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的幼兒園説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實用的幼兒園説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的幼兒園説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幼兒園説課稿 篇1

一、設計思路

捉迷藏是孩子們最熟悉和喜愛的遊戲之一,故事《藏在哪裏了》就是以這樣一個遊戲為線索,吸引着孩子們的目光,緊扣着他們的心絃。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物的外形特徵,在幫助小狐狸尋找朋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運用着相關的知識經驗,體驗着閲讀的樂趣。

二、説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語言領域第四點總目標指出:喜歡聽故事,聽懂普通話。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説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根據這一總目標,我制定了下面三點目標:

1、情感目標:喜歡聽故事,樂意與同伴玩捉迷藏遊戲。

利用PPT猜測法,引導幼兒猜測故事的情節,有利於抓住幼兒的注意力,認真傾聽故事。讓幼兒親身體驗玩捉迷藏遊戲的樂趣。

2、能力目標:根據已有的線索找到相應的動物,提高觀察分析能力。

故事中躲藏的小動物們都露出了自己的某個部位,很快被找到了,由此可讓幼兒提高分析、觀察能力。可是小鹿卻找到一個很隱蔽的藏身之所,為什麼狐狸找了半天也沒發現小鹿呢?問題的討論引導孩子對"動物的自我保護能力有了最初淺的感知,從而積累了新的經驗。

3、知識目標:嘗試運用"……躲在……" 或"我看到……躲在……"的句式講述故事內容,初步遷移到生活中去。

利用PPT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用簡單句式講述故事內容,並以遊戲捉迷藏讓幼兒感受其中的快樂,同時表達注自己躲在了什麼地方。

三、説活動重、難點

1、重點:喜歡聽故事,樂意與同伴玩捉迷藏的遊戲。

利用PPT猜測法,引導幼兒猜測故事的情節,有利於抓住幼兒的注意力,認真傾聽故事。讓幼兒親身體驗玩捉迷藏遊戲的樂趣。

2、難點:嘗試運用"……躲在……" 或"我看到……躲在……"的句式講述故事內容,初步遷移到生活中去。

利用PPT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用簡單句式講述故事內容,並以遊戲捉迷藏讓幼兒感受其中的快樂,同時表達注自己躲在了什麼地方。

四、説教學方法

根據小班幼兒的能力特點,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利用了,觀察、分析法,猜測法、遊戲法等引導幼兒掌握故事內容。利用觀察、分析法PPT圖片,能夠了解動物的身體組成部分。通過對PPT圖片的觀察後,猜測法故事的情節,有助提高幼兒的自信心,更好的抓住幼兒的注意力。運用遊戲法是讓幼兒親身體驗,捉迷藏幼兒的快樂,從而表達出自己藏在哪裏了,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説學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語言領域指出要喜歡聽故事,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説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為了能達到這一目標,用了遊戲法,並把親身體驗大膽的講述出來。

六、説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共分三段,一是熟悉故事,應用簡單的句式説出故事內容;二是完整的聽故事一遍,鞏固對故事內容的掌握;三是利用捉迷藏遊戲,讓幼兒親身體驗幼兒帶來的快樂,並表達出自己躲藏的地方,也是鞏固了句式的掌握。

七、説預期的效果

在教案的設計上,我反覆思考定在小班上還是中班上,又對我的目標制定反覆改進,最後我把知識目標做了改動,把(嘗試學會運用"……躲在……" 或"我看到……躲在……"的句式講述故事內容,並遷移到生活中去。)改為(嘗試運用"……躲在……" 或"我看到……躲在……"的句式講述故事內容,初步遷移到生活中去)。希望通過第一階段的熟悉故事內容,再到第三階段的幼兒親身體驗,能完成教學的重難點。

幼兒園説課稿 篇2

一、教材

我設計的小班數學活動《餅乾商店》,是依據新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選擇了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的活動內容,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促進不同水平幼兒的發展。

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注意了數學知識的系統性,符合幼兒的認識規律和智力發展水平,注意了各部分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繫和配合。

二、教法

我根據活動的內容,幼兒的年齡特點;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並考慮到數學學科的特點;幼兒的認知特點,選擇了利用遊戲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通過操作法、遊戲法、引導發現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能主動進行學習。

