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品】小學語文説課稿模板七篇

【精品】小學語文説課稿模板七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小學語文説課稿模板七篇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設計理念

備課時,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三年級段的教學特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積累語言,感受人物形象,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增強複述故事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閲讀感受,激發閲讀興趣。

二、説教材分析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讚揚了女媧勇敢、善良的品質以及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編者將這篇課文放在以“神話、傳説故事”為主題的單元中,其意圖有個方面:一是瞭解神話傳説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

三、説學情

學生大都喜歡神話故事,前面已經熟讀了課文,對這一神奇的故事有了初步瞭解,加之通過上學期的《盤古開天地》和閲讀課外神話,對“神話”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來學習,學生就能體會到女媧的獻身精神,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想象是多麼豐富。

四、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具體學情,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女媧冒着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人類不畏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

2、培養學生品讀、感悟課文的能力,積累優美詞句。

3?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

課文學習的重點是瞭解女媧為拯救人類,怎樣冒着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過程;在閲讀中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是教學難點。

五、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來完成教學。

第一環節:複習導入

複習生字導入新課,這樣為學生讀通順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做鋪墊。

第二環節,啟發質疑,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通過讀課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然後讓學生找哪些自然段寫了女媧補天的原因?哪些自然段寫了女媧補天的過程?這樣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的內容。

第三環節,品讀體會災難的可怕

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通過第2自然段的語句來體會災難的可怕,為體會女媧的善良勇敢做鋪墊。

第四環節,精讀補天過程,感悟人物形象

這一環節我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引導學生學習第三段,找五彩石的過程,向更深層次前進——體會女媧精神的偉大之處,從而落實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先自由讀,畫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這個問題貫穿了女媧找五彩石的整個過程,引導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敏鋭地捕捉關鍵語句,並引導想象。在此環節中我安排了充足時間,儘量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感受、想象中去,體會女媧的找石的艱辛和不怕危險困難的精神。

學生可能會找出女媧補天曆盡千難萬險的語句,如“女媧決定冒着生命危險,把天補上。”學生也可能會找到描寫女媧辛苦、忙碌的語句,如“忙了幾天幾夜……”

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利用課件出示能體現女媧偉大之處的句子,如:“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之後讓學生交流感受,發揮想象:在這幾天幾夜裏,女媧都幹了些什麼?她會上哪些地方找純青石呢?……並指導學生帶着自己的體會、感受來讀一讀這些句子。

同時我力求適時通過對學生的評價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通過學生體會“幾天幾夜”“找啊找啊”“終於”等關鍵詞語,告訴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並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等等,這樣不是在為了這篇課文而教,而是為提高學生學語文的能力打下基礎,烹調出濃濃的語文味來。

這一環節還要突出學生的自讀自悟。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想法。為學生的思維拓展創設空間,為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創造機會。當學生在充分的想象、感悟後抓住了女媧善良、勇敢、甘於奉獻的精神品質時,本節課教學重點的落實也就水到渠成了。

落實了重點,緊接着就要進行第二步,難點的突破。課文第四段向我們描繪了女媧的補天過程,讓我們感受到了女媧的神力和神奇。在這段的指導中我始終抓住女媧補天的一系列動作詞語,請學生先默讀勾畫,再讓同桌互讀合作勾畫詞語,接着把這些詞語放回到文本中在細細品讀,談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詞語。學生在讀在體會的時候,頭腦中就會再現女媧的補天畫面,進而感受故事的神奇。這時,學生有的可能對女媧冶煉的過程印象深刻,體會出煉石的不易和她的神力;有的可能對補天動作感受深刻,從中體會出女媧的神力;還有的可能對金光四射的畫面感興趣,想象出金光四射的場景,在這想象、交流中故事的神奇自然傳遞給了學生。通過對這一連串動詞的想象及複述來突破難點,同時積累了這些優美的詞語。

