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品】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錦集七篇

【精品】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錦集七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説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錦集七篇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

周總理的到來,使傣族人民沸騰了,人們敲起了象腳鼓,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慶的花炮,迎接周總理的到來。周總理身着傣族服裝,笑容滿面地來到了人羣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銀碗與人們互相潑水祝福。課文中洋溢着的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撒滿了字裏行間,作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抒發着興奮和歡悦;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潑灑着激動和幸福;在文章結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連用三個自然段,四個感歎句,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

基於此,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歡樂。

3、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教學設計理念和思路: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學生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不同的學習方式很學習方法,基於這樣的一種教學理念,我把識字教學這個重點設計為自主探究識字,鼓勵他們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記漢字。對閲讀教學的處理,大綱要求,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所以對教學目標中的兩個難點的突破我是通過設計各種形式的讀:如齊讀、分組讀、領讀、對讀、挑戰讀、表演讀等各種形式,使學生在閲讀實踐中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並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體驗、思考,去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的閲讀表達出來。因為學生對潑水節並不是很熟悉,所以課前我要求學生上網查閲有關資料,為了幫助學生更真切地感受潑水節的情趣和歡樂,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我製作了精美的課件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

根據以上的教學思路,我把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播放一段潑水節的影片,問學生你知道這是個什麼節日嗎?學生很自然地會説是潑水節。老師進一步引導潑水節是傣族的傳統節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並提出問題:為什麼説潑水節是難忘的呢?引出第二個環節

(二)範讀課文。(課件)師問:你知道了什麼?學生回答後師接着説:如果自己讀一遍課文你一定知道的會更多。

(三)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然後請教同學或老師。

2、標記自然段。

(四)認識生字:老師先過渡:看到同學們讀得那麼認真,一羣生字寶寶羨慕極了,急着要跟大家交朋友呢!(老師用富有童趣的語言,把學生帶入下一個環節)

1、採用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自由讀的方法。

2、不會的提出來,同學幫他想辦法記住。3、識字遊戲:製作字卡,鳳凰花的形狀,認識了就獎勵他。(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五)再讀課文:

過渡語:認識了生字寶寶,大家一定會把課文讀得更好了!(指名分段讀,師生評價)

六、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鳳凰花"的圖片,理解"火紅火紅"、"一年一度"兩個詞語。讓學生知道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

2、播放潑水節的影片,感受節日歡快的喜慶氣氛,指導朗讀感悟。

七、指名讀二、三自然段:

提出問題:

1、今年的潑水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用"因為所以"説説原因。(目的是鍛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2、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自讀第三段,劃出相應的句子

3、交流感悟:(學生先説哪句就先感悟哪句)

句子一: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抓住"四面八方""趕"字體會人們急着迎接周總理的心情。

句子二:人們在地上灑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象鋪上了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駛國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

抓住"鮮紅的地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都

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會鋪地毯,從而感悟傣族人民用撒花瓣這種獨特的迎客方式及當時的喜慶氣氛。

抓住"一條條""一串串"與"一條""一串"的區別,讓學生領悟節日的熱鬧與喜慶。

句子三:人們歡呼着:"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一詞,感悟人們見到周總理的激動心情。

4、指導朗讀:在這個環節中要邊引導學生感悟邊知道朗讀,把傣族人民的歡樂場面和人民熱愛總理的心情讀出來。可以採用指名讀,齊讀,表演讀等形式反覆訓練。

八:小組合作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提出合作學習的要求:(1)小組合作,用喜歡的方式讀4、5段。(2)思考:周總理是怎樣跟傣族人民歡度節日的?畫出有關的句子。

2、交流合作成果:學生先説哪句就先感悟哪句,邊感悟邊知道朗讀。

句子一: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着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了人羣中。

(1)觀察課文插圖:周總理穿着什麼樣的傣族服裝?通過着裝感悟周總理的平易近人。

(2)抓住笑容滿面一詞來感悟周總理的餓親切、和藹。

(3)想象:這時周總理會對人們説什麼?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感悟課文內容。

句子二:他接過一隻象腳鼓,敲着歡樂的鼓點,踩着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象腳鼓什麼樣?(上網查資料,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周總理跟人們一起敲鼓跳舞,感悟周總理同傣族人民心連心。