三、活動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根據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數學領域的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了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

四、活動準備

在活動的準備材料中,我多選擇用過的餅乾盒、奶盒、冰棍杆廢舊物做教具,做到就地取材。

幼兒使用的小筐、圖形片等符合衞生和安全的要求的材料的選擇上,根據活動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選用教具。另外,在教具的使用中引導幼兒觀察、思考,逐步從具體形象向抽象概括的方向過渡。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根據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讓幼兒在情境中活動。活動開始,以開餅乾店的形式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先讓幼兒觀察自己的圖形片,請幼兒説説有些什麼樣的餅乾,而不是請幼兒説説有什麼形狀的餅乾。這樣,可讓

幼兒從餅乾的形狀或顏色兩方面作出不同回答,接着,引導幼兒從這兩方面觀察圖形標記。

(二)基本部分

以“分餅乾”、“買餅乾”、“送餅乾”這一系列遊戲情節串連教學過程,激發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其次,考慮到小班幼兒認識幾何圖形的特點,從圖形與標記匹配,引導幼兒認識幾何圖形,以減低幼兒的學習難度。同時,通過指認的形式,幫助幼兒複習鞏固對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認識。在區別三種圖形時,依照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逐步引導幼兒的思維向多維性發展。

在“分餅乾”時,要求幼兒按圖形的顏色或形狀匹配,然後在“分餅乾”的活動中,讓幼兒講一講買了什麼餅乾,有的幼兒説買了紅餅乾,有的幼兒則根據所買餅乾的形式作了回答。在此基礎上,教師作出了小結,並引導幼兒從形狀、顏色兩個方面同時進行表述,在送餅乾的活動中,在肯定幼兒按標記的形狀或顏色匹配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幼兒根據標記同時,從顏色、形狀兩維角度去選擇,發展了幼兒的思維。

針對買餅乾的要求,作四個層次的安排,讓每個幼兒分別按不同的要求參與活動。從而使每個幼兒有所發展,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三)結束部分

活動最後的“設計餅乾”這一遊戲的目的是為區域活動中的練習作示範。我為幼兒準備了四組材料:多色的繩、多色的冰棍杆、彩筆和紙、各種幾何圖形和固體膠,讓幼兒在拼拼、畫畫,尋找中掌握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使集體教學活動與自主自學的區域活動結合起來,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個別練習的機會。

幼兒園説課稿 篇3

一、説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主要是圍繞春天這一主題,我選擇了在春天開放的蒲公英,設計了《蒲公英》這一摺紙活動。突出了主題,同時讓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二、説目標:

1通過摺紙這一活動,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2在學習摺痕對摺的基礎上折出蒲公英。

三、説重難點:

重點是讓幼兒學習摺痕和對摺的基礎上折出蒲公英。

難點是在折法3處,幼兒精確折到三分之一處。

四、説準備:

根據本堂活動的設計需要,我準備了:

1綠色正方形蠟光紙

2教師折出的蒲公英範例2朵

3油畫棒,剪刀,雙面膠

4歌曲《我是一隻羊》的磁帶。

五、説過程:

1、讓幼兒聽故事“美羊羊哭了”,引出本堂課

本班的幼兒對動畫人物美羊羊非常的喜歡,孩子們得知美羊羊遇到的麻煩,我會願意積極的幫助她,所以在第一個環節,我讓孩子們為了幫助美羊羊學習折蒲公英,這樣幼兒們帶着任務去學習折蒲公英會更加的有興趣,同時也會更認真。

2、出示“蒲公英”的範例和示意圖,和幼兒一起學習怎麼折出蒲公英。

孩子們喜歡動腦筋思考,這是他們的優點,所以我讓幼兒們一起來觀察示意圖,教師適當的作一些提示和引導,和幼兒一起看示意圖,一起討論怎麼折。這樣幼兒在學會折蒲公英的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和動手動腦能力。

3、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師播放歌曲“我是一隻羊”,幼兒將摺好的蒲公英貼到主題牆“多彩的春天”上。

