭受的苦難,滿含着對歷史的反思。

二、説學情

我們常説教學的主體是學生,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抽象邏輯思維佔主導,本文篇幅不長而且語言鮮活文本理解上難度不大,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着重引導學生學習側面描寫的烘托作用以及透過戰爭苦難去珍愛和平。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新聞寫作的敍事方法,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習細節和側面描寫,提高學生細心挖掘文本的閲讀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參觀者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洞察他們的內心感受,理解參觀者的同時體會戰爭中人類面對的災難。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內容,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通過參觀者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洞察他們的內心感受,理解參觀者的同時體會戰爭中人類面對的災難。

五、説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整體感知

首先,引導通讀全文,找出本篇新聞作品的標題、導語、背景、主體、結尾,並説説每部分都寫了什麼。因為本文條理十分清晰,所以學生很容易概括出:導語(1-3)講述現在,背景(4-5)回憶過去,主體(6-15)參觀苦難,結尾(16)回到現在。

其次,根據大家劃分出的部分,引導學生着重來看文章的主體(6-15)參觀苦難,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也是體現作者情感的部分,順勢拋出問題:參觀的順序是怎樣的呢?

學生通過閲讀可以得出:本文是按照空間順序,毒氣室——焚屍爐——女牢房——不育試驗室——紀念牆——絞刑室,來進行依次描寫的。

最後,通過閲讀概括學生可以感受到每一個參觀者的感覺都是——恐怖。

通過這樣的一些問題,學生能夠順利的概括出文章的脈絡初步體會參觀者的心情,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鋪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

首先,引導學生在文中劃出參觀者在參觀不同地點時的動作和表情。

比如學生可以找到:毒氣室、焚屍爐——“開頭,他們表情茫然,因為他們不曉得這是幹什麼使的。”“他們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抖”。

女牢房——“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

絞刑室——“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參觀者進來了,她跪了下來,在自己胸前畫十字”“參觀者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

其次,根據學生的答案,我將設置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兩個問題,(1)通過我們剛剛找到的那些句子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參觀者怎樣的心理狀態?(2)思考作者為什麼沒有直接去描寫這些地點,而是通過參觀者來表現集中營恐怖的。

引導學生得出:(1)參觀者無不驚恐萬分。(2)這是運用側面描寫,從側面烘托這種恐怖的氣氛,比直接去描寫給讀者的衝擊力更大,讀者便不由自主的進入了參觀者的情境。

最後,引導學生回到開頭的部分,作者連用四個“不該”,體會其中的含義有哪些。

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將奧斯維辛現在的美好與奧斯維辛過去的痛苦相聯繫,用“不該”二字進行連接形成鮮明的對比,歷史上的奧斯維辛與現在的奧斯維辛反差越大,就越讓人無法接受,也暗示着讀者不要忘記那個傷痛。

通過這樣環環相扣的環節,在學生掌握寫作手法的同時,也能深入那段歷史感悟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進而激發學生珍愛和平的思想情感,至此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

課下我會為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觀看與二戰相關的影片,如《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師》,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影評。

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日光燈原理》一節是高中物理第十六章電磁感應現象中的第六節。本節課是在講述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自感受現象之後,安排的一節電磁感應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的課程。

這節課的講授讓學生知道日光燈電路的組成和電路圖,知道日光燈在點亮和正常工作時對電壓的不同要求,會分析日光燈工作原理和鎮流器,啟輝器的作用,培養學生運用所學電磁學知識分析身邊物理問題的能力。本李課的重點內容是鎮流器在電路中的作用,難點是日光燈的工作原理和過程。

教材處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日光燈,知道啟輝器和鎮流器的結構,引導學生在觀察日光燈,啟輝器和鎮流器的基礎上分析鎮流器的作用,掌握日光燈的工作原理。學生雖然學習了電磁感應現象及規律,但對日光燈的結構,工作原理了解不多。本節課在學生複習電磁感應現象的基礎上,觀察日光燈的結構,鎮流器的結構引導他們分析為什麼日光燈要加一個鎮流器。通過對鎮流器作用的分析,理解日光燈的工作原理。

教法分析:本節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有:閲讀法,演示法,啟發誘導法。

教學手段:教學手段上,藉助實物觀察,多媒體課件,閲讀教材等多種方法。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引入:如右圖連接好電路,觀察開關K閉合和斷開時電錶的讀數變化。

