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熱門】説課稿合集8篇

【熱門】説課稿合集8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説課稿合集8篇

説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課教材的訓練重難點,特制訂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2)學會8個生字,重點指導“刁”“豈”“馱”的寫法,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讀準“薅草”、“擇菜”、“撩起”等難讀的詞句。

(3)聯繫上下文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刁難”“耍賴”“廣結善緣”等詞語的獨特的感情色彩,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領悟姥姥剪紙技藝高超的原因。(重點)

(4)抓住姥姥剪紙的場景,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感悟作者字裏行間流露的與姥姥之間的深深親情。(重點)

(5)體會姥姥藉助“老牛和小兔子”等剪紙表達的對我的濃濃思念之情,體會學習作者借物抒情的寫法和作用。(難點)

教學過程

六模塊十環節的教學策略:

(一)預習導學模塊

檢查預習:

詞語:讀準:嘖嘖讚歎 刁難(理解詞原義) 撩起 擇菜 薅草 數九隆冬

理解一些生活化口語化的詞語:撩起 擇菜 薅草 數九隆冬 三伏盛夏等

生字: 重點指導刁、豈的寫法 馱的意思和寫法 把爽寫準確美觀

(二)創境導入,激情誘趣模塊

從題目入手:出示幾幅精美的剪紙欣賞,通過課前預習瞭解介紹這一民間工藝品,(比如剪紙是做什麼的?剪紙通常都描繪什麼場景?),之後引出課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課文為何以“姥姥的剪紙”為題?姥姥的剪紙有什麼獨特之處嗎?

意圖:直觀感受剪紙,帶着問題走入課文,激起學生對於文章的探究興趣。

(三)自主閲讀,整體感知模塊

1首先自由朗讀課文,為了瞭解剪紙的獨特之處,我們先要看看姥姥都剪了些什麼?

喜鵲登枝 老牛馱小兔 老牛小兔啃青草 老牛望小兔(板書……)

2初讀課文,説説姥姥的這些剪紙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精美 神奇 技藝高超)

意圖:文中,“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所以由剪紙入手,整體感知課文,體會姥姥剪紙的魅力。

(四)細讀批註,問題質疑模塊

1、為了表現姥姥剪紙的技藝高超,課文具體描述了幾個場景?

村裏人求姥姥剪紙 我刁難姥姥 姥姥為我剪老牛和兔子

2、細讀這些場景課文,思考:為何村裏的人和我都特別喜歡姥姥的剪紙?姥姥的剪紙有什麼獨特之處?

方法:關注細節,體悟語言,讀讀劃劃寫寫談談,邊讀邊劃邊思考,在旁邊寫寫閲讀批註。

(五)合作探究,釋疑品讀模塊

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彙報成果(讀句子——品詞句——有感情朗讀)——總結釦題

1、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技藝高超、勤勞善良

(1)村民求剪紙:

技藝高超:翻來折去 無所不能 村民的嘖嘖讚歎 “神”了!

勤勞善良: 左鄰右舍,都貼着 動作語言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廣結善緣” (板書)

(2)為什麼姥姥技藝高超?

我刁難姥姥的小插曲:

技藝高超:理解“刁難”“耍賴”在文中的含義和感情色彩。我故意刁難,可為何姥姥的技巧令我心服口服?

為何姥姥的技藝這麼高超?關鍵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①理解“熟能生巧”。 ②姥姥是怎麼做到這“熟能生巧”的呢?

學生會找到第六自然段“數九寒冬剪……姥姥的手成了她的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

藉助上下文和生活經驗談理解:你有聯繫某種技巧的經驗麼?你是怎麼練習的?姥姥都什麼時候練習?