第五環節,小結內容,總結女媧的精神

天補好了,你想對女媧説些什麼呢?此時,學生對女媧的感受深刻了,“了不起”“真偉大”“ 真神奇”“謝謝你”這些發自學生內心的感受油然而生,體會出了女媧為了拯救人類不畏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同行專家們:

大家好!今天這堂課,我上得非常緊張,因為我知道台下坐的都是天長小學語文屆的專家,我這一堂課真是班門弄斧,貽笑大方了。但我還是要感謝學校和市教研室給我這次機會,讓我得到鍛鍊,得以擁有與各位同行交流、學習的機會。猶豫不決—無可奈何—絞盡腦汁—寢食難安—如釋重負—忐忑不安—坦然面對—鍥而不捨,這組詞語是我從接受任務至今日心情的真實寫照,“書到用時方恨少”是我備課、磨課過程中最深刻的體會。《紅樓夢》中賈寶玉説過女人是水做的,作為女人我覺得我的皮膚現在需要補水,我更需要知識的補水。

説到如何上覆習課,我也很茫然。我們傳統的做法就是:帶領學生把課文梳理一遍,然後就是進行大量的練習,接着就是講解,周而復始,老師疲憊不堪,疲於應付,學生昏昏然不知所以然。如何改變這一狀況,讓語文複習課堂成為輕鬆的課堂,我就今天這節課談談我的一點淺顯的想法。

“ 積累·運用 ”今天既是我這節課的主題,也是貫穿我課堂的一條線索。本節課突出成語和詩歌的積累展示及積累運用兩個訓練點,以複習方法的指導為主線,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力求改變過去複習課中“生硬背誦—重複練習”的簡單模式。

這堂課的設計思路來源於我在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我每節語文課前都有3到5分鐘的語文活動,每學期都有不同的主題,每個學生都參與。先後開展過:講故事(成語、歷史、寓言)、即興演講、佳作欣賞、美文賞讀、走進名著、詩歌誦讀等系列活動,並做到持之以恆。這些活動的開展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引導學生有意識去讀書,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讓一些膽小的孩子得到鍛鍊。每天,我能感覺到學生對語文課的期盼,想快點聽到同學給他們帶來了什麼,有時我忘記了,他們都會提醒我。所以,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認為給孩子一個輕鬆的語文課堂,最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想學、願學、主動學,那此時教師就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對話人。本學期,我們六年級在校“書香校園”活動中主題是“我心中的三國英雄”,每班只有兩個名額,可我班有好多同學都準備了演講稿,都想參加,沒辦法,我只有在班級先舉行比賽,勝者參加學校比賽。這讓我也明白了,我們不能為了教而教,開展一次活動取得的效果,有時勝過你上幾節課。

成語是中國語言文字寶庫中一朵美麗的奇葩,是古代文學皇冠上永放光芒的寶石。它結構勻整,含義豐富,風格高雅,有很強的節奏感和表現力。它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擁有深刻的含義,在蘇教版教材中,成語非常多,涵蓋的範圍也很廣,新課標也提出了讓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這一基本要求。我在教學中,抓好成語詞彙的日積月累,重在指導學習和掌握成語,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豐富學生的語言存量。在積累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通過説成語故事、用成語練習説話、成語接龍、成語積累比賽等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在積累和理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將學到的成語比較靈活恰當的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今天的成語教學設計就是我平時課堂的真實做法,特別是結合實際語境讓學生運用成語進行説話訓練,是我的課堂上經常採用的形式。日積月累,學生的成語越來越豐富。