提問引起上述現象的原因——————自感現象————引入新課內容:日光燈

二 新課教學

1. 播放多媒體課件,顯示日光燈的組成,讓學生閲讀教材,回答日光燈的組成,畫出日光燈的電路圖。

2. 出示碎日光燈燈管,向學生介紹燈管的結構及發光原理:點這時要求一個高電壓,正常工作時只允許通過低於電源電壓和較小的電流。

3. 觀察鎮流器的結構並總結:帶有鐵芯,自感糸數很大

4. 觀察啟輝器的結構並總結:輝光放電——雙金屬片受熱——接通——輝光放電結束,雙金屬片冷卻——雙金屬片冷縮斷開電路。

5. 閲讀教材,思考鎮流器,啟輝器的作用。

點亮過程:啟動器閉合——電路接通——鎮流器中有電流流過——啟動器斷開——鎮流器自感——高壓——加上電源電壓——點亮燈管

正常工作過程:電源,鎮流器,燈管組成串聯迴路————通入的是交變電流——鎮流器磁場將阻礙電流的變化——起到降壓,限流作用。

三 總結:

日光燈是利用自感現象而工作的。啟輝器相當於一個自動開關,鎮流器在這個開關電流的作用下由於自感產生高壓,點亮燈管。此後,起到降壓,限流作用。

四作業:

(1) 思考:如果啟輝器損壞,是否可用兩端裸露,中間有絕緣層的導線啟動日光燈。

板書設計:

1. 日光燈組成

2. 日光燈電路圖

日光燈原理:點亮過程:啟動器閉合——電路接通——鎮流器中有電流流過——啟動器斷開——鎮流器自感——高壓——加上電源電壓——點亮燈管

正常工作過程:電源,鎮流器,燈管組成串聯迴路————通入的是交變電流——鎮流器磁場將阻礙電流的變化——起到降壓,限流作用。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所講的課題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林海》,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談教法、談學法、談教學程序、談教學反思五個方面進行説明。

一、談教材

本教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林海》是第一單元第二篇文章。本單元共三篇文章,兩篇描寫祖國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詩的含義深刻,啟發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生活。《林海》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他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文章文筆流暢,層次清楚,具體描寫與抒發感情相結合,展開聯想與抒發感情相結合,把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親切、舒服”感情為線,貫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對大興安嶺的感情在字裏行間表現得真實感人。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大安嶺的外在美與內在美。 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我的研究主題安排,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讀熟且會寫本課五個生字,會給五個生字簡單組詞。

2、能力目標: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美的教育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3.情感目標:學習作者仔細觀察和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不同方法,學習課文第2——5自然段,並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大興安嶺,嶺、林、花的特點以及學會同一意思用不同的句式表達本是本課教學難點。

二、談教法

為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同學真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於本文表達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應讓學生反覆誦讀,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圖文結合創設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三、談學法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本篇課文的內容有所瞭解,已具備了一定的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課我以“美”為導線,引導學生應用“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即“初步瞭解→深入思考→評議提高→誦讀昇華”。

四、談程序

本課採用“三步教學模式”,即“回憶美——尋找美——創造美”。

(一)、回憶美

我採用讓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學習,用一個字形容你對“林海”的感覺為導入口,從而引出本課的一條重要線索——美。

(二)、尋找美

整個過程我力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教師扶——放的方式下學會找相關語句,學會表相似感受,學會讀相應感情。具體操作如下:

在導學“嶺”時,我是分這幾步進行的:嶺的美表現在哪裏?請在書上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仔細體會。在這過程中運用的方式多樣,如用簡筆畫的形式把“大興安嶺”和“秦嶺”的特點表現出來,並指名學生演板。這樣,帶領學生走了個來回:從“字”的世界走向了“畫”的世界,又從“畫”的世界回到了“字”的世界。在特殊的情感氛圍中,完成了“字畫轉換”,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等多種能力,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嶺”多而温柔的特點也就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於有了上面學法的教學,在教學“林”和“花”時,我主要還是採用從扶到放的方法。比如在教學“林”時,我先組織學生自由找表現林美的語句,進行交流評議再朗讀,而在教學“花”這一片段時,我完全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請同學獨個兒自學,然後直接把感受到的讀出來。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相信學生不僅對課文更加了解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三)創造美