4、活動延伸

幼兒可在區角活動中,多折一些蒲公英,把它們連起來做成漂亮的花環。

幼兒園説課稿 篇4

一、説學習學要分析

我園目前正在開展《幼兒園音樂節奏活動生活化的實踐》課題,在大班,我們主要以音樂欣賞為切入口開展音樂活動,小、中班我們主要以音樂遊戲為突破口進行一些探索。此次結合大班《我想飛》的主題活動,我們設計了這節音樂欣賞活動。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欣賞音樂,使幼兒體會音樂帶來的感受美,制定了此目標。

1、欣賞歌曲柔美的旋律和美妙的童聲。

2、通過語言描述、傾聽音樂以及身體動作的參與,體驗歌曲和諧、舒緩的意境。

3、樂意參與音樂欣賞活動,感受想象的愉悦

三、説重難點活動重點--欣賞歌曲

感受歌曲的旋律,説出歌曲是柔和還是歡快等等。

活動難點:--體會歌曲的帶給自己的感受,根據歌曲身體自由加入動作。

四、説教法:

引導法,提問法,欣賞法,延伸法五、説過程《蟲兒飛》這首歌曲的旋律和意境非常優美,裏面的童聲合唱給人感覺比較舒緩、柔和。這節活動我們主要分四個環節進行。

幼兒園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下雨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俗話説:“清明”時節雨紛紛,時下正是春雨綿綿的季節,而孩子們也異常喜愛雨天,他們常常興奮地談論着。我們不妨抓住這一季節特徵,利用這一自然資源,引導孩子有意識地去觀察、感受、瞭解雨。

二、説情況

小班孩子年齡小,他們必須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下雨天,他們常常愛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對雨是興趣昂然、情有獨鍾。我們便可利用孩子這個興趣點,又發生在孩子周邊的生活經驗開展有益的教育活動,從而真正體現《綱要》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三、説活動設計:

1、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感受雨聲、下雨時的景象,能大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2、培養幼兒對雨的喜愛之情及對自然現象的關注。

四、説設計思路:

《綱要》在教育與發展之間堅持了“既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觀點。所以設計整個活動時,我注重強調將教師作為幼兒發展的引導者,支持幼兒的自主發展,在支持中進行有效引導。活動中,我通過幾個問題的提出,引導孩子利用各種感官,去看雨、聽雨、接雨、踩雨,啟發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去充分感受、表達,實現師幼互動。

五、説活動準備:

1、選擇一個雨天開展活動。(但雨不能太大)因為在真實的情境和寬鬆的心理環境中,孩子更能真切和更無拘無束地去觀察、感受、表達。

2、 一些接雨的器具:如盆、碗等(可以是不同材質做的)。

3、 每個孩子準備一套雨具:一雙雨鞋、傘或雨披。

六、説活動過程:

1、看雨。首先,我讓孩子站在走廊上,直接導入課題:“看,外面下着什麼?”“雨落來時象什麼?”這時,孩子可利用眼睛觀察到的及平時積累的下雨經驗展開想象,如:象線、象珠子等等。

2、聽雨。“雨落下時有什麼聲音呢?讓我們仔細聽一聽!”孩子對聲音是比較敏感的,根據已有經驗,他們會很快作出回答“滴答、滴答”教師這時便可啟發孩子仔細傾聽分辨下大雨和小雨時有不同的聲音,雨落在不同的地方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如:大雨是嘩啦拉、下小雨是淅瀝裏;雨落在窗户上是叮叮噹噹、落在樹葉上是沙沙沙沙的等等。這樣就從不同的角度讓孩子有意識地去傾聽,發展了孩子的聽覺,也不致於使答案是唯一的,而是豐富多彩的、形象生動的。

3、接雨。“讓我們用手去接一下雨,會有什麼感覺?”幼兒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濕濕的、涼涼的”。同時,教師可質疑:“雨接在手裏會很快掉到地上,誰有好辦法不讓雨跑掉嗎?”這時,孩子就會去找各種接雨的器具嘗試,在肯定孩子成功的同時又可結合着讓孩子傾聽雨落在不同材質的器具上又有不同的聲音。

4、踩雨。最後一個環節我會讓孩子撐起雨傘(披上雨衣),穿上雨鞋去充分感受雨、擁抱雨。他們一定會興奮地去踩水坑、拋接雨,從而進一步滿足孩子對雨的好奇、好動,將活動推向高潮,讓情感得到昇華。