句子三:周總理一手端着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着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通過幾個問題的設計感悟這句話:

1、周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麼?目的;引導感悟周總理熱愛傣族人民。

2、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總理祝福什麼?目的:引導感悟傣族人民愛總理。

3、練習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説話。

語文學習的目的之一是訓練語言的運用能力。

4、交際互動:師演總理,生演傣族人民,互相祝福:再現情景,感悟周總理很傣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5、之後課件再次演示潑水的場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九)學習6、7、8段。

過渡:多麼令人激動的場面啊!(教師用誇張而富有感情的語調進一步調動學生的情緒)然後説,誰能把作者的心情用聲音表達出來?繼而進行朗讀指導訓練:可以採用學生自由讀,個人展示讀,挑戰讀,齊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讀出1961年的潑水節的幸福、快樂和難忘之情。

(十)小結昇華:周總理和人們為什麼那麼開心/為什麼1961年的潑水節那麼令人難忘?讓我們再次深情地讀一遍課文吧!

(十一)拓展:你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節日?

(十二)作業:課外蒐集少數民族的節日和民間習俗並寫下來。最後兩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拓展課外知識容量,培養學生動手和動腦的能力。

説明;知道寫12個字也是本課的重點,因為本課需要2課時講完,所以寫字教學部分我會分別放在每課時的最後一個環節進行訓練,12個字中最難寫的是:恩、壽、鳳、凰四個字,它們分別是上下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字。其中的重點比畫是鳳凰二字的部首,要作為重點來指導。

板書

11、難忘的潑水節

周總理傣族人民

潑水祝福

寓意説明:

1、兩顆心相連,表示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揭示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的主題。

2、"潑水祝福"則抓住了課文的描寫重點,對主題的表現就是通過這個細節描寫來揭示的。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動手做做看》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這篇閲讀課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學家朗志萬故意把一個錯誤結論告訴小朋友,再問為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明白: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權威,在媽媽的啟發下動手實踐,獲得了正確的答案,並明白了科學家真正的目的。本單元的教育專題是“用心思考,勇於創造”。《動手做做看》是本組單元的首篇課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生動教材。

二、説學情

1、喜歡閲讀,對閲讀有興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主動積累詞句,積累自己喜歡的格言警句等

三、説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及第一課時目標完成情況,我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⑴理解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中受到啟發。

⑵知道什麼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興趣。

2、能力目標:

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能比較認真地評價自己和同伴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行為。

3、情感目標:

⑴感受動手做的樂趣,認識動手做的意義。

⑵喚起學生善於思考、注重實踐、不迷信權威的意識。

確立重點:

理解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瞭解科學家的真正目的,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四、説教法、學法

基於上述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結合新課標理念與學生心理及認知特點。我採用了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朗讀感悟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閲讀實踐中去體驗、思考、領悟,並啟動師評、自評、學生互評等多形式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説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1、情境導入,設身體驗

2、學習課文,深入探究

3、角色朗讀,深化感悟

4、總結評價,回味昇華

5、佈置作業,積累延伸

下面,我向各位詳細介紹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設身體驗

《動手做做看》既是課題,又是文章主題,我便順水推舟如下導入:“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第13課《動手做做看》,請大家先來動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如此直截了當,一語雙關,不但節省了時間,而且呼應課題。

接着,我以“偷樑換柱”之法,將文中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的問題拿來考學生,創設一個師生問答的教學情境。課堂上,教師相對於學生而言可算作一種知識權威。學生與文中小朋友的年齡相仿,有着相類似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在情境中的.表現和心理活動與文中有着極強的雷同性。這樣,就利於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為下一步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和感情朗讀打好基礎。