古代教育家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詩歌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習詩歌,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我們課本里選取的詩歌,是我國文學寶庫中最璀璨的珍奇。它們描繪了祖國的壯美山河、田園風光,揭示了自然、宇宙與人生的真諦,關心着祖國和民族的命運,激勵人們衝破黑暗、追求真理,給我們構築了一個豐富多彩、瑰麗無比的情感天地。步入這個天地,用心聆聽,感受一顆顆鮮活的心,就會享受不盡那悠悠的情懷。“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告訴我們要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告訴我們要珍惜手足之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讓我們明白友情的可貴,“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激勵我們鍥而不捨地追求理想。本節課,我設計的詩歌朗誦、吟唱詩歌、手抄報展覽、詩歌聊天室、踏浪詩海、詩海覓蹤這些教學環節就是想讓學生在詩歌中感悟、捕捉詩的意境與情感,讓學生在誦讀、吟唱、蒐集、聊天、尋覓中採擷詩的果實,豐富自己的人生。今天的板書設計就是我想讓學生明白積累的重要,知曉人生的豐富,進而成就自己的詩意人生。

經歷了這次活動,我有很強烈的挫敗感,發現自己無論在知識的積累還是在駕馭課堂的能力方面都已滯後,在課堂上做不到引經據典,信手拈來,灑脱自如。但古人貴朝聞夕死,我還是一個行者,在教學路上一路走,一路學,我想我也會成為一棵樹、一朵雲,並能去推動另一棵樹,另一朵雲。小學語文《積累·運用》説課稿設計

以上所言,我不知是否正確,今日之課,還懇請各位同行、專家不吝賜教。謝謝!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3

【解析教材】

首先我來分析一下教材,《數星星的孩子》這篇課文內容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首篇文章,寫的是張衡小時候數星星,善於觀察,善於發現,長大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的故事,是一篇容語文知識、思想啟迪、天文常識於一體的好文章。

【學情分析】

二年的孩子認知水平還較低、學習習慣的和學習方法還在初步養成中,但他們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新奇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特別是對宇宙更是充滿着幻想,所以,此課教學教師絕不能放過這次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指導正確學習方法、激發孩子個性探索、滲透思想教育的機會,從而達到新課標所提到的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我採用開放教學模式,在突出“雙基”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閲讀方法的指導,在語文課中滲透科學思想啟迪。學習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整體通讀、分角色朗讀、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孩子的閲讀理解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本課教學是一課時內容 ,據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夠認識本課生字9個,會正確規範書寫生字12個。

2、能力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學習張衡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好習慣。在引導學生體會故事藴含的情趣和道理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宇宙奧妙探索的興趣。

以上目標的確立,改變傳統目標只專注知識傳授的不足,而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小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是認知目標和能力目標

此重點充分體現新課改條件下“雙基”的重要性,是夯實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培養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的具體體現。

教學難點是情感目標以及讀懂課文“爺爺”的話中有關天文知識。

低年級的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還很差,對於“天文”知識和概念也很陌生,因此,要使孩子真正理解理解張衡身上“善於觀察和善於思考的品質”,以及課文中提到的天文知識,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智慧巧妙的引導。

【課前準備】

認讀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為了突出重點,更好地突破難點,特設計以下六個教學環節:(課件顯示)

一、情境導入,檢測學情起點

(一)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閃一閃的特別美麗。大約在1900年以前,有一個像我們這麼大的孩子特別愛數星星,你們想知道他的故事嗎? (板書課題),小手伸出來跟我寫課題。 “數”右邊的反文旁要注意,撇高高在上,橫起筆要低、要短,這一撇要有彎度,捺要出腳。

(二)檢測學情,初識張衡。

首先,引導提問我們知道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名叫——(生:張衡。板書:張衡)緊接着用卡片出示“張衡”這個詞,要求學生自主讀準。

其次,進一步介紹張衡:張衡是我國漢朝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在天文學方面表現了非凡的才能,創制了世界上最早的觀測天體的渾天儀和觀測氣象的候風儀,創制了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向的地動儀。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

二、初讀課文,指導識字讀句

(一)自由讀課文,自主識字。

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找一找下面的拼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爭取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端起書,自己讀自己的。(課件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瞧,這一課的生字相信你們會讀了。同桌間你讀給我聽聽,我讀給你聽聽,讀不對的,幫對方糾正。

