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小學二年級數學《認識線段》説課稿

小學二年級數學《認識線段》説課稿

一、説教材:

小學二年級數學《認識線段》説課稿

《認識線段》是蘇教版數學第三冊第六單元《釐米和米》的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三角形等簡單的圖形,並在這學期學習了多邊形,知道了有幾條邊就是幾邊形,為今天的學習積累了一些經驗。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實際上就是量線段的長短,所以教材首先讓學生初步認識線段。教材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在體驗中感悟知識,通過具體活動獲得對線段的直觀認識,初步認識線段的特徵。本課是學生學習用尺量物體長度的基礎,更是今後認識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的重要知識準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實際,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使學生經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會數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會畫線段。

2、在觀察、體驗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聯繫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認識線段的特徵,由於線段對學生來説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線段的表象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

本節課,我將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運用以下教法進行教學:

1、直觀教學法。通過教具、學具操作、多媒體演示等,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從實物感知過渡到圖形表象,抽象出線段的圖形,直觀的認識線段的特徵。

2、活動體驗法。新課標提倡“做數學”。學生只有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通過“看、比、畫、折、説”等一系列活動,促進思考,引導探索,豐富數學活動經驗。

3、形象化的教學。形象化的語言,比如線段的兩個端點就像兩個小人兒立在兩端,線段躲到了圖形隊伍中去了等等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增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三、説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落實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運用以下學法有效學習。

1、觀察操作法。“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儘可能給學生進行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知識,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

2、合作交流法。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有助於學生積極思考、實現思維互補,獲得成功體驗。

四、説教學程序

鑑於對以上的認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猜謎語引入新課

數學源於生活,從身邊常見的毛線入手,讓學生觀察桌上的毛線(隨意擺放),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彎曲的毛線。為操作把毛線變曲為直打下基礎。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新課程強調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讓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中,經歷、感受知識,最終認識、掌握知識。因此我通過以下的活動情境加深學生的體驗。

1、感知線段

拉一拉:組織學生把毛線拉直,説方法,強調要捏住線的兩端再拉直。順勢指出: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引出線段。接着再進一步從拉直的這條線認識線段的兩個端點,輔助多媒體在課件上抽象出線段的圖形,閃爍端點,加深認識。

辨一辨:在對線段有了初步感知之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通過自己的描述再次感受線段的兩個特點,並及時通過想想做做第1題,進行辨認和説理,加深對線段特徵的認識。

2、找線段

在學生對線段有初步的認識後,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例子來加深理解,加深對線段的感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觀察課本的邊,數一數有幾條線段,引導孩子觀察這幾條線段圍成了什麼圖形。

接着讓學生完成“想想做做2”,交流並引導發現幾邊形就由幾條線段圍成。從實物遷移到圖形,加深對多邊形的認識。

3、做線段

讓學生拿出一張紙嘗試,引導學生髮現摺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讓同桌之間互相指指説説,鞏固線段的特徵。

接着讓學生試着在紙上折出比這條線段長或短的線段,直觀感知線段的長短,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好孕伏和滲透。

利用低年級學生愛玩愛比賽的特點,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想學、樂學、學會、會學,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4、畫線段

引導學生利用一些工具嘗試畫線段,讓學生經歷畫線段的過程,畫好線段後,先在小組交流彙報。然後讓學生展示自己畫的線段,交流畫法和步驟。通過交流,探索畫線段的方法,感受解決數學問題的多樣化。

三、遊戲鞏固,拓展延伸

結合書中的練習,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深化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

闖關“畫線段”。

第一關:連接兩點畫一條線段。

第二關:三個點。猜猜畫完是什麼圖形?

第三關:四個點。獨立畫,交流。

四、全課總結,質疑延伸。

課的最後,讓學生交流這節課的收穫和體會,以學生自我回顧的方式進行小結,促使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掌握,培養學生抓住學習的重點,自己整理知識的能力。

《認識線段》評課記錄

朱月萍:今天朱老師為我們上了一節形象生動的低年級的數學課,整節課體現了形象化的教學風格,下面請各位老師圍繞“形象化教學的實踐與研究”這一主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王 燕:

1、形象化教學語言的運用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形象化的語言不僅有趣味性,還能幫助學生有效地記住線段有兩個端點這一特徵。

2、形象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開始,由生活中的實物毛線引入新課,再通過動手操作發現特徵,最後抽象成線段這一圖形。由生活到數學,由形象到抽象,充分體現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助於學生對知識形成的理解。

遊曉霞:教者從謎語導入引起學生興趣,重點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和教學手段。採用直觀演示法和操作實踐法。教者能引導學生髮現注重指導學生觀察操作。

孫 亮:畫線段時動畫出現的是先畫直線,再畫兩個端點,是否可以展示先畫兩個端點,再畫直線,或先畫一個端點再畫直線和另一個端點。

胡萬進:關於四個點可以連成幾條線段,學生容易定式思維連成4條線段,可以在出示3個點連成線段之後再在連好圖形旁邊再加一個點,學生就更容易發現對角線連成的線段了。

周 建:

1、聯繫生活實踐,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逐步認識線段的本質特徵。

2、課堂結構合理,過度自然,語言形象化突出,教學效果好。

建議:連接4點,可以結合學生握手的情境

周文進:兒童化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激勵性的語言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自然得體,富有啟發的無聲語言帶動課堂教學。

鬱 平:教學中教師緊緊抓住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這兩個特徵來教學。活動中通過實物的操作,例如拉一拉摸一摸找一找折一折更形象和直觀的讓學生找出線段的特徵。比較線段長短的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找出比價的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能讓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出每個教學內容的重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qplql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