幼兒園説課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大班音樂欣賞"搖籃曲",這首歌曲有三段,這是一首東北民歌。曲調優美,節奏緩慢,歌曲有三段歌詞其中滲透着媽媽對寶寶的無限疼愛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識點是:搖籃曲的節奏特點及情緒色彩。由於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欣賞音樂作品的基礎,能完全較為正確的來辨認音樂作品的情緒及節奏特點。因此只有掌握了搖籃曲具有的緩慢輕柔的節奏特點,優美抒情的情緒色彩;才能更進一步瞭解作品表達的思想內容,為教學地順利開展做好鋪墊準備,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在整個知識結構中處於基礎地位。

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音樂教學的意義中所提到的、對幼兒來説音樂活動的意義決不應侷限於音樂本身,它同時也要有益於發展幼兒的智力和體力,陶冶幼兒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兒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使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1、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濃濃的母愛、享受到愉悦的情感體驗。2、發展幼兒的音樂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現力,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3、引導幼兒瞭解搖籃曲的性質特點,知道這是一首東北民歌,啟發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達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制訂的依據是: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形象是通過各種表現手段如旋律、節奏、速度等而塑造出來的;而音樂又是一門時間藝術,是在時間中流動的,稍不注意就會流失過去,作為歌曲的欣賞幼兒可以藉助於歌詞來理解歌曲內容;大班幼兒注意力的發展比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會神地傾聽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才能使幼兒與歌曲產生共鳴。

教學中的難點是: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情感體驗與聯想。難點制定的依據是:欣賞音樂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幼兒的認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過理性的特點。因此在音樂感知的基礎上,產生情感體驗及聯想從而達到對作品的深入理解,對幼兒來説及具挑戰性。就像一個跳一跳就夠得到的果實,藉助於教師的引導幫助,幼兒通過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依據綱要的精神:音樂教育不是用説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我主要運用了欣賞法、啟發聯想法和情緒感染法進行教學。

第一種欣賞法,這是音樂欣賞教學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賞法中又分為完整欣賞和分段欣賞兩個層次。整首欣賞,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給幼兒一種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賞的目的是引導幼兒進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內容,感受搖籃曲的性質。因此教學中的第一遍欣賞是完整欣賞,給幼兒初步的音樂印象;然後再分段欣賞進行深入分析;最後再完整欣賞,這是幼兒對搖籃曲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賞析。在運用欣賞法時為幼兒創設安靜温馨、有利於傾聽的教學環境,藉助於動感的多媒體課件、教師聲情並茂的的演唱。在聽覺和視覺上給幼兒積極的刺激,使幼兒對歌曲的節奏、旋律和情緒有充分的感受,激發幼兒愛媽媽的美好情感。