(二)學習課文,深入探究情境之後,教師由權威搖身變為學生的學習夥伴,笑問:“剛才老師提的問題,你們不覺得熟悉麼?在哪見過?”在學生恍然大悟間,教學戲劇性的進入第二程序。學生此時學習習興趣倍增,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閲讀理解和體驗,正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第二程序是全課的重點部分,教學的三維目標要在這裏實施體現,教學重、難點也要在這一程序中解決。諸多目標若想做到“剪不斷,理還亂”,就得像蜘蛛結網那樣──圍繞一箇中心,有序地連線,恰當的打結,將教學的過程組成有機整體。基於此,我確立了“邏輯推進,各個擊破”的教學策略。將三維目標和教學重點分散到兩大環節中,如:第一大環節(1~5自然段)圍繞朗志萬提出的問題,從幾個小朋友不同的表現着手。第二大環節(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緒變化,以人物對話為切入點。如此,每個環節都圍繞課文內容這個中心,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朗讀感悟,並恰當的運用討論、交流、實驗、評價、點撥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讀等手段,隨着課文情節的發展,相機落實各項目標,解決教學重點,並在入情入境的閲讀實踐過程中完成難點的突破。

(三)角色朗讀,深化感悟

課標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依據上述理念,這一程序中,我讓學生進入角色,再次感受、體驗,將領悟內化,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同時啟用多形式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髮展,鞏固教學重點,落實能力目標。

(四)總結評價,回味昇華

這一程序設計旨在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讀中的個性化感悟,回味教學難點。並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習興趣的可持續發展。

(五)佈置作業,積累延伸

1.收集背誦科學家的名言;

2.閲讀故事《小馬過河》、《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和其他科學家故事;

3.動手做做自己曾經猜想而未經證實的小實驗。

六、説板書

本課板書在設計上力求簡潔、直觀、條理清晰。既概括本課要點,又便於學生理解記憶,進而輔助教序,提高學習效率。

13、動手做做看

伊琳娜:生氣→→哄騙→→動手做了做。

伊琳娜:笑了→→不是哄騙→→明白一個道理。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揠苗助長》位於本冊教材的第七單元,本單元教材圍繞着“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內容豐富,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懂得做事要善於動腦思考,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體會這個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能急於求成學習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本課我準備用一課時來完成。

根據新課程標準,課文特點和中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焦、喘、截”3個生字,會寫“焦、望、費、算”4個字,理解並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盡”等詞語。掌握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

2、讀懂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實實,不能急於求成。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教法學法

1、自主識字法

新課程的識字教學重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教師不以零為起點,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打破以往傳統的老師教讀學生跟讀的做法,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情境教學法

我除了充分運用課文中的精美插圖外,還應該充分運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提供一種氛圍,一個場景,從而有效地喚醒學生的內心體驗,

3、朗讀感悟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

教學流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以上課伊始,我先播放《揠苗助長》的動畫視頻)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引出課題:同學們,我們剛才看的動畫片有個名字叫《揠苗助長》,是一個寓言故事。接着在學生討論什麼是寓言的基礎上我簡單介紹:寓言是一種文章的體裁。“寓”是寄託的意思。“言”是話,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講一個有趣的故事,用來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那麼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中包含這什麼道理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吧。以此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順利地帶學生進入文本的學習中。

(二)自學字詞,整體感知

1、自主識字,交流方法。《課標》指出“要讓兒童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這就必須先幫助學生掃除文字的障礙,這樣,他們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語文學習之中,才能引發他們的探究慾望。不過本課生字並不多,而且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識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導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後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互教互評,教師點撥等方式,鼓勵學生採用多樣方法來識記生字,如:區別比較法、部件分析法,動作演示法、自編兒歌法等。

2.學生再讀課文,並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學聽,師生共同評議。這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同時體現尊重學生選擇,以生為本,體現個性化閲讀。

3、出示古時候有個人,因為想讓禾苗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___,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引導學生用這個句式,説説自己對課文的初步理解。這樣學生對課文會有一個整體上的感知,有了這個淺層次的理解。為下面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品讀課文,悟出寓意