在課堂的最後環節,我設計了請學生為“林海”寫導遊詞和廣告詞的練習,這不僅是對整堂課的鞏固,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良好途徑。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本單元介紹了古今中外聞名於世的建築,有巍峨、雄偉、莊嚴地人民英雄紀念碑;有鐘山南麓巍巍的中山陵;還有氣勢宏偉、金碧輝煌的法國凡爾賽宮,和體現古代建築藝術特色的黃鶴樓和於園。從這些建築中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印記和社會發展的足跡,可以領略到人類的'勤勞、智慧和對美的追求。《黃鶴樓》一文介紹了黃鶴樓雄偉、高大的外觀和建築結構的特點,描述了登臨黃鶴樓的所見所感,突現了這座名樓的地位和價值,表達了作者熱愛山川勝蹟的感情。本文篇幅短小,內涵豐富。是本單元中第一篇説明古代建築的文章,是瞭解古代建築的代表文章,又對後文《於園》的教學起着示範引領的作用。由此可見,本文的教學尤為重要。

如今的語文教學中,文體已被淡忘,本文雖是説明建築的文章,但我們大可不必從説明方法、説明對象、説明順序方面做大量繁瑣的分析。而是要傾向它是文言文的一面。結合課標中對文言文的教學要求: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感受古代建築的藝術特色和人類的勤勞與智慧。難點是:如何把遙不可及的黃鶴樓映入學生的腦畔,形成直觀的感受。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就在於培養學生疏通文言文的能力。

學生們雖已進入初一下學期,但他們接觸的文言文並不多,他們學習這類文體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加之本單元的結構特點,我把本節課的目標確定為:

1、正確朗讀課文並疏通文意。

2、掌握本文結構嚴謹,語言優美的特點。

3、領略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魅力,體會作者熱愛山川勝蹟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二、説教法

結合新課標中“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所以,本節課我採用體現芹池中學特色的“導引—合作—展示—提升”的四環節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導引”是通過“學案導學”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做到初步瞭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合作”是找出學生在自學中的不足,小組合作探究,通過集體的力量解決疑難。而“提升”則是通過“鞏固提升”的方式,是對本節所學加以鞏固和提升,必要時可以鏈接中考。

在四環節教學法的基礎上,輔以多媒體教學。

三、説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學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最根本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並能在課後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學習。為此本節所教授的學法有:

1.誦讀法。即通過朗讀,讀出“情味”,揣摩文意。

2.質疑法。這是打破傳統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自解和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老師,向同學質疑。大體分三步:課前預習,圈畫字詞障礙;小組合作,解決疑難;課上質疑,師生共同解決。

3.分析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對課文思想內容進行探究,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4.練習法。通過完成精當的練習題,不但能鞏固當堂所學,也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我設計了六個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就通過多媒體圖片讓學生領略“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滕王閣;根據“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岳陽樓,進而引出三大名樓中另一座樓——黃鶴樓,從而引出課題,進入新課教學。

這樣通過觀看圖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放鬆自己,以愉悦的狀態進入新課的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

環節二,激情朗讀,揣摩文意

通過一句“閻伯理在文中是如何描寫黃鶴樓的呢?請看大屏幕”過渡到對課文的學習。然後教師示範朗誦,盡我所能讓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和藝術的享受。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奏、感悟文意,讀出意藴。這也正是課標中所要求的,通過優秀文化的薰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環節三,把握字詞,疏通文意

結束了課文的朗讀,我會説:“文言文的翻譯是我們同學感到很棘手的,不過今天,你們不用擔心了,因為我給大家帶來了‘葵花寶典’”這樣用幽默的語言打消學生的畏難情緒。之後教師講授文言文的翻譯方法,並且舉一例加以説明,之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通過合作、探究、質疑、解疑,達到對文章的準確把握。

這樣注重方法的指導,由扶到放,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獨立疏通文言文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質疑的能力。

環節四,分析課文,感受風格

該環節設計了三個問題:1.文章寫了黃鶴樓哪些特徵?2.從原文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3.哪一句話寫出了黃鶴樓的價值?三個問題具有概括性,又淺顯易答,學生回答後如有其它問題可以質疑,通過師生互動解決疑問。在這裏我安排了一項活動:讓學生看畫面,並且在文中找出與畫面相吻合的句子。這樣加深了學生對黃鶴樓風格的感知,增強了學生對建築藝術的讚美。突出了課標中“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提高文化品位。”這一目標。

