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遊歷華夏説課稿

遊歷華夏説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遊歷華夏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遊歷華夏説課稿

遊歷華夏説課稿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綜合探究三──《遊歷華夏》,根據教育美育原理和心理學家羅傑斯的人本主義教學模式,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堅持以人為本,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嘗試進行美育與教學的有機結合,以便更好地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本課對應的課程標準有兩項:一是學會從地圖與圖表獲取信息,二是學會比較不同地區的特點,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實際上是一節單元綜合探究課,重在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還引領學生挖掘本土教材,分析客家文化。

我所面對的學情是:

1.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學生思維活躍,表現欲強,已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使探究活動具有可行的基礎。

2.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學生的合作學習過分依賴他人,責任意識淡薄,影響到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因此在活動開始前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及具體操作方案。

3.學生的學習需要與學習行為。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對美的事物充滿嚮往,因此可以藉機培養他們的審美觀和審美能力。

基於以上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三個:

1.知識目標:掌握地形與氣候的多樣性,區域的差異性及區域間的交流與互補,理解各知識板塊之間的聯繫。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學習能力;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培養和諧共進、愛國愛鄉的高尚情懷。

在學法上,我採取課前、課堂與課後三個環節的指導。

本課採取的教法主要有五種:合作探究法、成果展示法、欣賞點評法、實例調查法、教育美育法。

下面,我側重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處理。

因為本課採取的是小組合作的綜合探究課,所以對學生的課前指導宜詳細而具體。總的準備有2個,其中學生的準備按互補原則又具體分為三個小組:攝影組、地理組、經濟組。每組各有主題、任務、成果展示和評價四個目標。每個小組再進行具體分工。

攝影組:網上查找深圳、鄭州、西安和烏魯木齊的自然景觀圖片及風土人情圖片,下分設4個小組:圖片組、課件組、展覽組、主持組。

地理組:負責分析所經地區地形與氣候的特點及南北與東西的差異,下分設地形組、氣候組、南北組、東西組、展覽組,分別帶着各自的問題查找資料。

地形組:負責的問題有:1.我國地形區有哪些?2.我國地勢有什麼特點?

氣候組:負責的問題有:1.我國的氣候類型有哪些?2.氣候的顯著特點是什麼?3.秦嶺—淮河有哪些地理意義?

南北組與東西組:1.本地區的自然景觀與風土人情。2.分析差異的原因。

展覽組:1.負責評選所有圖片,選取精華打印,張貼。2.負責本小組的成果展示與講解。

經濟組:負責查找我國在協調區域發展上的政策措施及成就。下分設政策組、工程組、圖片組、課件組、展覽組,分別帶着各自的問題查找資料。

學生查找資料既可以在學校電腦室,也可以在家裏進行,老師通過qq羣隨時指導。在每組特意設一個展覽組,對優秀作品進行及時鼓勵與宣傳,活動結束後對小組與個人又進行及時評價,這樣就極大調動起了小組與個人的責任意識與積極性,保障了活動的有效進行。

導入新課時,我選取了本土文化深圳的客家遺址──鶴湖新居的圖片創設問題情境:

1.深圳有着全國最大的客家圍屋吸引着遠方遊客,你能説出她的芳名和方位嗎?

2.客家人來自哪裏?他們的故鄉和深圳在地理環境上存在哪些差異?

意圖:聯繫本土實例,引發學生探究興趣,能迅速進入主題。

下面是學生的成果展示與師生活動,由四個環節組成。

第一環節:圖片欣賞——感受美

操作:在攝影組的同學展示他們的成果──圖片欣賞過程中,展開學生活動一分鐘演講比賽:七嘴八舌話感受。

意圖: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和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

第二環節:探究根源──鑑賞美

操作:地理組的同學成果展示後,引導學生進行五個方面的問題探究。

意圖:通過現象探究根源,培養學生鑑賞美的能力和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學生活動:成果展示

探究一:找原因

操作:個人搶答賽

1.我國的自然環境包括哪兩個方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地形與氣候圖。

2.概括我國地形和氣候的特點?

學生回答後總結出: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氣候多種多樣,南北温差大。

3.我國地形和氣候之間有什麼聯繫?