《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準備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和種田人心情變化兩個方面展開學習與討論。抓住幾個主要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交流討論,同時以讀貫穿始終。如:“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畫出有關的詞語”,再如“此時,農夫的心情如何?請帶着這種着急的心情讀一下”如:課文的最後提出“兒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趕回家,他會怎樣對他的父親説”“而農夫聽了兒子的話,看見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麼辛苦,他會説些什麼呢?”。就這樣通過品詞析句、通過朗讀指導、通過想象補白等方法,逐步引導學生從中體會種田人的急切、興奮、得意、後悔;從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從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規律,不能急於求成的道理。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培養語感。這樣設計與安排,能夠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本內容;在想象創造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感悟;將較深刻的寓意層層推進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學生對故事情節比較熟悉的情況下,分小組讓學生自己演一演這個寓言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紀的小學生,對錶演的慾望很強烈,他們非常想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這一環節的設計既使學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釋放,同時也再現了課文內容,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為學生複述課文降低了難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訓練語言

在課末,通過“複述故事”、“運用詞語”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複述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力求體現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點突出,又便於學生複述。

説效果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認為我的這課時設計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語文學習能力,突出了四個亮點:1、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識字,提高了認字能力。2.注重書寫指導,培養了良好書寫習慣 3.以讀為本,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能力。4.注重語文實踐,培養了學生的聽説、表達能力。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同行們:

大家好!

我是興旺鄉中心小學教師王春霞,我今天向大家彙報的説課內容是教科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小鴨子得救了——看圖編故事》,我説課分以下幾部分。

(1)教學內容簡單介紹

《小鴨子得救了》是單幅圖的看圖訓練,圖上表現的是有一隻小鴨子掉進坑裏,小猴子拿着竹竿,小熊拎着一桶水,大象站在坑邊想辦法救小鴨子的場面。這幅圖以小鴨子掉進坑裏為起因,以三個小動物想辦法救小動物為主要經過,小鴨子救上來為結果,説明了別人遇到困難,我們要積極想辦法幫助。

(2)教學目標設立及重點難點制定的依據

在講課之前我首先學習了大綱,大綱指出:“作文教學應該從説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從本次看圖作文訓練在教材中的位置來看,本組教材是在原教材基礎上重新排列組合的,文章體裁一致,都是童話,借小動物的故事説明一個道理,從不同側重滲透實踐、認識的哲學觀點,以及做事積極動腦,不要盲從的思想方法,從而達到學習語文、認識事物、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發展認識的目的。從思想內容來看,前單元是向學生進行全面看問題,注意事物之間聯繫的教育,後一單元又是向學生進行怎樣做人的教育,幾個單元內容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閲讀分析,有了一定的認識,即做事要動腦想辦法。同時,二年級學生又具備了最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小鴨子救上來了》一課,實際上在學生學習了五、六單元后,對學生觀察思維、想象和口語表達能力的一個綜合檢閲。

從作文訓練的目的來看,作文訓練無論是口頭或筆頭的訓練,要解決的無非是兩大方面的問題,第一方面是用詞造句,連詞成段的能力,即表達能力,也就是解決怎樣寫的問題。第二方面是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認識能力,也就是寫什麼的問題,明確了寫什麼,再把所觀察的材料經過頭腦的思維加工整理,實現於筆頭,落實成文章。即通過思維將寫什麼與怎樣寫聯繫起來,概括説:先觀察——思維——表達。

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及作文訓練目的以上三方面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弄清小鴨子掉進坑裏,小動物想辦法救它及最後得救的經過,並能用一段完整的話敍述出來。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表達等綜合能力。

德育目標:滲透事物間聯繫,教育學生當別人遇到困難時要積極動腦、想辦法去幫助解決。

教學重點;按事物發展經過用準確恰當的語言敍述畫面內容。

教學難點:仔細觀察畫面,合理想象三個小動物救小鴨子的經過。

(3)教學本課的總體思路及構想

總體思路:

1)導入新課,弄清畫面人物,從整體感知畫面內容;

2)合理想象小鴨子掉進坑後的情景(起因),小動物們分別想了什麼辦法救小鴨子(經過),小鴨子救上來後的情景(結果);

3)指導學生按照事物的發展經過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首先使學生感知畫面,弄清靜止畫面的內容,即小鴨子掉進坑裏,小動物們想辦法救它,這樣就給我們這節説話課定了主要基調,後面我們展開的情節,都要圍繞這一事件來説。