環節五,當堂訓練,拓展延伸

我設計了兩類練習題,一是基礎訓練,二是能力提升。通過設計典型的,有梯度的練習題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這樣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還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

五、説教學反思

在講授本文時,注重了方法的指導,培養了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教會了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生積極踴躍,達到了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有所提高的目的。但由於古文對七年級學生來説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有些字詞很少見,更不用説明白文意了,比如“高標巃嵸”、“死闥霞敞”等。我雖然有讓學生預習,但由於缺少指導,尤其缺少對虛詞的指導,這樣給學習造成了障礙,所以要在下一節《於園》的教學中加強預習的指導。

説課稿 篇5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是在學生三年級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使學生裝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今後學習小數四則運算打好基礎。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繫,小數的計數單位,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

教學難點是:抽象小數的意義。

知識教學點是:1、使學生了解小數的產生;2.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3.掌握小數的計算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具準備:米尺、.

能力訓練點是:1.培養學生的觀察力;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為達到上述目標,我在這節課的主設計中採取了以下方法。

一、採用“一引、二扶、三放”三層次教學,促使學生眼、腦、手同時作用,獲得豐富表象,引發學生理解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意義。 第一層次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米尺圖,在教師啟迪下,學生積極思維,根據嚴密的邏輯性,探索出規律。第二層次先出示米尺讓學生感知,然後提問,不直接回答,留 給學生思考餘地。再通過填空的形式把思考過程反饋出來。第三層次的教學是通過教師點撥和學生觀察、討論、語言敍述,將規律靈活運用的過程,達到進一步清晰 表象的目的。

二、運用分數的有關知識作遷移,類推出小數的意義,揭示其本質特徵。如再次引導學生觀察米尺,結合板書討論問題: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1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然後結合板書討論出小數的計數單位,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 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文字、圖片、聲音、音樂、動畫等直觀形象地展現給學生,以調動學生的視聽覺等多種感觀,使學生的內心體驗推向高潮,使他們產生一種學習的衝動,求知的慾望。如一開始讓學生聽中的讀一讀。小數對於學生來説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是有體驗的。這樣設計就可以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初步的認識,消除抽象的數學與學生的距離感。

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猜一猜,量一量,這兩條帶子有多少長,不能得到整“米”數時,須用其它數來表示,教學小數的產生。

3、結合教學一位小數、二位小數、三位小數……,教學小數的義意。

4、完成填一填,教學小數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進率是10。

5、完成連線題,

6、學生閲讀課本內容,提出問題。

7、學生進行全課小結。

8、練習“思維訓練”。

板書設計: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

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別寫作0.1、0.01、0.001……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5

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18課《廣玉蘭》第二課時。

一.教材分析

《廣玉蘭》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它描寫了廣玉蘭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花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朗讀,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能力目標: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廣玉蘭花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能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寫其它植物開花時的形態。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廣玉蘭的熱愛,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三、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廣玉蘭花瓣的色澤、質感、花開時的各種行態以及葉片的特點,體會廣玉蘭花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

四、教學過程

第一步:複習導入:上課一開始我通過提問上一節課的學習,讓我們認識瞭解了一種從廣州一帶傳過來的植物--廣玉蘭,你能回想一下,説説你對廣玉蘭的瞭解,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氣味幽香。

為精讀課文作好鋪墊。作者為什麼如此喜愛廣玉蘭呢?這就很自然地過渡到第二環節的學習“精讀感悟”。

第二步:精讀感悟。課文第二段(第2—5自然段)是重點段落,分別從廣玉蘭花的純潔高雅、花的形態以及葉片特點三個角度具體描寫了廣玉蘭的純潔和旺盛的生命力。我引導學生通過一個層層推進的感知過程和情感激發過程,通過讀讀、背背、議議等形式引領學生進入文本,領悟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 在學習第2自然段的時候,我先讓學生找出寫廣玉蘭色彩和質感的語句,然後一起分析,一起誦讀感悟。

在學習課文重點段第3自然段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1、讀讀這段文字,邊讀邊想:究竟寫了廣玉蘭花的哪幾種形態。

2、出示廣玉蘭花的幾種不同的形態的詞語:含羞待放——剛剛綻放——盛開——凋謝。

3、結合對凋謝的花的不同看法的對比來體現廣玉蘭的旺盛的生命力。

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的學習我也將採用上述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在學生交流終年不敗的葉子時,我還摘取了幾片樹葉,引導學生觀察、觸摸,感受葉片的獨特情趣,激發學生愛花之情。

