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狐狸和烏鴉》説課稿(通用5篇)

關於《狐狸和烏鴉》説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狐狸和烏鴉》説課稿(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狐狸和烏鴉》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

《狐狸和烏鴉》是一篇傳統的寓言故事,編者把它保留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它講了狐狸故意奉承烏鴉,從烏鴉嘴裏騙取了肉。告訴人們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聽了別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使讀者知道愛聽好話容易上當的道理。全文共有五小節,第三小結重點寫了狐狸騙烏鴉的經過。內容包括狐狸三次奉承烏鴉,開始是親熱的大招呼,然後問候它的孩子,最後誇獎烏鴉的羽毛漂亮、嗓音動聽;還包括烏鴉聽了狐狸的話後的反應,開始是“不作聲”,接着“還是不作聲”但到最後忍不住“得意極了”張嘴想唱歌,結果上了狐狸的當。全文以狐狸的三次話為學生朗讀和理解的重點和關鍵。

二、學情簡介

學生在經過第二學期將近半學期的學習,已基本適應了新的學習難度和要求,也掌握了一些識字、記字的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合一合,對形聲、會意等不同構字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詞語積累有些成效,詞彙量比較豐富,記憶生字、詞所花的時間相比較上學期有明顯的縮短。朗讀方面能在預習時讀通課文,課堂上對分角色,評價讀、比賽讀等多種朗讀形式有濃厚的興趣,特別對寫小動物的故事十分喜歡。基本能讀懂課文的內容,但在較深含義(如本課的寓意)可能在表達方面難以準確表述。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認識漢字10個,正確描摹、書寫4個生字。

10個生字的學習要求是不一樣的,老師要有所側重地進行教學。如:狐狸兩字,讓學生鞏固“反犬旁”的應用,洞、碌、嗓、溜等字引導學生用形聲字的特點來識記,指導學生按正確的筆順寫好“骨”字。

目標二:能正確朗讀課文,懂得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的道理。知道要正確認識自己。

狐狸三次説的話,是理解的關鍵,但深入的理解是建立在正確的、準確的朗讀基礎上的。指導學生讀好這三次話,先要讀準音,讀通句子,明白説了寫什麼,研究為什麼這麼説,再結合狐狸説話時的表情,體會它的心理,從而正確理解故事的寓意。

目標三:能展開想象,續編《狐狸和烏鴉》的故事。

續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文本開發和挖掘的一個方法,它的順利進行決定於學生對課文學習的程度。要做好續編,先要保證課文本身學習的效果。

四、教法

1、分散識字,突出難、重點。

本課是屬於第二單元中(讀課文識字),通過一篇寓言故事來鋪路,讓學生進行識字和了解故事的道理。因此識字教學依然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但必須以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為本。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語言。故如何預習和自主學習,都是幫助學生識記部分生字的方法。其餘字音、字形較特殊的生字,教師有意識地分層次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有的突出的是讀音,有的突出字形,有的重點訓練查字典。如檢查字音反饋時,抓住“骨、差、嗓”的讀音;在認識“狐狸”這詞時,讓學生簡單地説一説反犬旁的字。從而激發起他們自主識字和探究的能力。

2、朗讀為本,注重實效性。

教師在朗讀的設計上,要以讀為本,體現其實效性。讀要有目的,要有層次,要有收穫。每一次的朗讀都應循序漸進,螺旋似的上升。

如在朗讀狐狸的三次奉承話時,教師利用媒體進行醒目顯示:先由學生自讀,讀通句子,掃清閲讀的障礙;再讓學生知道狐狸是先裝成很有禮貌的樣子,向烏鴉問候,“眼珠骨碌一轉”,“笑着説”;繼而親熱的問候它的孩子,最後吹捧它的羽毛漂亮、嗓子動聽;並竭力慫恿它“唱幾句”。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最後讓學生感悟狐狸的狡猾和烏鴉的弱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比賽讀、全班齊讀)去感悟文中的含義所在。再讓學生跟着媒體畫面試着複述課文,最後進行演一演。通過朗讀、想象、體會、感悟,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體會到寓意。