接着在第二部分主要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小鴨子怎樣掉進坑裏(即弄清事件的起因),小動物分別想了什麼辦法救小鴨子(即事件的經過),小鴨子救上來後的情景(即事件的結果)。這個過程實際是使訓練學生學習記事文章的寫作方法,即敍述一件事情一定要有起因、經過、結局。

然後指導學生按照上述方法將這幅圖用一段通順的話敍述下來,實際上也就是成文的過程。

因本幅圖是單幅畫面,在觀察和敍述時要考慮到畫面多個人物各自的活動,又要協調查閲畫面人物與人物的關係,此外還有敍述畫面人物活動的先後次序的問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説,它較多幅圖要難得多,所以我在教學時,採用了把畫面分解成幾個小部分,引導學生逐一觀察、思考的辦法,即先小鴨——小猴子——小熊——大象,然後把分解的意義合起來就是整幅圖的內容。這種分解、觀察、突出了觀察目標,提供了觀察次序,為有層次觀察和有次序敍述圖意打下了基礎。

(4)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辦法

突破難點:本課難點是引導學生合理想象三個動物各想什麼辦法救小鴨子的經過,這個合理想象的過程,實際是引導學生觀察到的畫面內容:1)小猴子拿着竹杆在樹上玩;2)小熊拎着水桶;3)大象甩着長鼻子站在坑邊,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的思維訓練過程,二年級的學生,往往對事物的認識,只侷限於表面,想象往往缺乏合理性,所以,我採取如下辦法突破難點。

1分散難點:如下面所説,分部觀察、想象;

2問題針對性強:如小猴子手裏有竹杆,同學們自然可能想到用竹杆救小鴨子,然而小鴨子能否救上來呢?我設計了:竹杆有什麼特點?小鴨子能爬上來嗎(腳扁、平抓不住竹杆)兩個問題。

3看看——説説——議議:如果分析小猴子救小鴨子的經過有一定難度的話,那麼小熊和大象想辦法的經過就更難合理想象,因此,我在這部分教學時,首先請同學觀察畫面(看看),然後提問,小熊和大象各想了什麼辦法(説説),最後請同學們自己分析討論(議議),同學們可能提出以下幾種看法:A小熊去河邊打水,水多了,小鴨子浮上來了;B小熊和大象一起去河邊打水;C小熊把桶掛在大象鼻子上,小鴨子坐在桶裏;D大象用鼻子把小鴨子捲起來,等等。

學生可就這幾種辦法展開熱烈的討論,第一種辦法,坑深水少,浪費時間;第二種辦法即大象鼻子有長而玲巧的功能,我們採用直接捲起的辦法,這樣不更具合理性嗎?通過分析、比較,最後得出一種基幾種最佳的辦法,這種分析比較,就比教師為了節省時間直接給出小動物們救小鴨子的辦法,限定一種合理想象,更具説服性。同時,在爭論的過程中,調查動了思維的積極性。

確定了小動物辦法的合理性,怎樣引導學生表達出來,這是本課的重點所在,高年級教師常常責備、埋怨學生作文精製濫造,條理混亂,造成這局面的原因就是在兒童語言發展的最佳階段,七八歲時,沒有捕捉教育時機,教師往往只給學生提出簡單的提示問題,就而面對這樣有難度且複雜的畫面,學生只好瞎編一氣。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低年作文訓練時,就要採用恰當的辦法,使學生口頭作文能力在低年階段獲得最大的發展。為了突出表達的重點,我採用如下辦法:

1) 説話訓練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每一部分內容都請同學用恰當的語言描述。

2) 在指導學生敍述時重在教給學生表達的方法,學習一詞一句的運用,布 局計劃謀篇的方法、表達的次序,而不是讓同學抄一篇範文就解決問題。例如,在指導學生表述小鴨子掉進坑裏的經過時,我提示按小鴨子是怎樣掉進坑裏,小鴨子怎樣做的説説第一部分;指導小猴子救小鴨子的經過時,按照看、聽、想、做的過程敍述;在敍述全文時,使學生結合板書,依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敍述,這樣長期堅持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3) 及時修改。這個過程實際是對學生口頭作文的批改過程,二年級的小學生,由於識字量、閲讀量及語言感受運用能力的水平較低,還正處於作文訓練的起步階段,因此,我們要求他們一次表達完整到位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允許學生表達欠妥,卻不允許我們面對學生錯誤的表達置之不理,所以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或教師指正,或學生指正,這樣即完善和發展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學生間相互的批改,又可提高學生的修改、評價、正確運用和錘鍊語言能力。