正是得益於姥姥堅持不懈地練習,才使得姥姥的剪紙技藝如此之“神”,在鄉親們中深入人心,分角色朗讀祖孫倆對話

説課稿 篇2

一、教學設計理念:

1.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實

踐活動,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2.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數學知識的作用在於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中需要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孩子們明確學數學還要用數學。

3.解決問題要成為數學教學的核心,而解決問題的核心是要引起學生的數學思維。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探索、研究和創新的過程,是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的歷程。

4.自主為本,合作協作。把每一個人的能量凝聚為團隊精神,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以上設計理念,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今天我當家”的模擬情境中,讓孩子們靈活運用100以內

的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經歷“我當家”的過程,培養良好的合作、傾聽意識,勇於思考、大膽嘗試的意識。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教學重點是: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運用100以內的加減法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是對提出的問題能正確解答,培養孩子們勇於思考,大膽嘗試的意識。

三、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

在本節課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於引導,把孩子們引入到購物和吃

飯的模擬活動中,引導孩子們在小組活動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並在解決問題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習數學最主要的是要有學習的興趣,在購物和吃飯這樣的模擬活動中,足以能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的興趣,孩子們就會用原有的數學經驗在活動中自主地提出問題,並能對提出的問題加以解決。同時引入小組競爭機制,開展小組之間的比賽,能進一步保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孩子們參與到活動中來。也正是因為孩子們有了學習的興趣,有了參與活動的熱情,對於他們提出的問題中有些也可能是不可預料的,所以孩子們的學習過程不再是簡單的接受,而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也只有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會充分挖掘孩子們的資源。

四、教學手段與評價方式:

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更真實的實踐活動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我把教材中的圖片情境設計成模擬商店的情境。在課前,佈置每個孩子都帶一些商品實物,對於雞、鴨、魚、肉比較難帶的實物,可以讓孩子們設計成一幅圖。這樣課堂上會出現一個小小的購物模擬商店。除了準備商品實物外,還要準備一些假鈔,用掃描儀掃出來的鈔票,為學生在購物活動中做準備。

教師的評價對孩子來説是最具有震撼力的,所以我不會吝嗇我的語言,會給他們鼓勵。同時會培養孩子們之間的相互評價、相互欣賞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設想:

(一)、導入新課:(1分鐘)

同學們,平時都是爸爸媽媽為我們買菜做飯,爸爸媽媽很辛苦,今天讓我們也當回家,讓我們自己去採購自己動手為爸爸媽媽做一頓可口的飯菜,好嗎?(板書課題:今天我當家)

用這樣的話導入,讓孩子們體會到爸爸媽媽勞動的辛苦,激發孩子們學習的慾望,並直奔課題。

(二)、實踐活動:(25分鐘左右)

這是四個小組第一次比賽:在比賽購物前讓孩子們説説,這頓晚飯要做什麼?打算買哪些東西?買東西時要注意什麼?讓孩子們説這些問題,實際上是各小組確定方案的過程,確定自己要買什麼,誰買誰賣,並注意在買東西過程中不要算錯錢。

接下來四個小組分頭進行模擬購物活動。我們班是34個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大約是8、9個學生。每組可以有2-----3個售貨員,其他的是小小購物員。教師參與活動,詢問有沒有要包餃子的小組,如果有就參與其中,如果沒有教師建議其中一個小組今天的晚餐包餃子,為後面在“吃飯”這個情境中也有數學問題做準備。

各小組進行彙報:各小組説説買了哪些東西,怎樣買的?在買東西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嗎?在學生彙報過程中引導學生互相説説彙報得怎樣,如果有聽課教師,可以讓孩子詢問聽課教師的意見,可以這樣説:“老師,您好!您認為我們小組的同學彙報得如何?您給我們小組打多少分呢?”這樣可以鍛鍊孩子們的膽量,使各小組的比賽更激烈。

接下來各小組根據自己買的東西,設計今天的晚餐,設計在一張4開紙上,可以畫、可以寫。教師巡視各小組,給出建議,並引導想能否在晚餐中找出數學問題。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晚餐內容,在展示中注意是否與自己買的東西相符,在展示中看哪小組發現了數學問題。在給各小組打分時可以像前面讓聽課教師來打分。如果沒有聽課教師,教者即是裁判。