第二種啟發聯想法,音樂是表現人們的思想,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藝術,它會給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聽眾產生聯想與想象。這首搖籃曲表現出的優美、温柔的情緒,媽媽對寶寶無限的疼愛與期望都會引發起幼兒的聯想。比如在完整欣賞後啟發幼兒:"你想想媽媽在唱着搖籃曲哄寶寶睡覺的時候臉上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在分段欣賞時教師啟發幼兒聯想媽媽是怎樣愛自己的?從而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產生愛媽媽的情感。在引導幼兒開展聯想時我注意給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如語言和動作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種情緒感染法,因為音樂是一種表情的藝術,很容易使幼兒受到情緒的感染,它在引導幼兒欣賞歌曲的過程中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在活動中除了欣賞錄音外,我特別注重讓幼兒欣賞我的演唱,因為通過聲情並茂,面帶微笑的演唱,和幼兒面對面能將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媽媽對寶寶的愛傳遞給每個幼兒,引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另外在孩子安靜欣賞錄音時,我會用温柔的目光注視每一個幼兒,用輕柔的動作適時給予提示,與幼兒之間進行無聲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技術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音樂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是引導幼兒養成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音樂是時間藝術,要想獲得良好的音樂欣賞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決條件,只有認真地去傾聽才能正確地感知作品的旋律、節奏、速度和表達的思想內容。為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我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指導幫助:1、根據新綱要中"幼兒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主動學習和發展的"這一指導思想,我在活動中特別注意了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比如在導入部分,用動感的多媒體課件"美麗的夜空"為背景,運用大型軟積木搭出顏色鮮豔的房子、花朵,引導幼兒在環境中集中注意力進入美好情境。讓其心情放鬆,沒有任何壓力的去欣賞。2、在重複傾聽的時候,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媽媽在搖籃曲中唱了些什麼?"讓幼兒帶着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聽。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怎樣欣賞一首音樂作品的方法。首先,我採用了視聽欣賞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視聽欣賞的形式能調動起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着喜悦、好奇之心進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欣賞過程也在不斷地暗示幼兒,應從哪裏入手,從哪些方面去欣賞一首音樂作品。另外,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的方法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動作使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隨音樂作模仿動作,能加深幼兒對音樂的印象。這樣,幼兒初步學習了欣賞的方法還會激發幼兒再次欣賞音樂作品的興趣,促進了其情感的發展,陶冶了性情。為幼兒今後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另外,由於幼兒的知識水平、理解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都有所差異,每個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通過音樂產生的聯想也都不會一樣。在學法指導中我注意了讓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動中獲得自主權。説説自己的感受、聽聽別人的想法,這樣既有利於自我的發展又有利於幼兒間的相互學習;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經驗又富於音樂作品更豐富更豐滿的思想內涵。這也符合了綱要中"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大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樂情景表演"小白船"導入課題。在這裏用了多媒體課件和軟積木兩種教具。教師製作出動感的夜空美景課件作為背景,再用大型軟積木擺成各種可愛的房子、花朵、彎月亮的造型,讓孩子們樂在其中進行表演唱,引導幼兒進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師同時運用描述性語言引起幼兒的注意:"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你聽--。"然後請幼兒邊演唱邊表演,這樣可以穩定幼兒的情緒,以便進入搖籃曲的欣賞過程。第二部分全面展開欣賞,包含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完整欣賞,運用引導語:"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户人家的窗子裏傳出了優美的歌聲,仔細聽--。"接着大屏幕上出現了窗子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放錄音伴奏。

教師進行演唱引導幼兒進行第一邊完整欣賞(教師演唱),通過欣賞教師的演唱,引導幼兒感受搖籃曲緩慢輕柔的節奏特點和優美抒情的情緒色彩。接下來運用提問:"這首搖籃曲有幾段?媽媽都唱了些什麼?"進行第二遍完整欣賞,運用了課件演示。第二個環節分段欣賞,這一環節要完成重難點的突破。根據歌詞將歌曲分為三段每一段都分別欣賞兩遍。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運用了啟發聯想法,在提問上下功夫,力求問得巧、問得妙。設計了兩種提問,第一種是再現性提問,如:"歌曲中唱了些什麼?""小寶寶做了一個什麼夢?"一種是啟發聯想式提問,如:"你想想媽媽會怎樣哄寶寶睡覺?""寶寶為什麼會在夢中露出微笑?"用這樣的提問激發幼兒的想象,幫助幼兒理解三段歌詞反應的三層意思。除了用語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導幼兒進行動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媽媽是抱着小寶寶輕輕的搖;第二段為了表達媽媽對寶寶的殷切希望會輕輕的拍拍寶寶,撫摩寶寶;第三段看到寶寶睡夢中都露出了笑容,媽媽會情不自禁的親親小寶寶。層層深入引導幼兒體會歌曲中那濃濃的母愛。充分發揮了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德育的影響功能,自然的將重難點一一突破。第三個環節是情境表演,孩子們每人抱一個寶寶通過扮演媽媽或爸爸,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去表達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結束,讓幼兒在搖籃曲寧靜温馨的意境中,教師引導幼兒:"看寶寶睡的多香啊,讓我們一起輕輕的把寶寶放到牀上去吧。"教師和幼兒輕輕的走出活動室結束本次活動。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欣賞幾首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搖籃曲,組織美術活動為媽媽親手製作"愛心卡"表達對媽媽的愛。體現了各課教學的整和性。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節奏速度,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3lnr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