(二)指導讀句,學習字詞。

教師引導:把這些生字放進句子中相信你們也能讀好。

(課件出示:1.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裏。2.天上的星星是在動,可是看起來它們之間的距離好像是不變的。3.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繞着北極星慢慢地轉動。)

三個長句子的教學設計尤其精妙,在此我把鞏固識字、理解詞義、積累詞語、滲透讀句方法、積累語文知識融為一體,又為讀通、讀順課文打下基礎,可謂一舉數得。

三、輪讀課文,隨文識字學詞

教師引導:小朋友,課文就是這樣由一句話一句話組成的。讓我們認認真真地再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詞語之間的停頓,你會讀得更通順。端起書,自己讀自己的。(生自由讀文)

四、示範引領,學習角色朗讀

(一)聽配樂朗讀一、二自然段

教師引導:孩子們,課文又讀了一遍,喜歡這個孩子嗎?讓我們再次走進張衡家的小院,看看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吧。(板書:小時候)(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師配樂朗誦第一、第二自然段。)

(二)教師帶着動作讀張衡的話

(三)同桌互相讀,一個讀奶奶的話,一個讀張衡的話。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與感受,利用直觀的圖片,圖文結合,幫助理學生理解積累詞語,從而有效地感知內容併為有感情朗讀打下基礎。

五、重點研讀,正確認識張衡

1、默讀課文,想想張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長大能成為著名天文學家(板書:長大後),這其中有哪些原因呢?把你找到的句子畫下來!讓同學交流,隨機出示句子:

⑴一個孩子坐在院子裏,靠着奶奶,仰着頭,指着天空的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體會張衡數星星那麼認真,那麼有愛心)

⑵孩子説:“奶奶,能看得見,……中間總是隔那麼遠。(體會張衡不僅愛觀察,而且樂於思考和探究,反現了星星是在有規律地動)”

⑶這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為了驗證爺爺的話,幾次起來看星星,可見他不僅勤于思考,而且有一種樂於探究的精神)

2、分組討論交流:

張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勤於觀察、善於觀察、樂於探究)

①我認為張衡是一個 的孩子,“ ”這句話就可以體會出來。

②帶着你的理解讀一讀句子。

3、爺爺的話告訴了張衡哪些天文知識?我們再來讀爺爺的話。

完成填空:

那七顆星,連起來像( ),叫( )。

4、觀察細心的小朋友就能發現,文中插圖中還藏有北斗七星呢?動筆連一連看看像什麼?

設計意圖:針對二年級學生情況,開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結合詞語教學這一重點,巧抓關鍵詞語,引導他們到文中去體驗、去理解、去感悟,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巧妙利用讀與説的“焊接”,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呈現出詞語教學的深度拓展。

六、佈置作業:

1.抄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抄寫第五自然段。

【板書設計】

下面説一下我的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詞語式的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一)分析教材

《騎牛比賽》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文有三個自然段,寫了一為技術高超的騎手在騎牛比賽中的精神表演,給予人們啟示:高超的技術是長期刻苦鍛鍊獲得的。本文和前後兩篇課文都是通過故事來告訴學生道理,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如下:1、知識與技能:掌握本文9個生字和1個偏旁,綠線格里的字只回認不要求寫。

2、過程與方法: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探究理解課文內容。掌握生字新詞,並背誦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懂得高超的技藝是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得來的,只有不怕艱苦,才能學到真本領。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騎手的話“我曾經從牛背上摔下來上千次。”

二、説教法

(一)直觀教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據此以及教材的特點,我採用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物體、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型理解字義。因此在課前我請學生蒐集有關動物比賽知識。學生一個個興趣怏然,告訴我有日常生活中的鬥蟋蟀比賽、鬥雞比賽,還有香港的跑馬、西班牙的鬥牛比賽,等等。