在整個“今天我當家”的模擬實踐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有趣的

購物活動靈活地運用10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合作、傾聽意識,體會到學習數學是快樂的,並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三)、小組對抗:(13分鐘左右)

給各小組時間和機會,根據模擬商店的情境以及各小組的晚餐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互相考一考,採取搶答的方式。提出正確的數學問題加10分,答對了加20分。如果學生不能提出“30元可以買些什麼?”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這樣説:“老師也想到了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們自由地開放地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勇於思考、大膽嘗試的意識,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最後進行總結,評選出優勝小組,説説他們為什麼會取勝?讓孩子們知道團結合作的重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的意識。

(四)、課外延伸:(1分鐘)

回家後在父母的幫助下真正“當一回家”,去幫助父母買菜或買其他的東西。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中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數學是快樂的,能夠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孩子們在互動有序、活而不亂的課堂氛圍中敢想、敢説、敢爭議。

説課稿 篇3

一、教學理念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其含義就是:我們不僅要重視數學的應用價值,更要注重其思維價值和人文價值.

因此,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與人合作交流和創新等過程,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的全面發展.本節課力圖打破常規,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全方位培養、提高學生素質,實現課程觀念、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數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既是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工具,又是學習高等數學及其它學科的基礎.本節課是在學習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以及正、餘弦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後,進一步研究函數y=Asin(ωx+φ)的簡圖的畫法,由此揭示這類函數的圖象與正弦曲線的關係,以及A、ω、φ的物理意義,並通過圖象的變化過程,進一步理解正、餘弦函數的性質,它是研究函數圖象變換的一個延伸,也是研究函數性質的一個直觀反映.共3課時,本節課是繼學習完振幅、週期、初相變換後的第二課時.

本節課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五點作圖法正確找出函數y=sin x到y=sin(ωx+φ)的圖象變換規律是本節課的重點.

難點是對週期變換、相位變換先後順序調整後,將影響圖象平移量的理解.因此,分析清不管哪種順序變換,都是對一個字母x而言的變換成為突破本節課教學難點的關鍵.

依據《課標》,根據本節課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五點作圖法”正確找出函數y=sin x到y=sin(ωx+φ) 的圖象變換規律,能用五點作圖法和圖象變換法畫出函數y=Asin(ωx+φ)的簡圖,能舉一反三地畫出函數y=Asin(ωx+φ)+k和y=Acos(ωx+φ)的簡圖.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對函數y=sin x到 y=sin(ωx+φ)的圖象變換規律的探索,讓學生體會到由簡單到複雜,特殊到一般的化歸思想;並通過對週期變換、相位變換先後順序調整後,將影響圖象變換這一難點的突破,讓學生學會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來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課堂中,通過對問題的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小組交流中,學會合作意識;在解決問題的難點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抓主要矛盾的思想.在問題逐步深入的研究中喚起學生追求真理,樂於創新的情感需求,引發學生渴求知識的強烈願望,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四、教學過程(六問三練)

1、設置情境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PowerPoint 中動畫效果的設置》將分四個階段完成説課:一、教材分析;二、教學目標分析;三、教法和學法設定;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選自於清華大學出版社初中版信息技術第二冊第三單元的第三節課。本單元主要學習用PowerPoint軟件製作多媒體作品,本節課是本單元的第三次課。在前面的兩次課中學生已初步掌握了在PowerPoint中輸入文本,插入圖片,插入剪貼畫,插入文本框等基礎操作,並且學會了用PowerPoint來製作簡單的多媒體作品。本節課是原有基礎的一次提高課。動畫效果設置是PowerPoint軟件應用的一個亮點,是PowerPoint的重要功能。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因此本節課在本單元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動畫效果的製作。

教學難點:“自定義動畫”對話框的運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熟練掌握設置動畫效果的操作方法。並通過綜合實踐提高學生製作多媒體作品的能力。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創作培養學生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學生綜合運用動畫效果創作作品,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勇於創新的精神;通過對自己及他人作品的評價,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教法和學法設定