五、學法

讀中悟情,讀中明理。

課文的內容並不複雜,學生是可以讀通的,但要讀好並不容易,而讀好狐狸的三次話更是關鍵。學生讀懂內容,感悟內容,明白道理,都需要讀好三次話作為前提。因而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要多安排各種形式的讀,通過朗讀、比較、體會,讓學生積累語言文字,感悟文本情感。

六、實施

根據單元目標,在教學設計時,重點關注這幾個方面:根據單元目標,,在教學設計時,重點關注這幾個方面:

有效進行生字教學

分層進行朗讀訓練

合理開發文本內涵

自然激發學生情感

本課教學共分以下幾個版塊,具體實施如下:

1、初讀課文,相機識字 。

識字作為教學的重點,我們始終要把放在第一的位置。但隨着識字時間的增長,學多了各種形式的識字方法如:集中識字,分散識字,各種遊戲鞏固等。在本課的識字教學過程安排上,我們首先讓生字隨着對課文內容的初步瞭解而出現,主要是在學生初讀課文,在用一些問題樹立課文大致內容的過程中出現。如設計問題:狐狸在哪裏,出來看到什麼,怎麼做,怎麼説,騙走了肉後怎麼樣。在學生回答這寫問題的過程中隨即出示生字:洞,骨碌,溜、煙,然後在聯繫朗讀説的話時學習:差、嗓、享,因為有語言環境做依託,學生會感覺學習生字比較有趣、生動。

2、讀中理解,讀後表達。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走進文本,理解文本的有效過程。本課寓言的含義,如果沒有很好的讀為基礎,容易引起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因而在設計本課教學環節時讓“讀”統領全文。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讀好課文的基礎上能對文本含義有適當的感悟,並能夠比較正確地、生動地表達出來。

3、拓展延伸,想象續編。

課文要求能續編課文,這是一個很好的能體現學生學習、理解程度的方式,更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和豐富學生語言的好機會。但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而不是完全脱離文本的、漫無邊際、甚至是違背課文價值觀的瞎想。有效的方法是給頂學生一個較小的範圍,如:第二天,烏鴉又找到一片肉,這時狐狸又來了-------,學生説話就不會毫無方向,能有效幫助學生思考、組織和表達。

《狐狸和烏鴉》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我要説課的內容是長春版二年級上冊《烏鴉和狐狸》。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用奉承話騙取了烏鴉嘴裏叼着的一片肉。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狐狸騙肉的過程,形象地告訴我們愛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烏鴉和狐狸》這篇寓言故事的內容,學生在沒上學之前就通過看連環畫、動畫片以及聽家長講述,瞭解得差不多了。甚至有些孩子能繪聲繪色地講這個故事。只是對課文的寓意講不清楚。針對以上情況,我確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五、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藉助圖片,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集中識字,指導寫字。

(四)品讀課文,瞭解寓意。

六、設計意圖

本課教學重點就是通過品讀狐狸跟烏鴉説的三次話,來體會狐狸善於説奉承話,烏鴉愛聽奉承話,才使得狐狸從烏鴉嘴裏騙去了肉,從而揭示出“愛聽好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以狐狸説的三次話為線索,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狐狸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揭示寓意。主要方法如下:

1、讀。抓住提示語,引導學生讀出狐狸在問候時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語氣,讀出狐狸“饞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2、畫。引導學生讀456自然段時,邊讀邊把狐狸説的話用橫線畫出來,烏鴉説的話用浪線畫出來。

3、比。比較麻雀和烏鴉的羽毛,聽一聽烏鴉的叫聲。引導學生體會狐狸的用心。

4、析。通過狐狸對烏鴉所説三次話的對比,分析狐狸為什麼要這樣説,説得對不對,從而弄清烏鴉是怎麼上當受騙的。

5、演。通過讓學生帶着頭飾朗讀課文,創設情境,激發讀文興趣,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進一步體會這篇寓言故事語言的精妙。