(二)情境創設法

通過

圖文比較感受公牛的瘋狂撒野,騎手的高超技術,觀眾的興高采烈,再分小組排練表演比賽實況。在這種近乎遊戲的教學中讓學生充滿樂趣的學習,達到了於老師所説的“語文教學要多些情趣,少些規則”。

三、説學法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年級下冊説課稿騎牛比賽:根據我班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我採用練習發和講讀發。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説:一切語文在實踐中學習比在規則中學習要來得容易得多,語文教學應該以寫字學寫字,從談話中去學談話……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學生接觸感悟了本文大量鮮活的語言後,讓學生觀看西班牙鬥牛的錄象,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説説鬥牛的經過,現場的反映和自己的感受。激發引導學生潛移默化地運用用書中有關的詞語。這樣學生才真學會了語言的運用。

四、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上一節課要求大家回去蒐集些有關動物的比賽,誰能來給我們介紹一下呢?

2、學生交流中,我相機介紹補充騎牛比賽的規則和南美洲的風土人情。

3、騎牛比賽會怎樣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去感受那激烈的比賽場面。

(相機板書:《騎牛比賽》)

(此環節引導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從多種渠道活動獲取信息的本領,不僅促使學生主動地學,更教給我尋求。

(二)反覆讀文,講讀有法。

1、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通課文,標好自然段。

2、學生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型。

3、再讀課文,思考: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南美洲人特別愛開騎牛比賽?(出示圖分析哪一幅圖正確畫出了“賽場周圍擠滿了人”,聯繫生活理解“興致勃勃”。)

(此環節體現了重視讀的同時重視“思”,邊讀邊思,教得實在,學得紮實。)

(三)巧妙創境,如境感悟

1、小朋友讀書真棒!現在讓我們一起去南美洲去看看當地的騎牛比賽吧。

2、南美洲到了,大家快看!(播放動化製作,觀看比賽片段)

3、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4、圖文結合,擴散説話:野性大發的公牛是怎麼樣?你彷彿還聽到什麼?你能把你理解的通過朗讀讀出來嗎?你還能讀一讀嗎?

(四)指導朗讀,背誦

1、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然後由老師範讀:

(一天,賽場周圍/擠滿了人,大家/在興致勃勃地/觀看比賽。好幾個人騎手/在野性大發的公牛背上,只兩三秒鐘/就摔了下來。)在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朗讀比賽。

(由於有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

2、讓學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説説你是如何理解“我曾經從牛背上摔下來上千次”這句話。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5

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我”拒絕了麪包店老闆用國旗換麪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感受理解和友好的教育,培養愛國情懷。

2、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8個生字。正確讀寫“假日、揹包”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麪包店老闆態度變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並懂得一個熱愛祖國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3、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正確讀寫詞語,引導學生了解麪包店老闆態度變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難點是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並懂得一個熱愛祖國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説教法

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學原則。針對單元目標和三年級的特點,本課的教學方法為: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看短片(播放學校升旗儀式和奧運會奪金牌的頒獎場面),讓學生説出自己看到國旗時,想到了什麼,這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地引入新課文。

朗讀體會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感悟。

課件演示法:課件演示起着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

説學法

整節課上,採用聽讀、範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等朗讀形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書聲朗朗中,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

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看短片(播放學校升旗儀式和奧運會奪金牌的頒獎場面),讓學生説出自己看到國旗時,想到了什麼。板書課題。

【本環節的設計,採用課件引入新課,首先課件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然後小組合作:輪讀生詞卡,互相糾正字音。提出不懂的問題,交流解決:課文圍繞什麼來寫?幾處寫到“五星紅旗”?畫出有關句子。

2、彙報交流,列出標題:手舉五星紅旗、脖系五星紅旗、拒換五星紅旗、花擁五星紅旗

【讓學生勾出作者“愛紅旗”的句子自讀,這樣不但能展示學生的個性,而且能為突破重點而鋪路,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1、在這些寫到“五星紅旗”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