第三步:拓展練習,激發情感。在學習完文章的重點段落後,引導學生在全班交流如果自己看到廣玉蘭花時想怎麼辦時,以此體現出對廣玉蘭的喜愛,最後齊讀最後一段,激發情感。

讀完後讓學生想想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後總結作者是一個觀察仔細、熱愛生活的人,也希望學生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

課後,佈置小練筆,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寫其它植物開花時的形態,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五、教學總結反思:

《廣玉蘭》一課的教學設計是根據新課標的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利用情景資源,創設情景,運用教材,感知課文;整合課程資源,深入研究學習;拓展練習,處理、內化信息等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語文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蘇教版第四冊的講讀課文。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古典詩歌理解。本詩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的敍事長詩,是我國古代敍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在白居易死後,當時的皇帝唐憲宗寫詩悼念:“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説明遠在作者逝世前,本詩已經風行全國,很有影響了。

(二)教學內容安排

本文擬用三課時完成。我説課的內容為第三課時——小結課,前兩課時在學生整體感知和局部研讀的基礎上,本課時對本詩進行綜合領悟:包括分析詩歌的結構,概括中心思想,歸納寫作特點,並通過比較閲讀進行詩歌鑑賞能力的遷移提高。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欣賞並學習本詩運用形象比喻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瞭解運用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手法。

2、能力目標:①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②培養學生概括課文的能力。③培養學生分析鑑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實,激發學生熱愛社會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分析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包括明暗線結構、情景交融的特點,特別是對音樂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層次的描寫技巧。

2、教學難點:

理解琵琶女和詩人的悲劇造成的原因及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認識。

四、教學方法:

1、教法:擬採用“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1)通讀:要求朗讀全文,讀準字音,讀出語氣、感情,初步瞭解全文。

(2)精度:重點閲讀第二詩段,思考:這一節作者是怎樣把無形的琵琶聲用文字描繪出來的?琵琶樂曲是怎樣變化的?

(3)解讀:通過板書結構分析及學生的討論分析,掌握本詩的特點。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導入課文。

教師充滿激情的吟頌唐憲宗的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並簡要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讓學生重新認識本詩的寫作目的和意義。

(二)、板書小結課文結構。

通過學生對前兩節課的回顧複習,在整體閲讀、局部研讀的基礎上,分析本詩的明暗線交織的雙線式結構,要求學生順着本詩“詩眼”: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梳理全文,搞清本詩明暗對照式的類比式結構寫法。

(三)、概括分析寫作特點

在理清課文結構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歸納本詩的寫作特點,並請學生找出例句加以説明,以加深理解。最後由教師進行板書歸納:

(1)結構嚴謹。全詩以人物為線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線,詩人的感受是暗線,明線從現象反映主題,暗線則從本質上揭示主題。一明一暗,一虛一實,明暗相寸虛實相生。情緒表現波瀾起伏,過渡自然。

(2)情景交融。善於運用環境描寫來烘托氣氛。

(3)音樂描寫出色。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

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介

這節課要探究的內容比較豐富,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基礎上,給出了什麼叫平拋運動,提出了探究的問題: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探究的過程既有實驗現象的觀察。又有分析、推理的過程,還將實驗現象與分析、推理結合起來,探究出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運動規律。

(二)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律。

2.知道平拋運動形成的條件。

3.理解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其加速度為g。

4.會用平拋運動解答有關問題。

⑵過程與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線規律來研究複雜的曲線運動,滲透物理學“化曲為直”“化繁為簡”的方法及“等效代換”“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拋物體探究實驗中突出了“實驗的精髓在於控制”的思想。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際情景培養學生關注物理、關注生活的意識,並且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的意識;使學生愛物理、愛生活。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平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規律。

難點:平拋運動規律的得出過程。

二、學情分析

深入的瞭解學生是上好課的關鍵,我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如下:

⑴高一學生已經具備較好的物理實驗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歸納實驗現象的能力。

⑵學生剛學習過直線運動規律,對直線運動的分析方法記憶猶新;並在上一節中剛學過運動合成與分解的知識,對這一分析曲線運動的方法並不陌生,這為本節課在方法上鋪平了道路;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採取以下的教學方法和學法。

教法:探究式教學法和情景創設教學法

學法:以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為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設計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魚”,教是為了不教,根據本課題的特點和學生的基本情況我作如下的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及教師組織活動

設計意圖

情景創設

引入課題

創設情景:從水平飛行的飛機上空投物資;(視頻)

引問:請同學描述上述物體運動的軌跡和運動性質

(演示I)用力彈一下放在桌面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離開桌面,讓同學觀察小球離開桌面後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重複兩次讓同學們能夠清楚地觀察。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分析一下小球為什麼會做曲線運動呢?