以上就是我對即將講授內容的初步設計,在授課過程中也許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還請各位評委和老師批評指正。

《狐狸和烏鴉》説課稿3

一、説教材

《狐狸和烏鴉》是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十板塊中的第二課。《狐狸和烏鴉》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講的是烏鴉叼到了一塊肉,站在大樹上,狐狸見了直流口水,他對烏鴉講了三次奉承的活動——假惺惺的問候、假裝關心小烏鴉、假意誇烏鴉的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最後騙到了烏鴉口中的肉。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意識和進取精神,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中,為了學生樹立獨立人格,充分發展個性創造條件。基於此,我設計如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抓住狐狸説的三次話,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3、通過“讀讀”、“説説”、“演演”,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説教法

教學中,我緊緊把握新課標主旨,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設計富有情趣的朗讀,表演等教學環節,力求達到理解的昇華。與學生真誠的交談對話,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情境中學習,自主的參與到合作開放式的學習當中。

三、説學法

根據以上的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讀一讀”、“説一説”、“編一編”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動情。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四、説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揭題激趣

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導語的作用至關重要,精彩的課堂導語,往往能使課堂教學優良好的開端,因此,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

1、出示課文插圖,教師邊指圖邊講在大森林裏,住着這樣一對鄰居:一隻長的很醜、叫聲難聽,但喜歡聽奉承的烏鴉,一隻好吃懶惰,而又狡猾的狐狸,這一天,他們湊在一塊,發生了什麼事呢?

2、誰能根據上節課的學習,用自己的話講講烏鴉和狐狸的故事。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烏鴉和狐狸》。

(二)研讀重點,探究感悟

1、生自由讀1、2、3自然段。

通過讀書,知道了什麼?

①、弄清烏鴉和狐狸的故事。

②、理解“叼、饞的直流口水。”的意思,並對狐狸的心理進行想象。

2、朗讀4~~8自然段

用“――”劃出狐狸説的話,用“~~~~”劃出烏鴉的反應。通過指讀、分角色讀、演讀狐狸説的話,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同時,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説,把教學的過程變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移,又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三)總結明理,拓展延伸。

1、師引導總結,讀了這個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2、編故事。

《狐狸和烏鴉》説課稿4

我説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第11課《狐狸和烏鴉》。

一、教材分析:

《狐狸和烏鴉》是一篇寓言故事,內容簡單,語言淺白易懂。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用奉承話騙取了烏鴉嘴裏叼着的一片肉。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狐狸騙肉的過程,形象地告訴我們愛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課文共八個自然段。前三段講狐狸和烏鴉是鄰居,烏鴉為孩子們找到一片肉,狐狸看見了想吃烏鴉叼着的那片肉。第四至八段講狐狸是怎樣用花言巧語騙到那片肉的經過,這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我認為:同學們在上課前就能讀懂課文,知道課文講一隻狐狸用奉承話騙走了烏鴉嘴裏的肉。學生讀了兩遍課文後就能理解: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是因為它愛聽好話。可見,教學的重難點很容易被學生突破。既然學生自己能讀懂課文,於是我就以“發展與創新教育”的課題精神為指導,大膽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和自演,探索在小課堂的教學中間如何拓展中課堂。為了確保教學質量,我參照教材的意見設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和朗讀狐狸對烏鴉三次説的話。

2、理解課文的寓意。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3、學會掌握8個生字的音、形、義。

三、教學思路:

首先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課文和教師的'範讀,初知課文大意,並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課文中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認讀生字,識記字形,抽讀詞卡。然後從整體入手,提出問題,以問促讀,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接着部分深究,通過提問,以讀為主,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具體內容,理清課文脈絡。最後迴歸整體,通過反覆朗讀,使學生明白課文所含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導”,重在抓住重點詞句段,以問促讀,以讀促説,以説助讀,以此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思維訓練,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法學法設計:

1、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語文課程。我以此為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把小課堂、中課堂和大課堂三者有機整合,設計出“目標——暗示——實踐”的課本劇教學模式。做到讓學生在趣味課堂中自主地學習,在趣味課堂中合作交流,在趣味課堂中進行探究學習。這正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

2、注意以讀為主的訓練主線,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閲讀教學應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閲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因此,以讀為主是本教學設計所體現的又一要點。堅持以“讀”為主線,在教學中採取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思考,並在小組交流、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情地去學習朗讀、默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閲讀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語感,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

六、教學過程:

此課教學需要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自讀自悟課文內容;第二課時主要是引導學生創造性的自編自演課本劇。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題激趣。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然後再輔以多媒體課件,老師用富有感情的語氣講述故事(課文內容)。

聽完故事後,問:你聽懂了些什麼?有什麼問題想問嗎?引導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設計意圖:故事和直觀、形象的課件演示創設了輕鬆、愉悦的課堂教學氛圍,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識規律,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展開創造了鮮活的空間,將學生自然地帶入了學習情境,課伊始,趣已生。同時,從學生的自由質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饋,便於適時調整已定的教學流程,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宗旨。)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喜歡的地方要帶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讀準字音,不添字,不丟字。(設計意圖:自主化的讀書方式,照顧了不同閲讀發展水平的學生的學習要求。)

2、瞭解初讀效果。通過認讀生字卡片和指名讀、師生評讀、集體誦讀等多種形式瞭解自讀效果。(教學提示:這一環節中,主要在於能使學生將生字讀得準確,將課文讀得通順,重點放在師生共同評讀上,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三)研讀重點,探究感悟。

(教學提示:本環節,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以狐狸説的三次話為線索,抓住狐狸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1、學生自由讀4至8自然段並劃出狐狸説的話。

2、指名一個學生當“狐狸”,把三句話讀給大家聽。

(設計意圖:“狐狸這樣説,能得到烏鴉口中的肉嗎?”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卻可以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學生在這一問題的驅動下,自然會去仔細琢磨狐狸説三句話時的不同心理,從而將學習活動變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3、研讀第一句話。

多媒體打出:“您好,親愛的烏鴉!”

⑴讀——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讀。通過以下兩個問題幫助理解:

a、應該怎樣讀狐狸的話?找出書上的提示。

b、狐狸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麼?又為什麼要笑着説?

(教學提示一: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抓住狐狸的動作、神態來探究其心理;教學提示二:引導學生能讀出語味,讀出狐狸在問候時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語氣,讀出狐狸“饞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⑵想——烏鴉有什麼反應?為什麼不做聲,它可能怎麼想?

4、研讀第二句話。

多媒體打出:“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⑴讀——讓學生自己先小聲讀讀,看看怎樣讀效果比較好。

(教學提示:要引導學生通過反覆的讀和比較,體會到要讀出親切、關愛的語氣,讀音應略高於第一次。)

⑵想——烏鴉有什麼反應?你怎麼看出烏鴉有點動心了?

(教學提示:要提醒學生抓烏鴉的動作“看了狐狸一眼”來進行合理想像。)

5、研讀第三句話。

多媒體打出:“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唱幾句吧!”

⑴讀——先小組讀議,然後讓學生扮演狐狸和烏鴉分角色讀。

⑵想——烏鴉此時的反應怎樣?(教學提示:引導理解“得意極了”。)狐狸叼起肉回到洞裏後,烏鴉會想些什麼?