2、彙報交流,深入理解;引導學生在讀中提出問題,並相機解決問題。

(1)“我”在漂流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呢?個別讀。(頭和身子被撞傷了好幾處,筏子和揹包都無影無蹤,在荒無人煙的大山裏轉了近三天)

齊讀“我迷路了,在荒無人煙的大山裏轉來轉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來到一座小鎮,走進一家麪包店。”把餓的感覺讀出來。

(2)到了麪包店,有生的希望了嗎?自己讀。

這個老闆不顧我身無分文,不顧我一身傷痛,居然雙手一攤,老闆來寫一寫“攤”,就是這個老闆,居然把我送進了醫院……生接讀。豎起大拇指,全班同學一起做,齊讀這一段。老闆再來寫一寫“豎”。

一攤一豎,原來你是攤攤手,現在卻豎起大拇指,肯定有問題?問一問老闆,是什麼原因呢?現在想説一説嗎?這個問題留給我們同學,讓我們自己來找到答案好嗎?

【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藴含的真諦,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目的。】

(3)自己研究第六至十一自然段,把相關的句子劃出來。齊讀。

當老闆明確提出要用手中的麪包換我手中的五星紅旗,學生齊讀: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着手中的五星紅旗。

師範讀,個別生模仿讀。我為什麼愣了一下呢?(換不換呢?)久久地凝視着這面鮮豔的五星紅旗,我的心裏會想起什麼呢?現在拿起筆,把我的想法寫在練習紙上。

學生交流。

【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抒發對祖國的熱愛。從而在“讀文”與“悟道”中搭起一座橋。】

三、情感的提升:

1、為什麼老闆的態度有這麼大的轉變呢?

2、這時,我發現什麼?我在這裏要感謝老闆的什麼?單單感謝老闆的救命之恩嗎?

3、只有維護國家尊嚴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你會像課文中的我一樣去維護國旗的尊嚴嗎?

【設置問題,帶着學生走進文本,又能夠走出文本。達到了預設的效果。】

四、拓展練習:

1、摘抄文中感人的語句;

2、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3、寫寫自己讀後的感想。

説板書:

26、一面五星紅旗

我 ﹖ 麪包店老闆

攤 → 豎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6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西師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9課《讓貓頭鷹好好睡覺》。

一、説教材

《讓貓頭鷹好好睡覺》是本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該單元是圍繞科技環保這一專題編寫的。本課則是一篇小朋友非常喜歡的童話故事,故事主要介紹了貓頭鷹的生活習性,告訴了小朋友貓頭鷹是捉田鼠的能手,是人類的朋友。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目標要求,教學重點應落實到識字、寫字和讀。因此,通過本課的學習,要認識12個生字,學會8個生字,同時,通過讀,讓學生明白我們應該關心愛護小動物,懂得關心他人,相互理解的道理。

二、説學情

喜歡讀童話、聽故事是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教材收編這篇課文正好滿足了這一年齡段孩子的願望,他們一定會非常感興趣地去閲讀並能從優美、有趣的文字中體會到關心他人、相互理解的道理。

三、説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的語氣.

3、瞭解貓頭鷹的生活習性,教育學生要學會關心他人,相互理解。

教學重點:

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新課標指出:低年級應以識字教學為重點,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並逐步培養閲讀能力。w

教學難點:

體會小黃鶯的心理變化,懂得要關心他人,相互理解的道理.

