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五年數學《分數乘法》的説課稿

五年數學《分數乘法》的説課稿

一、説教材

五年數學《分數乘法》的説課稿

《分數乘法(三)》是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理解與掌握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同時為後面學習分數除法做鋪墊。

根據本課結構特點,基於本人對教材的的理解,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年齡特點,我確定如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藉助圖形語言,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

2、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3、能運用分數乘分數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本着課程標準,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

是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是理解分數乘分數的算理。

二、説學情

以新課標精神為主導,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脈絡,我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主要採用“情境探究法”、“操作法”、“比較法”、“觀察法”等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動眼觀察、動腦思考,最大限度地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開放地探索學習,鼓勵啟發每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這正是課標中要求的,也是我們每位數學教師必須做到的。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記憶和模仿,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節課中主要採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種學習方法來理解掌握分數乘分數的意義與算理。

三、説教學過程

數學是培養人思維、發展人思維的一門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起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為了凸顯本節的設計理念,切實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1、回顧舊知,使新舊知“銜接”起來。

複習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為學習新知做鋪墊。

2、創設情境、讓課堂“活”起來。

在課始,我用古代著名哲學著作《莊子、天下》中的話語創設問題情境:“為什麼永遠截不完呢?”,於是老師引導學生做一做:“請大家拿出小紙條,第一次折出它的`1/2,第二次折出剩下的1/2,此時,剩下部分佔這張紙的幾分之幾?”並引導學生理解此時剩下的部分就是1/2的1/2,用乘法算式可以表示為1/2×1/2。並得到算式1/2×1/2=1/4,此時,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將一起探究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這樣設計,首先用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思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在動手操作中初步感知分數乘分數的意義,併為下面探究分數乘分數的過程奠定了基礎。

3、自主探究,讓學生“動”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在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的有一種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探究者,而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求更為強烈”。因此我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在“折一折”、“塗一塗”、“説一説”等多種活動來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首先,接着上面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再次感知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如果第三次再折出剩下的1/2,此時剩餘部分佔這張紙的幾分之幾?”讓學生自己動手剪一剪,根據第一次的經驗得出此時剩餘部分佔這張紙的1/8,並得出算式1/4×1/2=1/8。 在學生初步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基礎上,提出問題“1/4×3/4=?”引導學生先折出一張紙的1/4並用斜線表示出來,再折出斜線部分的3/4,用紅色標記。然後讓學生自己討論交流“紅色部分佔斜線部分的幾分之幾?佔整張紙的幾分之幾?”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交流後,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絕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折的過程和結果得出紅色部分佔整張紙的3/16,並引導學生理解得出算式1/4×3/4=3/16。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儘量多給機會讓學生總結髮言,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分數乘分數,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在學生充分的操作和交流中,教學重點得到了落實,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總之,在整個過程中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秉着“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的指導思想。

4、體驗成功,讓學生“樂”起來。

練習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一個重要環節,我根據本課內容特點,設計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練習,力求體現知識的縱橫聯繫。

5、總結全課,加深印象。

人們常説“千金難買回頭看”,“回顧”是數學課的主流教學策略。因此,在課尾結合簡潔明瞭的板書總結全課,同時是對本課所學知識的一個梳理。

總之,在本課教學中,我始終關注着學生,為學生提供多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獲取新知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悦來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qg4el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