1.本節課在教學中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並採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的形式。本課教學是PowerPoint的動畫效果設置,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分成四個環節,並藉助一幅蝶戀花作品的製作過程設計了三個基本任務,讓學生圍繞着三個基本任務進行學習。由於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在課堂教學中我採用分組合作、互助探究的形式完成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而且能夠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給學生提供更多表達、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敢想敢説,讓學生通過成功的作品,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本堂課在教法和學法的落實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自主學習和夥伴合作等方式,自我探索,順利的掌握新知,完成任務。

四、教學過程分析

本節課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綜合練習呈現作品

歸納小結,課後拓展

學生活動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來自內蒙古赤峯市元寶山小學的邵英嬌。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二課時——《統計》。我主要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模式、説設計、説板書、説評價、説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七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對本節課的認識。

一、説教材

《統計》這一單元屬於統計與概率領域的知識。這部分內容包括認識並填寫比較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認識1格代表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在編排上,本單元選擇了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繫的生活場景,如:學校組織學生檢查身體、參加喜歡的課外活動小組活動、對街頭過往車輛的調查、班級的圖書角、每天看電視的時間等。力求使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既經歷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又從中進一步理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如:不偏食,注意用眼時間等,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

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把統計知識作為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特別強調讓學生體會統計的過程,和對統計結果的簡單分析,讓學生早些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方法,既有利於提高應用所學知識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中體會統計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社會的聯繫,又能使學生從部分數據出發,經過分析從中找出規律,逐步培養處理信息的能力。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讓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表現數據。

教學難點:明確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表現形式。

二、説學情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節課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的教材。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在一年級下冊教材第9單元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在二年級上冊教材的第7單元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通過這些教學內容,瞭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以及前一課認識了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前的知識鋪墊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仍然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統計活動過程之中,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同時讓學生對統計結果做出恰當的判斷與預測。

三、説模式

在我校“3161”和諧課堂教學模式原則指導下,形成了我校和諧課堂各學科個性化的教學環節,其中數學課包括0201、0202兩種課型, 結合本節課的特點,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採用0202課型,並將本節課設計模式如下:1、立體導入,明確目標。2、做好鋪墊,掃清障礙。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4、理清思路,歸納方法。5、運用規律,應用展評。

四、説設計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導學過程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立體導入,明確目標。

和諧課堂區別於其他教學模式的第一個環節就是要重視單元導入和知識樹引領,學生在學之前就應該知道這節課學習任務和目標,為新課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同時,教師創設情境 ,播放各種車輛過往的錄像片,你想知道些什麼?怎麼解決這些問題?這樣設計,抓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主動進入學習狀態,產生統計的需求。真正做到了積極主動,以終為始。本環節大約需要3分鐘。

第二環節做好鋪墊,掃清障礙。

這一環節主要是根據錄像片組織學生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分小組合作收集、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的填寫。由於課件視頻中車輛過往速度快或者過往車輛比較密集,學生記錄會產生困難,因此要再次組織記錄,強調分工合作,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體會,從而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獲得成功的體驗,養成了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這一環節大約需要10分鐘。

第三環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中, 圍繞“你認為一個格代表幾輛車合適?”這一核心主線,我設計了一張開放式的統計圖,讓學生自己設計完成統計圖,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管是哪一種見解,都必須言之有理,言之有據。這樣,通過學生的獨立探究,使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自主、傾聽、表達、質疑,而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和輔導者,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此外,這一環節中,通過師生雙方,生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的共同發展,也正是師生和諧、教學和諧、優差和諧的具體體現。此環節需要 15分鐘,

第四環節:理清思路,歸納方法

比較幾種不同的統計圖,明確用1個格表示5輛車比較合適,突破了教學難點,方法樹的總結完成了“舉三歸一”的過程,得出結論。需要2分鐘時間。

第五環節:運用規律,應用展評。

這個環節需10分鐘。練習設計使學生知識得到運用,能力得到鍛鍊,並體會到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五、説板書