四、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三種教法:

1.分角色朗讀法。新課標強調“讀”,因為只有讀,才能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文中對話多,語言也很有特色,因此我主要採用 “分角色朗讀”。做到“一法為主,多法並施.”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本課我設計了兩組課件,幫助孩子直觀瞭解貓頭鷹的生活習性,從而更好的理解文本。

3.鼓勵欣賞法。老師的點評將鼓勵欣賞貫穿始終,從而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希望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增強孩子學習的信心。

同時,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兩種學法的指導:1、自主學習法。2、合作學習法。

五、説教學程序

(一)動畫激趣引課題

第一組課件展示(森林裏,小黃鶯,山雀,小百靈---他們早就起牀了,在林間歡快地飛舞,歌唱;只有貓頭鷹還在不遠處呼呼大睡----)

老師設疑:貓頭鷹大白天還在睡覺,為什麼不叫醒他,反而讓他“好好睡”?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動畫”能很快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懸念,有強烈探知的慾望。

(二)情感朗讀,趣味識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戴紅帽的生字多讀幾遍。( 讓學生圈出生字,自主探究,為後面識字教學奠定基礎。)

2.做連字成詞的找朋友遊戲( 在遊戲中鞏固生字,激發興趣,鍛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

3.教師鼓勵試讀課文中的難句子。採用多種方式檢查自讀情況。

4. 再讀課文:你喜歡這個童話故事嗎?把你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 ( 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感受閲讀的樂趣。)

(三)合作交流,精讀感悟

整個這一環節我的設計主要圍繞“課文中的小動物你最喜歡誰?為什麼?”這一話題展開學習,讓學生自由地把讀後的看法和感情表達出來。先説給同桌聽,再告訴全班同學。( 我力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交流: 1.有的孩子説喜歡老黃鶯。

抓重點詞語“急”“輕聲叫”體會老黃鶯關心他人的品質。板書:關心他人。

2. 有的孩子説喜歡貓頭鷹.

此時展示貓頭鷹夜殲田鼠的課件,(質疑):貓頭鷹為什麼白天睡覺?讓孩子邊讀邊勾畫相關的句子。學着勾畫圈點,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板書:保護莊稼 ) 同時用“保護”一詞練習説話,學以致用。然後組織學生討論:如果鳥兒們繼續唱歌會產生什麼後果? (力求培養孩子積極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意見,這是新課標低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

其中,重點指導這段話裏三個生字:“消,滅,班 ”。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感受字的形體美。

3. 有的孩子説喜歡小黃鶯。

教學時,抓住動物的動作、神態體會小黃鶯的性格特徵。( 板書:活潑,懂事 ) 這幾段以讀代講,先自由練讀,再加上動作,帶上表情在小組裏分角色讀,然後抽讀,評議。

4.最後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小黃鶯心理變化的過程。

這一環節,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拓展實踐,情感昇華

我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拓展活動共設計了三種形式:

1.小黃鶯以森林小記者的身份採訪貓頭鷹。

2.像貓頭鷹這樣為人類作貢獻的小動物還有哪些?請舉例説説並寫下來。

3.表演課本劇。

以上活動涉及“説”,“寫”,“演”三方面,學生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從旁觀者成為有情感的事中人,積極進行角色體驗,在實踐中得到語言的薰陶,情感的昇華。

(五 )鞏固字詞,指導書寫

師談話: 生字娃娃從課文裏跑出來集合了,你還認識他嗎?學生讀生字,口頭組詞語.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字形,與同桌交流.最後描描寫寫課後的8個生字:學生先觀察描紅,然後我再範寫,重點指導“班”,“晨”兩個字。(強調寫字姿勢要正確,注意字的形體美,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六)説板書設計

9.讓貓頭鷹好好睡覺

老黃鶯(圖) 關心他人 !

貓頭鷹(圖) 保護莊稼 !