(5)教學環節間的轉換

這節作文訓練課是要求我們根據畫面編故事,從作文訓練的角度來説,屬記敍文中的記事範疇,就應該有事情發展的經過(起因、經過、結果),既然是故事,所以又能具備了情節絲絲入扣、扣人心絃的特點,因此,在課堂環節轉換上,我採用:A開篇以情入境導入,設立懸念;B中間情節過度,展開豐富的想象;C結尾、欣賞全文,達到高潮。

1) 開篇我採用了交待和描述事情環境和背景的辦法,把學生們帶入小動物們所生活的大森林裏,學生進入情境後,彷彿自己也置身於美麗的大森林裏,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篇頭故事情景的交待又降低了坡度。

2)情節過度。我設計瞭如下問題:①小鴨子掉進坑裏,它多麼着急呀,這時誰聽見叫聲趕來了?②誰可能最先想出辦法?③小熊和小象想出了什麼辦法?④小鴨子得救了嗎?幾處過渡,不僅將畫面內容巧妙地聯繫起來,同時又不露痕跡地將觀察點提到學生面前。

3) 結尾處由學生自己作文到欣賞全文的轉換。通過運用現代 化的聲、光、電的電化教學手段,色彩鮮豔的畫面,聲情並茂的敍述,優美動人的旋律,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的效應再次將學生帶入情境,激發學生的創作願望,以便更好地將本課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以達到鞏固複習的作用。

(6)德育目標的實現

小學語文課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得天獨厚,《小鴨子得救了》故事雖短,但意義深刻,他通過小動物們積極動腦、想辦法幫助小鴨子擺脱困境這一故事,教育學生別人遇到困難要積極想辦法去解決,這對於入學不久,而多是獨生子女一貫依賴別人,缺乏獨立解決困難的小學生來説,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積極調動小學生想象小動物們想辦法救小鴨子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同學們自己動腦想辦法的過程。同實,本課教學的結尾我順應進行了幾句總結,達到了教育學生的目的。

(7) 教學效果預測

1)通過集體練説,全班同學應該達到合理敍述故事梗概。

2)大部分學生表達具體完整。

3)尖子同學敍述生動具體。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首先説説教材,《稱讚》這課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刺蝟和小獾豬相處的多麼融洽,多麼有人情味兒!看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受到別人的稱讚,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常也有這樣的感覺,加班加點的拼命工作,能得到領導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讚,也就滿足了。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通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要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難點:知道小刺蝟是怎樣發現小獾的優點,從而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四、教法與學法在這堂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局面。

五、教學流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1、創設情境、導入談話。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我們根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刺蝟”、“小獾”,有機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勵與稱讚會有什麼什麼神奇的作用,這樣導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遊戲激趣、鞏固識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課上通過摘蘋果、開火車等遊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了生字詞。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

3、讀文理解、感悟道理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通過自讀,範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

如:小獾的板凳做的很粗糙,小刺蝟為什麼還要稱讚他呢?對這個問題,我門抓住幾個句子進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句肯定別人的點滴進步);再如,稱讚別人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下面的句子進行感悟:“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這句話培植了自信。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彬彬有禮,富有真情,我們抓住角色對話為訓練重點,選用了分角色讀、表演讀,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用內心的情感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達到了品讀感悟的台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4、拓展文本、延伸課堂通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例如小刺蝟一開始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的粗糙,會有什麼結果?這個質疑,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圖文並茂,形象直觀,便於理解,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蜜蜂引路》處於本組教材中的第二篇課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無數的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蜂羣,在列寧的眼中清晰的規律:"那些蜜蜂採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裏,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養蜂人的所在。勤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説話的蜜蜂當作嚮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來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通過本課的學習,列寧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單元總體目標:

1、認識38個生字,會些39個生字。

2、培養學生多動腦,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決。

3、讓學生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課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7個及一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養學生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優秀品質。

(三)説教學重點:

1、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説教學難點:

瞭解"蜜蜂怎麼會引路"的道理。

三、説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課文朗讀錄音。

四、説教法:讀書指導、談話、討論、講授、演示

五、説學法:預習、讀書、閲讀、質疑問難、聽課

六、説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1、平時我們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知道路該怎麼辦?