板書不僅是傳授基礎知識本身的需要,而且體現言傳身教並重的需要。本節課板書作用如下:

1.輔助教師語言教學,便於學生記憶

我在教授統計這一課時,在講述的同時,用板書圖示配合,讓學生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加強學生的記憶,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考。

本節課的板書,圖片顏色鮮明,表格式板書信息量大、條理清楚、簡約明瞭,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3.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引起學生注意

本節課的板書,無論是圖形示意法還是比較對照法,意在變抽象為具體、變深奧為淺顯,起到深化、強化的作用,因此它能起到突出重點、難點,引起學生注意的目的。

六、説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本節課中我對學生的評價如下:

一、多角度評價,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斷進步。

正確適當地評價學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而多花樣、多渠道、全面地評價學生又是鼓勵學生愛學、樂學、我要學的手段之一。例如這一課中,在製作統計圖時,有的學生塗色特別均勻,我就適時給以評價:“這位同學的統計圖既美觀又規範!”還有在彙報“你認為一個格代表幾輛車合適?”時,有的學生堅持認為一格代表5輛車合適,並且據理力爭,有理有據,我就予以評價“你通過前後對比,一下子就發現了合適的方法,同學們真應該向你學習。”此外,本節課倡導小組合作式學習的方式,在教學中巧用評價,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如:“你們小組可真棒,想的辦法最獨特。” “你瞧,這個小組的同學,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多認真呀!”等。

二、即時評價,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

即時評價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當時的表現,及時地進行激勵性評價。比如在合作交流環節,有的同學堅持認為用一格代表10輛車更合適,這樣塗色部分少,速度快,效率高,我就及時做出評價:“你很有創意,這非常可貴,能再響亮地説一遍嗎?”在“理清思路,歸納方法”環節,學生進行彙報時,我就做了如下評價 “你講得很有道理,如果能把語速放慢一些,其他同學聽得就更清楚了。” “他傾聽得真仔細,耳朵真靈,這麼細微的地方都注意到了。還有誰能重複一遍?”學生在教師的讚賞聲中建立了自信,教師評價幫助學生體驗和享受了成功。

三、説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挖掘教材資源

教材中編排的很多情境圖因環境或教學條件所限,一些數學活動也無法開展。因此我在教學本節課時,將主題圖置換成觀看一條道路上過往車輛的錄像片,並請同學們幫助記錄一下四種車輛的數量。這樣做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合作意識,又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分析、解決生活問題。

2、巧用生成資源

善於捕捉利用“生成性資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學會傾聽,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並在傾聽過程中發現他們困惑的焦點、理解的偏差、觀點的創意和批評的價值,再因勢利導,進行教學。本節課在小組彙報是,有一名學生堅持用1格代表10輛車更合適,我説:“噢,你很有獨特見解,能把你的思考過程説給大家聽嗎”,在該生敍述時就有了許多不贊同的聲音,我因勢利導,問題從學生中來,在學生中解決,讓學生的思維在相互碰撞中得到啟發,理清思路,歸納了方法。

3、運用媒體資源

電教媒體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能夠有效地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促使學生在“知其然”的基礎上“知其所以然”,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選擇、創設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統計素材和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在統計活動中採用了讓學生主動探索、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充分經歷數據信息處理的全過程,突出了統計活動的本質,學生在全程參與中不僅掌握新知,發展能力,同時又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6

一、説課內容:

一年級下冊第92-94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及意義: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開始學習簡單的分類整理,初步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本課繼續學習統計,以整理隨機出現的簡單數據為主要內容,並把經過整理的數據填進簡單的統計表。在統計過程中,讓學生學到一些比較容易的統計方法,滲透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在簡單的統計表裏反映出整理數據的結果,能利用統計表裏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2、使學生在統計教學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快樂。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學會用簡單的符號進行記錄的統計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説教法和學法