從圖中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前者是後者的重要影響因素。

意圖:圖文並茂,一目瞭然,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簡明化,同時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探究二:找差異

操作:

情景一:南北差異

分析我國南北地區在生產和生活方面存在哪些差異,讓學生展開填寫表格比賽。

學生:填寫表格比速度。

教師:巡視指導、反饋、表揚並小結。

情景二:東西有別

學生:展開小組競賽活動──找差異,小組成員由前往後説差異,比速度比流利。然後迅速完成表格。

教師:巡視指導、反饋表揚並小結。

意圖:通過個人與小組比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歸納概括能力。

探究三:找聯繫

操作:我國的地形和氣候與對我國的區域差異有什麼影響?開展畫簡圖比賽。

學生:動腦思考畫簡圖。

教師:巡視指導,選出優秀作品表揚。

意圖:學生通過畫圖,能加深對知識之間的聯繫,前者影響着後者,一目瞭然。

探究四:找優勢

操作:小組PK──東西部資源大比拼。

學生:全班分成兩大組代表東西部,找本區域資源優勢,對方劣勢。

小結:在學生踴躍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意圖:通過擂台賽製造高潮,讓學生形成新的興奮點,完成對知識的理解與內化。

探究五:找對策

操作:怎樣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互通有無?

意圖:在學生探討中自然過渡到第三環節。

第三環節:交流互補——創造美

針對區域差異,怎樣實現區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我國進行了一系列智慧的創造與探索,從而體現了美育的第三個階段,我們應該怎樣去創造美。

操作:在成果展示中進行探究六——找問題。

小結: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對問題進行集錦、解答。

意圖:通過新的活動方式,激發學生探究熱情和創新火花,輕鬆突破難點。

第四環節:和諧共進──追求美

操作:由於時間關係,對南北文化的交融——客家文化的探究,作為知識拓展,放在課後。

意圖: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家鄉,借鑑客家精神,培養學生一種追求美的情懷,團結奮鬥,和諧共進,為推進和諧深圳、和諧社會而努力!

最後,讓學生完成評價表格,評選各種獎項,讓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成功與樂趣。

小結:整個教學過程以人本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學生成果展示為主線,以知識點撥與美育教育相結合進行教學,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師生互動,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以問題驅動,層層遞進,通過小組競賽找原因、找差異、找聯繫、找優勢、找對策活動的開展,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並達到課堂以外的延伸。不僅引領學生開發了本土教材,而且把美育的四個階段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追求美與知識探究進行了有機結合,最終達成共識: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遊歷華夏説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7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綜合探究三————《遊歷華夏》,根據教育美育原理和心理學家羅傑斯的人本主義教學模式,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堅持以人為本,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嘗試進行美育與教學的有機結合,以便更好地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本節課標有兩個,一是學會從地圖與圖表獲取信息,一是學會比較不同地區的不同特點,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教學內容實際上是一節單元綜合課,重在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引領學生挖掘了本土教材客家文化。

我所面對的學情是:

基於對以上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這三個。

對本節的重、難點進行了如下處理:

—————

在學法上,我採取從課前、課堂與課後三個環節的指導。

本節採取的教法主要有這五種。下面,我側重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處理:

因為本節採取的是小組合作的綜合探究課,所以對學生的課前指導宜詳細

而具體。總的準備有2個,其中學生的準備按互補原則又具體分為三個小組:攝影組、地理組、經濟組。每組各有主題、任務、成果展示和評價四個目標。每個小組再進行具體分工。如:

攝影組:網上查找深圳,鄭州,西安和烏魯木齊的自然景觀圖片及風土人情圖片、下再分設4組:圖片組、課件組:、展覽組、主持組。

地理組:負責所經地區地形與氣候的多樣性及南北與東西地區的差異性、

下再分設地形組、氣候組、南北組、東西組、展覽組,分別帶着各自的問題查找資料。

地形組:

1、我國地形區有哪些?2、我國地勢有什麼特點?

氣候組:

1、我國的氣候類型有哪些?2、氣候的顯著特點是什麼?3、秦嶺—淮河有哪些地理意義?

南北組與南北組:

1、本地區的自然景觀與風土人情。2、分析差異的原因。

展覽組:

1、負責評選所有圖片,選取精華打印,張貼。2、負責本小組的成果展示與講解。

標籤: 遊歷 華夏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qn90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