⑶教師演示課件:比較麻雀和烏鴉的羽毛,聽一聽烏鴉的叫聲。(教學提示:引導體會狐狸的用心。)

⑷小組交流評議。

⑸彙報。

(設計意圖:在讀中想,在讀中悟,是本節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研讀重點內容時通過指讀、自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積累語言。同時,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説、去演,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為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四)表演遷移,開發潛能。

1、學生自主推薦,自己找合作伙伴表演。可以根據課文主要內容自由想像,並加入一些動作、表情。

2、評議。引導學生説説好在哪裏,不好的地方可以怎麼改。

(教學提示: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給提供一個創新的機會,展示他們的理解力、想像力、表演才能以及協作能力,開發學生的潛能。)

(五)總結明理,擴展延伸。

1、引導總結。學生默讀全文,也可以多讀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一邊讀一邊想:學了這個寓言,你有什麼收穫或想法,讀後在小組議一議。

2、小組彙報交流。(教學提示:談收穫時,可以是悟出的道理,也可以談談對烏鴉和狐狸的看法。對學生回答中出現的獨到見解,老師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多鼓勵。)

3、擴展閲讀。讓學生互相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狐狸和烏鴉的信息,老師也提供自己所蒐集到的資料。

(六)作業——續編故事。

以“狐狸叼起肉,鑽進洞裏去了”為開頭續編故事;或以“烏鴉再次見到狐狸”為題續編故事;也可以編出自己的關於狐狸和烏鴉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狐狸和烏鴉》説課稿5

《狐狸和烏鴉》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其中課文第四至第八段講狐狸騙取肉的經過是重點,理解狡猾的狐狸為得到烏鴉叼着的肉,接連施計是課文的難點。抓住描寫狐狸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加深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從而領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點、難點的關鍵。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複習字詞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文中六個帶“一”的詞分成兩類,引導孩子通過比較讀、靜心思,明確“一”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讀音,也就是需要變調。如此,便於孩子們歸類識記。兩組四字詞分別與狐狸和烏鴉有關,在識讀的過程中,孩子們既識了字、正了音,又對文字背後隱藏的狐狸與烏鴉的形象有了一個整體回顧。

二、學習三次行騙,感受不同的形象

狐狸對烏鴉説的三次好話是本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時我採用三比細讀的方式,引導孩子體悟狐狸的狡猾以及烏鴉上當受騙的過程。

1、一比三句好話,找尋異同。

二年級兒童閲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尚處於起步階段,短時間內閲讀三段文字已屬不易,經由細讀,找出相似點和不同處,更是需要較好的眼力、縝密的思維以及流利的口語表達。

2、二比三處提示語,探究用意。

單讀狐狸的三次好話,我們感受到的是狐狸對烏鴉的關心、讚揚,可加上提示語再讀,狐狸的司馬昭之心便昭然若揭了。在教學時,我緊緊扣“眼珠一轉”、“賠着笑臉”、“搖搖尾巴”三個關鍵詞,引導學生探究狐狸動聽語句背後的真實用意。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讀對話中,孩子們走進了文本,理解了奉承話原來可以如此顛倒黑白;在三“騙”板書一字比一字大的直觀感召下,狐狸的諂媚與狡猾盡現學生眼前。

3、三比烏鴉三次反應,梳理結果。

狐狸一次比一次具有欺騙性的好話最終讓烏鴉放鬆了警惕,上了狐狸的當。那麼,烏鴉為什麼會上當呢?孩子們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捕捉到了烏鴉的心理變化,明白了愛聽奉承話、得意忘形,最終導致上當受騙的結果。而這正是本文想要傳達給孩子們的道理。

三、揭示寓意

在此階段,我將練習四中出現的莎士比亞的話提前學習,而且,在這兩者之間架設橋樑,由課文引出名言,由名言上的詞句“動聽的語言”再次迴歸文本、品味詞句。如此,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更能體現小語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

四、想象拓展

《狐狸和烏鴉》這篇課文的結尾含蓄深刻,為學生思維的拓展留有廣闊的空間。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出示了語文補充習題上的:《烏鴉被騙之後……》。在學生進行小練筆之前,我先引導孩子們確定故事可能的結尾,要麼肉又被騙走了,要麼肉沒被騙走。如此,學生在起因與結果間理請思緒,創編故事,既降低了難度,又不會被束縛思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3j8y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