一、創設情境,誘發內需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線索。本節課的教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境,誘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以遊戲的形式進行新課。

二、合作學習,研創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弗賴登塔爾説過:學生學習是知識的“再創造”過程。教師設計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研究知識,“創造”知識。引導學生產生教材上已有的和教材沒有的多種統計方法,並在研究和“創造”知識的過程中體會與比較。

三、活動體驗,運用知識

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認為,知識源於活動,沒有主體對客體的活動,就不可能產生反映和認識。教師還設計了“統計小組同學的鉛筆”活動,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實踐和遊戲活動中,運用和鞏固知識、發展和深化知識,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今天有一些小動物想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大家看都有什麼?”(黑板上雜亂地貼出動物頭像)

“怎樣能很清楚地看出它們各有多少個?”(指名説)

“哪位小朋友願意上來分一分、排一排?”

“現在你能告訴大家,它們各有多少個嗎?”

2、分一分、數一數是我們上學期學習的統計方法,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板書課題)

創設情境,複習分類統計方法。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小動物頭像的場景中進入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研究探索,進行新課

1、收集整理數據

(1)每組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個盒子,裏面有什麼呢?教師引導學生從盒子裏摸出一個看看,並告訴大家盒子裏有許多這樣的圖形。

現在小朋友想知道什麼呢?

(2)大家想知道這麼多的問題,我們怎樣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圓各有幾個?

可以用分一分、數一數的統計方法,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統計出它們的個數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

聽老師講一下游戲的要求:小組長從盒子裏拿出一個圖形,説出圖形的名稱,其他小朋友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上,組長再拿一個,你再記一個,一直把盒子裏的圖形拿完為止。

這一環節的設計,教者積極地為學生創設實踐操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手、動腦,在整理數據的實踐中體會用比較簡單的符號記錄,並啟發學生用其他一些比較簡單的符號記錄,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2、分組活動

3、小組彙報

4、引導學生比較記錄的方法,得出哪種方法更清楚,更簡便。

“通過剛才的比較,現在你喜歡哪種方法?”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歡的方法説給大家聽一聽?要説出為什麼喜歡這種方法?”

“既然大家都喜歡這種方法,如果讓你再來記一次,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

5、填寫統計表

“看着這張統計表,你知道了什麼?”

三、組織練習,統計文具

1、用先記錄的方法,統計一下小組中小朋友的文具。用喜歡的方法把每個人的文具數記錄在表格裏,再整理全組的文具數量。

填表,彙報方法

2、觀察統計結果,哪種文具用得多?哪種文具用得少?

如果我是文具店經理,你們想對我説什麼?

美國教育家布朗認為:“學習的環境應放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使它對學生有意義!”讓學生充當生活的角色,統計小組裏的學習用品,寓知於樂,激發興趣,發展認識,使數學歸於生活實際。

四、課堂小結,課後延伸

“今天學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

課後選一項內容進行統計。

評價是《數學課程標準》極為重視的一個方面,評價態度與情感的有機滲透,評價與統計的巧妙結合,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繫,真正體現了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説課主題: 龍的傳人

學習水平: 水平二

説課內容 : 合作跑與遊戲

指導思想 :本課遵循新課程理念,以同學的發展為核心,注重培養同學的自主創新,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創設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同學在學練的過程中感受自主與合作的快樂,既掌握了知識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為同學健康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處於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

二、學情分析

小同學天性好動、好玩、好奇。這樣的天性應該予以維護,而不是抹殺,要想使同學堅持這種好奇心,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時的設計出能吸引同學、使之發生好奇的教學情景喚起同學的情感、激發同學學習興趣,讓同學在樂中學,學中樂,越學越愛學。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 相互配合、能進行合作練習。培養同學的想象、創新和表示能力。

教學難點 ——— 快速平安的完成合作練習。知道尊重他人,養成與人合作的好習慣。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體會合作跑的概念,使同學掌握合作跑的技術方法。