2、板書課題、讀題。蜜蜂怎麼會引路呢?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相讀一讀本課全部生字。多種情況檢查識字情況。

3、檢查讀課文情況,指導學生讀正確、讀流暢。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自悟一、二自然段,彙報交流,點播釋疑。

2、重點指導讀第三自然段。

(1)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A列寧的住處在哪兒?

B誰能説説花叢在哪兒?

C那麼,園子在哪兒?

D養蜂人的小房子呢?

E房子旁邊還有什麼?

(2)現在誰能看着圖把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連起來説一説?

(3)下面我們來看看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第三段課文一共有三句話,請大家讀讀第一句。

A(讀)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有許多蜜蜂。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麼?(板書:發現)他是怎麼想的?

B列寧觀察什麼?他是怎樣觀察的呢?

C我們再來看看列寧觀察的和想的對不對。請大家讀讀第三句話。

D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下面我們把三句話連起來讀一讀。等一下我還要請一位小朋友説一説。誰會看圖説説,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3、學習第四段。

小朋友,養蜂的人看見列寧會怎麼想呢?

(1)請一位小朋友讀讀第四段課文。

(2)請你們看書上的圖,再圖文對照,想一想,圖上畫的是誰在説話?

(3)養蜂人見到列寧為什麼會感到驚訝呢?

(4)指導讀一讀這句話。那麼誰能用驚訝的語氣讀一讀養蜂人説的話?

(5)小朋友,什麼叫嚮導?(嚮導就是帶路的人。)列寧指的嚮導是誰呢?(齊)蜜蜂。

(6)但是你們想一想,蜜蜂真的能當嚮導,能引路嗎?(點課題)不能。

(7)列寧是*什麼找到養蜂人的呢?

四、課堂小結:列寧是*動腦,想辦法,仔細觀察,利用蜜蜂採蜜要飛回蜂房去的這個特點,找到養蜂人的家的。這就告訴我們,今後我們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難,只要開動腦筋,仔細地看,認真地想,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七、説板書設計:

蜜蜂(嚮導)——園子

蜜蜂引路觀察思考

列寧——小房子(養蜂人)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我為你驕傲》第二課時。

一.依據課標 説理念

本文是一個非常感人的小故事,文中的孩子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似的心理及我解脱的辦法描寫得細緻而動人,而老奶奶回贈的那句包含着疼愛寬容和鼓勵的話更是出乎意料。本文的設計理念是合作探究,體悟情感。

二.緊扣特點 説教材

《我為你驕傲》一課表現出小男孩的誠信讓人感動,老奶奶博大的胸懷也值得我們稱讚,通過讓學生讀課文後,會有更多自己的獨特體驗。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學會寫剩下的兩個詞。

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領會故事中的道理和情感。

情感目標:培養承擔責任,學會寬容。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寫兩個詞。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理會故事中的道理。

三.情感互動説流程。

1.複習鞏固 創設情境

上課之初,我先引出上節課可愛的小魚教會我們許多字詞,現在你們還想與他們見見面嗎?以生字見面會為本課的開始,此環節的設置能一下子讓孩子愉悦的進入課堂為後面的語文課埋下了一個精彩的伏筆。

2.合作探究 體悟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情趣。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和個性化表達的機會,在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請感朗讀,使學生感悟出小男孩是一個坦誠敢於承擔責任的孩子,老奶奶慈愛,善良值得我們稱讚,從而給孩子們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啟迪。

3.拓展昇華 學寫詞語

(1)聯繫生活 領悟“真情”

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講講你在生活中你遇到類似的事情嗎?

(2)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寫字指導。

4.板書設計

為突出直觀性,使知識簡要,集中並體現教學的重要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n4g9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