情景創設教學法:

從生活情景中構建物理情景,以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聯繫物理的習慣,同時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和積極性。

交流與討論及猜想

接着説明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在觀察小球做平拋運動時,發現小球在水平向前動的同時,在豎直方向上有下落的運動,那麼,這兩個方向上運動只具有什麼特點呢?

猜想:平拋運動水平方向是不是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是不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如何驗證我們的猜想?

讓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通過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精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與探究

探究平拋運動水平方向的運動規律

(演示2)在如同2所示的裝置中,兩個相同的弧形軌道M、N分別用於發射小鐵球P、Q;兩軌道上端分別裝有電磁鐵C、D調節電磁鐵C、D的高度,使AC=BD,從而保證小球P,Q在軌道出口處的水平初速度VO相等,將小鐵球P、Q分別放在電磁鐵C、D上,然後切斷電源,使兩小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O同時分別從軌道M、N的下端射出,實驗結果是兩球發生碰撞,增加或者減小軌道M的高度實驗結果都是一樣。

教師引入問題:這個實驗結果得出什麼結論?

通過老師的演示實驗培養學生探究物理規律的方法和過程以及歸納物理現象的能力,利用已知的直線運動的規律來探究複雜的曲線運動,滲透物理學“化曲為直”、“化繁為簡”的方法。

實驗與探究

教師創設問題:既然平拋物體水平方向上作勻速直線運動那麼它在豎直方向上作什麼樣的運動,我們如何探究呢?

[演示3]用平拋運動演示器做實驗

如圖所示,用小錘擊打彈性金屬片C,使A球沿水平方向飛出做平拋運動,與此同時,B球被鬆開做自由落體運動,改變實驗裝置離地面的高度,多次實驗,兩球總是同時落地。(用耳朵聽聲音)

問題創設:A、B兩球同時落地的現象,得出什麼結果。

進一步提問:為什麼可以下這樣的結論呢?

我們可以運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得到平拋物體在任一時刻的位置座標x、y以及水平速度VO和豎直速度Vy。我們設物體以初速度水平VO拋出,它在飛行過程中在時間t內的水平位移x和豎直位移y應如何表示呢?

學生:x=VOt y=gt2

教師:我們要求出物體在t秒末的速度,怎麼求呢?(如圖所示,物體在t秒末位於B點)

課外探究

用攝像機拍攝小球的下落過程,輸入電腦,由視頻工具按幀播放小球下落過程,抓圖、通過PhotoShop軟件處理將各幀圖像疊合,從而得到小球運動軌跡。通過疊合照片與實際實驗裝置的大小比例,可分析小球的運動。

師生共同總結平拋運動規律:

速度:

水平方向:Vx=V0

豎直方向:Vy=gt

合速度大小:

合速度方向:

位移:

水平方向:X=V0t

豎直方向:

合位移大小:

合位移方向:

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精神。通過分析、歸納出平拋物體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培養學生處理信息、推理、歸納的能力。

突出一條研究物理科學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線:

觀察現象——初步分析——猜想──實驗探究──得出規律──重複實驗──鑑別結論──追求統一。

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分析歸納能力。

使問題更加深化,鍛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課外探究擴大學生的視野,同時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電腦帶給人類的好處。

鞏固

練習

例:一架裝載抗洪救災物資的飛機,在距地面500m高處,以80m/s的水平速度飛行。為了使救災物資準確地投中地面目標,飛行員應在距目標水平距離多遠的地方投出物資?(不計空點阻力)

作業:63頁2、3題

通過接近生活的問題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平拋物體運動

一、平拋運動概念

只受重力的作用初速度為水平方向的拋體運動叫做平拋運動

二、水平方向的運動規律

Vx=V0 X=V0t

三、豎直方向的運動規律

Vy=gt

能有效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和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3pwq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