2、技能目標:發展同學的速度、肌肉力量、靈敏性、協調性和耐力,改善心肺功能。

3、情感目標:發展同學之間的團結合作意識,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通過不同的協作練習,能與同伴一起分擔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正確理解合作與競爭。利用“龍的傳人”情景教學,弘揚民族保守文化,培養同學愛國熱情。

五、教學方法

教法:講解示範法、情境教學法、遊戲競賽法、談話啟發法等。

學法:觀察法、練習法、討論法、比較法、自主學習法等。

六、教學過程

體驗性導入 引龍 學龍

引龍 教師:在舉國上下喜迎六十週年之際,我們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內心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同學們,你們喜歡龍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龍的文化。先一起來學龍的樣子吧。

學龍 龍飛鳳舞————伸展運動 生龍活虎————擴胸運動

龍馬精神————踢腿運動 活龍活現————體側運動

神龍擺尾————腹背運動 龍騰虎躍————跳躍運動

簡單的徒手操被我賦予了龍的色彩,小朋友們自然而然地更喜歡我們的熱身運動了。通過適當的運動,活動開身體的各個部位,使人體能夠有準備地從相對恬靜狀態逐步過渡到運動狀態,提高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為後面的活動奠下基礎。

自主性學練 舞龍 游龍

我設計的第一個活動是舞龍,利用同學熟悉的迎面接力跑,然後我加以啟發同學,讓他們用跳繩繫住兩個合作者的腿進行兩人三足跑的活動,並命名為“二龍戲珠”。一次特別的活動,小朋友們一個個都暗暗地給自身鼓勁,一定要和同伴配合好,順利地完成任務。為此,他們想盡了方法,在不時的地嘗試中,一組組隊員終於都能快速平安地到達目的地。

第二個活動是游龍,在同學初步感受到兩人合作跑的樂趣,基本找到合作跑的節奏感和方法後,再對同學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讓他們進行四人次的合作跑,也就是我説的“車水馬龍” 。小朋友們一邊理解着成語,一邊享受着合作跑的樂趣。老師沒有刻意的教授合作跑的動作技術,而是讓同學自身體會動作,他們靠喊“一二一二”“嘿喲嘿喲”終於逐步掌握了兩人到四人合作跑的節奏和技巧,能快速又平安地到達目的地。在小朋友們的歡聲笑語聲中達到了最好的教學效果。

鞏固性提高 戲龍 頌龍

第三個活動是戲龍。小朋友們最喜歡的莫過於遊戲,因此針對本課的特點,我選用了投擲類的遊戲“打龍尾” ,在遊戲中小朋友們再一次的複習了合作跑的動作技巧,同時充沛利用跳繩這一小器材使同學連在一起成了一條真實的龍,並讓一名同學自制了繩球進行了打龍尾的遊戲,在玩中神不知鬼不覺地提高了擲遠的和擲準的能力,這樣的佈置使教材搭配也更為合理,更為適用。也使得體育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不至於浪費 。

頌龍 既然大家這麼喜歡龍,下面我們就用自身的方式(説、唱、畫、演……)來表達對龍的喜愛之情吧!

同學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結束本課。從而達到恢復同學生理和心理狀態的目的,同時滲透美育,陶冶情操。通過説、唱、畫、演這些方式考察了同學語言組織表達能力,藝術素質、創新能力等,在整節課中有音樂,有美術,有勞動,有語文多學科有機的整合,使得本節課更加豐富多彩,使得本節體育課不只僅是隻停留於體力、體能的教學,而把它延伸到了一個更寬更廣的精彩世界之中。

一節合作跑的課就這樣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我通過引龍 、 學龍、 舞龍、 游龍、 戲龍、 頌龍這些活動,沒有提一個“跑”字,同學卻滿頭大汗。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在水到渠成中不覺完成了,直到下課同學還意猶未盡,不肯離去,久久沉溺在課堂上的快樂情緒中。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同學為主體的原則,使同學學得活潑,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愉快,身體素質得到了提高。最終在五個學習領域中完成水平一的教學目標,使每位同學在本節課中都有不同的收穫和進步。

