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説課稿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説課稿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加、減、乘、除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對小數四則運算的複習,也是對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進一步鞏固,同時,以本單元教學內容為載體,可以很好地啟發引導學生體會遷移、類推等數學思想方法。本課時主要關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按照新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的小數混合運算的步驟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在具體數據的選用上一般不超過兩位小數;括號只用到中括號;在計算內容上強調學生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不安排過多、過難、過繁的計算。由於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完全一樣,針對這一點,本課教學確定的

教學目的:

1.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探索、發現並理解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異同,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法則。

2.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計算、驗算的習慣。

3. 體會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迅速地進行小數四則混合式題的運算。

教學難點:

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小數四則混合式題的運算。

二、説教法

根據以上教學目的,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我決定採用複習法、情景創設法、探索法、嘗試法等教學。複習舊知,可以為新知鋪墊,促進學生知識正遷移。《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數學,對小學生來説,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如果在數學中能夠密切聯繫他們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原有的經驗,學起來必然親切、實在、有趣、易懂。因此,本節課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情景故事化,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給枯燥的計算題賦予樂趣。新課標還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構建、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儘量讓學生通過探索、嘗試、交流等方法自主學習。

三、説學法

在學習本課內容以前,學生已經系統地學習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加、減、乘、除計算,為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另外,學生有買文具的生活實踐。所以,學生可以利用遷移法、合作交流、探討法、總結法等方法,在具體情景中、探討中合作學習。

四、説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

1.計算下面各題

368+32×5-8815×(107-35+18)30÷[480÷(24-8)]

2.説説上面三題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

今天我們就用我們掌握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來研究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教學例1

黑板出示學習目標: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材出示:例1情景圖(增加籃球價格:35元/個,足球價格:63元/個)

出示問題1:王老師用200元買了3個籃球和1個足球,還剩多少錢?

(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獨立思考後列式解答,鼓勵學生儘量寫綜合算式。

引導學生彙報,學生可能有以下兩種綜合算式(學生彙報時教師板書):

方法1:200-(35×3+63)            方法2:200-35×3-63                            =20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為什麼這樣列式?)

因為要算還剩多少錢,就應先算出王老師一共用了多少錢,也就是3個籃球的錢和1個足球的錢,再從200元裏減去一共用去的錢。

也可以從200元裏面依次減去買兩種球各用去的錢,也得到還剩多少錢。

教師表示:大家非常能幹,一個數學問題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咱們來看看下面這個數學問題又該怎樣解決。

課件出示問題2:方方用20元買了3本筆記本和1支鋼筆,還剩多少錢?)

討論討論我們又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討論後彙報,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解答:

①先算出方方買3支鋼筆一共用了多少錢,算式是3.5×3=10.5(元),再算買兩種文具一共用了多少錢,算式是10.5+6.3=16.8(元),最後算出還剩多少錢,算式是20-16.8=3.2(元)。

(教師板書出3個算式)

②綜合算式:20-3.5×3-6.3。

(教師板書:20-3.5×3-6.3)

你們是怎麼想的?

(從20元裏依次減去方方買兩種文具分別用的錢。)

那你們在計算的時候準備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也是寫的綜合算式:20-(3.5×3+6.3)。)

(教師板書:20-(3.5×3+6.3))

教師:你是怎麼想的?

(先算出方方一共應付的錢,再算出剩下多少錢?)

你為什麼要加這個括號呢?

引導學生回答出,因為在整數四則混合運算裏,如果不加這個括號,計算了乘法以後,就應該計算減法,要使這個運算順序由先減後加改變成先加後減,就要加上括號。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是這樣規定的,我想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也應該這樣。

也就是説加上這個小括號是為了改變運算順序。在計算的時候,也應先算括號裏面的'。

請你們選擇一個綜合算式,按照剛才討論的運算順序算出結果,看看結果是不是和分步解答的結果一樣。

學生算出結果後,與分步解答的結果進行比較,證實自己的計算是正確的。

現在把這4個綜合算式進行比較,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1)200-(35×3+63)            (2) 200-35×3-63                            =2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3)20-(3.5×3+6.3)            (4) 20-3.5×3-6.3                            =20-(10.5+6.3)            =20-10.5-6.3                            =20-16.8            =9.5-6.3                            =3.2(元)            =3.2(元)              學生觀察後交流彙報。

(1)和(2)這兩個算式是整數四則混合運算,而(3)和(4)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1和(3)的運算順序一樣,都是先算括號裏的,後算括號外面的。(2)和(4)的運算順序一樣,都是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板書)

請同學們説一説在下面的算式中應該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後算哪一步?

38.4÷6+4.8×227.5-(6.2-2.1÷3)

學生説運算順序後,再請學生算出答案。

從剛才我們的研究中你發現了什麼?

(發現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

出示題目:0.36÷[ (6.1-4.6) ×0.8]

這個算式的運算順序和像這樣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嗎?

(是一樣的。)

請同學們憑藉你掌握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説説這個算式我們又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

(這道題應先小括號裏的減法,再算中括號裏的乘法,最後算除法。)

那你們能把這道題計算出來嗎?

教師提醒學生特別注意為了便於檢查和驗算,在草稿本上應把同一題的豎式寫在一起。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訂正時特別提醒學生注意每一步的計算結果一定要正確。

(三)反饋練習

課堂練習是為了鞏固學生對本課主要內容的理解,使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提高計算能力。課堂練習要安排多種形式,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分解,故設計以下練習。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而後進行抽樣辯析,師生共同評析,分析問題所在。

(四)總結與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方法、收穫、感受等。

(五)佈置作業

練習十六第1、2、5(左列)。通過作業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

板書設計: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20-3.5×3-6.3            20-(3.5×3+6.3)                            =20-10.5-6.3            =20-(10.5+6.3)                            =9.5-6.3            =20-16.8                            =3.2(元)            =3.2(元)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qgk2q.html
專題