小黃鶯(圖) 活潑,懂事 !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精華的集中體現。我這樣分三行板書,形象、直觀、希望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總的來説,我希望40分鐘的課堂能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課堂。以上是我的説課,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評委和老師們批評指正。

謝謝!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首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青蛙賣泥塘》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1課的文章,是一篇童話故事。為了把爛泥塘賣掉搬到城裏去住,青蛙根據小動物們的問題,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爛泥塘,爛泥塘漸漸變成了有花有草、鳥飛蝶舞的好地方。最後,青蛙決定留在這個“好地方”,不再賣泥塘了。

這個故事告訴學生美好的環境是我們勤勞的雙手創造的。

二、説學情

合理的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這個年級的學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思維活躍,有着強烈的求知慾。在教學時,可以根據低年級學生特點,以讀代講,激發學生讀的願望。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激發其想象,加強對語言的感悟。加強環境教育。

三、説教學目標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結合新課標對該學段的具體要求,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文生字新詞。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能説出青蛙為賣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後為什麼又不賣泥塘了。

3.理解美好的環境需要我們勤勞的雙手去創造。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能説出青蛙為賣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後為什麼又不賣泥塘了。難點是理解美好的環境需要我們勤勞的雙手去創造。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教學中我採用朗讀法、角色扮演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在上課伊始我將採用談話法進行導入。同學們,在遙遠的田野裏,有一隻小青蛙。他想住進大城市裏,買漂亮點的房子,不願意住在爛泥塘裏,準備要賣掉泥塘,究竟他賣掉泥塘了嗎?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青蛙賣泥塘》。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這樣的導入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快速的帶入到課堂中,為本節課的講解鋪設一個良好的感情基調。

(二)初步感知

對於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該培養他們喜歡閲讀、敢於閲讀、樂於閲讀的習慣,整體感知的教學環節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所以此環節,我首先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回答以下3個環節的問題。

1.大聲朗讀課文,圈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教師利用多媒體講解生字詞。

賣泥塘搬家草籽吆挺灌缺

2.小組之間讀一讀課文,看誰讀得正確、流利。(組內互讀)

3.鼓勵學生大膽地站起來,聲音響亮、正確、流利地讀好全文。

這樣的問題解決學生已經把文本的概況瞭解透徹,為深入研讀環節打下基礎。

(三)深入研讀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所瞭解之後,我安排了第三個教學環節——深入研讀。閲讀是深入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要想完成多重關係的對話,就需要我們對文本有着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此環節我會引導學生默讀,邊讀邊展開以下幾個問題的思考和與討論:

1.小青蛙太想賣掉泥塘了,我們一起來幫小青蛙吆喝吧!“賣泥塘嘍,賣泥塘!”有沒有誰被我們的聲音吸引來呢?同桌之間相互找找,看看都有誰來看了小青蛙的爛泥塘?

明確:老牛、野鴨、小鳥、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

2.你能找找,他們都給了小青蛙什麼建議嗎?

明確:老牛和野鴨都覺得泥塘好是好,但就是缺少草地和水,都沒有買泥塘。青蛙聽了以後,分別種了草、引了水。

3.兩次都沒有賣出去,第三次碰到小鳥,泥塘賣出去了嗎?

明確:還是沒有賣出去,很多小動物給小青蛙很多建議,小青蛙又對泥塘進行了整修。(種樹、種花、栽樹、修房子)

4.這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面吆喝起來了,自己試着讀一讀青蛙這次是怎麼吆喝的。青蛙説這裏多好啊!最終青蛙會賣泥塘嗎?

明確:青蛙最後沒有賣掉泥塘。

(四)鞏固提高

鞏固提高我採用開放式的問題展開。

看到現在的泥塘,你覺得怎麼樣?如果你是青蛙你會想些什麼?

學生學完文本一定會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在這一環節設計開放性問題是估計學生髮言,積極由課內走向課外的很好的機會。這樣的設計也會鍛鍊學生的概括總結和歸納的能力。

(五)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總結,青蛙用他勤勞的雙手創造了一個美麗、舒適的環境,同學們也可以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一起來改造我們身邊的環境,讓我們馬上行動吧!

作業:分角色扮演創編一個情景劇,下節課一起演一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qnqe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