七、教學特色

1、學習方式自主化:

2、課堂教學情景化:

3、多學科合作化:

4、場地器材利用最大化:

八、教學效果預測

心理狀況預計:因為對教材、學情、重難點、進行了比較透徹的分析,教法與學法的選擇遵循了教學原則和同學生理、心理的特點,同學的認知規律和動作技能的形成規律,同學能積極參與各項活動,課堂氣氛活躍,師生情感融洽。

生理狀況預計: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35次/分,練習密度35﹪——45﹪

九、場地器材

跳繩若32根

圓形場地四個

綵球四個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程門立雪》是一篇成語故事。本課通過描述宋朝著名學者楊時和同學去向程頤老師請教問題時,不願意打擾老師午睡,寧願在風雪中等待這一故事,使學生體會他尊敬老師的情感和愛學習的好品質,同時知道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培養尊敬師長的情感。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讀課文邊讀邊想”,所以我在制定本課教學目標時,就把這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能根據老師的要求邊讀邊想。通過品詞讀句,體會楊時尊敬老師的情感和愛學習的好品質。從而體會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情感。

二、説學情

二年級的小朋友已有相當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在學習生字的能力上更明顯。因此,教學時花在識字上的時間逐步減少,教學中心慢慢地向閲讀理解過渡。學生完全有能力通過自學掌握大部分生字,因此,生字教學時,教師只需有所側重地指導幾個字的音形義,就能完成識字任務了。

相對識字來説,學生根據課文理解內容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課堂上,學生必須花相當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邊讀邊想”這一學習任務。雖然學生在前兩個單元有過類似的讀讀劃劃圈圈,大多數學生也能按要求找到並劃出相關的句子,但有部分學生還是不會,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繼續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進一步來培養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三、説學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努力讓學生體現課堂主體作用。課堂上,自己學習、同桌合作、師生合作、集體交流等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體現了學生自主平等的學習,努力提高35分鐘課堂效率。

四、説教法

本課主要圍繞以下四個環節進行實施的。

(1)揭示課題,進行質疑。由學生頗感興趣的成語故事入手,引出課題,然後讀題、提問,並適時檢查學生可前的預習情況,圍繞問題進行回答,然後教學生字“程”。

(2)整體感知,學習生字。學生交流,並教學課文第一節,瞭解“程頤”。

(3)再讀課文,感悟內容。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老師佈置一個大問題“從哪裏看出楊時是一位愛學習、尊敬老師的人?”請小朋友輕聲讀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詞或句可以看出,並畫出有關詞句,同桌説説理由。”整個過程完全圍繞這一問題展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讀課文、去尋找、去討論、去感悟,真正做到全體總動員,人人蔘與,個個有收穫。另外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我有意穿插了兩個説話環節,以此來鍛鍊學生的説話能力和表達能力:如課文中寫楊時和他的同學站在雪地裏默默地看書、靜靜地等待。我就讓學生進行想像説話,出示説話練習:室外的温度越來越低,楊時和他的同學凍得,但他們還是靜靜地等待着;寒冷的風吹在臉上,像,但他們還是靜靜地等待着。還有在課文地最後,程老師望着窗外漫天飛舞地大學,久久沒有説話。我讓學生想象程老師在想什麼?通過這樣地説話練習,既鍛鍊了他們的説話能力和想象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地理解和中心的理解。

(4)課外拓展,完成練習。由課文學習延伸到學生自己身上,聯繫實際,讓他們談談自己平時是怎麼做的,怎樣做才是對老師地尊敬,由此也做到了對學生的思想滲透和教育。

當然,這些都是對課文的預設,在課堂實踐中,或許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在課後一定做到及時反思,以便改進以後的課堂的教學。

標籤: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v23o3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